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这里的高墙很奇怪,刚开始你讨厌它,慢慢地你适应了它,再后来你就离不开它了。这就是制度化。”

整个故事从一开始就被放进了一个牢笼――监狱,在这里一切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犯人们一进牢房,典狱长就告诫他们“把你们的信仰交给上帝,贱命交给我”。而当有人问起“什么时候吃饭”时,得到的是狱警的拳打脚踢,甚至有人因为晚上哭泣而被活活打死。 规则,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人们大多时候会痛恨它,觉得是它束缚了我们的天性。但是,一旦被它约束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地跟着它走。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们是怎样形成服从的习惯的。后来他们发现,人们的某些行为一旦被惩罚多次,那么他们自然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权威,慢慢的,就算惩罚他们的人不在面前,他们也会在心里储存权威的形象,然后学会服从这些权威的意志。

电影里被毁于规则的典型代表就是囚犯布鲁克斯,他在监狱里度过了大半生,而当他得知自己获得假释的时候,竟然想要通过伤害其他囚犯,从而使自己被继续留在监狱里。因为“在监狱里他是个有知识的体面人,而到外面之后他什么也不是”。可怜的布鲁克斯在获得自由之后却终日惶惶不安,经常在恶梦中惊醒,最后不得不选择上吊来了却残生。

而后来获得假释的瑞德同样发现,“40年来每次上厕所都要请示,不请示连一滴尿都尿不出来。”他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永远无法适应监狱高墙之外的生活,每天只想着破坏假释条例,让周围的人再把他送回监狱去,只有在那个熟悉的地方,他才不必惶惶不可终日。

也许人们会感到奇怪:自由、平等,不是每个人的理想吗?为什么会有人逃避这种自由呢?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了一点――人类具有逃避自由的倾向。因为他认为,人类要想逃避孤独,就必然要放弃自我,逃避心灵的自由;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追求自由,那么就必然会陷入孤苦伶仃的无援境地。相对于孤独的境况,大部分人都更倾向于选择逃避自由。因此人们需要秩序,需要法规,在这些条条框框地约束下,人们会获得起码的安全感,按部就班地活下去。

在监狱里已经被“制度化”了的布鲁克斯完全无法适应外面世界的自由生活,因为对规则的服从已经内化成他心理的权威,变成了一种生命的秩序,而这种秩序远比生物钟来得更加强大,一旦失去它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所以,他宁可选择死亡,也无法忍受这种“自由”。

就像瑞德说的那样,“这里的高墙很奇怪,刚开始你讨厌它,慢慢地你适应了它,再后来你就离不开它了。这就是制度化。当你被判终身监禁,你就等于交出了一生,至少也是一部分。”而很不幸,这一部分就是对自由的渴求,是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在囚犯们外出劳动时,安迪争取了警卫队长的信任,通过自己的会计专长为大家赢得了两箱冰镇啤酒。囚犯们兴高采烈地喝着久违的啤酒,而安迪只是坐在一旁微笑着注视这一切。瑞德说,那一刻,“我们坐在春光下喝着啤酒,像自由人在修理自家的屋顶一样,我们是万物之主。”其实,安迪冒着生命危险想要赢取的决非这区区两箱啤酒,而是自己,还有其他囚犯的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一点点。

从这个细节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自己身陷冤狱,尽管自由已经被剥夺殆尽,但是安迪却从未丧失信心,一直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也是他能在制度化的监狱里保持独立自我的原因所在。

安迪第二次做出惊人的举动是在播音室里,他通过高音喇叭向囚犯们播放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让整个肖申克监狱都为之震撼。华美的女高音带着空灵的自由在高墙内飞翔,那一张张曾经写满过罪恶的囚犯的面孔,还有平日里穷凶极恶的狱警们的面孔,都在这一刻变得虔诚高贵,听着这涤荡灵魂的天籁之音。

也许他们“听不懂意大利女士唱的是什么,也根本没想听懂,因为有些东西无需言语来表达。但是每一个人都相信,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得无法用语言描绘,美得让人心痛。歌声高亢悠扬,超越了囚犯们的梦想,就像一只美丽的小鸟飞进了高墙,使他们忘记了铁栏的束缚。此时此刻,肖申克里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自由”。

强者自助,圣者渡人。安迪无疑是后者。当他面对着面孔狰狞扭曲的典狱长,却故意开大音量时,他自然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但他依然那样做了。两个星期暗无天日的禁闭换来的决不是一曲歌剧,而是在肖申克监狱中即将消逝的希望和自由的梦想。也许这短短的几个音符算不上完整的自由,可能只是一道闪光,一声耳语,也许这些破碎的自由反而让囚犯们看到了现实生活的黑暗和残酷,这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原本隐藏起来的伤口会更加疼痛。但是,不管怎样,安迪是对的,就算疼痛也要保持自我,保持对自由的向往,决不能在习惯中麻木,甚至麻木到已经意识不到自己的麻木了。

在最易磨灭希望的监狱里,安迪用这些方式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们――这世上还有不用高墙铁栏围起的地方,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触摸的,是属于自己的,那是存于心底的希望! 只要有希望,就有可能。安迪六年里,每周给州长写一封信,希望得到捐助扩建图书馆。开始人人都说不可能,但他最终建成了全美最大的监狱图书馆,让囚犯们享受着音乐的洗礼,接触到外界的知识。在辅导年轻囚犯考取高中文凭时,安迪将对方揉烂的试卷从废纸篓中拾起,寄出,最终使对方获得了文凭认证。

人们总是在还没开始之前就先看事情的难度,从而判定它“不可能实现”。这是一种心理惯性,其实并非真的觉得它没有希望,而是为自己逃避苦难和责任找一种借口罢了。而强者的不同就在于,他可以舍弃这种借口,让自己去尝试,去努力,直到成功。

这也就是为什么别人看起来需要挖600年的牢墙,安迪只用20年就把它挖穿了;也就是为什么别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500码距离,安迪却忍着熏天的臭气爬行过去。当安迪站在瓢泼的雨中张开双臂,享受着向往已久的自由时,我们从这个自由者的身上,深刻地体会到了希望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布鲁克斯、瑞德和安迪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自由者”。

布鲁克斯是被制度化扼杀了的自由者,他所能享受的只是制度带来的安全感,而一旦到了外面的自由世界,反倒只剩下惶恐不安了。而瑞德代表的则是在现实中挣扎的自由者。他并不像布鲁克斯那样完全丧失了对自由的憧憬,但也不能像安迪那样享受自由。他在监狱中能搞到任何东西,但“到了外面却什么也干不了”。他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期望在桎梏般的社会现实中寻求一方能喘息的天空。可以想见,他假释之后尚需一段时间来适应突如其来的自由。而安迪却是心灵自由的诠释者,他脸上恬淡的笑容,还有藏在头脑里不曾磨灭的希望,只缘于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像瑞德和布鲁克斯他们一样,生活在一个囚笼里,虽然我们拥有看似自由的身体。但是,如果日复一日地重复一种工作,而它再也无法激发你的热情;如果年复一年地生活在一个环境中,而你早已觉得它沉闷不堪,那么,它不是囚笼又是什么呢? 曾有人抱怨说,他只能完成别人命令他做的事,而假如放他自由,那他就什么都做不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你我都会遇到或者正在经历着的情形。可是,纵然认识到这种情形,又有几人能像安迪那样,心存勇气,坚持抗争,最终赢来真正自由的人生呢?

影片教会我们一句话――Hope Can Set You Free――希望让人自由!那么,就充满希望地生活吧,要相信任何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将变做现实,这是救赎心灵、获得自由的最佳方式。

“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没准儿是世上最好的东西,而好东西永远都不会消失!”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一个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功能,同时也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以达到“增收节支,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近年来我国内部管理制度研究起步较晚,许多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较薄弱,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外实践证明,凡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强、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大多建有一整套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所以.建立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利于建立岗位责任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违规、违法行为。

众所周知,候鸟是一种很守规矩的鸟类。天上飞的雁群队伍“排列”得井然有序,“徒子徒孙”们浩浩荡荡地跟着领头雁按规定的迁徙路线飞行,如哪只不守纪律的大雁独来独往,就会遭受惩罚与不测。如果说动物都能自觉地遵守规矩,那么,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就更没有理由不守规矩了。法律是我们不可逾越的规则,否则,便会受到惩罚,失去自由;社会公德是我们日常行为的规矩,否则,我们的生活就将失去秩序。如今,由于少数人的规矩意识淡薄,

甚至出现了无视规矩的现象,让我们的生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随意一扔的一片废纸,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乱穿马路,使别人无法正常通行??过度的自由只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而规矩则能保障自由的实现。规矩,往大里看,国家欲治要有规矩;往小处看,家庭欲和睦得有家规。可见,规矩的约束是十分广泛而重要的,它规定着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向与尺度,它时刻告诫我们要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将我们的“大家”与“小家”维护好、建设好。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力量,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企业制度这个概念并不新鲜,是企业建立初期就应该同时建立并实施执行的规章条文。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完不完善,直接影响企业日常管理和工作执行的贯彻落实。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不能取代企业内部管理。因此企业必须练好内功,固本强基,追求管理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企业内部管理的要义在于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新的企业管理制度编制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以及规范性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等因素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式地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也就是说,在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在某一段时间成功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的总合一定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之间如果在某一方面存在差距,一定是与此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其所含规范、规则等的总体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之间如果在同一产品、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势之分,一定是企业之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及其规范、规则因素的总体表现方式、表现效果存在差距。谋求生存、希望形成与保有竞争优势、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管理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创新性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来保证与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规范性地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篇:《肖申克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班级: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班

姓名: 学号: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 (Shawshank’s Redemption)是世界电影史上令人震撼的电影之

一。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成功越狱、重获自由的经历。但真正展现给观众的是安迪从灵 魂到肉体获得拯救的过程。这部影片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它表现了深刻、玄奥的宗教、 社会和人生哲理, 这部片子触及到了人类灵魂最深处的东西。 它反映的是一个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希望与绝望、灵魂丧失与灵魂救赎的深刻主题。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关键词:自由、希望、救赎

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你。 这是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后,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他透过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直达我的灵魂深处。震撼之余,又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也是这部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的电影,却依然深深打动亿万观众,并且历 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的原因。

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 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 “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

人受压迫受凌辱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因为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育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残暴的禀性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 “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 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对此,我们不得不说安迪是一个被导演诗性化了的英雄,也许他本人就是一个希望中的人物,但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 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很显然,这又是安迪用自己的行动对瑞德的救赎。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来自汤米,这个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居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高中,在那个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图书室 里,人们暂时忘记了压迫、暴力、恐慌,自由祥和的生活的乐趣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

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当我再一次回顾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德拉邦特似乎也的确要把他塑造成一个耶稣式的人物,从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的仰天长啸到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降临”好象都在诠释着这一点。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他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未消亡,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抗争,而老布,放飞了杰克,却囚禁了自己,这就和安迪的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里还有最后的一点希望,那就还活着,否则,安于麻木的现实,也就同死亡没有什么区别了。 “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救赎主是两个字:希望。被救赎的也是两个字:自由。是的,是“希望”救赎了“自由”,这是重新构建的现代文明里的救赎,除 了自己,我们没法依赖虚幻的救主。曼德拉说过: “心,是一个人最强壮的部分。” 假若我们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

或许这时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我对影片中的那段话“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极有共鸣。我们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们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灵魂的救赎对我们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参考文献:

《瓦尔登湖》作 者:亨利·大卫·梭罗著 王金玲译 注释: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以赛亚书》作 者:以赛亚先知

《肖申克的救赎》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 编剧:弗兰克·达拉邦特、斯蒂芬·金 类型:剧情 纪录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