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感

人生是一场旅行: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结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是这场旅行中的游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又是这场旅行中的某道风景线。无容置疑的是不论起点,又或是终点,真正的精彩将会在路途之上得以显现。起点之时尚未领悟;终点之时唯有遗憾。两相比较下来,我们其实会把那沿途走来的过程归结为最精彩的过程。因为那里有你我的欢笑;因为那里有你我的感触;因为那里有你我瞬间领略的唯美——这就是人生。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不是一本市面上惯见的旅行书,不是一本攻略。作为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一个既衷心热爱,又有能力去周游世界的人,作者没有刻意宣扬自己的旅行经历,标榜自己到过什么样的地方,有怎样新鲜的感受。 作者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观感的人,他勇敢地以实际行动,用他的双眼,用他的敏锐思维,用他的真情实感,用他的摄像机记录下了一部相约在路上的佳作。书中写出了我所不具备的见识和境界。写出了许多让我掩卷沉思,赞叹不已的话。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一个人对旅行的态度,折射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一个懂得旅行的人,必然比困守一隅的人,多了探究真实,了解未知的勇气和激情。

首先,这本书的编排让人耳目一新。序言之上一目了然

地告诉着人们旅行的意义。尽管以往我也每年会有旅游的机会,但是我又何尝会有如此的震撼呢?以前是为游而游;此次是看了书后为心而游。心情不同,感觉不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更是领悟到了以往或许只是埋藏于心却并无法真正透彻地明白的旅游心境。通过《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这本书,我却不期然地触及到了以往无法言表的感觉。其次,书中非常独特地将景和事分成两部分进行表述。文字下的每个景点是如此生动地印入读者的眼帘, 类似于嘈杂世界的静音键(缅甸,蒲甘);谁不暗恋桃花源(印度,喀拉拉);爱丽丝的另一处仙境(斯里兰卡)等等。虽然这仅仅是一些地名,在文字的表达中它们被赋予了生命;虽然这仅仅是作者曾经走访地景点胜地,在作者的描绘下你我恰似身临其境。在随后的部分,我们还可以读到浮生部分。这中间便是有关于事的讲解。让我们看到了国外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欣赏到了地球另外一端部一样的感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中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沦陷。

其次,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由景及事,由事及人,由人及人生。书中其实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经典人生哲理。“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旅行的过程中,你我在感知着人生;旅行的过程中,你我欣赏着人生的美妙之处。一路走来,我们历经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我们感知着人生的触动。暮然回首之时,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路途之上

的美妙风光,我们更体味着人生的潜在魅力”。

 

第二篇:青春,在路上

青春,在路上

------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I knew there'd be girls, visions, everything;

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the pearl would be handed to me.

我们生活的时代越来越缺乏梦想,越来越缺乏真爱,因为更为现实的房子和车子绑架了我们的理想和爱情。每一个踏向社会和即将踏向社会的年轻人所思考的东西也更为现实,曾经有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理想也统一变为工作和买房。这是年轻人的错吗?不,并不是。在工厂流水线式的大学教育下每年将会诞生近3000万的所谓人才同你抢饭碗,毕业即失业,还有不吃不喝十几年才能买得起的日益飙升的房价等,诸座大山的压迫下,这一切让年轻人必须现实,必须功利。

所以当今的年轻人都很忙,因为忙,所以顾不上去追寻真爱和理想。忙碌的人们没空去寻找真正的幸福,所以更倾向于去享受更为直接的快乐,夜店里轰隆的电子乐,浓妆艳抹扭动着身躯的姑娘身边永远不会空着的酒杯,裙子再短几分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芝华士和轩尼诗,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彻夜的疯狂,换一早的憔悴,仿佛这就是真正的生活。这,就是你的青春吗?

忙碌的不止年轻人,领导们也很忙,忙着让年轻人变得听话,不要太有思想,忙着去改造我们的环境,忙着去建造更恢弘的政府大楼,忙着去多建几个城市地标性建筑,让我们的城市在看上去更美丽。同时领导们也非常热衷于改造这里,仿佛他们都是设计师,设计为术,术业非花精力不能专攻。领导们的精力都花在写性爱日记、裸聊以及身为网盲却还上微博约女孩开房上面,所以我们顿时醍醐灌顶为什么这里有用油漆刷成的翠绿青山、有泡沫做成的坚固墙壁、还有让婴儿变成大头儿子的放心奶粉,有超载55人21死41伤的爱心校车,不胜列举。

领导们很忙,所以无暇照顾你,甚至都不认识你,最后只能抛弃你。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不要寄希望于社会能让你变得越来越好,你能做到的只有你变得越来越好,然后使社会变好,而不是期待社会让你变好,因为社会随时都会把你抛弃。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好,更加宏伟点的目标就是让社会变得更好。

有人问,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我的回答是反正不在田野上。我们的时代尽管不够完美,但是抱怨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完全不必要的行为,每一个时代里的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赶上一个好的时代,但是又能怎样,你无法将它顷刻间化身为另外一个时代。事实上,我们正处于最好的时代,仔细想一想哪代人的青春容易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里没有末路,你从不曾孤独。

年轻的我们可以制定将来工资多少、在某领域达到什么地位的目标,但确定自己的目标一定要伴随着其他,比如幸福、信仰,良心。因为往往你实现了目标,反而万念俱灰,你赢了所有内心想要的,但不开心,还是输了。就像网上说的,有时候真想去他妈的房子车子,去他妈的三险一金,去他妈的结婚生子。走很远的路,认识很多的人,付出很多的爱,客死异乡。如果因为生活的压力而失去了真正的快乐,那么生活只是一场强奸,毫无快感可言。

青春是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二十一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但青春又是人们万分留恋的,正因为它有浪漫和理想,可以勇于犯错敢于尝试,一旦时代把这些都剥夺了,那青春不

仅是沼泽简直是沙漠了。但是还好,选择的权利还在我们的手中,卸下沉重的枷锁去追寻自我,我们便可以让我们的青春在沼泽中前行,在沙漠开花。青春的理想就像是一场肆意的流浪,你永远无法知道尽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也无法拒绝流浪路途上各种惊奇际遇的魅力,这一切比荷尔蒙更要令人兴奋。

我不知道你是否也如我一样曾经坐在城市某座大厦的高层餐厅的角落里望着窗外灰暗的一角天空感叹着外面世界的宏大和自己命运的卑微而唏嘘不已,是否也曾经有一天走在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从那些似曾相识的冷漠面孔里蓦然看到自己同样平凡渺小的影子而心悸不安,如果是的话,那你一定和我一样曾经在某个时刻有过放下一切去流浪的遥远梦想。因为如果人生只是一场奔向死亡的旅行,那么所有想要停留和固守的家园都将是毫无意义,唯一的精彩全都在于流浪的路上。流浪虽然没有安全感,没有稳定的生活,漂泊无依,但是似乎却总是充满着意想不到的际遇。

只是梦想永远都是梦想,生命中有太多的桎梏我们都得去遵守,有太多的利益都得去妥协,最终的情况是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去流浪过,还是依旧安静地循环在钢筋水泥的角落里日复一日,终至死去。流浪只是一个浪漫的传说。但是曾经为了理想而放肆地努力过,人生的青春还有何遗憾呢?

所以我一方面努力把生活过的尽可能任性而自由去找寻自我,另一方面又始终希望可以寻找到一个生命的浮标而永远不离不弃。我希望像那些修行圆满的高僧一样在云游四方之后最终真正找寻到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然后终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生就是在路上,不同的是你我怎样度过这一漫漫人生路!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Ps. 韩寒新出了一本杂文集名叫《青春》,在序言中他说“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倘若韩少的文集都撑不起青春二字,我这寥寥不足二千字的随笔更不能写得了青春了,那么此文的重点就只能是在路上了。原本最初此文命名为,青春,最好的时代。一是指青春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二指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可喻为最好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逼,并不是说他们比我们还要苦逼,只是说我们下一个时代可能更苦逼。写完之后更名名为:青春,在路上,认为更为贴切于我想表达的含义。同时也引用了克鲁亚克的名作《在路上》的一句经典话语作引,介于本人无法翻译出原作的韵味所以保持了英文,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牛逼的原作。对于青春,一直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想说的又实在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看我们都是操蛋的一代生活在一个操蛋的时代,把这些操蛋事儿说尽了估计我儿子的青春也该消逝了,更何况如此操蛋的我也没真的把这事从里打外的整明白。所以只是尝试着把我所想去表达给人们。打辩论赛写惯了各种正面积极向上的吹牛逼稿件,以至于当写出一些真实的文字的时候感觉气息特别的舒畅,至少没有一口气在胸口堵着,也让我这个从不便秘的家伙对便秘者突然畅通的心情顿时感同身受。这篇东西倒也没有采用什么过激的语言,我更希望用直白的语言去诉说真实的世界,青春本应该就是积极向上的,就算周遭的空气再差,我们也应该要上路的。当今的年轻人更应该去学会

怎样思考,去追寻自我,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活在压力之下,按照别人的方式活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