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读后感

《生命生命》读后感

今天,我阅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读后我的感受很深。

课文主要写作者从飞蛾求生,砖缝长苗,倾听心跳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这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我对作者的看法表示赞同,因为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记得有一次,在一个炎热的暑假,我写完了作业。闲着没事,就坐在门口看起书来。忽然,一只蜻蜓从我的眼前晃过,可能是飞地太快了,没掌握好方向,撞

到了一面蜘蛛网上。在那面蜘蛛网上的蜘蛛见了,连忙冲过去。蜻蜓见蜘蛛来了,它极力挣扎着。我被蜻蜓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赶走了蜘蛛,放了它。

还有一次,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春天,我家的一小袋南瓜籽装在一个盆子里,盆子外面也掉出几粒南瓜籽。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幼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呀!竟使它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既使它只活了几天。 看!生命多么宝贵呀!所以,

我要好好地珍惜生命,使人生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读后感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通过动物,植物及人三方面的事例,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裴多菲说:“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请珍爱生命吧,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

说到这里,我想到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李隆,在抗震

救灾中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他用自己的生命释放着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当成无价之宝,永远地珍惜它。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走廊上,几位同学横冲直撞,根本不去顾及身体和同学;栏杆前,有同学踮起脚尖甚至爬上栏杆;好奇的向下望;楼梯上,一位同学不是走下楼,而是坐在扶手上滑了下去……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心里就像一只小兔子一样蹦蹦直

跳。这些同学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在走廊上飞奔的同学一旦相撞,往往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栏杆上的同学一旦掉了下来,后果是可悲的;从扶手上往下滑,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跌下来,导致骨折,脑震荡……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健全的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换回。

我们的生命是用来珍惜的,是用来热爱的,是用来爱家的,爱国的,爱这个世界的,千万不要因为

一点微小的困难而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第二篇:教育激扬生命 读后感

相信学生 创造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太仓市第一中学 邵华

假期阅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实现这样一种激扬生命的教育,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

传统的课堂形式:教师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而且毫无兴趣,索然无味。甚至有这样一个说法:“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他们失去力量。”虽然这样的观点似乎太为过了,但确也反映出我们教学的一些状况。维持着让学生“就范”,过多地由教师干预课堂,甚至是包办课堂,效果不佳。而本书中提出的,将管理或干预的力量转化为无形,无为的方式,让活动自由自主,则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老子曾说过:“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从“无为之治”演化到课堂上的“无为而为“,确有道理。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在无形中强调着榜样示范作用,要求按规矩办事,由此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将

孩子们束缚住。单纯灌输知识,知识永远是“死”的,定量的。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发散,主动汲取知识,发现新问题。于是,只有放手课堂,相信学生,才能激发智慧火花的碰撞,展现出精彩。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学校开公开课。上的课文时七年级的一篇童话《七颗钻石》。课堂最后一个大环节,是请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文中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在上课之前,怕自己经验不足,引导不到位,担心学生写不出来,闹得冷场了,甚至想偷偷叫几个作文较好的“枪手”提前准备着,以备不时之需。开课时,我依旧忐忑不安,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学生的发挥超乎我的想象。他们想象中的世界,上天入地,无所不有,有美丽的花园,梦幻的天堂,有邪恶的动物,黑暗的森林,而且主人公的遭遇,也是各不相同,各有主题的

当他们举手读出自己写的文字,那么急于想表达,迫切想起来展现的时候,那一刻,我的内心是无比动容与感动的。

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的精彩,是成人无法演绎的。这个信念也将伴随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