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荒原狼》有感

孤独着 骄傲着 微笑着

————读《荒原狼》有感

无意中在人民网读书栏目中看到这本书,刚开始是被《荒原狼》这个名字所吸引,看了简介,发现作者赫尔曼.黑塞竟然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荒原狼》则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牌,顿时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事实超出了我的期待,我精读了起码三遍,整本书已经画得面目全非,他人必然是无法再读了,也好,就让它成为专属于我自己的书吧。

这里我想用几个词来分享读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批判。黑塞的批判是直抵灵魂的,让人羞愧,无言以对,他最痛恨、最厌恶的就是“市民的满足、健康、舒适、精心培养的乐观态度,悉心培育的、平庸不堪的芸芸众生的活动”。他的批判甚至不需要语言,只需“短短的一瞥”,顷刻之间,什么名誉声望、聪明才智、精神成果,什么追求尊严、人性的伟大与永恒等等,统统都崩溃倒塌,“变成了一场把戏”!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无情鞭笞、尖锐批评各种机构、各式人物时,从不把自己排除在外,他的箭头总是首先对准自己,他憎恨和否定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两分钟以前,他还痛恨这个可恶已极的世界,还龇牙咧嘴地向它挥拳头呢。而现在,一位可尊敬的老实人叫了他一声,很平常地向他打了个招呼,他

就感激涕零,欣然领受,高兴得像一只满地打滚的小猪崽似的,陶醉在那一点点善意、尊重与亲切之中”。这时,你仿佛看到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这个时代所有的人,我们也许会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在深刻反省自己的同时,也会对社会、对他人宽容很多。因为,我们发现,指责他人的问题,我们自己身上多少也都存在着,甚至更多。

剖析。主人公哈里孤独着、骄傲着,他没有一味消极沉沦,他爱思考、爱读书,他认识到他的痛苦和命运恰恰和他的长处紧紧相连,他认识到每个人的本质远不是善与恶两个因素,而是上百上千个因素构成的。是啊,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了解了自己,自以为非常清楚人为何物,然而,每个“我”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实际生活却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得多,比我们可怜的傻瓜语言细腻得多。“人是一种试验和过渡,人只不过是自然和精神之间的一座又狭窄的桥梁。作为永恒人性的“市民精神”无非就是在无数的极端和对立面之中寻求中庸之道,上升到社会层面,就是“以多数代替权力,以法律代替暴力,以表决程序代替责任”。于是,历史上无数次出现“市民们今天把某个人判为异端烧死,判为罪人绞死,而过了两天又为他造纪念碑。”文中大篇幅关于人性、市民精神,尤其是关于战争方面的剖析,深刻而犀利,打破了我们太多意识形态领域固有的观念,令人折服,发人深省。我们会对很多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去探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会发

现远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读书使人明智,黑塞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的确能带 给我们太多的启发,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要轻易固执于己见,尽可能的多探究、多思考,问题没那么简单。

坚强。主人公哈里“宁可节衣缩食,以此来拯救一点能够自行其是的权利,他从来没有为金钱和舒服日子出卖过自己,从来没有把自己出卖给女人和有钱有势的人,为了维持他的自由,他不知多少次抛弃和拒绝世人眼里会带来好处和幸福的东西”。他在最痛苦的时候仍然坚信“哪怕最不幸的人生也会有阳光明媚的时光,也会在砂砾石缝中长出小小的幸福之花”,他认为“自杀虽然是一条出路,然而却是一条不太体面、不太合法的紧急出路,从根本上讲,让生命来战胜自己、摆布自己,比用自己的手结束生命高尚得多,美好得多”。他对痛苦说“你等着吧,再过两年,我就能主宰你们了!”是啊,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人本身就是活着的目的。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感恩自己生命中遇到的一切,敢于用幽默来对待身边的挫折和不幸。同时,我们更要注重精神上的追求,用幽默来从容面对生命中的一切。目前,我们身处所谓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时代,实际上我们比过去进步的只是技术层面的,真正人的精神层面,是否真的高度发达、高度文明了呢?面对挫折、困难、甚至死亡时,我们是否能如此从容并且幽默

呢?

悟道。作者借助偶遇的一个舞女、一个乐师以及梦中出现的他最敬仰的歌德、莫扎特来阐述对人、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舞女告诉他“活着容易得很”,“你连跳舞都不想跳,怎么能说你已经作出极大努力去生活呢?”“要学会跳舞、学会大笑、学会生活”八十二岁的老歌德告诉他,“严肃认真是由于高估时间的价值而产生的。永恒是没有时间的,永恒只是一个瞬间,刚好开一个玩笑。”哈里隐约感觉到:“人还不是完美的造物,而是一种精神要求的产物”,“压根没有什么回头路,既不能回到豺狼,也不能回到儿童”,“要回到宇宙,停止痛苦的个性化,修身成神就必须敞开胸怀,扩大灵魂以使灵魂又能容下整个宇宙”。智慧总是相通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真正的智慧一定是经历万般磨练而产生的,正如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哈里最终也悟道了,“我总有一天会更好地学会玩这人生游戏。我总有一天会学会笑。”我们普通人也许没有圣人那么高的志向,不会经历那么多的磨难,也没有那么好的悟性,但是我们可以坚守良知,心存感恩,热爱生命中的一切,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会幽默、学会唱歌、学会跳舞,至少我们可以学会大笑。

 

第二篇:荒原狼读后感

《荒原狼》读后感

当我读《荒原狼》时,我是伴随着似懂非懂的纠结读完的。 《荒原狼》中的哈里是一个孤僻的独行侠,他坚持租住在一户整洁有序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而自己的房间里却从来都是一团糟,烟尘遍地,桌上地上胡乱堆积着书本和音乐。他深谙欧洲古典哲学、神学、音乐等各种文化形式,也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有积蓄。但他本人最看重的却是一套自杀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对于剖析自身的工作。他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探索生与死的问题。对于自身的剖析是残酷而客观的。他一开始就先验的认为,自己是一头偶然闯入了人的文明世界而具有了人性的狼,人性和狼性总是在他的心里此消彼长。他对于自己的这种双重性的描述语气十分客观,以至于我们经不住信以为真。从这一点来看,哈里从一开始就是了解自己以及自己一类人的。这种了解而产生的鄙视首先指向的是自己。文中的一个旁观者房东的侄子道出了这一切:“我意识到,哈里的悲观不是基于对这个社会的鄙视。而是基于对自己的鄙视。他那么无情的刻薄所有的人的时候从来不把自己排除在外。他总是把自己放在憎恨和否定对象的第一位。”因为对于世界首先是对于自己作为人本性的认识使他不愿融入这个社会,因而他成了边缘人。

我之所以纠结,是因为在我看来哈里是一个活在社会之外的人:他就像一个苦行僧,用自己的清醒与行为上的孤立来监视着这个社会。他的忧虑是超越了时空生死。对于他来说,死是比生要轻松和快乐的事情。因为有了死的期盼,人的生才有了动力。死是生的目标。

哈里关心的是生的目标也就是死。我纠结与一个这样的思想,大多数人都愿意生活的好,不去愿意面对死亡,都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所以不去追寻。但是,在书中,我看到了哈里的态度,他的确游离在我们的世界之外。他看到了人的狼性,每每有鄙视,他先鄙视自己。一个这样悲观却又不去指责社会的人,给了我一种似懂非懂的理解。可以说他是因为这个社会才变成这样,却又不去排斥这个社会。通俗得来说,就像一个受了气的孩子,不去想对手的强大,只思考自己的无能。这是一种睿智,却又是一种悲哀。睿智的是他能想到这一层,能将人性、狼性看的十分客观,却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悲哀。

《荒原狼》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不过在我看来,要想更深入探索出其深刻的内涵,需要一遍一遍细细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