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手法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呢?

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

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的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的。

渐渐的,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的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的,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的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的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的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的字好漂亮。”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的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的人写的字,可贵的是此刻他的字是“被赞美的字”。

那个医生救人的技能来自书本,但他赞美病人的语言却来自智慧和爱心,后者足以使急救室像殿堂一样神圣肃穆起来。

作者抓住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鼓励其写字讲述病情这个很小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把医生的善良、细心、尽职等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难以忘怀。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方法二: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爱国、改革等重大主题。请看:

认识一个广东高要人,姓章,三个儿子分别叫长江、黄河、珠江。拿江河取名的不少,如范长江、潘长江,都是不小的腕儿,但同出一门,一口气将中国三大水系一网打尽,摆起一统江湖之势,就少见了。我调侃老章:“难怪你们家财源滚滚啊,别人种菜种果严重缺水,你们家却从无此忧??”

哦,忘了事先介绍。老章虽说是广东高要人,却早已移民澳大利亚,在悉尼拥有自己的农场,全家人都是菜农。老章略显尴尬地笑笑说:“三个孩子的名,全是他爷爷取的呢。” 一个来自福清,移民到澳大利亚来的福建人,姓胡,给出生在澳洲的孙子外孙取名:华泰(华山、泰山)、恒岳(恒山)、武夷(武夷山)、昆仑??幸而老胡不是清朝人,否则大兴文字狱的皇帝佬可要揪住他的小辫子了——十有八九是想造反了,一家子将三山五岳全包了。

我的女儿,20xx年11月出生于悉尼,我给她取名蔡朵行之。注册出生资料时,注册官一再拼读:“duoxingzhicai,duoxingzhicai(西方人习惯名在前,姓在后)。”

他不明白,为何不入乡随俗取个简简单单的、人人皆知的英文名,如海伦、玛丽之类。其实,女儿也有英文名,isabelle,权当乳名使用,原意为高贵、美丽,受到了上帝的关照。但正式进入法律文件的女儿的名字,我坚决要求采用中国式的名字。

1

注册官终于办好了女儿的出生证明文书,指着名字问:“这是什么意思?

我有点儿得意了:“朵,寓意我的女儿像花骨朵儿一样美丽;行之,来源于一句佛语,唯有不停地走才能回家。我们万里迢迢从中国来到澳洲,但我希望她长大后不管走多远,最后都要回到中国。另外,中国有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希望她长大后牢记??” 说了等于白说,注册官满脸疑惑地看着我。

在澳大利亚,仅新威尔士一个省,20xx年的新生儿注册名为杰克的男孩儿就超过700个,注册伊莎贝拉的女孩儿则有近600人——外国人好像太不把取名当回事了,在商场里喊一声“汤姆”,会有十几个人同时回头。

注册官每天办理生、死、婚、离各式文书,按说见多识广,可他未必知道,世上有这么一种人,哪怕移民到喜马拉雅山的山尖上或者被扔到斯堪的那维亚海沟沟底,也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对待自己的名字,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在这日常使用的符号里,留住自己的“根”。他们用这种美丽的方式来提醒自己和告诫后代——我们来自何方,我们的心在何方。

短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海外华人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但作者没有直接写海外华人是如何思念故土的,而是选取了他们给子女取中文名字这一现象,巧妙地把他们内心对祖国的深情表达了出来。如此“以小见大”,令人回味。

三是用小故事揭示深刻哲理。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以及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小故事,来揭示某一人生哲理。运用这一手法的小品文非常多,例如:

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

“都不是直的,而是弯弯的。”同学们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呢?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流程,河流也因此拥有了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就不会水满为患了;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长了,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 “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对。”老师说,“但在我看来,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能选择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说到这里,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其实,人生也是如此,难免遇到坎坷、挫折,要把曲折的人生看成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也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遥远的人生大海。”

文中,老师借助河流走弯路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走弯路是人生常态,要坦然面对人生挫折”这一人生哲理,是典型的“以小见大”写法。

在运用“以小见大”这一手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小”和“大”之间要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借助于你所描绘的“小”要能看到你所要表达的“大”;二是要尽可能把“小”描写得详细一点儿,生动一点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要巧妙地将“大”点出来,以凸现文章主旨。

【佳作展示】

三爷爷家的地板

一考生

三爷爷是木匠,听爷爷讲,30多年前三爷爷成家时,仅分得两间低矮的草房。要强的三爷爷新婚一个月后,就咬牙离开三奶奶,去了东北打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爷爷家一鸣惊人,盖起了全庄第一座大瓦房,红砖、青瓦、玻璃窗,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更让到三爷爷家参观的人咂舌的是,三爷爷家的地面上竟然铺着崭新的大青砖,整整齐齐,干干净

2

净。要知道,那时不少人家住的还是泥土墙、茅草屋,屋上的砖瓦少得数得过来,把大砖铺地当地板,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为此,三爷爷家风光了好几年,方圆三五里的人家盖新房,都要来向他取经,学他用大青砖铺地。

几年后,走南闯北的三爷爷发现,外地不少人家的地面铺的是水泥板,方方正正的,特别清爽,不像自家的大青砖,黑乎乎的,上面还长青苔,很难打扫。动了心的三爷爷说干就干,把屋里的大青砖清出去铺了院子,买不到现成的水泥板,就请了两个瓦匠,自己浇筑。一周后,三爷爷家的地面变成了平整的水泥板。

20世纪90年代中期,庄上绝大数人家都住上了大瓦房,不少人家建新房时地面不再铺方块水泥板,而是先做光滑的水泥地,然后刷上红漆,像电影里的红地毯一样,富贵大气。在外打工的三爷爷回到家,见自家的水泥板落后了,和三奶奶合计后,立马进料雇工,把水泥板翻铺到院子里,把院中的大青砖重新挑进屋中,用锤子砸碎垫底,然后水泥抹地,上漆,硬是抢在春节前完了工。

转眼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三爷爷、三奶奶觉得自家的红水泥地面不如城里人家的陶瓷地砖好看,这次不仅要把三间屋都铺上新地板,而且还要把屋里屋外粉刷一下,内墙还刷上白涂料呢。两周后,三爷爷家装修好了,墙壁洁白无瑕,地面墨绿如茵,令人赏心悦目。三爷爷乐呵呵地说:“这下,恐怕10年也不会落后了。”一桌子人连连点头称是。

可是爷爷告诉我说,谁也没有想到,不到3年,庄上就有人家盖了楼房,接着,小别墅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装修也越来越高档。腰包早已鼓起来的三爷爷再也坐不住了,拆掉老房,建起新楼,客厅铺大理石,卧室铺木地板,儿子的书房里还铺上了地毯。现在,手脚勤快的三奶奶总是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锃亮照人,叫你都不忍下脚。

真不知道,三爷爷家的地板还会不会再变。

【点评】

文章主要写了三爷爷家地板的变迁,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小见大。作者通过三爷爷家地板20年来不断“升级”这一独特视角,巧妙地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从一个侧面讴歌了党的富民政策,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二是线索明了。全文围绕“地板”这一关键词,写了三爷爷家地板的5次变迁,文脉清晰,一气呵成,余味无穷。

三是语言简练。写了三爷爷家5次铺地板的前因后果,过渡自然,语言简洁而不失生动。对人物的描写虽仅有只言片语,却准确表现出了人物当时的心情。

一滴水里见阳光——浅谈作文中“以小见大”的运用

学生甲感叹:老师,我们的生活太单调了??----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真的没有素材好写。

学生乙抱怨:老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再平淡平常不过,的确写不深刻,写不新颖。

每每布置作文,总会听到学生的感叹和抱怨;每每批改作文,总难免皱起眉头感慨:写得太平淡、太肤浅、太少创意了。教七年级的孩子,这种体会更深刻。

诚然,大多数人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大都是平平淡淡的,发生在身边的大都是生活小事,缺少惊心动魄的场面,也很少曲折离奇的情节,材料好像都不典型,都不深刻。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处处皆文章,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精心选择,许多生活小事都能得深刻,写出新意,也都可像金子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芒,照亮读者的视线,照亮读者的心灵。

那么,怎样让学生都能挖掘到生活中的金子,而且让这金子闪闪发亮,照亮你我他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蝉》、《贝壳》和《散步》都告诉我应该教给学生有关“以小见

3

大”写作手法的知识,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

什么是“以小见大”呢?“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小部分,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棵小植物,还可以是一个小人物??“大主题”,它可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也可以是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道德和一份情感??巴尔扎克曾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

学习“以小见大”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灵活运用它,即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

一、以小见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人人都渴望拥有的感天动地的爱情。除了爱情,还有亲情、友情,都是我们人生中最最重要的情感。因为有情,我们的生活才会有这么多的感动、温馨和幸福,才会有这么多的牵挂、思念与不舍。或许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语,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真挚的眼神??然而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却往往更能体现爱情、亲情、友情的伟大,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闪闪发光的金子。

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一个最普通的细节,凝聚的是感人的浓浓母爱,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情不自禁为之感动。学生习作《那把蓝色的伞》描绘的是两幅极寻常的画面: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和妈妈共撑一把伞,伞歪向了我,妈妈湿了;又是一个雨天,和妈妈一样高的我与妈妈共撑一把伞,伞歪向了妈妈,妈妈哭了。雨、伞、歪了、湿了、哭了,温馨得让人流泪,母女间浓浓的关爱让人感动得流泪。学生习作《我和小兰》中比赛时的一句“加油”,失意时一个安慰鼓励的眼神,成功时的一句祝贺,佳节里一句祝福都见证了同学间淳朴、真挚的友情??

不论是知名作家,还是无名学子,他们都通过“以小见情“给读者留下了感人的篇章。的确,只要你留心,处处皆有情,篇篇是美文。

二、以小见德。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因为有了互帮互助,人群中站起了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因为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正义昂首挺胸,邪恶被镇压了,弱小善良得以保护??道德,让我们的行为、生活变得规范;让我们的社会、世界变得和谐美满。渗透在生活点点滴滴中的美德常常感动、温暖着许许多多渴望的心灵。

莫怀戚的《散步》写的是三代人一块儿散步这一件平常的小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幅极其和谐、温馨、美满的尊老爱幼画面,给人心灵的慰藉,也给人审美的愉悦。学生习作《爷爷的癖好》一文叙述了爷爷的三个癖好:总喜欢购买本地的产品,说是可以减少在产品运输时产生的CO2;几乎很少购买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说是家畜的饲养,肉类的生存、包装、运输和烹饪会比植物性食物消耗多得多的能量;坚决不用一次性用品,说是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三个生活中的小癖好,却让一个“固执得可爱”的环保大使的感人形象赫然出现在读者眼前。学生习作《生活细节:拷问我们的公德心》摄取了一系列的生活小镜头:马路“甜屎”——口香糖多了,马路边上的井盖却不翼而飞了;装满垃圾的塑料袋从天而降;候车室里烟雾缭绕??然后展开议论:这些人缺乏公德心,而一个人是否有公德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还能反映出我们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借助“以小见德”,能让读者从日常生活小事、细节中感受到美德的魅力,也能让读者体会到缺德真的令人讨厌。

4

三、以小见理。

俗话常说:“事儿虽小,理儿却大。”的确,有些事情看似不大,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思的《蝉》一文写蝉那么小的东西竟聒聒了一个夏天,由此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无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好好地活着。席慕蓉在《贝壳》里,从海边小小的贝壳写起,贝壳虽小,可“制作”精致;贝壳里的生命虽短暂,却活得一丝不苟,与贝壳里的生命比起来,我们人的生命更长,更有优越性,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学生习作《遭抢劫者的日记》里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有一天一个人遭到抢劫,当晚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让我心存感激——首先,我以前从未被抢;其次,他们虽然抢了我的皮包,却未抢走我的生命;第三,他们纵然抢了皮包,里面却没有很多钱;还有第四,是我被抢,不是我抢别人。小作者由这则日记引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人生之路难免有风风雨雨,在风雨面前应心存感激,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坚信风雨之后必定有彩虹??

一个小小的生命,一篇短短的日记??都可以告诉我们人生的大道理,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指导。充分运用“以小见理”可使读者从你的作品中获得更大的人生启迪。

可见,“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等“以小见大”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主题变得更重大、深刻;也可以使文章的构思更新颖、独到、巧妙。总之可增添文章不少亮点,吸引读者的眼球,打动读者的心。

“以小见大”是一种写作手法,也是一种作文能力,那么怎么培养“以小见大”的作文能力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沈复的《童趣》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启示。

首先,要养成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留心观察这些生活素材,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开掘,就能够挖掘出蕴涵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从平凡中显不平凡,于无奇中见有奇,使文章主题得到深化,的确,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让你常常获得“物外之趣”。

其次,要善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看见路旁的行道树,想到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看见蚂蚁搬家,想到团结就是力量;看见了美工刀、剪刀,想到做人要严谨??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平淡到有奇,即使讨厌的蚊子也可变成“群鹤舞于空中??为之怡然称快”。

生活中处处有美。生活中的贝壳、珍珠散落在你脚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它们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确实,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滴水里见阳光。只要我们多观察,勤思考,善联想和想象就能以小见情、见德、见理,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我们的文章出奇出新出彩。

5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应用指导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应用指导

趣味故事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妈妈刷碗,碗打了,客厅里父子在谈论)

思路点拨

这则小故事虽小,实则通过一个形象的故事道出了这么一个主题: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启发:“儿子”善于观察和总结经验,而这也正是他能够以小见大的明证。

训练题目

以小见大

训练要点

一、了解“以小见大”的内涵。

二、理解怎样做到“以小见大”。

三、能够把“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四、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方程式解说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什么是“以小见大”呢?“小”就是小题材,“大”就是小题材背后蕴藏的“大主题”,“以小见大”手法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颗小花小草,还可以是一个平凡人物??“大主题”可以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份真挚而深刻的情感??这种手法具体说来,就是选取细微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突出地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深刻本质,给人认识、教育、启迪或趣味。它能够把具体而微与抽象相连,从小题材中见出大主题。“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一点观全面,从不全到全,给写作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便于提炼主题,使主题更鲜明集中,更具震撼力。很多知名作品都运用到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例如我们学过的《游子吟》就是运用了这种手法,从母亲为临行孩子缝衣的小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

“以小见大”是一种写作手法,具体到学生,它也就是一种写作能力了,那么怎么培养“以小见大”的写作能力呢?

首先,要关注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生活中,很多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留心观察,多方面思考、感悟,深入挖掘,就能挖掘出蕴涵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其次,要善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看见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想到铁面无私和不徇私情;看见蚂蚁搬家,想到团结就是力量;看见昙花,想到那种“生如春之烂漫、死如秋之静”的生命短暂却光彩照人的人生境界??

再次,还要做到新颖。“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事物,换一个角度观察、思考,就会有新的感受,得出独到的见解,写出的作文才能吸引读者,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小见大”手法的优越性。

最后,“以小见大”的手法是从所选材料跟表现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说的,在具体写作时,还要结合记叙文的其他写作手法,比如对比手法、反衬手法、欲扬先抑手法以及人物描写方法等。

生活中处处有美,“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粒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精心选择,许多生活小事都能得到深刻思想,写出新意,也都可以像金子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芒,照亮读者眼睛和心灵。

为了更好的理解“以小见大”的手法,下面就结合实例说一下。

请看下例

走一小步,再走一小步

佚 名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这篇文章里的“小”是指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爬下悬崖,而“大”是指作者“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作者正是从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终生的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佳作示范

佳作一 我忘不了的“小女孩”

张彤

这个“小女孩”已经离开我快一年了。但是,每当我想起她,总觉得她还在我的眼前。

这是一个蜡制的小女孩,是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她,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握着笔,似乎正在思考什么问题。正是这个小女孩让我爱不释手。

从此以后,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她。我还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晶晶。

可是就在我考试的前一天夜里,晶晶离开了我。

那天晚上,我正在明亮的灯下复习功课,忽然,灯不亮了,空调也停了——原来是停电了。爸爸妈妈走了进来,爸爸说:“停电了,明天还要考试呢,不能不复习呀!”“不是有个蜡制的小人吗,把它点上不就可以了吗?”妈妈说。“不行,不行!”我抱着晶晶一边说一边往后退,“我不要烧死她,我不要烧死她!就不!”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滴在晶晶身上。妈妈说:“傻孩子,不复习功课怎么行,明天你还得考试呢?”我只好放下了晶晶。

爸爸划亮了火柴,把火点在晶晶身上那根绳上,屋子里亮了起来。我看着晶晶,她还是那副天真的样子,只是她的笑容渐渐地模糊起来了。我的眼泪不住地滚落下来。晶晶好像有点急了,好像在说:“快复习吧,明天还要考试呢!”我忙擦干了泪水,复习起来。

时间不早了,再看看我的晶晶,她不见了,桌子上只剩下了一滩蜡烛油。渐渐地,光明消失了。我难过极了,跑到窗前,泪水再一次涌出了眼眶。我想,此时晶晶大概已经飞到天堂上去了,变成了一颗亮晶晶的星星。

晚风吹来,送来一丝丝的凉意。风啊,你快快吹吧,把我的心里话带给晶晶。 每天晚上,我总是坐在窗前,仰望着天空,寻找那一颗最亮的星星,我想那一定是我的晶晶。

不知怎的,晶晶好几次闯入我的梦乡,与我并排坐着,一手拿着书,一手握着笔,跟我一起思考问题。我好像也变成了蜡烛女孩,准备去照亮别人??

【品味】

小作者不但善于观察,而且勤于思考,“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物,但小作者根据蜡烛为了小主人复习功课而燃烧了自己这一现象巧妙地赋予了较深的含义,表达了“我也要像蜡烛一样去照亮别人”这一主题,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在行文过程中,小作者还采用了层层铺垫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小作者深深地爱着她的蜡制“小女孩”,第一,这是爸爸送给她的。第二,因为它的形象可爱。在文中的第二段对她的形象作了较为生动的描绘。小作者后来给她取名为晶晶,足见对她的喜爱之情。这一切都为后来的不忍心点燃而又不得不点燃作了铺垫。

佳作二 心灵的震憾

黄凯彬

在记忆的长河中,有许多令我回味的往事,那开心的笑,伤心的泪,还有我调皮的时候被爸爸修理的情景,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然而,在这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中,唯有一件事让我怀念至今,久久无法忘怀!

20xx年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各地纷纷举行了捐款活动,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我县也不例外。

那是一个星期天上午,伴随着《爱的奉献》这首歌曲,捐款仪式在公园里展开了。捐款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我也在其中。我望了望那衣衫褴褛的人群,突然发现一个人显得特别显眼——校门口捡破烂的老头!我不禁笑了起来,想道:这老头真是有毛病,跑来这儿凑热闹,他不会是看这里人多,破烂捡得多一点吧!哈哈!然而,我错了——那老头慢慢走到捐款箱前,神情凝重地望了望显示在荧幕上的一幅幅灾区的图片,眼里闪出了泪花。他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黑袋子,里面装的竟然是一面五星红旗!他打开被红旗包裹着的鲜艳的两百元,慢慢地放入捐款箱,嘴里还念着:灾区有困难,我也要献爱心;灾区有困难,我也要献爱心??此刻,我小小的心灵被震撼了!

我不明白,是什么力量让老人(我现在不得不用老人称呼他了)去做成如此伟大的事情;我不明白,一位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老人去哪里凑来的两百元钱;我不明白,这位老人的精神竟是如此地伟大,来奉献他的大爱!我想,这应该是老人这一生做的最伟大的事情了吧!

没有多么华丽的衣裳,没有多么豪华的住宅,就凭一颗朴质善良的心,打动了我小小的心灵。我将会把这心灵震撼的一瞬间,永远珍藏在我的脑海中,永远永远??

【品味】

汶川地震发生后,捐款是我们见得最多、最平常的一种社会现象。小作者见到的也是“捐款队伍拍成了长龙”,但小作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他发现了“校门口捡破烂的老头”,经过对“老头”的神情、动作行为的细致观察,小作者在这个身份卑微的“老人”身上看到了“大爱”,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看到了一颗朴质善良的心。

为了烘托老人崇高的灵魂,小作者还成功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肖像、动作、心理描写方法,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深刻。

佳作三

四颗栗子

东方晨光

刚进转学几天,感觉特别好奇,也特别累。因为学习任务重了,来来往往又要走很多的路。

一天放学回家,走进书房,刚看了几行字,妈妈便走到我的背后,神秘兮兮地问道:“猜猜,妈妈今天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

一听有好吃的,我便兴奋得再也坐不住了,东找找,西翻翻,终于在冰箱中找到了我垂涎已久的栗子。我赶快拈起一颗,直往嘴里塞,妈妈喊道:“别吃!还没煮熟呢!瞧你,馋成这个样子。”说着,便放到高压锅内煮了起来。

当我复习完毕,栗子熟了,没等妈妈把栗子倒入凉水中,我便抢了一个。 “哇——”栗子太烫了,我连忙把它扔掉。妈妈见了,责怪道:“瞧你,这么不小心,还是我来剥吧。”

于是,我一边跟妈妈讲着班里的新鲜事,一边吃着妈妈剥的栗子。十几分钟过去,我已是半饱,栗子也只剩下四颗了。我忽然想起妈妈从一开始到现在还没

尝过一颗栗子呢。刹时,内疚感油然而生。我再也吃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妈,我吃饱了,你吃吧!”

匆匆地洗完了澡,正想上床睡觉,突然见到那四颗栗子端端正正地在我的床头柜上。

渐渐的,眼眶里湿润了。

“笃!笃!”我拿起那四颗栗子,走出我的卧室,轻轻地敲响了妈妈的房门。

【品味】

文章篇幅短小,选材更小“四颗栗子”,但我们从这“四颗栗子”里看到了从古至今吟诵不衰的“伟大的母爱”,同时,也看到了“我”对“妈妈”的一颗感恩之心。多么和谐而温馨的画面啊!

佳作四

友谊无国界

贾子乔

这一周,我们要和新加坡的同学一起上四天课。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认识了一位新加坡小朋友,他叫蔡一平。

蔡一平个子不高,长得胖乎乎的,他的新加坡同学都叫他“大熊猫”。 我们俩是在一节体育课上认识的。那天我们跑完步,老师把跳高器材拿了过来。“老师是不是要让我们体验跳高呀?”蔡一平疑惑不解地问我。“当然!你玩过这个吗?可好玩了。不过我跳得也不是太好,到八九十厘米高时就该被刷下来了。”我说。

终于可以跳了,只见老师一上来就把高度定成80厘米。我们班几个体育成绩好的同学轻松地跳了过去。一时间我身上直冒冷汗,真怕在新加坡同学面前出丑,一上来就被刷下去。蔡一平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跑到我身边为我喊“加油”。听到加油声,我似乎有了信心,纵身一跃,竟然跳过去了。

该蔡一平跳了,我也为他加油助威,前两次她都跳了过去。当高度升到100厘米,蔡一平起跳时,那只脚突然崴了,摔倒在地。我看见他摔倒了,连忙冲过去扶他。这时他小声对我说,他的脚很疼。于是,我开始给他揉脚,揉了一会儿,他微笑着说自己感觉好多了。“太谢谢你了,在中国有你这样的兄弟,我的运气真是太好了。”蔡一平激动地对我说。

几天的相处,我们成了好朋友。四天后,新加坡同学走了,但是友谊无国界,我和蔡一平在一起的情景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要是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请他再来中国。

【品味】

文章选取的事件很小,就是两个孩子互帮互助的事情,反映出孩子质朴、天真的本性。但是这两个孩子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家,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就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正如文章题目所写“友谊无国界”,期盼世界和平,是每一个爱好和平人们的美好愿望。小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赞美了这段短暂而真挚的友情。特别是在文章结尾,希望好朋友能再来中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但朴素的情感往往是最美的,使这份情感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词语积累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赛场上,教练神情_______(庄重 凝重)地看着运动员们风力拼搏。 同学们神情_______(庄重 凝重)地面对国旗宣誓。

2.妈妈收到儿子的来信,感到无比________(安慰 欣慰)。

虽然输掉了比赛,但同学们关切的目光让我感到一丝______(安慰 欣慰)。

3.小红学习很优秀,她妈妈感到______很(自豪 自信)。

有努力就会有收获,我对这次考试充满了(自豪 自信)。

4 .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之后,已经不那么________(华丽 壮丽)。 破产之后的她,在衣着上已经不再那么_______(华丽 壮丽)。 热身演练

练习一、根据要求写成语。

1.写出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时间快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成“把”字句)

2.一夜东风,吹开了满树繁花。(改成“被”字句)

3.我看秦王没有诚意,就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 (改成反问句)

4.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我们怎能不高兴呢? (改成陈述句)

5.长城真长啊!(用比喻的方式表达)

练习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阅读下列句子,把你的发现填在句子后面。

我看见山间小路上的阶石,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见池塘中的荷花凋谢了,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见秋风中的落叶,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看到路旁沿街叫卖的小贩,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听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 、默读下面文章并思考,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说说这里的“小”和“大”各指什么?

三 代 (林文煌 )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本来我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

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的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一直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两头担子,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边的。

练习五、任选上文中一物或一景或一事,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