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2)

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公平及其后果的关键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后感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来对命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证明了“在自然状态下,几乎察觉不出不平等想象的存在, 也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影响” 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状态中人类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堕落的发展(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我主要负责讲的呢,是本书的第二部分,涉及的最主要的观点呢,是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公平及其后果的关键。

从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状态中人类的不平等,是一种伦理或者政治上的不平等,它取决于一种协约,这种协约是由人们的同意确立的,而这种协约是由某些人专门享受而且往往有损于他人的各种特权组成的(比如比他人更富有、更高贵、有权势等等)。卢梭认为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不公平。正如恩格斯所说,“卢梭把不平等的产生看作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是对抗性的,它同时又是一种退步”。卢梭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作是进步和退化的矛盾统一体,认为人类的进步史同时也是人类的堕落史,是人类的进步导致并且加剧了人类的不公平,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即加深一步,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

书中谈到,同一生活方式的人慢慢聚拢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逐渐增多,慢慢产生比较,感情,也因此相互评价,产生尊重等等。出于这种比较,开始产生自尊,并开始为侵犯进行惩罚。同时,在这种交往中,从这种需要别人帮助之日起,人们感觉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必需品时会更好,财产就产生了,劳动变得必不可少。慢慢产生了农业,而土地的耕种导致土地的分配,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这种强壮,技术熟练,头脑灵活的人得到更多的收获,人与人自然地不平等随着措施的不平等慢慢显现出来。这个时候人的能力得到巨大开发,记忆力、想象力、推理能力等等都得到充足发展。人的地位逐渐与他的财富数量、智力、力量、美貌等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产生了嫉妒心。同时,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服从他人,服从同类。人们一方面相互竞争,一方面是利益冲突,这种带有损人利己的欲望都是最初的私有制产生的后果,都是新的不公平的产物

这种不公平的加剧加上穷人和富人不同的性格产生了强盗、奴役、支配等等。人变得逐渐贪婪,巧取豪夺、盗窃抢劫越来越严重,进入可怕的战争状态。人类不得不考虑这种境地,尤其是富人,不但有丧命的危险而且还有丧失财产的危险。他们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变开始与穷人通过契约来组建联盟保障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东西,人人尽相同的义务,共同击退共同的敌人。人人只看到这种制度的好处,也不得不为了这种自由争先恐后地接受这种制度镣铐。卢梭认为这是法律和社会的起源,它给穷人戴上了镣铐却保障了富人的财富,为私有制和不平等确立了法律。

这种联盟的法律在慢慢的越来越完善,但是人们也越来越发现越来越多的惩罚每次都要所有人来共同决定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于是选择选择行政官并代理人民来做这些决定非常有必要,于是人们开始根据能力、道德、信誉、财富等等标准来选择行政官并通过法律来规定他的权威和义务。由于选举待来了很多麻烦,如阴谋诡计,党派纷争等导致内战频发,人类慢慢进入以前的无政府状态的边缘,权贵们利用这种局面使得职位世袭化。而人们也习惯于从属地位,习惯于过安宁的生活,不再反抗,任凭他人奴役,世袭首领们也习惯于把自己当做国家的主人,习惯于奴役他人。我们观察到的人类的不平等在这个变革中逐渐发展。

回头看看卢梭的观点,他提出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的堕落史,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存在的不公平,随着人的能力的开发和思想的进步而扩大加深,随着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而稳定下来,变得合法。

从而联想到社会保障与不公平的关系。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消除不公平,通过卢梭的分析来看,在私有制下,只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不会产生趋向于保障公平的社会保障。而即便产生了社会保障制度,这种制度见立的目的也是出于维持社会关系的稳定,维持既有的不公平的状态。而在现在这种后专制制度或称为民主制度下亦有弊端,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奴役,仅靠民主与民权仍得不到的公平的社会保障——必然有少数人因为服从多数人的利益而不得不放弃自身利益。那么,社会保障还能否来保障公平能吗?如果有,如何实现社会保障促进公平的作用呢?卢梭对于自然人的论述中有一部分讲到“人有一种品质,这种品在人是自然人的状态便存在,是人生来具有的品质,即人的本性,便是本能地不愿看到同类受难,它可以抑制人的自尊心,或者抑制他的自我保护欲,抑制他追求个人幸福”。也就是说,在民主社会中,通过民权所获得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做不到的公平只能寄托于人性的改善,只能寄托于人最宝贵的品质。 其实最令我感到受益的是卢梭在关于自由的阐述中的一段话-----“我愿意自由地生,也自由地死。也就是说,要自愿地服从法律,服从于这种我和任何人都不可能摆脱的体面的束缚。这种束缚有益于身心,而且温和,连最高傲的人都能驯顺地接受之,而对于其他任何束缚,他们天生就不能忍受。”从中可以看出,自由是受法律约束的,世上未存在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做法律规定、约束以外的一切事情。书中,卢梭自发地运用辩证法的原理而进行的精辟论述使我折服,但是从第一部分的结 尾部分可以看出,他将部分需要考虑的因素视作是“偶然性” ,这使我们也看到了他这篇论文所存在的薄弱点。

总的来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与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与基础》读书心得

《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与基础》是175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

在这之前,让我首先来说说卢梭这人。如果不是了解了这个人的生平后,我恐怕永远不会想到一个写出《爱弥儿》这样在那个时代具有鲜明独特教育计划思想的人竟会先后把自己儿女送往孤儿院,一个写出《社会契约论》这样具有民主思想的伟大著作的人青年时竟然过着糜烂生活,依赖女人以生存。他是一个矛盾的人,当时社会上许多人对卢梭都是褒贬不一,尽管但很多人都认为卢梭是一个疯子。当然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言论纯粹是诬蔑,看他的论文有理有据,说这样一个条理清晰的人是疯子就有点荒谬了。同时代很多学者不喜欢他,因为大家在编写《百科全书》时意见有很多分岔这导致卢梭和同时代很多作家文人分道扬镳;上流贵族们不喜欢他,卢梭是那个年代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富人们企图把他塑造成小型伏尔泰,但徒劳无功。在他的《忏悔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男爵霍尔巴赫有一天问卢梭为什么对他那么冷淡,卢梭回答说: ?你们太有钱了?”他观察到社会是建筑在不等的基础上,文化 是为腐朽的贵族阶级而服务,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是建立在人民的贫困上面的。正如他在论文里说到“ 我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 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 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 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一些人由于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 ,譬如: 比别人更富足、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叫别人服从他们。”

唠唠叨叨了这么久,来说说《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与基础》本身。卢梭从一开始便从野蛮人说起,刚刚开始看时摸不着头脑,连连打了几个哈欠。越看到后面,卢梭的意图便越发清晰。卢梭认为人具有完善进化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本来“只有食物,异性,休息”这些需要的野蛮人有了更多的需要,也就是悟性影响需要。那个时代的学者孔狄亚克曾于《感觉论》中提出“我们最初的观念只是苦和乐。不久,其他的 观念陆续出现,使人可以作一些比较,由此产生我们最初的需要和最初的欲望。为了满足这些 需要和欲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又使我们获得其他一些观念,这些观念又产生出新的欲望 ...... 这样就形成一个以观念和欲望为环节二者交互连接起来的链条。”读到这一个阶段,我开始预感到卢梭在此论文中阐述的思想可能会有一些片面,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上一次的科学院征文卢梭便写了《科学与艺术》中提出科学进步败坏风俗的观点。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义和团一直抗拒外来文化的历史。顺便提一个趣事,伏尔泰在读了卢梭的《论不平等》后给他来信说“从没有人用过这么大的智慧企图把我们变成畜牲。读了你的书,真的令人渴慕用四只脚走路了。”诚然,卢梭在其论文中表现出对野蛮人生活方式的欣赏同时也表达出对现实社会中富人生活方式的不满。而且他认为人的完善能力使他们中有的完善好了,有的进化坏了,获得了一些或好或坏的天性,这就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我是同意卢梭这个理论的,人类在完善的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自己的需要,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悟性。需要产生竞争,竞争带来差距,差距带来不平等。但看下去,卢梭似乎更喜好原始状态时候,他认为原始状态是人类最幸福的时代,是人类真正的青年时期。我倒是觉得卢梭这个观点显得消极了,打个比喻,谁人都知道原地踏步比快跑更舒适,但论对身体的锻炼,当然是跑步更有效。也就是慢慢地,卢梭开始把不平等的根源指向私有制,正如了哲人洛克的话“在没有私有制的地方,是不会有不公正的事情发生的。”随着冶金和农耕技术的发明,私有权随之发展,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卢梭在提到“土地的耕耘”时,说“人类要永远受苦了。而在此前后人的本性中最大的变化是:以前他完全在自己之内为自己而活,现在他是为他人而活。与别人交流时只想着自己,而另一方面在理解自己时却只想到他人。 ”卢梭确实是一个比较有远见的学者,他这一番话不但可用在当时的人身上,或者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文明发展,平等状态被打破。人类追求需要但又无力承受它

的代价---不平等。或许这个时候最慌忙的就是富人们,他们开始了新主张开始了新的思想教育试图让贫苦的人们接受其主张后更加承认不平等,换言之就是他们的高高在上。如果将人类原始状态和后来的文明人按卢梭的思想线索打个比喻,就好像希腊人所雕塑的一个美丽天神石像,再长时间的风雨磨蚀中,人们都忘记了它是天神,因为现在千疮百孔的它多么像一只吓人的怪兽。

全篇论文,卢梭其实最根本是想指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就是私有制。卢梭这个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观点的提出其实是源于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他曾在《忏悔录》中说“在一般群众中,虽然强烈的热情只是间歇地流露出来,但自然的感情却是随时可以见到的。 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感情也完全没有。他们在虚伪的感情掩盖之下,只受利益或虚荣的支配。”在那个少数人富有,多数人贫困,全体人民不幸的社会,他要揭露其中一切的虚伪。对于我来说,《论不平等》尚是一本艰涩难懂的学术巨著,卢梭说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这个我实在不好驾驭观点其中的好坏。黑格尔曾说: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就好像中国,“允许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允许“贫富差距”。有时候合理的差距对社会进步有着一定进步作用。但卢梭的片面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前面已经说过,卢梭处于一个全体人民不幸的时代。在卢梭致日内瓦共和国的献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卢梭的理想国就是人人平等的,自由的,甚至这种平等是绝对的。但是卢梭忽视掉了人人不可能拥有绝对的平等。卢梭过于执著地相信依靠理性便可达到人人平等而忽视掉人们之间存在差距的客观事实。

卢梭是伟大的,他试图在同时代的人中寻找早已过去时代的人。他在《论不平等》中几乎是遗憾地写道:“到了不平等的极限:这里是关闭的一个圆圈的终点,同时又是我们当初出发的起点。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因为他们已形同虚无,什么也不是了。”尼采曾经说自己的思想是“不合时宜”的,我想卢梭也是。他更像希腊时期的孩子而不是那个时代的儿童。无论如何,卢梭那些曾经“不合时宜”的情感和体验放在现在却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同时也值得我们的尊重。

这本艰涩的著作待长些岁数时必定要重看一遍,想必到时候能有更加成熟的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