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

读完《飘》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气愤。气愤于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残忍甚至阴险,因为大凡看小说,读者总是有种先入为主的期望,期望女主角温良贤淑,大度宽容或者纯洁善良、忠贞不渝。不想,小说刚开始没多久,郝思嘉就在12根橡树卫希理和梅兰的订婚宴会上为了报复卫希理而"色诱"梅来的弟弟。很快他们就结婚并且还生了一个儿子,看到此处我好不气愤,期望中女主角清纯的形象荡然无存。好在梅来弟弟很快就死在了南北战争的战场上,也使我愤愤的内心燃起了"期望",期望郝思嘉"往后"能和白马王子白瑞德能有惊天动地令人陶醉的故事。可是后面无情的事实是,美丽的女主角郝思嘉为了300块陶乐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骗钱被识破而未果后,又故伎重演色诱甚至还是她妹妹未婚夫的干瘪老头弗莱,就只因为这个干瘪老头有一个小小的木材厂,能够提供她300块。读到这里我都快被气炸了,甚至我都不想看下去了,真是令我失望,女主角会如此的随便,没有一丝的对爱情的忠贞。幸好老头弗莱没多久后也由于郝思嘉的原因死了。终于,她和白瑞德走在了一起,可思嘉还是对卫希理贼心不死,居然身在曹营心在汉。正所谓一样东西只有当你失去的时候,你才知道珍惜它,郝思嘉也是如此,到了最后,她才明白只有白瑞德才是值得她爱的,可惜那时白瑞德都被她气跑了。

平心而论我是很喜欢郝思嘉独立、自我、有想法有作为的"豪放"性格的。同时,对于其"不择手段"式的"自私钻营",对感情不纯真、不忠贞是很气愤的。曾经有好几次,我和不同的女孩子讨论过郝思嘉,希望了解从女性的角度怎么看待郝思嘉。得到的结果是,她们大多是很佩服欣赏郝思嘉在那个年代的勇气、能力和作为,而对于其没有节气式的"随便"却持宽容态度,认为那些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不过静静想想也确实如此,在郝思嘉所处的那个动荡变革的时代,没有她那"强悍"的性格,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养活一个家庭、一帮朋友也保不住父亲留下的陶乐。郝思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残酷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另一方面,郝思嘉对待梅兰是很好的,是极尽关爱的。开始可能是出于对卫希理的爱而爱屋及屋,但到了后来则完全不是。她们两个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思嘉经常生梅来的气,甚至还想弃她于不顾,好在在关键时刻,思嘉没有以个人的私利干扰自己的情感选择。以至最后,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却达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谊,实在是一种奇迹。至于思嘉对瑞德的感情,开始时我觉得思嘉是出于功利性目的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利用瑞德,直到最后思嘉看清了希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就是瑞德。反观瑞德对思嘉的爱则确是真切的,虽然瑞德的性格和思嘉类似都是功利的性格,而且他还痞子气十足。但我以为他从在12根橡树第一次遇见思嘉就已喜欢上她了,这种喜欢是出于爱慕、出于对思嘉的爱。

相对于我对郝思嘉的既喜欢又气愤,文中白瑞德这个形象我是比较喜欢的。他"放荡不羁"但又不失自我,一身的痞子气但又不失男子汉的爱国豪情,而且居然他还出身名门(美国西点军校炮兵专业毕业生)。白瑞德看起来像个玩世不恭、唯利是图的老痞子,但是从华贝儿口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白瑞德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至于瑞德的爱国情操那就更不用说了,在他们的"国家"(南方)危机的时候,白瑞德领导的封锁线商人,历经艰辛、排除万难冲破北方的封锁线为南方运输急需的物资,并且在亚特兰大陷落那晚在他亲自上阵,操炮反击"北方佬"。即便如此,也只有梅兰了解白瑞德,亚特兰大的上流人士还是不齿他。

虽然《飘》只是小说,但是通过读《飘》,我也对美国的南北战争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历史角度判断,北方战胜南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些我们都在历史书上学到过了。但是通过读《飘》后,我们能看到从道德判断来看,南方奴隶制中也有温情也有情谊,北方对南方进行的战争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侵略,摧毁着南方的秩序和关系,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种族冲突。

总之,《飘》不愧是世界名著,看后令我感慨良久。

苔丝》读后感

前一段日子,读完了《苔丝》――流着眼泪读完的。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小说了,可从次数上来看虽是第二次,实质上只能说是第一次,或者说是一次多一点点。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才只是一个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读得也很粗略,那时,我对《苔丝》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丝这个人物挺可怜的,除此以外便所剩无几了,根本没有把自己融入整个情节中去,根本没有对苔丝这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过任何有意识的评价,根本没有想过苔丝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是与其性格,与她所处的环境是如此密不可分。这一次阅读,我不敢说我已经看懂了,但我对整个情节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

《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出了他悲观的宿命论,主人公苔丝陷入悲惨境地,但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与戏弄,最后走上绝路。但她走上绝路,绝不像某些低俗小说那样一味追求情节曲折而硬让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在故事的开端,当苔丝的父亲约翰·德比被告知自己这样一个贫穷小贩竟是古代德伯家族――一个十分高贵显要的家庭的后裔后,她的父母要她去有钱的德伯太太家攀亲戚,她天性纯朴,厌恶趋炎附势,不同意去,但后来,她由于担心喝得酩酊大醉的父亲半夜外出送蜂密进城会出现意外,才与弟弟一起替父亲跑一次腿,然而途中却出现了意外――她家唯一一匹赶车的马被轧死了,失去一匹马对他们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失去了用以维持生活的工具。在埋葬这匹衰老枯瘦的马时,几个孩子们都放声大哭,苔丝没有,“他脸色苍白,没有表情,似乎认为她自己是谋杀者”,书中是这样描写的。然后她带着一种负罪感――是她自己的疏忽大意才使家庭的生活出现了危机,和她对父母的孝顺,对弟弟妹妹们的关爱,以及她强烈的责任感――必须使家庭摆脱困境的责任感,去了德伯太太家攀亲戚,也导致了她被亚历克·德伯玷污,给她日后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她的孩子在死前,她坚持要让这个不清白的小小的肉欲的产物受洗礼,也是强烈的责任感趋使她这样做的。如此说来,苔丝性格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她强烈的责任感了,正如苔丝坚决地要把与亚历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诉她所深爱,并且也深爱她的丈夫安吉尔一样,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像她母亲教她的,然而,苔丝没有,她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安吉尔,书里这样写道:“她说得很轻,但很坚决。”苔丝把这件事告诉了安吉尔,而不愿意隐瞒事实,致使安吉尔承受不住打击而与她分居,也正是源于她那责任心,不是吗?现在看整篇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吧,就是苔丝杀了亚历克后追上安吉尔的时候:“……克莱尔停住脚步,以询问的目光望着苔丝。?安吉尔?,苔丝说,好像她一直等待着他们停步时克莱尔会这样看着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追你吗?我要告诉你我把他杀了!?她这么说的时候脸上露出令人同情的惨淡微笑。”“令人同情的惨淡微笑”,你能想象一个人在杀了人后所露出的这种表情吗?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杀了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把他杀死的。不过,安吉尔,为了你,也为了我自己,我非这么做不可。”显然,苔丝把杀死亚历克看成是她应尽的责任,是她必须完成的任务,为她自己,也为她丈夫。亚历克是笼罩在她心头的阴影,亚历克死了,她只觉得如释重负,只觉得自己是完成了任务,所以她急着要告诉她丈夫,这大概也就是她脸上会露出微笑,而不是杀过人后的慌乱、惊恐无措。因而在她生命的最后五天――与安吉尔在一起的五天――一生中最幸福的五天中过的生活是恬静的,她的心情也是平静的,她对待死亡的坦然也感染了逮捕她的人,“她站起身来,整了整衣服向前走去;那些人还一个也没有起步。?我准备好了?,她平静地说。”我想,苔丝或许是带着幸福,甚至是带着满足感死去的,因为她觉得她死了,再也看不见安吉尔会看不起她了。这从她被逮捕前所说的话中是可以看出来的。

至此为止,我所说的都是苔丝,也许你会问起安吉尔为什么会接受不了苔丝曾被亚历克玷污并产有一子这一残酷事实而提出与她分居,他不是很爱苔丝吗?难道他对苔丝的爱并不是高尚的吗?那么,我要说,他是因为太爱苔丝了,他心目中的苔丝是如此美丽,如此善良,是一切纯洁的象征,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见,心目所想的苔丝有任何过错,他努力扼杀自己对苔丝的感情,他觉得那个属于他的苔丝已经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经不是他以前所深恋的苔丝,而是有着苔丝形貌的另一个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丝把往事告诉他的那个夜晚,也就是他们开始分居的那个夜晚,他曾梦游,抱着苔丝走到了树林中,把苔轻轻放在一口棺材中,看过这篇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当时所一直重复说的那一句话:“死了,死了,苔丝,我

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个苔丝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绝情,他的弃苔丝而去的行为,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当初最真最纯的苔丝。

至于亚历克,我不想多说,他给苔丝带来的灾难是显而易见的,他对苔丝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对苔丝的爱,因为爱是高尚的,他对苔丝只有情欲可言,丝毫没有爱的根据。然而,苔丝并没有因为亚历克给她带来的打击而不纯洁,她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纯洁,善良,都显得那么美丽。

上文也就是我对《苔丝》的一点感想,写好后,一阵轻松,这些话,一直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想要说的,在这里一吐为快,真是爽心

 

第二篇:书籍的力量—读《飘》有感

书籍的力量

——读《飘》有感

最早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相识于学生时代,一个百无聊赖的寒假里,无所事事便看起了电子书,无意间读到了《飘》,很快就被吸引,与之相交、相识,成了生命里的一道烙印。

对于《飘》相信很多人读过或者略知一二,小说以思嘉、媚兰、艾希礼、瑞德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诉了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人的生活,再现了我们不太熟知的那段历史,在曲折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也凸显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主人公思嘉是亚特兰大塔拉农场主的女儿,聪明伶俐、长相甜美,同时又是一个敢爱敢恨、爱慕虚荣的女孩。在听说自己一直喜欢的艾希礼要与媚兰订婚后,心中不觉一惊,决定要用自己的魅力去征服艾希礼和自己私奔,不耐艾希礼婉言拒绝,气急败坏的思嘉给了艾希礼一记耳光。谁知暗中的瑞德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在艾希礼离开后,挑逗思嘉、讽刺思嘉,不是一位良家淑女。从此开始了,几个人之间十几年的生活。任性的思嘉决定和不喜欢的查尔斯结婚,用以刺激艾希礼。内战爆发了,无论城里乡下的男丁都报名参军,艾希礼也不例外。随着战争的开始,一个个噩耗从战场传到了城里,无以计数的战士死于前线,战争节节败退,死亡名单和受伤的战士每天都会从前线传来。思嘉虽然已是别人的妻子,但是心中担心牵挂的确是艾希礼。不久,查尔斯在战场阵亡的消息传来,思嘉并没有感到难过,甚至庆幸。让思嘉难以忍受的是每天要照顾受伤的人员,战争爆发后各种医药物质匮乏,许多手术都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每个人都血肉模糊,

更有甚至只能默默的死掉,因为这些人已没有抵抗能力。作为一个女作家米切尔在小说中本是描写细腻,而在这里大书特书,相信是想让读者感到战争的残酷,并非男人们夸夸其谈的那个模样。此时,艾希礼妻子媚兰就要生小孩,受艾希礼委托思嘉照顾媚兰。思嘉心中有万分的不满,但勉为其难。在战争期间,瑞德靠着投机倒把成了富翁,经常来看思嘉和媚兰,而大家都不屑与这位行为不端的瑞德为伍。瑞德每次都嬉皮笑脸的去挑逗思嘉,并要思嘉成为他的情妇。很快战争打到了亚特兰大城,城里的人都逃离亚特兰大。思嘉也想回到给自己温暖和照顾的父母身旁,但是迫于托付只能留下照顾即将生产体弱多病的媚兰。在北方佬打进城里的那天晚上,思嘉决定带媚兰回塔拉农场。而就在那天晚上媚兰生下了一个男孩,就在思嘉不知怎么把媚兰和孩子带到乡下的时候,她想起了瑞德。瑞德驾着马车带着思嘉、媚兰穿梭在战火纷纷的亚特兰大城中,把他们送到城外后,瑞德抛下了他们,毅然决然的去参军了。艰难险阻思嘉和媚兰回到了塔拉农场,可塔拉却是另一番景象,庄稼荒芜破烂、一个人也没有,回到家中得知温柔贤惠的母亲得病去世,爸爸也因打击精神不正常。家中什么也没有剩下,都被北方佬抢走。生存的艰难,让思嘉成熟起来,坚强起来。战争过后,为了保住塔拉农场,为了保护心中的“艾希礼”,思嘉拼命的干活,不择手段的做事,嫁给肯尼迪甚至嫁给瑞德,开了木材厂,不顾别人冷言冷语甚至危险也要多赚钱,不在为生存而担忧。与战后归来的艾希礼旧情复燃、媚兰去世、女儿的夭折,直到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深爱的是瑞德,瑞德一直是她身后那个坚强的后盾,一直在细心呵护她,她确一直在伤害着深爱着她的瑞德。厚重的生命历程深深烙在了思嘉心上,一种拼命后的疲惫感油然而生。而此时一切都太晚了,瑞德对思嘉失望,决定离家出走,生活的精神支柱也消失,她觉得太疲劳、太心累,感觉承受不了这些压

力,在回家的路上不断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After all, tomorrow is a new day(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百万字的小说,除了睡觉、吃饭一口气读完,仿佛跟着主人公走了一遍那艰苦磨难的日子一样。在貌似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描写了战争、社会、人性、风俗等。在书中刻画了两位了不起的女性人物,一位是思嘉、一位是媚兰。从小过分溺爱的思嘉高傲、叛逆、贪图虚荣,在经历种种困难时,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勇敢直面困难,战胜困难。为了心爱的“艾希礼”、为了塔拉、为了家庭,不惜一切去努力去,对于传统习俗的挑战和不屑,特别是对“艾希礼”近乎信仰般的爱,这些都深深的感到了我,影响了我,一个女子顶起了塔拉大家庭的一边天。另一位女性是媚兰,身体体弱多病却更加显示了她的意志坚定和精神强大,一直做艾希礼身后那个默默无闻却在支撑艾希礼的女人,善良、勇敢、贤惠、温柔…米切尔太过宠爱媚兰,使得媚兰超凡脱俗,在伤痕累累的社会中那么耀眼那么与众不同,也让我理解真正的坚强不是外面的强悍而是发自心灵的坚强。面对社会的动荡,两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去做着令人感到、令人佩服的事情。艾希礼是幸运的,因为有两位了不起的女人深爱着她,艾希礼也是不幸的,在两位女人面前,自己渺小了许多。

《飘》是一篇宏编巨著,很难用简单的话语就把她概况下来,在社会动荡的战争年代,人与人的爱恨情仇显得更加真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似乎更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善的体现。

《飘》中善的体现,力量的体现都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的传染给了我,记得余光中在《写给未来的你》的诗中写着,“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

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我想《飘》就是余光中所提到的诗歌、绘画、音乐,填满了心灵高尚的情趣。这也是名著带给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比他们的生活,我们幸福了许多。他们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我们面临的是生活问题。在翻天覆地的北京,每天生活、工作都在变化着,而人生的道路确实没有变的,我们只能像思嘉一样前行,像媚兰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这样才走好脚下的路,人生的路。

多读书,读好书。书籍不仅给我们知识,给我们智慧,同时也给我们力量,让我们一起在书籍的海洋里,成长前行。

许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