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读后感

近年来一部从货币博弈的角度揭秘世界财富流向与金融骗局的财经通俗读物备受关注,这本书就是宋鸿斌编著的《货币战争》.《货币战争》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 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旨在告诫逐步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中央计划经济制度下政府行政指令分配资源截然不同,在市场经济制度中,一个健康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通过高效率分配资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脆弱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往往导致金融危机频发,引起经济衰退、失业率攀升,甚至触发严重社会与政治危机.历史的经验表明,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打击绝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和以什么方式进行的问题,任何侥幸的心理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有感于此,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对美国金融内幕的研究整理成文,希望能给中国的决策者们提个醒,不要丧失金融方面的警惕性.

2008,一个本来充满吉祥如意的数字,不知为什么突然变得诡秘莫测起来.而这些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幕后黑手在操纵,一场改变世界和中国的不见硝烟的经济战争正在悄悄逼近每个人,这一切都是我在看过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后豁然顿悟的.

《货币战争》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摹了世界近200年来几乎每一件重大事件的幕后,由国际银行家和世界金融寡头所主导和精心设计的,”一石三鸟”甚至更多的经济圈套,他们正如拿破仑所说,没有祖国,没有崇高,只有自己的利益.为此,他们可以刺杀损害他们利益的达官政要,可以发动引发无辜人民伤亡的毫无意义的战争,可以掀起民众的恐慌和经济危机,可以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缺……最终目的是牢牢把握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尤其是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权.

于是实践中,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二十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恐慌、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崩溃,九十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等,其身后都有着巨大的黑手在操纵.我们现在,却以毫无防范之心完全对境外金融机构开放,对美元的恶意贬值欢欣鼓舞,而当大批”热钱”故意涌入,吹涨更大的经济泡沫后再来一个”撒手锏”,那等待我们的只有崩溃,30年的开放改革成果只有毁之一旦.

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

争,19xx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xx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血肉横飞的战争,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19xx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为二战的爆

发做足了准备.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为了货币问题,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挑起战争,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那都是点,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这才是主线.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没有这个标尺,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所谓的社会分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效应等等等等,都成了无源之水,根本无从谈起了.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不能如橡皮筋那样伸缩无常.黄金,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是最公正的标尺.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但作为诚实货币,不论是金币还是黄金券,其伸缩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头们偷梁换柱的障眼法的实施,大大地降低了他们进行财富再分配或者说是财富掠夺的效率.因此,用美元(美联储券)来取代黄金做为价值标准,就相当于用橡皮筋来做标尺,价值的决定权就握在测量者(寡头)的手里.用这种方式来掠夺财富,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让被掠夺者不知不觉地丧失财产,透出成熟的”文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黄金和美元的争霸战自美元一诞生就开始并延续至今.从第一合众国银行,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成立和废止,到美联储的诞生,从殖民券到美联储券,其间夹杂着绿钞,白银券,黄金券与债券货币的不断斗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激烈程度以美国总统的伤亡率为代表.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统

帅,其伤亡率竟然超过了美军诺曼底登陆时一线部队的伤亡率.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但读过本书后却几天不能轻松.以国内金融界官老爷的头脑和智力,与浸淫在货币战场几百年的国际银行家家族和金融巨头斗智斗勇,我不敢说我们就一定得输,但也不能说我们一定能够胜利,何况内部还有许多的”卖国贼””汉奸”和代理人.就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断上涨,1美元跌破7元人民币以后,许多国内经济学家都表现得十分高兴,认为可以多到美国旅游,可以尽快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可以促进进口力度,但是大家都回避了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国国债缩水几十亿的问题,对出口企业的问题也语焉不详.美元不与黄金挂钩,与石油挂钩,中国又有多少石油和黄金呢?我们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但是在决定美国和世界经济方面,我们又有多大的话语权?替别人还债看着别人拿你的钱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而且不知什么时候是尽头,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看完本书,我说让人不寒而栗应该是一点没有夸张.达摩克利斯之剑已高悬在我们的头上.怎么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严峻的课题.我想只要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

宋鸿斌在详细勾勒了几百年来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如何控制整个西方世界的惊天秘密后,又详细告诉了读者另一个惊天秘密,即美联储其实是间接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 相信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常识,得知美联储是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由一家私人的银行发行货币,的确是桩非常值得吃惊的事实.

依照我们的经验,这当然是 一个巨大的阴谋.但问题是是,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完全掌握在政府或国会手中或两者共同控制的,其实是少数,像中国这样中央银行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的管理模式,更是少数了.《货币战争》暴出的惊天秘密,其实只是我们不熟悉的常识.

宋鸿斌在《货币战争》中展开揭露的所谓惊天阴谋和秘密,可值得商榷的东西太多,足够写一本两倍于《货币战争》厚度的书,也许这就是专业人事何以多是一笑臵之的缘故吧.

需要承认,宋鸿斌在批评现在非金本位的货币体系时,很勤奋地引用了许多经济学家的观点,但却屏蔽掉了所有对金本位制的批评.这会给不熟悉金融的读者一个强烈错觉,那么多经济学家都反对的情况下,现在的货币政策是个大大的阴谋.

在《货币战争》最后,宋鸿斌用非常可怕的词形容和描述了我们正面临的危机并提出了他的思想,我们的货币应该实行金本位制,这样就可避免”罗斯柴尔德家族”洗劫中国财富的阴谋.

宋鸿斌在揭穿了一系列巨大阴谋之后提出的警告,不管是否危言耸听,我们都可以理解他的建议是一种巨大的善意.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考虑这一观点真正实施起来的可怕结果.相信不需要具备太多金融知识的人都能理解.

比如实行金本位制.相信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道理:由于黄金总量有限,而社会总财富和流转的资金不断增长,金本位制必然导致金价不断上升,固定数量的黄金在社会总财富的比例不变.那么,持有黄金的人就可以利用不断上涨的黄金永远剥削不持有或持有黄金属量较少

的人.

如果要维持货币与黄金价格不变以消灭这种剥削,在黄金数量有限的情形下,我们只能不断减少银行的准备金,这么一来,就使我们银行的风险不断加大,最后到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银行大规模倒闭的程度.

宋建议,我国现在就应大规模购买黄金储备,这个建议听上去不错,但问题是,我国家现在的黄金储备仅占世界总额的2%,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占有80%,我们一点也不难想象,我们在公开市场上收购黄金会造成什么结果,毫无疑问,我们在拥有”可靠”的黄金储备之前,就会因为黄金价格的飞速上涨而把我们辛苦积累了二十多年的财富提前洗劫得一干二净——如果我们注定要被人洗劫的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突飞猛进,保持旺盛持久的发展势头,对外开放的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论这些外来思想、外来理论、外来投资和资本进入中国的目的何在,客观上都给中国的腾飞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加注了持续的燃料.用”阴论”眼光挑剔、排斥一切外来事物的思想和行为,哪怕打着”保护国家利益”的旗号,归根结底,却是对国家利益的一种损害.

一味高唱”威胁论”的调门,也会让不少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很难打交道.大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每当境外传来某些国家把中国在当地投资、设厂称作”经济入侵”或”中国威胁”时的气愤.将心比心,某些人将外国在中国的类似行为也称作”阴谋”、”杀手”、”战争”,人家会作何感想?这种意气之论,不但妨碍了矛盾的解决,反倒可能给真正的”阴谋者”以可乘之机.喜欢”阴谋论”调门的人往往

表现出高度的民族自尊,境外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联想到阴谋,联想到民族大义.但”阴谋论”的思维定式既不能堵塞外人之口,让他们不再发刺耳之声;也不能变成铜墙铁壁,让中国刀枪不入,而只能妨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为.国应该做的,是一方面和其他国家一样,履行国际义务,尽与自身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享受相应的国际权利,有理、有利、有节地做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事;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另一方面容忍不同于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说到底,一味地害怕担心,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自信,对外界的评价、看法过于敏感、过于重视,如此则难免被境外纷繁的声音弄得疑神疑鬼、不知所措.应该看到,世界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国家做任何一件事,都难免被议论、被批评,而且这个国家越强大,地位越重要,所受的议论、批评就越多.如果一味围着这些议论打转,则看似维护独立自主,实际上反倒是被外界的言行牵着鼻子走.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做符合自身利益且不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而对外来的议论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既不唯唯诺诺,也不因噎废食.

“阴谋论”是妨碍中国和外界沟通、交往,妨碍彼此取得共识、解决问题的片面认识,说到底,是一种不信人也不自信的怯懦心态.上世纪50年代,美国在麦卡锡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就演出过”阴谋论”盛行的一幕,他们疑神疑鬼,草木皆兵,到处搜寻”苏联间谍”和”危险思想者”,一时间仿佛处处有间谍,处处是阴谋,事实证明,这种愚蠢的认识和行为反倒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正处于开放、发展关键阶段

的中国,切莫让”阴谋论”捆住自己的手脚,从而拘束了自身的跃进和腾飞.

 

第二篇: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署,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作者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某种规定的成色下)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

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免疫,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此外,看此书还有几个小收获:

1) 按作者所说,几大金融集团控制了英美等国的主流媒体,操控民意,创造出了所谓的主流价值观。而对于学术界,则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数学游戏中去。

2) 几大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的两个政党,包括国会和法院。谁不听话就下台,严重了就暗杀。当所有的权力机关串通一气,所谓的民主制度,不过是打着的幌子而已。

3) 美国的流动性泛滥没有表现在通货膨胀上,而转移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到20xx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市值已达370万亿,是世界GDP的8倍。

<货币战争>给我们勾勒出了寡头们所打造的”金融王国”的脉络, 但能否看情那个王国的真象, 就跟看立体图一样, 看到的, 会很震惊, 看不到的,会很茫然.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 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 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 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 如此惊心动魄, 富有戏剧性的战役, 却是本书最不具技术含量, 手段最隐蔽的战役. 相比较之下, 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裂, 俄罗斯休克疗法, 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 金融手段层出不穷, 错综复杂, 让人眼花缭乱.其对当今中国的借鉴价值更是宝贵.

不要以为货币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 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19xx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xx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73年的中东战争等真刀真枪, 血肉横飞的战争, 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 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 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 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

根. 19xx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 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 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 为了货币问题, 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 挑起战争, 这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 总结一下

不管是有硝烟的货币战争还是没硝烟的货币战争, 那都是点, 是一个个独立的事件. 真正将这些点串接起来的, 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 或者说是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之间的战争, 这才是主线.

货币, 作为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 没有这个标尺, 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 所谓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效应等等等等, 都成了无源之水, 根本无从谈起了. 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 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 不能如橡皮筋那样伸缩无常. 黄金, 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 是最公正的标尺. 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 但作为诚实货币, 不论是金币还是黄金券, 其伸缩性或放大程度限制着寡头们偷梁换柱的障眼法的实施, 大大地降低了他们进行财富再分配或者说是财富掠夺的效率. 因此, 用美元(美联储券)来取代黄金做为价值标准, 就相当于用橡皮筋来做标尺,

价值的决定权就握在测量者(寡头)的手里. 用这种方式来掠夺财富, 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迹, 让被掠夺者不知不觉地丧失财产, 透出成熟的”文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黄金和美元的争霸战自美元一诞生就开始并延续至今. 从第一合众国银行, 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成立和废止, 到美联储的诞生, 从殖民券到美联储券, 其间夹杂着绿钞, 白银券, 黄金券于债券货币的不断斗争, 让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其激烈程度以美国总统的伤亡率为代表.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统帅, 其伤亡率竟然超过了美军诺曼底登陆时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而斗争背后运用的阴谋和权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论是因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以货币发起的战争, 还是货币之间的战争, 无不伴随着动荡, 恐慌, 混乱, 随之而来的是灾难. 因为乱世, “英雄”才好有用武之地, 趁火才容易打劫, 而且灾难过后, 建立新秩序时, 煽风点火者往往”顺理成章”地处在财富再分配的有利地位. 但不是每一场大火都是幕后的推手能控制得住的,也往往有到最后弄了个玩火者自焚的.

《货币战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对世界金融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宋先生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

中国现在处于社会发展升级的矛盾多发期,如果出现金融上的波动,后果很难想象。这必须需要人们反思,找出相关的对策,但愿担心成为“杞人忧天”。

这事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阅读和思考,而网上针对本书的赞同者和批判者往往站在各自不

同的角度辩论。所以读一些书评往往有种混乱的感觉。所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己思考这本书的内容。

它可以当作一本历史书来读,阐述了近代货币发展的历史。从银行借据到金本位体制下的货币,再到如今的货币。书中一步一步分析了货币演化的原因。无论你是否赞同作者对原因的分析,至少它告诉你了货币相关的一些基本发展历史和一种可能的解释。我觉得从这个角度看,本书还是给了我一些新的认识。但是这部分不是作者的重点,所以收获不多。

也可以当作一本科普书来读,介绍了欧美央行的产出和其性质,以及其货币运行体系。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角度。欧美中央银行的私有性质,以及政府通过向银行借贷发行货币的方法,对我来说确实第一次听到。这点也是本书的一个核心基石,全书都是围绕着货币发行权的争夺与利用发行权获取利润而展开的。作者为了反复论证这个核心概念,引入了许多现实材料和概念,从这个角度上看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学到了不少经济学基本知识。

它还可以当作一本现实题材小说来读。作者的结论是银行家统治世界,银行家的目的就是攫取利润,他们的武器是控制货币。作者以这个结论解释了从一二次世界大战到美国总统被暗杀,再到日本股市崩盘亚洲金融危机的许多历史事

件,甚至到现行的所有金融、货币政策,从作者写作的角度看是用这些材料来证明其结论。当然,最后的结论是这些都是银行家的阴谋!这的确是个骇人听闻的结论,我想应该也是争议最多的部分。信也好不信也好,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历史以前从没见过的,有时候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候又不禁使你产生怀疑。至少我们有机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信与不信就留给读者细细品味了。作者还提到了一个重大的推论——银行家统治一切,包括政府、媒体、学者。从这个逻辑上讲,你怎么提出反驳呢?你的一些反驳理由都可以用你被洗脑而解释,呵呵。

本书所追求的现实意义是阐述中国如何打赢货币战争,避免重蹈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覆辙。作者是个坚定的金本位支持者,他的结论是在中国建立金本位的货币体系。当信贷货币体系瓦解之日,就是金本位的中国占据世界金融中心之时。首先我很佩服作者的远见(如果你认为他说的对)或者想象力(如果你认为他是胡扯)。仅就问题本身而言不能令我信服。首先作者并没有阐述黄金的本质,作者之时强调它是几千年世界各个文明都选择的“货币之王”,再无其它论述。我也知道这也是最难的一点,谁又能真正说清货币的本质呢。其次既然银行家统治世界,那他们又怎能轻易让中国夺取金融中心呢,文中提到过的伦敦和华尔街金融中心都是与两次世家大战之后才确立的,足可见金权争夺之惨烈。相

反本书最后提到的中国货币发展之路太过理想化,而缺少对问题的估计和巧妙解决的智慧,感觉有草草收尾之嫌。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