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1@苏教版

十三岁际遇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

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见附一)

2、印发田晓菲诗《露》给学生阅读。

学生:1、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每人并准备2个词语准备向别的同学提问。

2、反复朗读,对精彩片段多读几遍。

3、试着提出几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志当存高远”只要去努力,我想信你们最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梦想一定会成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十三岁就走进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由学生上讲台,请别的同学认读并解释自己卡片上写的词语。

2、分男女生对读下列两组词语(幻灯片)。

际遇 絮语 惆怅 沉淀 尘缘 犀利 呜咽 似曾相知

穹窿 凝垂 绅士风度 茫然若失 迷离 安恬 白驹过隙

通出曲径 涉足 撷取 徜徉

(三)指名三同学朗读课文三个部分,其他同学用心听,认真看书,认为值得欣赏的地方,做个记号。

(1)评议朗读情况。

(2)交流欣赏的句段。

(四)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文章的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我进入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向往北大)

第二部分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倾吐衷情)

第三部分我是不系之舟 (抒写抱负)

师生共同掺合文章核心:

文章的学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和感激之情,表达了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五)品读精彩语段。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刚刚找出的精彩章节。品味字里行间的感情,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读给自己小组的人听,再在全班交流展示。朗读方式可以多种。可以分组读,分男生、女生对读。读后由学生评,然后教师小结,并给以及时鼓励。

(六)作业

1、摘抄精彩语段,写在摘抄本上。

2、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幻灯片1张,打印好第二部分课文内容图表。

2、印发图表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

二、教学过程

(一)听写三句话

1、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骄傲。

2、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3、没有什么使我停留??我是不系之舟。

(可安排一名学生直接在幻灯片上书写)写后评议。

(二)结合书后“探究练习”的二、三题,在学生反复诵读这三句话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练习题。

点拨:第一句:这是雄壮的誓言,这是自信的表现,从哪里可以看出? 点拨:第二句:风景------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河---------比喻前进的道理历程(90年)

船客------比喻一批又一批的北大学子。

舵手与船工----比喻北大的导师和教师。

点拨:第三句:不系之舟-------不受环境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一种充分自信,充分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试着背下这三段话。

(三)过渡:研读第二部分

1、过渡语:同学们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字里行间透着灵气,作者的心灵跃然纸上,她用诗一般的话,饱含激情地倾吐了自己对北大的热爱之情。思想一下,在北大的三年中,给她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读北大的书,爱北大的人)。

2、研读探讨

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老师下发的图表(见教学参考)。

3、讨论交流品味。

四、小结语

同学们本文作者是个早慧的人才,13岁就上大学,读初中时就向全国出版了自己的诗集,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美文,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成才的故事中吸取什么呢?那就是自强、

执著、大量的阅读、思考、渴望创造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能早日成才。

五、作业

1、 反复诵读,对重点语段,要熟读成诵。

2、 写一篇读后感,也可针对自己最欣赏的章节,写一段书评。

附一:探索资料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xx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 下面是田晓菲发表于19xx年第4期《儿童文学》的一首诗。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有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附二“读北大的书,爱北大的人”重点段图表

见《教学参考书》

 

第二篇: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 (2)

八 《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感受北大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以及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

3.从作者身上汲取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著名学者。五六岁时,在父母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

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xx年,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后来她又出国留学,26岁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 )足 xī( )利 安tián( )

xi?( )取 惆chàng( ) 沉diàn( )

bìng( )弃 怪pǐ( ) 白驹过xì( )

【活动方案】

活动1:观看关于北大的资料介绍,说说你对北大的印象。

(观看影像资料→交流印象)

活动2:自由朗读课文,探究:文中哪些内容或语句具体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情感? (自由朗读,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独立批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活动3:作者在不到十四岁时被北大录取,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

认识,你能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作者的成长吗?

(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自主研读并批注→小组交流,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

流)

活动4:本文语言文采斐然,诗意盎然。请你仿照示例,也对你认为美的语言进行赏析点评。

示例:原文:“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

赏析: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在个性品评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并选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或语段读一读,体

会作者的感情)

活动5:文章结尾用梦想暮年归来而收束,请你想像暮年的作者立于三十五楼前会想些什么。

(自由思考并草拟提纲→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展示)

个性调整

课堂随笔:

【反馈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 )

(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

(3)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

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

飞翔! ( )

2.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其中“樯橹灰飞烟灭”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而

此诗写的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次战争,后来形成了一个典故 。

(2)“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始终有着渴求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

手与船工。”其中“船客”指的是 ,“舵手与船工”指的

是 。

(3)“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

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其中“不系之舟”指的是 ;“未

名湖的臂抱”指的是 ;“大海的波涛”指的

是 。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

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

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

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学的最小的零头

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xx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

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

上铺的女孩子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那么多,

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个女孩子的呜咽反

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

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

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子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假如一生可以划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是因为 ,让“北大为我感到 骄傲”是由于 。

4.为什么“我”刚进北大,“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5.请简要地概括一下“夏令营”留在“我”的记忆中的那件往事。

6.“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阅读下面的短诗,回答问题。

露 田晓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7.说说诗中的“露”有哪些特点?

8.读了这首短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八 十三岁的际遇

【课前预习】1.略 2.涉 犀 恬 撷 怅 淀 摒 癖 隙

【反馈练习】1. ⑴引用;⑵拟人;⑶排比、比喻 2.(1)苏轼 赤壁之战 (2)北大学生 北大老师和员工 (3)自由行驶的小船,指作者自己;北大的学习生活;学海以及北大之外的天地 3.北大从小就是作者心目中获取知识的神圣殿堂,是作者向往的地方;在这几年甚至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作者立志做出一番事业,开辟自己的天地,让北大为曾经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4.过去别人还羡慕自己知道得多,在北大图书馆面前自己那么渺小,实在是知之甚少,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5.夏令营中一个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哭泣。 6.因为以前的“我”,自我感觉学识渊博,不可能理解那个女孩哭泣的原因。今天,“我”的际遇和那个女孩一样,感受也就一样了,此时的“我”才能理解那个女孩的心情。 7. 自生自灭,纯洁,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8.(1)正视现实,不自卑;(2)尽其所能,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