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x,来自xxx大学中文系。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次说课包括六个部分: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

一 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xx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有些呆板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了略微的不满。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 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紧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

(一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准确掌握重点字词,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掌握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生动、具体、形象;第七自然的描写捕鸟过程的一系列动词,准确而贴切:因而教学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三 说学情

主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方法和技巧,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三个方面分析。(由于没有实际经验,略去。)

四 说教学法

(一) 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的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学习方式;团结互助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

1 诵读法。教学中要巩固加强和发展学生的诵读习惯,训练美读,培养语感。本文感情真挚,文辞优美,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设疑讨论法。散文重在写景抒情,但这种情感的抒发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通过写景状物表现出来,所以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参与。

(二)说学法

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这是一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

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适时讨论,品味语言,体会思想感情。

4拓展课堂,进行探究性学习。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主要采取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的方法。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景和联系生活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活泼的音乐中说说自己以前与现在平时喜欢的活动与游戏的趣闻,再看看课文作者童年的生活,将生活与新知学习内容相结合,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比如,我可以问“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童年的时候都喜欢什么游戏,有什么难忘的趣事吗?那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然后听过同学发言之后,联系到课文上,我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的童年生活真的是丰富与多彩,想知道伟人闷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学习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

(二) 课文分析

遵循散文教学的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采用“中间开花”的形式,重点研读第二和第七自然段,带领学生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对重点语段,如:百草园趣味景物的描写与捕鸟段落,进行品读。通过抓关键性的语句、字词,如百草园趣味景物的描写段落,先抓过渡句,再抓动物与静物,依照一定的顺序,再读一读、品一品语言。而捕鸟一段可以抓抓动词,来读一读、品一品,最后能够品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配上音乐与画面,营造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诵读的空间与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促进了品读效果,

积累了语言。

第一步,解析第二自然段。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百草园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具体、形象,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因此要引导学生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仔细的揣摩和品析。

首先,我要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进行认真仔细的默读,并且在默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出现的重点词和语句进行圈点批注,以培养学生自觉地阅读习惯。

接下来我会针对第二段内容设计以下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一一解答,具体问题如下:

(1) 本段描写了那些景物?

(总结: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弹琴的小蟋蟀;斑螯,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的等等。)

(2) 作者描写这些有“无限趣味”的景物采用了什么特殊句式?有什么样的效果?

(总结: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但是……”的句式,突出了百草园里到处充满了乐趣,数不胜数。这样写既语言简洁,又突出了重点。)

(3)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按什么循序,从那些角度来写的?

(总结:从植物到动物,从下到上,由静到动,有视觉,有听觉,有味觉,有触觉,也可以说是有形、有色、有声、有味。)

(4) 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总结: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态颜色的美丽。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弹琴”,表现了这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第二步,按照前面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第七自然段。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

(总结: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1准确、贴切、紧凑,2清晰准确的写出捕鸟的全过程,3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的心情,4,孩子紧张、兴奋的心情,5对捕鸟的喜好。)

(2)这段文字写捕鸟。是开门见山的写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总结:写冬天的百草园,先指出它比较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又先写不易拍雪人,塑雪罗汉。这样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特点都写出来了。明确欲扬先抑的手法。)

这个环节主要是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同时,通过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从而也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通过这个环节,解决了本课教学重点,同时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对比分析学习

本文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两个地点,采用的是一线(感情线)穿珠(生活片段)的结构方式,使全篇记叙有序,浑然一体。本文的感情线索,不仅突出的体现在起始段和过渡段中,而且也比较含蓄的渗透在各个片段的字里行间。总的看,第一部分即在百草园的时候,抒发的是喜爱欢快之情,由此表现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心理;而第二部分即在三味书屋的学

习生活,抒发的则是讨厌不满之情,以此表达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两部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感情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的突出中心思想。

(四)探究性学习

学习了这篇叙事散文,欣赏了作者优美生动的语言,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并产生共鸣,然后让学生练一下笔,模仿作者的手法,来写一篇叙事散文。

六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附板书设计:

 

第二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年如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童年如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他的乐园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

二、解题

1、简单介绍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20xx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收录在《朝花夕拾》中。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三、整体感知课文(启发学生分段。)

①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哪两个片断?

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

〖板书〗百草园 三味书屋 空间顺序

②这样,文章就可以很自然地分成两部分,怎样分呢?

第一部分(第1—9节)写“我”在百草园中的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节)写“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③百草园是什么样子的,三味书屋又是什么模样,下面我们就跟随着鲁迅先生先到“百草园”游览一番吧。

四、精读课文百草园部分

1、研读课文第一段

①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一段,思考: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

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

②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因此用“确凿”,但这个百草园只是童年留下的美好的印象,时间已经过了很久,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因此,“确凿”前面又用了“似乎”。 ③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为何“却是我的乐园”?下面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乐园”的。

〖板书〗我童年时的乐园——百草园

2、研读课文第二段

①“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②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一共有14种:“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③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那么生动、美好呢?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表现这些景物呢?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长呤的)鸣蝉,

(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

(喷出烟雾的)斑蝥,(像人形的)何首乌,(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④(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些修饰性的词语都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如果我们把其中的其些的词语换一下,让其表达出的是厌恶的感情。该怎么改?

油蛉在这里([低啼]); 蟋蟀在这里([抽泣])

有时会遇见([吓人])的斑蝥;喷出一阵([恶臭])

【归纳总结】

①石井栏之所以“光滑”,也许是因为井栏经过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也许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

②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是儿童的特别的感觉。 ③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利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们的羡慕。

④课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虫声的美妙,表达了我的欣赏之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斑蝥在儿童心里简直是一个奇妙的玩具,字里行间渗透了“我”好奇逗乐的心理

小珊瑚珠的比喻,写出了覆盆子的形与色,透露出我的喜爱之情。

⑤作家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些景物的呢?

(提示)形状、声音、颜色、味道。 视觉 触觉 听觉 味觉

⑥景物描写有顺序可循吗?

按春夏秋的顺序写,又由静景写到动景,写静景,由低写到高,写动景,由高写到低,井然有序。“不必说??就有??”由植物到动物,既使景物写得井井有条,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

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在百草园里听到鸣蝉长吟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这是什么季节?

在百草园里能听到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该是什么季节了?

⑦从写景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段中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⑧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融情入景,景中有人。作者在写景的时候洋溢着喜爱的感情,作者用了哪一个句式,把这些景物联系在一起的呢?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两个句式往往是表达对事物更进一步的说明。

用了两个“不必说”,先勾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景物图。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那儿还有惊险的蜈蚣,有趣的斑蝥,还有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椹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

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

趣味无穷,那么园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

先写了整体的百草园,从特别泥墙根一带。

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法。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

⑧学生活动一起朗读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喜爱的感情,注意读出感情来。

3、研读第3段至第6段。

①除了百草园这些可爱有趣的自然景物外,百草园还有一些什么让我觉得它是我的乐园呢?

美女蛇的故事,雪天拍雪人,捕鸟。

②哪些段落是来写美女蛇的故事的?

3至6段。

③试着复述“美女蛇”这个故事。

④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这神奇的故事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增添了神秘感,更丰富了百草园的情趣。

五、小结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里不仅有春夏秋美丽的动物,植物,还有惊险的传说故事。那么百草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在冬天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

六、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

2、背诵课文的第二段。

3、抄写生字词。

七、板书设计

景物 (美好)

百草园 故事 (神奇) 乐园

捕鸟 (有趣)

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全班一起背诵课文第2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里不仅有春夏秋美丽的动物,植物,还有惊险的传说故事。那么百草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在冬天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

二、研读捕鸟一层。

① 请同学们默读第7段,找出描写捕鸟的部分,画出描写捕鸟一系列动作?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② 想一想这一连串动词,可不可以颠倒呢?

这些动作都是捕鸟的连续性动作。

一系列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乐在其中。

2、第8段

①第8段写了一些什么?

润土的父亲,

②写润土的父亲有什么作用?

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那么实在,那么具体。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劳动者的智慧的崇敬。

三、总结百草园

读完了鲁迅先生介绍的百草园,百草园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呢?

有趣——乐园

四、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美好的景色,无限趣味的动植物,还有长妈妈讲的神奇故事和闰土父亲教捕鸟的趣事。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研读第9段

1、齐读第9节,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感情。

①、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作者是如何将自己对百草园的流恋写出来的呢?

“不知道”和三个“也许是”从儿童的角度,以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两个ADE和两个“我的”配合使用,真切地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加上“我的”,表示了与这些东西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似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正反映了“我”对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热爱。

2、请同学默读11段到结尾的所有段落,思考: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味书屋给作者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门”,多沉重、压抑的颜色,它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匾和画儿,不像百草园中生机勃勃。

寥寥几笔,就使我们感到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

②“我”对先生的印象如何呢?

“我”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情形是怎样的呢?

见板书

枯燥的读书生活——三味书屋

④你认为学生应不应该问“怪哉”之类的事?为什么说那时不应该问?

该问。这反击了儿童喜欢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那时的儿童在书塾中只有读书,除此以外不许有其他活动,问书以外的东西就不合规矩。

“我就只读书”的“只”字表现了碰壁后儿童的求知欲受到的束缚和挫折。

⑤“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为什么“好起来了”?你能说出原因来吗?

从下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字去??到七言”可以从侧面看出,我的勤奋好学博得了先生的好感。

⑥文中加点的两个“也”字(也有一个园,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与上文哪处照应?试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个也照应前文的百草园,后一个也照应前文百草园中的种种乐事,这样写前后照应,衔接自然。

⑦作者为什么写同窗们到园中玩的乐趣?

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单调。

⑧书塾中戒尺和罚跪反映了什么?两个“不常用”又表现了什么?

反映了封建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后。表现先生是比较开明的,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

⑨读的内容表现了封建教育内容的陈腐、艰深,脱离儿童的实际。鲁迅否定的是封建教育制度而不是自己的老师。

⑩三味书屋中的先生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比较开朗,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鲁迅先生非常敬慕他。

⑩照你看,“我”在三味书屋学习时是怎样的一个学生?(试以课文内容证明自己的认识) 我爱读书,从“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可看出

我还是个好学善思的学生,从请教何为怪哉,“我遇见过好几回”了可看出。

板书:

三味书屋

赏美好景物

师 询 后 师 课

听神奇传说 过渡 生 问 园 生 中

行 怪 玩 读 偷

捕雪地之鸟 礼 哉 耍 书 乐

乐 枯燥而有情趣

五、讨论归纳文章的主旨

1、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先生对“我”与长妈妈和闰土的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相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

三味书屋 百草园

学习的环境 封闭、沉闷 开阔、优美

老先生 长妈妈、闰土父亲

教课的先生 死板、冷漠 亲切、耐心

不懂的古文 自然景物、故事、捕鸟

学习的内容 枯燥乏味 神奇有趣

2、归纳主旨

作者把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同欢乐有趣的百草园对比着写,突出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儿童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六、小结

1、从全文的结构上,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全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百草园的生活在前,三味书屋的生活在后,百草园的情致更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安排,显得井井有条。

2、作者用了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出了对百草园的热爱,和对味书屋的不喜欢。

 

第三篇: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 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现今,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几乎不可能体会到鲁迅幼时的欢乐了;而说起童年乐事,哪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一箩筐呢?百草园中的蟋蟀、何首乌,美女蛇的传说,又何曾异于我们穿着露屁股的短裤(那一定是在树枝上刮破的)下河摸虾、上树捉鸟呢?那别了“野孩子生活”的入学,那听老先生抑扬顿挫地朗诵,“我便疑心那是极好的文章”,又和我们既因留恋“捉蝌蚪”的生活而逃学,却又要享受读书识字在父母面前“显摆”的快乐心理有何不同呢?

只是,城市里已经消失了这梦境一般的儿童乐园。

成年的鲁迅是一个战士,一个不偏不倚的、浪漫的战士。战士不总在冲锋陷阵,战士更懂得享受生活,享受美好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时不时地勾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