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恕教育

我看“仁恕教育”

高庙镇中心校 王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向大家学习,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我看来,我们当下所推行实施的仁恕教育,是一种寻根,是对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中华民族的万世之师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一种回归,是教育本真教育根本的真正回归。我们都知道,仁,就是仁者爱人,它的核心是爱;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宽以待人,也是爱的一种表现。今天我围绕仁恕教育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发展需要仁恕。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根本。我们教师,要常怀一颗仁爱之心。用热爱之心对待我们的工作,用关爱之心对待我们的学生,用博爱之心对待这世间的一切生灵。

虽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有良知,有责任感,能对学生施予爱施予关怀的老师。可是,有时我们爱的方式,可能是不恰当的。比如,班里有学生犯了错,我们可能会给予他比较严厉的惩罚,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少了耐心与宽容。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效果一定不会好,甚至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时时心怀“恕念”,在面对犯错的学生时,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就会选择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只有心怀仁恕,努力践行仁恕,我们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在培养好学生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

而且,仁恕,还是我们与同事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有力保证。 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存在着文人相轻的弊病。究其原因,自然不止一种,但我觉得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彼此缺少宽容。看自己只见优点,看别人只见不足。即使看到了别人的长处,也是怀着嫉妒之心。于是,就产生了彼此间的罅隙与隔阂。当今世界,合作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若是我们无宽厚仁爱之心,错误地承袭着文人相轻的陋习,势必难以实现与他人的真正合作。如此独学无友,必然孤陋寡闻,沦落为井底之蛙。所以说,要和我们的同事和睦相处,要实现合作共赢,我们务必拥有一颗仁恕之心。

我们教师中的大多数,都渴求有所发展,有所进步。那么,就让我们心怀仁恕,用心经营,努力实践吧!

二、学生成长需要仁恕。

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成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还是离不开仁恕教育。我们要用爱心呵护每一颗稚嫩的心灵,用爱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心理是放松的,心灵是开放的。这样,才能吸纳进去有益的东西,做为他们成长所必需的营养。他们敞开心扉,与人交往交流,身心就能得以健康成长。

而且,学生的心灵浸润在关爱里,身心徜徉在宽容中,他们自

然会将爱的种子植根于心中,将宽容的品质发展成为习惯。我们说,学生就是老师的一面镜子。看学生的行为举止,便可知老师是怎样的老师。因为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会受到老师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处处都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我们要将仁恕的种子撒播进孩子的心田,让其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葳蕤成一片绿海。如此,学生的成长、成才,便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校园美好需要仁恕。

校园是师生共同的家园。老师们在这儿工作、生活,教书育人,学生们在这儿生活、学习,健康成长。在这方净土上,师生朝夕相处,共同演绎这世间最美好的故事,共同实现进步成长。有了仁恕,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爱的春风,处处流淌着宽容礼让的暖流。置身于这样的校园中,再不见不文明的行为,再不见不和谐的音符。看到的只有笑脸,听到的尽是笑语。再也没有阴暗的角落,到处都洒满温暖的阳光。试想,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一件多么幸福惬意的事。

有了仁恕,校园定是平安、和谐的校园,也必然是幸福美好的校园。

四、社会和谐需要仁恕。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因为拥有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便拥有了幸福平安的生活。仁恕可以实现校园的和谐,同样也能实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和谐。

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公民,或者说公民中的大多数,都以国家

主人翁的姿态生活着,心怀仁恕,那么,我们的社会定然是和谐而美好的社会。

要实现这一宏大的社会理想,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在学校,我们肩负着培养一代代新人成长成才的使命。我们把仁恕的思想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心怀仁恕走出校门,带着爱心到社会中去奉献,去创造,去撒播爱,去传播正能量。同时,在校外,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时时处处都以传播文明,撒播爱心为己任,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的释放。相信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梦想成真,如愿以偿。

亲爱的朋友们,平安教育、和谐教育、幸福教育,是仁恕教育的内核,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育强县要靠你,靠我,靠大家,要靠你我共同践行仁恕的思想。只要我们携手努力,把我们的爱施予学生,施予教育事业,施予我们这伟大的时代,教育强县的梦想就能成为现实。谢谢大家!

 

第二篇:仁恕教育博大精深

仁恕教育德为先

——做目中有人的教育 王树刚

对于课改的争议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争议本身是一种认知,也是一种学习,一种碰撞,这就是课改的精髓。争议也就意味着允许有不 同的声音,这就是仁恕。对于仁恕教育,我想以我的教学实例,作以阐述。

我们常常批评孩子说:“你来学校是干什么的?”回答是不言而喻的,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应该学习的,学校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一旦进入学校就变成了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口袋。这种理念把真实的人和作为学生的人分离开来。儿童或者少年,在校园以外,他是一个人,一个有感情、有需求、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人;一旦踏入学校大门,他即刻变成了学生。他的生活,他的存在意义完全在于学习

“走向学校的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我觉得在幼儿园里没有比孩子学会拿筷子、独立吃饭、擦鼻涕、擦屁股重要的了,这些是首先应该学会的东西。现在很多学校学生共读《弟子规》,《弟子规》在最后才是余力学文,而不是把学习看成全部!陶行知老先生教导我们: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不是说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寓意也很明确,倘若孩子到校只学习,那我们的学校只要一座教学楼就行了,没有必要要围墙,没有必要有“三室”,更没有必要有

运动场地了。

“老师,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是你的音乐,你不能又把音乐上数学哦!?”这是本班内一个调皮学生说的一句话,多么真实呀!孩子的生活需要歌声。平日里我们所谓的吃喝拉撒睡,我们的所谓小三门,所谓的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都是学生作为自然人在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我们教育的内容,而且是重要内容!不是你想 搞就搞,不想搞就不搞的问题。更是不容被铜臭所玷污的!

这就是我们真实的课堂,课程的开齐开足不能停留在课程表上,成绩的提高不能停留在加班加点,一味延长学习时间上,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大量的低级的重复性的训练中煎熬,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口袋。这样的口袋是要加压的,确实压一压能装进去些许东西,可是它只能短暂地停留在口袋的袋口处,根本不能动摇口袋深处观念和想法,有时可能还会相悖,形成无形的负担。这不叫教育,说白了还是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做的依然是目中无人的教育,目中无人,爱从何生?无人无爱,何谈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什么?那就是要实施,德育教育,只有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才能真正达到实施仁恕教育的目的。 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及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只有当我们作为教师具有了这种使命感时,才会在

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使“仁恕”教育发扬光大。

丁桥小学 王树刚 2015-3-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