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师

袁晓会

“做最好的自己。”李镇西老师多次这样对学生说。“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老师这样对自己说。他说的“最好”是相对的,这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作为一名教师,当然就是要“做最好的老师”。怎样才算是“做最好的老师”呢?这是我最先想到,也是想得最多的问题。

一、直面自我

请大家回忆一个场景:自习课上,学生在悄悄的写作业,我们在批改作业。这时,红笔没油了。于是,我们会轻声的问前排的同学:“谁有红笔借来用用?”虽是轻声,但许多学生听见了,争先恐后的从书包,从文具盒以最快的速度拿出笔伸向我们。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真诚的渴望。场景二:课间休息,一女生来到办公室低低的说:“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一下感冒药。”“柜子上有自己拿吧”。我们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的说。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药,走时总会感激的说:“谢谢老师”。而遇到这些事有时我们或说没有,或说你和同学借一下,或是极不情愿的让学生拿自己的杯子喝,还得唠叨几句。尽管不一定每个同学都向老师借过杯子,但我相信几乎所有老师都向学生借过笔,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由这件小事往深处思考:为什么学生向我们借杯子,我们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他们。而我们借红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我们说:“文具盒有,自己拿吧。”因为潜意识里,学生毕恭毕敬把笔递给老师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我们把杯子递给学生则有失体统,因为我们是老师。换言之:师生是不平等的。不平等下如何产生和谐的教育?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堪称楷模。李老师在新生入学以后总会制定本班班规,与我们的不同之处是他会在条例中对班主任也做一些规定,如: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同学,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并且他认真履行,赢得了学生尊重。“学生与班主任享有一样的权利,班主任与学生具有同等的义务。”李镇西老师的这番话不仅纠正了错误观念,也深化了民主的程度,明确了教师的责任。暗示了一套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在班级工作

中的重要性。李老师还在一次教师节向同学索要礼物,他言辞诚恳的说:“在过去的学年里,由于李老师修养不好,再加上工作繁重,所以,我的工作越来越简单急躁,在各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今天,我诚心诚意请同学们对我的工作提出意见。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最好不过的礼物啊。”并且还为提意见的同学发放奖品。孩子们踊跃发言,老师也与学生近了一步。在学生离校之际,孩子们为他写下一句话: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相通。正因为教师是人而非神,所以,他在工作中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只要我们反思我们自己并勇于认错改错,与“民”同“罪”。我们就一定能减少错误,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学生心中的“神”。相反,如果我们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文过饰非,那只能自行堕落,恐怕在学生心中想当“人”都难了。所以,我佩服李老师直面自我的勇气,有了这样的勇气才会有深刻的反思,才会有更大的改进,才会有前所未有的创新。六年级的孩子马上毕业了,我也效仿李老师让同学为我做一份毕业礼物,我要求孩子们写下我最感动他们的事和对我的意见或建议,没想到他们让我看到了昔日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暴躁的脾气让他们有时有事也不敢说,有同学说老师的脾气就像地雷,这样我也失去了多了解同学们的机会。批评同学时总爱用一个指头指着他们,学生感觉很不舒服,这其实是很不礼貌的。还有同学说六年来我一直不爱打扮自己,苗条的身材显不出来,看来学生也会视觉乏味。这里许多东西是我以前不知道的,甚至也想不到的。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方可看到真实的彼此,方可取得更大进步。

二、贴近学生的心灵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学生生病我嘘寒问暖,甚至领着他们去就医。学生没钱时慷慨解囊。学生成绩退步时苦口婆心的教育。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不会让他们的心受到伤害。在此我与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有好几次郭晓满没有完成作业我提醒后还是不见好转,于是我让他叫家长。当时他站在我面前神色紧张,一再哀求我不要叫。从他的表情中我读出了担心、害怕。我知道他的家长对他很严,据说因为学习用针扎过他。我想他一

定特别害怕,动了恻隐之心,在他的恳求下答应了。从此以后,他每次都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我以淡忘,就在不久他们为我做纪念册的时候,我才知道为此他一直很感激我,原来当时他妈妈生病,他不想让妈妈着急伤心。没想到我歪打正着成就了一个好学生。这一例子更让我明白教师要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因为“孩子的心是最稚嫩的,他们的心受到伤害便会结疤”。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想必大家都为班上几名调皮学生扣分而懊恼过。每次扣分后,他们悄悄的站在教室的一角,把头埋得那样深,从那一双双懊悔的眼中,我们也读出了后悔、自责。如果我们不问因由严厉的训斥,也可能适得其反。其实,调皮的孩子有着一颗更为敏感、自尊的心。也许,我们轻轻一笑,说一句:“谁没有缺点呢?相信自己,你一定有能力改正所有的缺点,你一定可以为班上加分,也可以成为老师最优秀的学生!”更会换来柳暗花明。至今,五年级发生的一件事我仍记忆犹新。那是一次大礼拜放假,由于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到,孩子回家看到家里没人去了同学家,家长与老师又不知情,整整找了一下午。孩子知道犯错后回校后小心翼翼,连头都不抬,我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给他讲起当时我们寻找他的过程心情,孩子哭了。 一年之后在毕业纪念册上他写下了:我喜欢老师,因为老师有一颗爱我们的心,像父母一样,对我们关心呵护。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每一个学生的心,都是一片独特的天地,对于这片纯净又可爱的天地,我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何况,那样的一个世界,每时每刻都会有变化,每天都有不同的景色,我到底又看到了多少?爱,不应该只有流于表面的广度,更应该有深入而细腻的深度。这是我的认识,这也是我要付诸行动的大

事!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同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记(他一般都是几千字),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教育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细微的、不经意的行为之中,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里,一切都是变化的,充满灵性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发现,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以一颗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心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支持,贴近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得到充分尊重和欣赏,这样我们的收获会更多。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成长,我们的内心也会更充实。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第二篇:《做最好的教师》观后感之做最好的自己

观看了李镇西教授谈论关于<做最好的教师>的讲座视频,给我的感受很深。他在讲座中重点讲述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的内在关系、反思型教师的特点并结合其自身的数十年学习、成长、教学心路历程来诠释何为最好教师、最好教师应具有的情怀及如何向最好的自己迈进。他为我们提出一种追求最好自己、成为最好教师的思维模式及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成长自己的信心及挑战自己的勇气。虽没有绝对最好,但可以有更好,可以通过达到一个个阶段、时期的最好的自己无限的向最好的目标奋进。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曾有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指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取中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下等的。因此做事应要高标准严要求,而作为教师的最高境界则应该是不断追求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爱心、有才华教师即最好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这近7年的时间里,我从步入大学时的幼稚、到第一次踏上实习讲台时的青涩、到步入社会是的迷茫、再到一对一家庭教学的磨练...到现在从事培训教育的日渐成熟。这一路走来虽曾有困惑、失落,但更有欢乐与成长。通过总结领导、老师们的教诲,体会学习李镇西教授在讲座中探究关于做“最好教师”的思想精神,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树立符合自己的“最好教师”的目标及实现要求:

第一,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与时俱进即不断提升自己,既包括知识方面的提升更新,也涵盖思想上革新,这既是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要求,也是自身进步所必需的。就如现在面对课程改革,如果不能主动的调整提升自己就可能被时代发展所淘汰。

第二,做一个知识渊博型教师。相当于李镇西教授在文中所提到“专家型教师”,虽然,实际上能成为真正的专家型教师只是少数,但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从而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在自己的学生中建立“权威”,甚至能自己的领域中有所建树,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才能更好的感染他们,提高求学的热情。

第三,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认为教育工作别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一个优秀出色的教师应既要是一个教育家,也应是一个思想家、心理学家。一个教师除了需在课堂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应注重在课间甚至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我所指的爱心并不是特定化的,而是指常态下的爱心,是很自然地对于学生的关心。

第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这里所说的责任心,涉及对国家教育事业奉献的责任、对学生培养的责任、对所在教育机构进步发展的责任等多个方面。责任心、使命感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做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心中时刻记着自己的责任使命,才能不断化困难为动力,才能将日常平凡的工作变得不平凡。

以上四点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情怀和素养,我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提升和激励自己,努力朝着最好的自己、最好的教师迈进。正如李镇西教授在给其学生的一封鼓励信中写道:“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