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黑天鹅紫水晶》有感

读《黑天鹅紫水晶》有感

黑天鹅紫水晶

《黑天鹅紫水晶》这本书讲述了动物学家约翰·威廉斯在六月份赶赴澳大利亚拍摄动物,没想到刚刚到这儿就遇到了欧洲人以为已经灭绝的动物——袋狼,这只袋狼吃掉了黑天鹅紫水晶的丈夫,约翰本想拍摄这张千年难得一遇的照片,却因黑天鹅紫水晶对他细腻的感情和那份伟大的母爱而停滞不前,渐渐地,约翰就担当起了身为黑天鹅丈夫的艰巨任务,发生了一系列的感人故事……

沈石溪用最精彩的描写,将动物界无情的掠杀,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微妙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澳洲蜥入侵妄图将那五个刚出生还站不稳的雏鹅变为自己的美食时,紫水晶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和保护自己子女的那份爱。 澳洲蜥入侵时,紫水晶没有着急逃跑,因为她只要一离开,身下的五只雏鹅就无处可逃,成为澳洲蜥的美食;当澳洲蜥在紫水晶背上撕咬,并且咬掉雌天鹅的婚羽时,他更没有离开,更没有逃跑,而是坚定地守护着他的子女。 我很欣赏紫水晶——这位伟大的母亲。婚羽,也许大家并不熟悉。它是雌天鹅结过婚的象征,雌天鹅每天清早都会细细梳理这片羽毛。婚羽十分茂密,它像一朵绽开的墨菊,曲曲卷卷,美轮美奂,暗香浮动,是成熟的标志,美丽的象征;可紫水晶没有理会凶残的澳洲蜥撕咬她最珍贵的婚羽。也许,在紫水晶的心中,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我的夫君已经死了,我不能让我的子女受到残杀,区区的羽毛算什么!

自然界有生存,就有死亡;有希望,就有绝望;有危险,就会有母亲的保护。紫水晶的爱,跨越了自然界中的种种危险与磨难,即使危险就在身边,紫水晶最终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自己的子女,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上海普陀区华师大四附中初二:晴岚

 

第二篇:黑天鹅紫水晶

黑天鹅紫水晶

(一)意外看见袋狼

枝繁叶茂的镰叶相思树下,约翰·维廉斯刚把旅行帐篷支起来,就听到河湾草丛里传来急促的吭吭声,他是个年轻的动物学家,一听声音就知道是黑天鹅在惊叫,似乎遇到了什么麻烦。他立刻抓起照相机猫着腰疾步走过去,拔开茂密的草叶观察,一幅弱肉强食的图景赫然出现在他眼前:一只类似于马斯迪夫犬大小的野兽,正站在七八十米宽的一片水域外,虎视眈眈望着河湾那座形如披萨饼的土丘;土丘上,两只黑天鹅,一只体形稍大些的站在灌丛前,一只体形稍小些的躲在灌丛后,直伸脖子,抖动翅膀,惊恐万状地向隔着一片水域的那只野兽鸣叫。

随着这两只黑天鹅的鸣叫,附近一些小岛和岸边草丛,呼喇喇飞起上百只黑天鹅,惊慌的鸣叫着,逃向远方。

这两只直接受到野兽威胁的黑天鹅却没有飞逃,仍站在土丘上,伸缩着长长的脖颈做出啄咬的动作,尤其是那只站在灌丛前的黑天鹅,鸣叫声格外响亮,壮起胆子摆出一副殊死搏杀的姿态。

从这两只黑天鹅站立的位置,不难分辨,站在灌丛前的是雄天鹅,站在灌丛后的是雌天鹅。在黑天鹅家庭,面临危险时,雄天鹅总是奋勇当先冲在最前面。

约翰·维廉斯在剑桥大学受过六年动物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当然知道这两只黑天鹅为何在遭受巨大威胁时不赶紧逃命,还滞留在地面。现在是六月份,澳大利亚的六月秋风萧瑟,气温骤降,各种寄生虫大量死亡,是黑天鹅产卵繁殖的黄金季节,毫无疑问,披萨饼状土丘的灌丛里藏有一窝天鹅蛋。众所周知,繁殖季节特别是孵化期和育雏期,黑天鹅的胆量会成倍放大,尤其是雄性黑天鹅,会变得特别凶猛,日夜在巢区周围负责警戒,会主动进攻靠近其巢区的动物和人;出于一种护巢的本能,他们将抵抗侵入巢区的任何东西。

约翰·维廉斯觉得,这对黑天鹅的行为虽然令人感动,却也相当愚蠢。水域对岸那只大小与体形有点像马斯蒂夫犬的野兽,有足够的力量扑杀这对天鹅,抵抗只能白白送死,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弃巢飞离。遗憾的是他们不懂这个道理。

水域对岸那只野兽跳入水中,像向萨饼状土丘奔来。约翰·维廉斯开始比没有特别注意这只体形有点像马斯蒂夫犬的野兽,据他所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小的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由于四周环水、封闭独立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没有狼、狮、虎、豹等大型猛兽,连蛇也没有,除了少量豺狗,现存主要的食肉兽就是“袋獾”,袋獾长相丑陋,性情孤独,喜食腐尸,常朝人脸上喷吐臭哄哄的口水,因此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难听的名字--塔斯马尼亚魔鬼。他猜测,这只企图捕猎黑天鹅的野兽,要么是被主人遗弃的狗,要么是袋獾。他希望是袋

獾,由于当地人讨厌袋獾,常放猎狗捕抓袋獾,这二三十年来袋獾数量急剧减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濒危动物,前几年又被澳大利亚政府列为国宝级动物。约翰1维廉斯举起照相机,要真是袋獾的话,拍一组袋獾捕杀黑天鹅的照片,也算是他大老远从英国跑到塔斯马尼亚的一个意外收获了。

那片水域的水很浅,那只野兽在水中奔跑,开始速度缓慢,哗啦哗啦,溅起硕大的一片片水花;塔斯马尼亚的空气特别纯净,阳光特别明媚,在太阳的照耀下,水花如水晶般明亮耀眼。 由于野兽在运动中,又有水花遮掩,约翰·维廉斯暂时还没能看清究竟是何种动物。他举起照相机等待着,并不急于拍摄。假如捕猎者是遭主人遗弃的流浪狗,那就没有什么拍摄价值了,假如捕猎者确是袋獾,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容选择最佳拍摄角度,因为袋獾四肢短小,行动迟缓,捕捉黑天鹅必定会费一番周折,肯定能给他留下充裕的拍摄时间。

那只还不知道真面目的野兽开始加速,平静的水面犁出一道美丽的水浪,转眼间逼近披萨饼

状土丘。约翰·维廉斯突然间觉得自己判断有误,从这只野兽在齐肩深的水里如此迅疾的奔跑速度看,不可能是袋獾;看来,涉水而来的这只野兽就是某只被主人遗弃只能在野外靠自己辛勤觅食维持生存的狗了。他这么一想,未免有点失望,已经举起的相机垂落下来,但目光让盯着那只哗啦哗啦踩出一片片水花的野兽。还有三五步,那只他以为是弃狗的野兽,就要登上披萨饼状土丘了,透过晶莹的水花,约翰·维廉斯看见,这只正在水中疾奔的野兽,腹部鼓鼓,显然有点累赘,他在剑桥所写的硕士论文就是《澳洲有袋类动物的繁育》,对澳大利亚所有有袋类动物都很熟悉,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的眼光扫到那只正在水中疾奔的野兽的腹部,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立刻就判断出这是一只有袋类动物,而且腹部的育儿袋里正养育着一窝幼仔。不是袋獾,也非弃狗,那究竟是何种野兽呢?约翰·维廉斯脑子里闪出个问号,双眼更专注地盯着这只正高速运动的野兽。

转瞬之间,这只神秘的野兽便跳上披萨饼状土丘,旋即向灌丛前的雄天鹅扑了过去。

没了水花的遮挡,约翰·维廉斯终于看清了这只神秘野兽的面容:尖尖的嘴吻,雪白尖利的犬牙,铁青色的皮毛,背部有深褐色条状斑纹,强奸的四肢,抖翘的眼角,狠毒的眼神,蓬松的尾巴,腹部鼓鼓的育儿袋......骤然间,约翰·维廉斯脑袋嗡的一声兴奋得快要眩晕了。这不是袋狼吗?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揉揉眼睛仔细再看,他的背部确确实实有深褐色的条状斑纹,果然是袋狼!

他在塔斯马尼亚看见了活生生的袋狼,这怎么可能呢?

袋狼曾经是澳大利亚最凶猛的食肉兽,主要活动在塔斯马尼亚岛,因其背部有类似与老虎的条状斑纹,所以又被称作塔斯马尼亚虎。远古时代,袋狼曾广泛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和澳大利亚草原;五千年前,澳洲野犬随入人类进入澳大利亚,与食性相同的袋狼发生争斗,袋狼随后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草原渐渐消失,仅在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上还有生存。十八世纪中叶,英国探险家科克到澳大利亚探险,随即掀起了汹涌澎拜的移民潮。移民们把袋狼当做敌人,并冠以“杀羊魔”的恶名,在政府的奖赏制度鼓励下进行大肆屠杀,使袋狼近乎绝迹。当政府发现情况不妙,欲停止袋狼绝种趋势时,事情已无法挽救,草原上已很难见到袋狼踪迹了。19xx年有人在塔斯马尼亚岛捕获一只袋狼,命名为班哲明,饲养在赫巴特动物园,19xx年死亡,此后再也没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若干年后,袋狼被宣布为已灭绝的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唯一的那只名叫班哲明的袋狼标本,被珍藏在大不列颠皇家博物馆内,成了指控人类暴行的生动教材。

约翰·维廉斯在剑桥为写那篇有关有袋类动物的硕士论文,曾两次前往皇家博物馆观瞻那具名叫班哲明的袋狼标本,标本制作保存得非常好,跃跃欲扑的姿态,炯炯有神的眼睛,栩栩如生的表情,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袋狼威猛剽勇的丰采,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所以当那只神秘的野兽一跳上披萨饼状土丘,约翰·维廉斯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只袋狼。他的兴奋是难以言状的。他怀疑自己是在做梦,可使劲掐掐自己那只欧洲人典型的高鼻子,有疼痛的感觉,证明不是在做梦。他激动得浑身颤栗。早已被宣布灭绝了的袋狼,竟然活生生出现在他面前,这是何等重大的发现啊。他约翰·维廉斯的名字将和袋狼复活的消息同时传遍全世界!

雄天鹅伸长勃颈潮迎面扑来的袋狼啄咬,假如迎面扑来的是一只体形较小的豺,雄天鹅的啄咬或许还能让攻击者下一跳,延缓或阻挠掠食者的攻击,但面对一只袋狼,雄天鹅的啄咬就显得十分可笑,飞蛾扑火,蚍蜉撼树,以卵击石,只能自取灭亡。约翰·维廉斯看见,雄天鹅扁扁的嘴喙刚刚伸到袋狼面前,袋狼的嘴巴一下张开,嘴巴之大超出了想象,就像一条大蟒张开了嘴一样,刹那间就把雄天鹅的脑壳衔进嘴里,又像一只大猩猩在咬碎一枚坚果一样,咔嚓一声就把雄天鹅的脑壳给咬碎了。

这进一步证明了,跳上披萨饼状土丘的确确实实是只袋狼。

袋狼除了背部有条状斑纹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颚骨能像蛇一样分开,咧开的嘴巴奇大,

能一口咬碎羊或鬣狗的头颅。

约翰·维廉斯突然间意识到自己该做的一件事,就是用照相机将袋狼捕食黑天鹅的过程拍摄下来,这是精彩而又珍贵的镜头,能有力证明塔斯马尼亚至今生存这活的袋狼,推翻全世界动物学家关于袋狼已灭绝的结论,不啻为爆炸性新闻,定能荣登年度普利色新闻摄影奖的榜首。

他赶紧举起相机,遗憾的是,忙中出错,忘了打开镜头盖。

脑袋衔在袋狼嘴里的雄天鹅两只着翅膀无力地扑扇几下,便垂落下来,身体也僵然不动了。那只灌丛后的雌天鹅,嘎嘎发出凄凉的鸣叫。袋狼阴森森的眼睛投向雌天鹅,噗一声吐掉已咬碎脑壳的雄天鹅,狼尾平举,摆出扑击的姿势。

这是千载难逢的拍摄良机,约翰·维廉斯激动得心跳不已,深吸了口气,努力均匀自己的呼吸,打开镜头盖,再次举起相机。袋狼近在咫尺,至多相距十来米远,他居高临下,拍摄角度极佳,使用的又是自动变焦的数码相机,一定能拍出震撼世界的好照片!

喀哒——他站在山毛榉和金合欢交杂的树丛里,四周布满杂乱的树枝;他太兴奋了,急于举起相机拍摄,一抬胳膊,手臂撞在金合欢一根细枝上,将树枝折断了。

寂静的树林里,树枝折断的声音响亮而刺耳,约翰·维廉斯看到,袋狼打了个激灵,似乎意识到了某种危险,反应极其灵敏,重新叼起那只脑壳被咬碎的雄天鹅,倏地转身跳回水中,哗啦哗啦溅起大片水花,朝湖对岸的密林疾奔而去。

约翰·维廉斯立即查看相机,一共揿了十三次快门,拍了十三张照片,数码相机拍摄后可以立即倒过来查看拍摄效果,他满怀希望地一张张查看,让他失望透顶的是,十三张照片没有一张是正面照出袋狼形象的,所有的照片都是从背后追拍奔跑中的袋狼,更让他泄气的是,画面上飞溅的水花照的格外清晰,袋狼隐没在水花后面,形象不够清晰,既像豺,又像狗,亦像狼,有两张袋狼登上对岸的照片,也因距离较远,拍的模糊不堪,袋狼最主要的特征:背部条状斑纹和腹部的育儿袋,根本就看不出来。

照片拍得很失败,如果将这些照片公之于众,说是发现了活的袋狼,不仅没有人会相信,还有可能被指控为欺世盗名。

一个能让他的事业飞黄腾达的机会就这样失之交臂,约翰·维廉斯感到无比沮丧。

更让他惴惴不安的是,他对着袋狼揿了十三次快门,他是个在基督教文化熏陶下长大的英国人,在基督教文化中,十三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圣经里记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前的最后一顿晚餐,就是耶稣和十二个门徒一起吃的,其中就有出卖耶稣的犹大,因此,在基督教里十三这个数字被认为含有凶兆。

约翰·维廉斯用手指在胸口画了好几个十字,祈求上帝能让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吭吭,吭吭。那只劫后余生的雌天鹅,从灌丛后面跑了出来,径直来到约翰·维廉斯身旁,用它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脖颈,来磨蹭他的裤腿。约翰·维廉斯知道,澳大利亚长期实行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抓一只鸟罚款八千澳币,所以当地许多野生动物不怕人类,把人类视为朋友,会主动与人类亲密接触。毫无疑问,这只雌天鹅目睹了配偶遭袋狼捕杀,也看到袋狼正准备继续向自己扑咬时,是他约翰·维廉斯发出响动将凶暴的袋狼吓走了,雌天鹅不可能了解他约翰·维廉斯想拍摄袋狼照片不慎惊吓了袋狼这样微妙复杂的过程,它肯定是这么想的,是他约翰·维廉斯赶走了袋狼,救了他的性命,出于感恩,所以来到他身边用柔软的脖颈磨蹭他的裤腿。

约翰·维廉斯的专业就是动物学,他当然知道,从动物分类学上说,黑天鹅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金颚总目,雁形目,鸭科,天鹅属。黑天鹅分布于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澳大利亚珀斯又有黑天鹅的故乡之称。所以在塔斯马尼亚见到黑天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约翰·维廉斯仔细看了一眼这只黑天鹅,全身黑亮黑亮的羽毛,漆黑的翼羽间夹杂着几根

白色绒羽,鲜红的嘴喙浓艳如清晨刚刚生出海面的朝阳,嘴喙前端呈白色,乍一看就好像红嘴里含着一粒冰雪,背部的羽毛自然卷曲,与普通黑天鹅也没多大区别,唯一能与其他黑天鹅区别开来的是尾羽,那尾羽出奇地大,蓬松如怒放的墨菊,还有点特别的是那双眼睛,大多数黑天鹅的虹膜为水红或白色,这只雌天鹅的虹膜却未罕见的紫色,就像两粒闪闪发光的紫水晶。如果要给它起个名,叫他紫水晶应该是合适的,他想。

看到约翰·维廉斯苦笑了一下,用脚将雌天鹅紫水晶推开去。他比非有意要救它的,他是不小心撞断了树枝才把袋狼给吓走的。他正为此懊悔不迭呢。

约翰·维廉斯将旅行帐篷从小山坡移到披萨饼状土丘上。这里生活着一大群正处于孵卵期的黑天鹅,无疑是袋狼理想的食物源,当袋狼饥饿时,极有可能再来这里狩猎。他要日夜守候在这里,等待袋狼再次出现。

能证明地球上还有活的袋狼存在,对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