《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演讲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童年是天真无邪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

难以忘怀的童年,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又是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来共同分享鲁迅先生那充满温情和童趣的童年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

花夕拾》,这本书是98年前即19xx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写成的,鲁迅先生以自己在百草园和三味书

屋中的亲身经历,亲切地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情趣,

百草园里有着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

红的桑堪,牵连不断的何首乌根,又酸又甜的履盆子。还有惹人注目的鸣禽飞虫,夏蝉在树叶里长吟,黄蜂娇憨地伏在菜花上,轻捷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还可以在地上捉苍蝇喂蚂蚁。 同时鲁迅先生还回忆了自己对长妈妈、闰土的父亲和寿镜吾老先生的深厚情感,充满了温情和乐趣。

读了这篇文章,给了我最大的感受是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大自然,充满着乐趣,我非常羡慕他,我希望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也能给我们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鲜活和多姿多彩,谢谢大家。

 

第二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简介作家作品

1、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xx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xx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了解文意

2、正音正字

确凿záo 菜畦qí 攒cuán 油蛉 líng 桑椹sh?n 斑蝥máo 珊瑚shān 蟋蟀shuài 敛liǎn 脑髓suǐ 陌m? 人迹罕至hǎn 竹筛Shāi 秕谷bǐ 系jì 传授sh?u 书塾shǔ 宿儒rú 蝉蜕tuì 厥士ju? 窦dòu 盔甲kuī 人声鼎沸dǐng 倜傥tì tǎng 绣像xiù 拗ǎo 锡箔xī b? 金叵罗pǒ

3、学生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

明确:从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和过渡段

也可以从题目中看出,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点生读1—8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

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

明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补充:似乎和确凿两者矛盾吗?不矛盾,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于百草园的依恋之情。因为像个七八年,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一些模糊,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追忆童年生活,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来表示肯定语气。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

明确: 优美的景物——乐景

我的乐园 美女蛇故事——乐闻 .

雪地里捕鸟——乐事

乐景部分

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含其中了,可见百草园实在是“我”心中的乐园了。

仿写:假期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我们感到十分充实,用这一句式加排比仿写,突出充实的假期生活

④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

明确:a.写景顺序清楚;(先概说:静物 动物,后细说:动物 静物)

b.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有符合儿童心理;

例如:鸣蝉在长吟,肥胖的黄蜂(用“肥胖”来形容黄蜂,表现出了儿童的审美标准),油....

蛉低唱,蟋蟀弹琴,这些都符合儿童特有的审美感受; ....

c.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

“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形状,“碧绿”、“紫红”、“黄”是颜色,前两者都是视觉;“长吟”、“弹琴”是听觉;“又酸又甜”是味觉。写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d.修辞手法恰当运用。

排比

拟人:“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直窜到云霄里去了”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比喻: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乐闻部分

⑤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

乐事部分

⑥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生动、真切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从捕鸟的过程也可以体会出闰土父亲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

五、小结,布置练习

1、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参加过的一种活动

五、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紧扣“我的乐园”来写,充溢着生机和活力慢慢地,“我”长大了,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被送进了“三味书屋”

请大家齐读第9自然段

请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畅谈读此段的感受,作者知道为什么宝贝送进三味书屋吗?

明确:“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都无从知道”作者连用了几个表推测语气的“也许”,说明 “我”不知道被送进私塾的原因作者其实并非不知道,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表现“我”我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念

六、师生共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部分的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

①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私塾教育?其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写三味书屋,第三四五也算是读书过程中的“乐事”

一是问“怪哉”虫

二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三是逃课到小院子去玩耍

四听老先生读书 (老先生读书时的动作“微笑”“仰起”“摇着”“拗过去”,体现了先生读书入境,自我陶醉)

②书塾中的老师是怎么样一个人?

明确:外貌: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

性格:方正、质朴、博学

总体来看,“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犯规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不过瞪几眼”说明严厉却也和蔼可亲,有比较开明的思想;“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说明能够因材施教,对怪哉虫不作回答,而且脸上有怒色,表现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

总之,他是一个严肃、可亲而又迂腐的封建私塾老师的形象。

③课文一二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

明确:结合课后练习一分析,认同第三种看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前后描写没有形成对照,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

④文章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七、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

八:小练笔

仿写: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

如果说人生是一副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

九、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本文,不仅从鲁迅烂漫的回忆中感受了童真的美好,还可以学到作者高妙的写景叙事的技巧

十、补充知识

三味书屋:“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ǎi)”的古语。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 ,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 ,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是宣扬孔子哲学思想“仁”的

上九潜龙勿用:“上九”即初九,“潜龙勿用”即龙德而隐。意思是说,恶势力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是宣扬消极避世人生态度的)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