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感(发言稿)

做书香教师 育善读学生

——读《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有感

沙坪坝区莲光小学 周建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阅读的是《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第三条《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这一条是苏霍姆林斯基专门给咱们小学教师提的,通过他生动的事例叙述,精辟的理论分析,我的头脑中跳出了这几个词:奠基、博学、会读、乐写。

一是小学教师要始终成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初中和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小学教师。教会儿童学习,是小学教师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业上落伍,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可见,我们小学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职责——教会孩子学习。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着初中和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小学教师的极端重要性。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从小娃抓起,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也处于基础地位。小学教育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在儿童身体素质、学习知识、思想品德方面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我们必须成为学生成长的奠基人。

二是小学教师要立志成为杏坛的职业读书人

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有一桶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在哪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因此,我认为小学教师应该成为“职业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专业精神;通过读书,让我们生博爱之心而无邪恶之气,有深沉之思而无浮躁之为。通过读书,让我们更加忠爱教师的职业,引领学生幸福的一生。通过读书,即便我们不能做到“口吐珠矶语,腹有锦绣文”,至少可以做一个冷静理智、清楚表达的人吧。

三是小学教师要把学生引导成为博览群书的阅读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初中和高中学生在学业上落伍,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读即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写即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

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主动走到孩子中间读书去,引导孩子成为博览群书的阅读者。有人曾说过, 1

没有童话的童年是悲哀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不会阅读,则不会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这句话看似有些偏激,却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意义: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他是否会阅读。为了幸福,我们阅读吧。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吃饭一样必须;像行走一样随意……在这须臾不可或缺的状态中,享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四是小学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事事洞明的思想者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怎样思考?他给小学教师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让孩子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之中,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定。我认为:阅读是在学习前人的间接经验;思考是对现实问题的思索,是个体的直接经验。学而不思,就会迷失方向;思而不学,也会缺乏营养。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通过阅读是提升思考能力,通过思索中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事事善于思索,时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作学习的强者。

各位领导、老师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博大深远,《给教师的100个建议》内涵丰富精辟,我自己的学习理解还很狭窄,认识水平还很肤浅,不对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2

 

第二篇:教师读书有感演讲稿

教师读书有感演讲稿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下面就文中的几条建议来谈谈自己粗浅而朴实的想法。

当看到第1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给我的触动也很大。这不禁使我想到20xx年第3期《教师之友》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它是一个老师给刚刚参加工作的英语老师的一封回信,英语老师信的内容大致讲自己教学尽力了,但学生成绩却考得很糟,埋怨学生不自觉、不肯读书,该记的不记,该背的不背,该做的题目做不出来。认为这板子该打在不配合的学生身上,其实真正该挨打的是我们做教师的。我们平时在抱怨、发牢骚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在你的课堂上你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吗?在你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掉队的想象呢?苏在文中做了直截了当的解释,那是因为在学校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说白了就是我国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这条教育原则我们也常挂嘴边说,不仅要背教材,还要备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几人能做到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同样的课、提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卷子,那怎么能做到个别对待呢?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比如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档次的问题,做难易不同的题目,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在不停地进步。

其中第19条这样写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苏校长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嚗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使我想到身边所发生的,有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只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也有老师把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底限度,原先我也这样做过,不惜浪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把他们拉来补作业、背书、默写,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好,要么是不理解去死记硬背,今天会 1

默,明天就忘,要么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成为一种“死”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沦落为后进生,这其中我们做教师的其实是阻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想想真有些后怕,为了孩子赶快转变观念吧!

再有第28条和第40条都是强调一点: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郑校长在文中说到: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些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他离开“事实”就不能思考。而最容易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机会,则是在它们以直观的形态(在劳动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地方。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对于这一条建议我觉得我们学校做得比较好,比如专门为学生安排动手课,每学期举行动手节活动,上学期双语一年级的“做把小扇好乘凉”动手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小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他们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丰富的想象力,一把把形态各异、装饰美观的小扇从他们的指尖诞生了。尽管大部分扇子没有多大使用价值,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却是乐滋滋的。学生也在先有大脑思考传递给手再有手的思考传递给大脑的反复过程中训练了思维。

总之,读书会使我们享有丰富的、美好的人生,最后我想用一段精辟的话语来结束我的交流,并以此个在座的各位共勉:

有阅读存在的地方,

繁华的都市将喧闹交付宁静与和谐,

寂寥的乡村也会荡漾起激情与冲动,

有阅读相伴的时候,

紧张也会酝酿成为一种发泄与释放,孤独也会沉淀成为一种享受与满足。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