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观后感

《力量》观后感

——刘甄 20xx年5月9日下午,观看了《力量》这部爱国红色教育片,让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给我留下了很多感触。

这是一首谱写在战乱年代的雄歌,这是一段书写着血泪的历史,这是一种为了前线,为了胜利,为了人民的精神,这是一种情操高尚的大爱无疆。抗战八年艰难险阻,沂蒙军民鱼水情深,折射出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浓厚的群众基础。沂蒙山是中国共 产 党最重要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和红色沂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在这之前,我印象中的爱国红色教育片都过于正式,在给人悲壮、雄浑之感的同时也让人感觉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也许是年代过于久远,时间的浪潮冲刷走了种种悲伤;也许是时代的脚步过于快速,记忆没来得急传承,红色电影所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总是多多少少地打了折扣。但是《力量》却给了人与众不同的清新感,拉近了我们与红色教育片的距离,改变了我们对红色电影的成见。

抗日战争期间沂蒙山涌现出了许多拥军模范,有“沂蒙母亲”称号的红嫂王换于的事迹,令许多革命老前辈每每回忆都唏嘘不已热泪盈眶,抗战最艰苦的年代里“沂蒙红嫂”王换于一家掩护

首长和战士、保护党的绝密文件、收养八路军后代几十人,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中,为支援孟良崮战役艾山乡妇救会长李桂芳带领东波池村32名妇女按照上级指示,5个小时内架设起一座浮桥,没有桥腿用人腿,没有桥板用人板,在冰冷的汶河内用自己的身躯米喂出来的,用担架抬出来的,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沂蒙老姐姐们的恩情。陈毅元帅也曾深情概叹,是老区人民把最后一块布做军鞋、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奉献精神,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光辉写照。同样,共 产 党领导的队伍,带给沂蒙群众的是崭新的面貌和作风,他们天亮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老百姓院子打扫干净,要把老百姓家里的水缸挑满水,这种密切的军民关系是共 产 党领导的队伍传统做法,被叫做"满缸"运动。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沂蒙山养育了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郎参军上战场,为支援前线筹集粮草,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现在我们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力量》充分展示出群众力量是无穷的,一切为了群众,一

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执政的核心基础,只有拥有了群众基础,只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心连心、肩并肩,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中国革命的胜利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中国共 产 党的执政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中国共 产 党的未来同样来源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基础,这是恒古不变的革命真理和中国共 产 党员孜孜不倦的实践基础与追求。

那一幅幅沂蒙秀美风光的画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我的心灵。沂蒙山区的红嫂,把原本局限于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大爱。她们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为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这就是红嫂沂蒙儿女用鲜血和泪水铸就的力量无穷的沂蒙精神。他们感人至深,让我们真正融入到那个时代中,感受到那些真挚情谊!

 

第二篇:生命力量观后感

《生命·力量》观后感

三年一班·郭昱萌

在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下午,我校举行了以《生命?力量》为主题的震撼人心的演讲,演讲者是著名的“无臂天使”——李智华老师。

从她的演讲中,我了解到她的手臂在一场大火中烧掉了,可是,她没有放弃,没有抱怨,靠她顽强的毅力生活了下来。

小时候,由于她身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进课堂,她就在教室外面用脚夹着树枝在地上写写划划,克服了种种想象不到的困难,最后还用脚练就了常人用手也未必能够写好的书法。想一想现在我们有手有脚,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还不好好听课,真是倍感惭愧呀!以后我一定要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好好听讲,好好学习!

她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坚持学会了梳头、做饭、叠被子等事情,具有了生活自理能力。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对于她来说,却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其中的艰辛和痛苦,也只有她能够体会。尽管如此,她依然乐观面对一切困难,勇往直前。最后,还取得了研究生的学历,真是太不简单了!

听完李智华老师的演讲,她的事迹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要学习她的坚持、自信的精神,她的话会一直鼓励着我,我希望我也能够做得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