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

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概括南美西班牙后裔布恩蒂亚家族整整一百年来的不断制造孤独和抗争孤独的故事。经历了的家庭的聚散离合,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经历了一次次辉煌与败落,一百年的风风雨雨,终于让布恩蒂亚家族被一阵风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永远和孤独相伴了。

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布恩蒂亚家族在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年来不断奋斗,这个创业史其实就是拉美大陆的殖民者们不断拓荒与发展的历程。这也是包括哥伦比亚在内的,拉美许多个国家的建国和奋斗的缩影。而其中的哥伦比亚,尤其命运多桀。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这也难怪,马尔克斯在书中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悲观之情,布恩蒂亚和马贡多镇最终被风吹走,正是这种悲观的最好表达。

孤独,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共同命运,每个人都逃不脱。一家七代人从创业到败落到复兴到毁灭,都与孤独这个主题紧密相关,作者也一直在描述孤独,每个人都看上去是孤独的,他们无法沟通,无法互相支持,无法携手共振家族,只能任孤独把一个又一个家族成员扭曲和毁灭。马尔克斯把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外

在表现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孤独就在每个人的个性中凸显出来。 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给他们带来的只是愚昧、落后、保守、僵化,这也是为什么结局让他们毁灭的原因。马克克斯在最后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我想这是一种深沉的悲怆,更是一种改变自身性格和命运的希望——对拉美,对哥伦比亚,对他自身。

我觉得这种孤独并不仅仅只属于布恩蒂亚家族,甚至不仅仅只属于拉美,我觉得孤独是全人类所面临的一种命运,换句话说,孤独才是人类生存的真相。每个人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产生了绝望、冷漠和麻木感。正因为孤独,我们才会备受苦痛,备受内心的煎熬。放眼市井,虽然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但每个人却愈发孤独了,也就愈发寒冷,愈发痛苦。

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来宣泄自己的孤独,表面上他们是漠不关心的,而内心深处,他们渴望被人爱,被人认可,被人同化,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百年孤独》,像抽入生活中那份难以割舍的痛,人生,孤独,时间,值得一辈子思考的问题。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

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马尔克斯那冷静沉着的笔调描绘出一个魔幻般的拉丁美洲,刻划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孤独者们,让我同他们热烈的交谈,慢慢感到幸运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怆和荒凉。

仔细品味,书中表现了另一个主题: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对“孤独”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揭示。 书中描写的布恩蒂亚家族一代一代“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孤独所折磨的命运。乌苏拉在冗长的雨季中漫漫腐烂。阿玛兰塔一刻不停地缝自己和自己仇视了一生的女人——雷贝卡的裹尸布。雷贝卡足不出户疯疯癫癫地过了后半生。青年时激进热血的奥雷良诺上校晚年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无论是在战斗中情绪激烈的狂热首领还是沉沦于淫靡的声色之徒;无论是执迷科学文明探索的学者还是勤勉安分生活的妇人;无论是为娶世上最优雅女子的跋山涉水者还是对世事不屑一顾的最美女人;无论是为爱情牺牲生命,不择手断者还是无情无义的走马观花者等等,无论你是什么职业地位,无论什么欲望追求,原来,

尘埃落定都难逃孤独二字。

对于我们平淡的而又前进的生活,我想这本书给了我更多思考的深度,开阔了另一种世界,另一种幻想,那种孤独的镜像,好像很远,在拉丁美洲那片传奇而又广阔的土地上,又突然的好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故事好远,也好近。最后,面对飓风卷走的那些百年七代生活过的痕迹,画音静止,无声无息地消散,承载太多重量的历史灰飞烟灭。

《百年孤独》是值得读好几遍的书,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想我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也许孤独,轮回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不能长期的陷入书中的孤独,悲凉,窒息的气息中,偶尔吸收一下现实中的新鲜空气,还有一条前进的路,要慢慢走下去。

 

第二篇:品读《百年孤独》

品读《百年孤独》

这是一部宏大而奇异的作品,总是因为道出了人类灵魂和生命的本质而不朽。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巅峰之作的《百年孤独》就是这样一部有着独特思想和审美价值的小说。说它“魔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表现方式中的超现实色彩------很多人将这本小说视为一个寓言:一个关于拉丁美洲历史和文明发展的传奇故事。但是在我看来,它更是一个关于生命与精神存在的灵魂:马尔克斯以其卓越的叙事才华与思维张力在其中探寻和揭示了多个深刻的生命主题。

淋漓的展示人性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上的扭曲,无法获知书中的内容是否真实汲取于过去或准确预言了未来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但其中的一切却真实地凝成一座大山,压于读者的头,此山名叫,孤独。 悲欢离合,百年风云,虚幻迷茫,一切在代代传承的孤独中寂静的然烧,然烧着七代人的命运,喧嚣出寂寥的空间,承载着不曾被杀伐的久远诬谮。照亮的,不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更是赤裸的人性。

这种人性,并不是孤独扭曲所至而是扭曲后所造就的孤独。

这个家族在荒诞,伦乱,自我否认与探索中匍匐残喘,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孤独的命运。

可以说是悲剧。全书的叙述在看似请穆的文气下,掩藏着一个巨大的旋涡。在上俯视,可能觉得在人类的文明中宛如草芥,但卷入深底,便会发现其实是历史或未来的溷积。水善利万物,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被污浊到氤氲有致,无法辨认出水与泥。又或许,二者正如对与错,永远划不清清晰而完整的界限。

?死亡?,是一切生命哲学的核心话题,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种宿命。同时,?死亡?还因为其与彼岸世界的神秘联系而成为最深刻与最

宽泛的?虚无?---------所有这一切使之具有了永恒的表现价值。 在《百年孤独》中,?死亡?正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醒目主题。 在叙事的层面,这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就是从一场死亡事件开始的。 那备受推崇的开篇之句:?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其实就暗含着一个与死亡相关的场景:面对行刑队的上校将注视属于自己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处境:一是自己被处决,一是下令处决别人。

此外,马孔多的创造者霍.阿.布恩蒂亚的命运也是从死亡开始的:因为杀死了同村的阿吉廖尔,布恩蒂亚不得不带着家人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他的马孔多王国。

在这个家族发展的进程中,?死亡?始终是一股强大的推动?终结?与新的?开始?的力量:新的生命总是踩着亡魂的身体缓缓浮现并在他们的命运中不断重复逝者的遭遇。

但是在这部小说中,不容臵疑的?死?却并不仅仅让人感到阴郁和空虚,它还指向一种淡淡的诗意与蕴藉的忧伤。

也许在马尔克斯看来,?死亡?的第一重意义就是唤起一切?活?的价值。

马尔克斯对死亡最登峰造极的想象是在阿玛兰塔身上体现的。 对于这个因罪恶感而被剥夺了爱的能力的女人而言,死亡真是一种解脱。而一种朝向死亡的从容使阿玛兰塔完成了对活人世界最巅峰的超越。 她一直在一种朦胧的期待和预感中等待死亡的降临。这一刻最终伴随着死神的出现被确立:?她在一个炎热的晌午就看见了死神;死神跟她一块儿坐在长廊上缝衣服;她立刻认出了死神;这死神没什么可怕,不过是个穿着蓝衣服的女人,头发挺长,模样古板?,有点象帮助母亲干活的那个老女人。

这当然是马尔克斯的想象,死神长得就象我们都熟知的某个人,这使他甚至具有了一种亲切感。但在这淡定的亲和背后,却树立着一个坚硬和不容臵疑的?死?:?死神并没有说阿玛兰塔哪年哪月哪天会死,……只是要她从下个月------四月六日开始给自己缝殓衣,容许她把殓衣缝得象自己希望的那么奇妙和漂亮……随后死神又说,阿玛兰塔将在将在殓衣缝完的那天夜里死去,没有痛苦,没有忧伤和恐惧?----------其实死亡带给人的最大的恐惧就在它的不可预知。如果你确切地知道了自己离去的时刻,那么一定也会象阿玛兰塔一样,从容赴死。

在这个待死的过程中,阿玛兰塔得以耐心地清点自己的一生,最后一次忧伤地怀念早已死去的爱人,仔细安排身后之事-------她甚至对活人们许诺要?帮助大家捎信给死人?,于是她死前的这一刻变得忙乱不堪:?下

午三点,客厅里已经立着一口装满了信件的箱子。不愿提笔的人就让阿玛兰塔专递口信,她把它们都记在笔记本里,并且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及其死亡的日期。‘甭担心’,她安慰发信的人。‘我达到那儿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把您的信转交给他’。?

一个濒死的人却因为承担了这样一种使命而变得格外亢奋与饱满,马尔克斯评价?这一切像是一出滑稽戏?:庄严和令人惊恐的死亡因为对它清醒的预知而变得如此常态,?死?仿佛真的只是一次遥远的旅行:这既是对将死者的慰安,同时更是对活人的一种抚定。

总之,在马尔克斯的笔下,?死亡?永远显得那么淡然和从容不迫,而这种大度似乎基于两种最基本的死亡意识:第一,虽然可能比生前寂寞无聊,但死后仍有一个可以继续被感知的世界在等待着你;第二,对?死?的预知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解掉凡人的忧愁和恐惧-------换言之,最令人恐怖的往往不是?死?本身,而是它的突如其来。

针,轻挑皮肤,不见鲜血,留下的是孤独的质感。说实话,读这部作品对我是一种煎熬。

痛的皮肤下,在看似所谓的注定里又是什么悱恻身心,让注定成为注定?他们,七代人,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般命运?

他们的存在,是因为那个时代所造就的冷漠,而这种时代又来源于人性的贪婪。

当整个外部环境都悲苦,不信任充斥,人与人之间的芥蒂便会越发强大,他们曾经探索过,可太多的现实与梦想终被圈养为孤独。不断地在现实与梦想中徘徊终究导至了他们灵魂的扭曲,而扭曲的别名叫无奈。而如果一种氛围化为风气,那么个体的思维或者说代代美眷的生命,便自然桎梏为残断瓦垣。如此太多的打击让这种孤独根深蒂固。于是不幸也才孤独的反复降临。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

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名字是与魔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独》就是展现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之作。因此,以此书为标志,魔幻现实主义流派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读过他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极善用绚丽而无羁的想象构造出一仿佛神话的世界。 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

形成的倔强的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的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溶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 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 作品影响 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纪现代文学中

不容错过的精品。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苦苦在世上挣扎,人们渴望真情,但是怕孤独的恐惧又无时不刻的侵袭人们的孤独,让人仓皇不安,让人为了逃避恐惧而越来越远。一本《百年孤独》,一个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百年的岁月,如同长江黄河滔滔如流,最终在百年之中,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终点回到起点,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变迁,都画着一个圆形的轨迹。 感觉最强烈的便是书名所启示的悲凉的孤独感。孤独的宿命围绕着这样一个家庭,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们相同的命运。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他们从小就孤独,冷漠,古都似乎是这个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点,成如小说中写道:“布恩地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地沮丧,他们又以不同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终点最终回到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凉。 读这样的小说,感觉就像看作者站在一个高的平台上,去俯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的命运,听作者讲述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隔着距离从外看马贡多,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一个孤独的岛屿,而凑近了看家族七代人的悲欢离合,便可发现一个个更为悲凉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认为打破孤独进行种种艰苦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终以失败告终,如书中乌苏拉在非常孤单之时,只好去找她那不中用的被人遗忘在栗树下的丈夫,对他说:“你看看这个空荡荡的家吧,看看我们那些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儿女吧,

咱们又像当初那样只剩你我两个了。”而霍基?阿卡迪奥对她的悲叹却是充耳不闻,她这些话好象是在讲给一个死人听,对于乌苏拉来说,岂止只是剩两人,其实只是剩她一个人孤独的生存着。生性孤僻的阿卡迪奥,在他生命的最后两个小时,他童年时代就一直折磨着他的恐惧突然消失了,在对人生的回顾中,他终于明白自己是很热爱过去最北他憎恨的人们,面对死亡,他感受到的不是害怕而是怀恋,他似乎时有所觉悟了,或许那种一之折磨他的恐惧便是对孤独的恐惧,人的存在就是选择,就是选择他的独特生活行动的方式,一直以来他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驱散这种恐惧,但最终未能如愿。 他们的孤独并不是拥有真理的灵魂而具有的高洁峭拔,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孤独寂寞,而是由于与愚昧并存的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竟可以将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在此,马尔克斯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一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事实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回报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愚昧和落后为伍。这样的作品现在读来仍有它的意义,在一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固守着一份自己的孤独,事实上,这种孤独会使人走向冷漠,最终如马贡多城一样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然而,布恩地亚家族的男子,在与异性饥不择食的交合中,却经常感到孤独。而女子阿玛兰塔和雷蓓卡则通过自虐和虐待别人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孤独。因为孤独而追求爱情,因为不懂爱情而愈加孤独,布恩地亚家族的人都未能找到那条经由爱情抵达幸福的通道。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已习惯于孤独,习惯于冷漠,所以当炽热如火的爱情来到身边时,他

们不是害怕就是承受不了,他们唯有对流着相同血液的人才会产生恋情,这事实上是一种自怜自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谁也不相信,谁也不爱,陷进自恋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