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棋王》读后感

阿城《棋王》读后感

初阅《棋王》,吓了一跳,以为鲁迅先生复活了。未曾读过阿城的其他小说,所以对他的语言风格不甚了解,一读《棋王》,慨叹:真是好书!

其实要说模仿鲁迅先生的口吻去写,叫我第一眼就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个人很喜欢这种冷峻演绎生活的文风。

“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我野狼似的转悠一年多,终于还是决定要走。此去的地方按月有二十几元工资,我便很向往,争了要去,居然就批准了。因为所去之地与别国相邻,斗争之中除了阶级,尚有国际,出身孬一些,组织上不太放心。我争得这个信任和权利,欢喜是不用说的,更重要的是,每月二十几元,一个人如何用得完?只是没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于是先钻进车厢,想找个地方坐下,任凭站台上千万人话别……”

不过这神似鲁迅先生的文笔也不是《棋王》叫我惊讶的地方,我喜欢《棋王》是因为作者竟然可以透过一副棋盘,演绎出人性最根本的东西:精神上胜利的至高的欲望,生存下去的基本欲望。这些欲望很简单、很平常,是最基本的,在那样晦涩的青春里,毫不张扬,却震撼着我的心。

作者和王一生(棋王)在知青下乡途中火车里的对话很有意思。王一生是个地道的棋迷,对其他事物不甚感兴趣,但对吃却有些爱好,于是作者给他讲自己饿独自的故事,和书里关于吃的故事,王一生认为故事里的吃并不认同,认为吃是为了添饱肚子,“何以解忧,惟有下棋”。

这是棋王对吃的态度,一个他除下棋外比较赶兴趣的话题的态度,可见物欲在其生命中的地位之轻。

后来棋王对作者讲述了自己学棋的一段经历,则把《棋王》里所要表达的棋盘即人生表露无疑:

“我(棋王)问他天下大势。老头儿说,棋就是这么几个子儿,棋盘就是这么大,无非是道同势不同,可这子儿你全能看在眼底。天下的事,不知道的太多。这每天的大字报,张张都新鲜,虽看出点道儿,可不能究底。子儿不全摆上,这棋就没法儿下。”

知青们在乡下贫苦的岁月里,棋王遇到了一个下棋很好的南方人倪斌,所不同的是,倪斌是世家,家道丰厚,颇有资产,而棋王母亲早亡,家境贫困。两人因棋相好。 同样是下棋的人,对棋的态度却不一样,倪斌是“玩”,棋王却当成了精神上至高无尚的荣辱问题。

后来,知青们到地区参加运动会,其中有象棋比赛,棋王去晚了,没报上名,倪斌把自己一副家传的乌木象棋送给了某位领导,于是倪斌据说可以留在地区,棋王也有望参赛。 但棋王拒绝了,他觉得那是出卖自己,出卖象棋,他的方法很简单,不参赛,但是要挑战获奖的前三名。结果,那一天,十个获奖的选手和棋王进行了一场一对十比赛。 这比赛已经超脱出了小小的棋盘,更是一种意志与精神的较量,车轮大战下来,棋王胜了9盘,最后,冠军的老头出来求和,棋王用最后的力气答应了…… 一张棋盘,承载了一个人的梦……

棋王,也有家传的一副象棋,那是他的母亲去世前,用拾来的牙刷把一点点磨制出来的,白色圆润,近乎透明的棋子,放在棋王的包里,也许,那一刻就象棋王哭着说出来的那样:“妈,儿今天,妈……”

那棋子也许没有倪斌的那副家传的乌木棋子名贵,但却是一位母亲用心为之雕刻的啊……

“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

棋王到这里嘎然而止,没有结束的味道,只有一种自我得到,自我满足,自我精神无尚荣耀的满足。

其实,不单单是一副棋盘里的人生啊!文字中的,音乐里的,笑骂间的,那一处,你痴迷了,不就是“王”么?那怕只是自己的“王”。

我们的生命断然不会再经历那动乱的年代,人性也断然不会再受到那样的压抑,但对自己梦想的执着与珍惜,却是这《棋王》最应该告诉我们的。

如果我的青春如《棋王》里那样,我会怎样?

岁月可以灰暗,青春可以贫乏,甚至我们的生命可以干枯,但惟有精神上那一点小小的追求,却是身而为人最大的财富和骄傲吧。

 

第二篇:何以解忧——读阿城《棋王》有感

读《棋王》有感

请允许我样说:一个天才往往有较悲的一生。

棋王——王一生,一个象棋高手,却出身不好,加上母亲的潦倒经历,这一切的一切注定了他的贫苦的人生遭遇。《棋王》以王一生等一批知青下乡插队在车站离别为开头,我没有人来送,孤苦一人,怀着每月有二十几元工资,“不愁吃不愁穿”的梦想便欣然走上火车。而我们的“棋王”却和我们不一样,丝毫没有离别的伤感,棋王却固执的要与我下棋,在火车上的日子里,我发现棋王对“吃”很是在意。

棋王是个呆子,是一个十足的琪呆子。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其实在这里,读者也可以才想出我们棋王命运的不幸,而我却是一个书生,又一次与他讲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棋王说:把一个特别清楚饥饿怎么回事的人写成神经病,我不喜欢。”渐渐地,我和棋王之间增加了一层信任和情谊。

棋王从小就爱下棋,然而他的母亲却希望他扬眉吐气,希望他读书,但就在他母亲临死前,交给他一副用手刷吧磨成的象棋。他将这象棋当做珍宝一样,天天戴在身上,而另一个对期望特别重要的人是捡烂纸的老头,捡烂纸的老头将他家传的棋谱传授给棋王,并告诉他“为棋不为生”为琪是养性,为生是坏性。所以生不可太胜。

他们的再一次相遇,就是在“我”所在的农场,大家每天干活,但吃的饭菜缺油,易导致身体的不适,在棋王来的那天,“我”说没有电影,没有书,而棋王却不以为然,倒是对现有的生活很是满足,随即又与穿着讲究的脚卵相识了,脚卵开始甘拜下风了。于是趁此机

会,告诉棋王运动会的事,棋王在此逗留几天后,高兴的离开去了。我和农场其他人对棋王的琪技则是印想深刻。

不久,大赛的时间到了,大家都期望着再一次看见棋王,就在大家失望之余,看到棋王失望而来,因到处找人比赛,在农场印象不好,失去机会,脚卵动用关系,将精致象棋送人,好不容易争取到期望的参赛机会,有骨气的棋王拒绝了,而棋王在这次比赛中过于集中,过于劳累,加上之前的营养不足以致精力欠佳,沉沉睡去。

一代棋王,将象棋看做逃避一切的东西,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我们可以最终顿悟:人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他的一声呼喊道出了人生奥妙。他的事迹也到出深刻的内涵。

写于2012-4-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