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阅读观》有感

改变,从阅读开始

————读《我的阅读观》有感 李琳琳

他说,“教育是一首诗”。他常用诗一般的语言讴歌教育,表达他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未来

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

有一条破浪的船

朱永新,一名教育理论家,是中国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是近年来推广阅读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等观点,我非常赞同。尤其是他对阅读的诠释,让我对阅读这件事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阅读改变人生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畅想,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形象。

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人如沐春风,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人的生命长度有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而充实。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梦想。

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犹太民族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民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xx年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据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而中国,“20xx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这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得出的结果。”

人类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都被犹太人改变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改变过或依然在改变着人类对社会和历史的观点;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物理世界和时空的认识。《货币战争》一书甚至认为,是犹太人掌握着当今世界的金融命脉。 一个民族获得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书籍宗教般的情怀。犹太人嗜书如命,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这种对书的迷恋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浙江桐乡有一个环卫工人名叫欧福礼,每当他清扫完路面的垃圾后,别的工友在一旁侃大山、闲聊,他却坐在路边,或倚在三轮车旁,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古典书,认真阅读起来。

马路上,车水马龙,到处是嘈杂、喧哗声。可是,这一切对他没有丝毫影响,他沉浸在忘我的阅读中,他感受到阅读带给他的那份幸福和快乐。

欧福礼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热爱阅读古典书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这一读,就是30年。艰涩难懂的《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左传》等古籍,他都烂熟于胸。他每月的微薄工资,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剩下的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了。

他说:“有时心情不好,或者干活累了,只要看看书,疲劳和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阅读,是我生命中最幸福和快乐的事。”

欧福礼热爱阅读的照片被人发布到网上后,感动了无数网友。人们从欧福礼身上感受到阅读带给人的一种力量。

二战时,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法西斯在对犹太人进行残酷折磨和疯狂屠杀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犹太人在那种极其艰难的时刻,甚至就要失去自己生命时,他们随身携带的竟是几本书。除了《圣经》,还有一些科学、自然、地理、文学方面的书。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许多人走向刑场时,手里还紧紧地拿着一本书。有的小孩子手里也紧紧地攥着一本书。

纳粹法西斯对这些犹太人的做法感到震惊,他们不禁喟然长叹:这是一个真正不可战胜的民族,他们内心强大的力量,足以抵挡住向他们射来的子弹。

据联合国最新调查显示:以色列人平均年阅读书籍85本,每4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在以色列人看来,书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能抵御尘世间任何艰难和险阻,给人带来不可战胜的力量和信心。

二、阅读滋养心灵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亚伯拉罕林肯说:“阅读比起任何其他的行为都更有力量释放你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本性会得到更好的展现。”阅读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阅读使人获取信息、占有知识;阅读使人开发智力、激发潜能;阅读使人拓展思维、开阔眼界;阅读使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每一个从艰苦的农村走出来的读书人,一定会感动于有这样的读书之路让自己走出大山,使自己摆脱贫穷与落后;每一个精神充实的人,都会感谢生命中那些一直伴随自己的书,是这些书让他们走向成熟。

阅读能帮助我们超越害怕困难的倾向。

阅读能帮助我们摆脱贫穷,走向富有。

阅读能帮助我们超越语言和思维的局限,做一个积极的人。

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阅读能与大师交流,与崇高对话;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健康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良好发育。

三、阅读让教育更美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的书,那就是学校。只要有了书,孩子们就有了阳光,有了成长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比我们现在很多村小的硬件设施还要差很多,但他每天都要和老师、孩子们一起读书,让孩子们真正走进图书的精彩世界。

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的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我们很多老师几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被人戏称为“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阅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只有教师热爱上了阅读,他才能感染他的学生,从而带动学生阅读。

四、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是途径之一。

共写,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乃至于整个社会通过反复交互的书写,彼此理解,并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体会存在的过程。

在当下这个浮华的时代,读书的人已经是很少了,更何况共读共写!值得高兴的是学校舍得拿出宝贵的时间让师生共读,晨诵、课前5分钟的交流,让师生之间有了许多的真诚对话,有了对经典的共同阅读理解,有了精神上的巨大收获。虽然遗憾偶尔会觉得意犹未尽,会觉得刚刚温热的情感被无情的铃声打断而戛然而止,但可是通过共读,拉近了我们的感情,提升了我们的阅读能力,这是极好的。

我希望我们的改变,从阅读开始。我们的阅读,从儿童开始。我希望在我的班级里,随时都可以看见捧起书本阅读的学生,在我的学校里,随时都可以看见热爱阅读的学生。我喜爱这本书,因为阅读的力量感染了我。让我们一起开始阅读,改变我们的人生吧。

 

第二篇: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是啊,我应该善用我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把今天的光明当作是我的最后一天光明。也不只是我,我想世界上所有的身体健全的人都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她是20世纪中的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她以自己坚强的心境震撼了整个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身处黑暗,却在她人眼中被看做光源的女子,谱写了一首对命运的抗争之歌。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前,就早就听说过她。人们赞扬她“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给无望的世界带来希望”,英国《时代月刊》评选她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然而,她听不到,说不了,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的感知外界对她的赞颂。 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当一个婴儿,对世间充满了好奇的婴儿,张看眼睛看到了这个世界,但在某一天,一个甜美的梦过后,她发现自己无法再发声,睁开眼,就只有无限的黑暗,她会有怎样的心理?小凯伦出生在一个尚幸福的家庭,但她始终无法与人沟通,永远被关在盲聋哑世界里,无法逃出。 她受的挫折,比平常人多了太多太多,但一句话在她身上有了完美的体现:挫折也是一种财富。挫折中所包含的,有人们的心血,有重新奋起的线索和希望。海伦没有将自己拘泥于一个废物的空间。如果说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出现,带给海伦的是快乐和希望,那么剩余的,是海伦对整个世界的不断摸索。她以一个完全纯真的心灵来触碰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回报她的,是无限的生机。 对于一个人,有时他的成功与否,全在一线之间。安妮·莎莉文老师,将徘徊在成败线上的海伦拉向了成功。海伦的聪慧,坚持,坚定的毅力,对知识的耐心,是任谁都不会培养出来的。即使成功的花环就在眼前,海伦感受到了它的芬芳,但她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她所上心的,是那些值得细细品尝的东西。倘若一个人忽视了值得细品的东西,反而去追求在眼

前的虚无,那么即使成功的花环已经挂在了脖子上,也保不住会黯然失色。 海伦每时每刻都在抗击着挫折。挫折的背后是许多人等待已久的成功。许多人只是看到挫折的恐怖,想要寻找捷径,殊不知他已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也许正是这样一个无声、无光、无语的世界,给了海伦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细细体会身边的一切。她珍惜每一份美好,渴望每一次知识的获取。她的成功对她来说皆是过往云烟,而挫折,这个时时刻刻刁难她的敌人,却变为了她的好友。

人生哪时不曲折,哪会一帆风顺?

人生的河流,有回流,有暗礁,有风波,有激流。 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会我们的,是在黑暗中找到光明,最后将慈爱的的手伸向全世界。

张铭昱

初三(5)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