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

——“顺应天性发展,提升数学素养”推介会心得体会

10月11日,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作为一名新教师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潍坊市安丘实验小学“顺应天性发展,提升数学素养”成果推介会,通过这次难能可贵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不仅欣赏到实小优秀老师的优质课,更让我了解到了他们成绩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徐校长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学校上至领导下至老师通过几十年的呕心沥血,他们用耐心、细心、恒心不断调查不断总结不断实践,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提高,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发展,给他们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课堂文化,为他们提供操作、实践、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让孩子们思维得到拓展,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和快乐。听完徐校长的介绍,自己觉得很受感动,很佩服老师们对教育问题做追问、做研究、做改革的这股勇气和不懈的努力,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知识和教育的尊重。

在课堂展示方面,下午听取了赵瑞丽老师“深度探究教学法”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相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但是听了赵老师的课,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学内容充实准确,针对性强,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讲课开始,赵老师伸出一根手指,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她强调分数的分母就是平均分成的份数,分数的分子就是取得的份数,并且结合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使学生明确了分数的意义。然后安排小组活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进一步强化

理解分数的意义。一节课下来,时间合理,内容充实而且充分。通过这堂课,我看到了老师知识的全面,看到了她用心的与孩子去交流沟通,带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数学神圣的殿堂。

曾经有一位老教师跟我说过:“当老师,这是个良心活啊!”话不多,但却深深的触动了我。每当我站在那三尺讲台上,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感到是自豪的,同时感觉肩上的任务是艰巨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觉得教学不仅仅要凭自己的良心,面对学生的疑问还要有耐心,更要细心的观察课堂和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真正让孩子顺应天性的发展,彰显出自己的个性,走向健康的人生轨道。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孩子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那就看自己如何去精心的打磨,如何去用心的雕刻了。我相信,只要我们拿出我们心中那份最无私的爱,让我们从“心”开始,我们就一定能带着我们的孩子一起飞向成功的殿堂!

卜庄小学

20xx年10月12日

 

第二篇:教育要从心开始不要太看重分数

教育要从心开始,能力的提升远胜于分数的提升,孩子要这样爱! 为人父母,有太多的无可奈何,也有诸多的身不由己,抑或些许的情不自禁。以致于即便有好的教育理念也无法施展出来,或者是无法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无论是大人小孩,个个耳熟能详。可真正能用实际行动去诠释这句话的人有多少呢?其实,好多道理大家都懂,可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范畴,能有多大意义呢?好多家长经常看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可之后他们发现----从书上学到的理论无法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际生活中来。还是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你总是照搬人家的理论,甚至都没有一些创新,没有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去加以改善,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同一件衣服,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能穿吗?起码得考虑到尺寸和颜色吧?所以呢,希望各位家长今后在看那些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而不是一味地照抄,模仿。

至少你得先走进孩子的内心,看他真正需要的什么,当然,不要太贪心,一点一点的来,要有耐心,不要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希望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接触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跟我学,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不希望这样。希望我写的这些日志和说说对你们有帮助,也希望我们多交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如果你们自己可以搞定,尽量自己做,实在不行,再交给我。做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做哥哥有哥哥的责任,谁都不该推卸责任的。

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最实用的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去感悟,自己总结出来一套方法,那是自己创造的,当然也最适合自己。这就需要你时时做个有心人。现在的父母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这份浓浓的爱意毋庸置疑。可如何正确,恰到好处地爱孩子,是需要你慢慢摸索的。孩子需要关注,而不是关住。不要不爱,但也不要过于溺爱。穿少了会冷,穿多了会热,不冷不热才是最好的状态。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着百般宠爱,有的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当然,孩子还小,是需要用心呵护,可你也该试着让他去经风雨啊!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孩子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

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还有就是,过重的学习负担,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引导,使孩子的想象力被束缚了,动手能力也有所欠缺。家长过多的干涉和溺爱,也造成了很多孩子缺乏主见,没有一颗坚韧上进的心。其实,不是孩子不想,只是他们没时间或者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他们太忙了,还有就是,还没等他们自己要做,家长就参与了进来,而且是一种“家长要求孩子怎样怎样,却从来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不要低估了你犯的每一个小错误。现在好多家长都跟我说,“我家孩子很聪明,接受能力强,属于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比较粗心,但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认真。”

这是因为好多事情都是别人要求他做的,他自己并没有从心里接受,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喜欢,他怎么会用心去做呢?从现在起,就要试着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分辨是非,当然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可你要明白,孩子才是他人生的主角,你过多

地干涉,会害了他,那不是是爱。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当然这个空间可不是让他去玩游戏什么的,比如可以多给他创造一些与人对话的机会,这样可以培养他与人交际的能力。你学习再好,身边没有朋友,生活会枯燥无味,孩子会快乐吗?不快乐的人生就像一口枯井,眼光要长远一点,不要为了现在的分数,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当然,有些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OK的,但有的能力,你不培养,不经历,永远都不会。我接触的一些小孩,有的在一起,两三句话就开战,说话完全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还不是因为在家里处处被宠着,被让着,可到了外面,谁让你啊?人家又凭啥让着你啊?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你现在的不忍心,或许会导致将来他们将来的力不从心。只重近利,必有远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之本,不要过于在意一分一毫的得失,爱别人是快乐的,被人爱是幸福的。

爱孩子,就要培养他好的修养,好的内在,而不只是华丽的外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人都知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在的我们比古人要聪明,道理肯定也都懂吧!孩子之所以缺乏主动性,没兴趣,是因为孩子并没有从心底接受这样事物。所以呢,家长如果让孩子接受,不要一味地强加,而要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接受。跟孩子交流,有时候要学会他们的语言,那样他爱才会真正把你当做朋友,而不是外星人。比如可以给他创造机会,让他自己去接触这样事物,当然,小孩都希望被夸赞,被认可,所以呢,家长要多夸奖孩子,还有就是开始的时候要让他接触相对简单的东西,这样他更能从中得到成就感,也就是尝到甜头。比如,你去给人做朋友,对方对你很友好,你肯定对他有好感,之后你才会用心去了解他,并最终成为好朋友。可如果对方是个脾气很大,很怪的人,你对他的第一印象肯定不会好,你甚至都没有了要继续了解他的想法,更不会有之后的美好友谊。还有就是,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让他接受。

即便他不愿意,可以转换,中间媒介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物,或者是一件事。孩子还小,他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当然就要靠父母了。所以呢,希望那些一味地在文化成绩方面爱孩子的家长,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注意一下他们的精神生活,多帮他们丰富内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可 都要抓啊!至少也该拿出一部分精力做注意下这方面吧!所以呢,至于兴趣的培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对一切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之所以后来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

大部分都是因为,他原本是用心去做一件事,可由于方法不当,以至于效果不好,他对自己也没了信心。或者是他学了,但掌握的还不够好,无法表达出来,通过考试,结果成绩不理想。他对这件事物也就没有了好感。他感觉这件事物很不友好,他用心去对待他了,可他却这么不尽人情。所以呢,孩子对这件事物最初的感觉很重要。当孩子自发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会想出很多好的方法,效率会很高,效果也会很好。当孩子享受学习时,他至少可以节省出将近一半的时间,改变不了教育制度,那就改变自己吧 !完善自己需要查漏补缺,但孩子缺的,漏的不只是书面知识,缺的是活的东西,一种内在的思想意识。好的心态,才可以快乐地生活,才可以在并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到达人生最理想的目的地。同时也能享受沿途的美丽风景,在困难或挫折中磨砺自己。

现在的教育制度存有弊端,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接受,选择性地改变,不要总是在那怨天尤人。做了,就还有希望,不做,你一点希望都没有。对于现在

的教育制度,选择性地接受,选择性地改变,每个孩子的自身情况不同,不要一味地学别人,适合他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我没有自己的孩子

我还小呢,我也没有看过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我只是在同孩子相处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了孩子的心声,得到了一些感悟,做了一个有心人。

也许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无法保持这么清醒的头脑,但至少多了解孩子吧!现在就有好多老师,能把人家的孩子教的出类拔萃,可对于的自己孩子,却无计可施。距离产生美,也许人与人之间就有这样的怪现象吧!同样的话,不同的人或采取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你用心感受对方的心理变化,需要换位思考。父母的关爱,在孩子看来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好珍惜的;而来自原本陌生人的关爱,孩子却很是珍惜,感觉难能可贵。同样,父母的开导和道理的灌输,孩子都听不进去,很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当然也不会起作用。但来自家人之外的人的开导,他们却很愿意接受,而且效果很好,可这个人得是孩子从心底认可的。

我在孩子的世界里待了六年了,可我从来没想过要当一个多么出色的老师,因为我给自己的定位始终都是哥哥。现在好多进我空间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教给我,我很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可有个前提,我不做他们的“老师”,如果你们只是希望提高他们的分数或者是单纯的文化成绩,那你们最好别找我,我也不会接受,因为那不符合我的教育理念。我想教给他们如何钓鱼,而不是给他们鱼吃。

我是一个哥哥,对于弟弟又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上,学习只是一方面。我要让他们快乐,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会独立,有的好的心态,当然也快乐地生活。很多家长都很认可并欣赏我的理念,当然也有的说我的想法很好,可就是不现实。当然,我也希望听到一些批评和建议,我也不是完人啊。你们是要做好孩子的“父母”,自己孩子的父母,而我要做好孩子的“哥哥”,很多孩子的哥哥。我就是要做好学校老师和家长做不好的。一声哥哥,一生责任,哥哥大,责任也大,弟弟小,责任也小,可都有责任啊!随着弟弟一天天长大,我的责任在减小,弟弟的责任开始增大,人要学会担当,学会感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否则他的生活会索然无味。信任创造美好的境界,从原本的陌生人,我们可以成为感情很好的兄弟。当然,没有信任,也就无从谈起。我喜欢在忙碌中充实并完善自己,我也害怕受到伤害,可我就是要学会坚强,不想因为害怕,错过人生的美丽风景。人总是在经历中慢慢长大,我会被人质疑,会被人拒绝,会被人猜测,会被人误解,当然我也会被人认可,别人欣赏,被人感动,被人接受,被人喜欢。每一种经历都是一次成长,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内在美是一种修养,是长久的;而外表美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它是转瞬即逝的。外表再怎么光鲜艳丽,内心却异常空虚,跟机器人有什么两样啊!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该从心底否定“真善美”,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不要因为你做的一次善事,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就否定你的信仰。或许是因为你没有把心态放好,或者说那不是真正的善。关心别人不要为了得到别人的关心而去关心别人。那样,即使你帮助了别人,你也未必快乐,因为那是待有虚心的善。也或者是你得到了回报,只是不是通过你期望的方式而已。孩子学习再好,但不会独立面对生活,无法是非,对错,当面临一些抉择时,他们会茫然,选择对了,算是庆幸,选择错了,后果可就严重了。不要等到晚了,才翻然醒悟。孩子可以自信,但可别过于好强,过于傲慢。现实生活中有多少鲜活的案例,让我们耐人寻味。不是杞人忧天,只是防患于为然。毕竟,人生是现场直播,没有重播,有的错可以改,有的错也许永远都没机会改,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教育孩子,要高瞻远瞩,不要急功近利;要注重能力的提升,不要只看分数高低;要从心开始,不要束缚孩子的想象力。要心平气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呱呱坠地,你把他视作天使,孩子小小的进步,你都会夸奖,给他喝彩。之后要求越来越高,孩子都有点被妖魔化了,你说他带给你烦恼,惹你生气。小小生命还没经历,做不好岂能说是缺点是没尽力?稚嫩的肩膀过早承受压力,不是不愿担当,至少让他愿意不要总是千篇一律。吃好喝好就无忧无虑?不给自由空间忽略内心感受,这就是爱?大大的你要工作工作,小小的他要学习学习。人总是在经历中慢慢长大,要不断完善自己。不要拔苗助长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不要单纯培养兴趣,教育现状不允许,兴趣一旦没培养成,就浪费了太多时间;不要单纯追求分数,那样会高分低能,文化要抓,思想教育也不能忽视。学了,要能派上用场。要培养的不是学习机器,而是有思想,有内涵,能力俱佳的人才。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感觉,不是外物能取代的,两者兼顾,不要顾此失彼。想学你得学,不想学你还是得学。最理想的状况是什么呢?迫不得已的学,还是心甘情愿地学呢?两种心态,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用心做,效率也高,做好了,你会节省很多时间,然后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孩子还太小,只能家长帮他调整心态,要耐心,要以理服人。上幼儿园小小的你,毫不掩饰地表达爱意,为了引起我的注意,你故意调皮;上小学慢慢长大的你,开始有了几分羞涩,可动情处已学会了隐晦地传达情谊;上初中长大了的你,很少表达,只是爱乌及乌地尽一个弟弟的责任。哥哥大,责任大;弟弟小,责任也小,可都有责任啊!我喜欢你们的天真,也喜欢你们的调皮。

教育要从“心”开始,放开孩子的左手,抓紧孩子的右手,不要让孩子做一个高分低能的人,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再因一味地提高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提升。自:宝鸡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