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的悲剧》有感

——读《美国的悲剧》有感

“门随即被关上了,把他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亲人,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关在外面了……”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既像在批判主人公的丑行,又像在暗示这社会的腐败。

终于因为杀人而被推上了电椅的克莱德,现在是否在忏悔。 其实,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能怨他,只能怨美国当时的局势,终于造就了这条卑贱的生命。也许,是因为穷怕了,苦怕了,被欺辱够了,所以不想再回去。也许是因为上流社会,所以才导致了他的堕落。

时局是不允许公平存在的,以前也是,现在也是,永远都不可能,只因为有了三六九等这条无理取闹的等级制度。富人花天酒地,肆意挥霍着钱财,那些有钱人后代的小傻瓜每天举办着宴会,醉生梦死。穷人,奔波了一辈子,都没有可以避寒的冬衣。

克莱德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在了一个信仰耶稣的家庭里。可是上帝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正如克莱德在结尾的时候在心中问自己:真的有上帝吗?

小时候他撒着谎,怕母亲跟自己要钱,每天只知道上街说教的父母,根本就不给他学习,甚至根本没有想起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养活自己的工作,并有了稳定的收入,而私奔被抛弃而回来的姐姐因为有孩子,又不得不花钱。

他喜欢编造谎言,在撞死了一个小孩之后,在被女人耍弄之后,他逃到了叔父所在的城市,并且通过叔父,在叔父的工厂里找到了工

作,又因为叔父的提拔,成了打印间的负责人。从这里起,终于成了一切灾祸的源头,因为他在这里见到了罗伯塔。

他因为了吉尔伯特长得一模一样,又因为比吉尔伯特优秀出众,很快得到了桑德拉的垂青,并在她的帮助下,进入了有钱的青年人的社交圈,并且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而罗伯塔怀孕,成了他成功的最大绊脚石,因为他已经准备和桑德拉结婚并且靠其进入上流社会过真正有钱人的生活,可是罗伯塔成了他的包袱,而就在此时,他为了摆脱罗伯塔,在和她旅行的途中,将她推下了水,淹死了她。

可是事情败露了。法官梅森不管证据够不够,为了通过此事升官,竟不管证据充分不充分,直接将其推入了死囚牢,最终年仅23岁的他被送上了电椅。

看完正本书后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竟是如此的陌生,这般令我琢磨不透……或许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穷人和富人之间总是有着千差万别。社会在进步,城市也在进步。但是,繁荣掩盖不住社会制度的矛盾和不公——穷人们的生计举步维艰,富人们的生活穷奢极欲;年轻的一代不是寻欢作乐就是纸醉金迷,人们找不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我想,或许这正是当时“美国的悲剧”所在吧,不,现在应该是世界的悲剧!无论在哪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明显的地域里,这种“悲剧”是一定会发生的,只是程度不一罢了。想想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一些为了名利而不断搞怪,甚至不顾尊严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可是我们看到了什么,除了绝望。官二代随意玩弄生命,不顾法律,可他们得到的却是逍遥法外,这或许就是时代的悲哀吧!而作者

在惋惜克莱德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控诉当时的社会现实,以锐利的锋芒无情地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万千虚假繁荣后所掩饰的深层危机,揭示了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正如德莱赛寓意的一样,像克莱德这样的人生悲剧,是所谓“美国的文明”造就出来的,美国的社会制度是造就克莱德这些人的温床。太多的风花雪月与纸醉金迷,可以说是令每一个穷人所向往的。他们眼睁睁看着别人挽着美女的手,穿着新款的裘皮大衣从他们身边走过,而自己呢?什么都没有,还得遭受贵族们的白眼和嘲笑。他们的心情是消沉而不甘心的。心中强烈的占有欲,使得他们不惜使出一切手段,哪怕干出违背人类信仰、不道德、有辱门庭的事情。在这样矛盾、不公的社会制度下,还会有几个人真正遵守信仰,相信所做的事上帝都在看呢?每个人都奢望自己可以和有钱人平起平坐。但,偏偏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有这样的社会,这样黑暗的制度存在,就不可能杜绝罪恶的发生。像克莱德这样的人生悲剧,一定不会就此停止。

写到此我不得不去想想我们现在的社会,这一切一切繁华美丽的表面下又掩藏这哪些,或许揭去这华立的外表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美国的悲剧”吧!

 

第二篇:对人性的思考——读《美国的悲剧》有感

对现实的思考

——读《美国的悲剧》有感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

这是一个刚刚经历过大萧条,经济慢慢复苏的时代。

而在这大好前景下,一场悲剧却正在悄然上演。

本书的主人公克莱德是个爱慕虚荣的年轻人。原本他找到了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但并没有好好珍惜,反而尽情放纵,最后不得不因为卷进一场车祸而远走他乡。也许是命运垂青他,克莱德在他富裕伯父的工厂里担任了一个主任的职务,生活条件一下子变得优越起来。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克莱德并没有吸取教训,依旧放纵无度,最后沦落为一个杀人犯,遭受法律严厉的制裁。

在我看来,主人公克莱德正是本书作者德莱赛所说的“欲望强烈,但是资质可怜”的那一类人,按照悲剧的传统标准,根本算不上一个英雄人物。他从小就反对父母的宗教狂热,当上侍应生,大饭店的富有和豪华使他眼花缭乱。在他比大多数人敏感而极易受外界影响的头脑里,似乎觉得人生就是追求美女和金钱。无奈他个人的所作所为,却表现得极其软弱无力,竟被称为“思想上和道德上的懦夫”。他陷入了究竟是忠于罗伯达、还是追求桑德拉的巨大矛盾之中,最终成为“美国梦”的牺牲者。小说问世的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崇尚伪善的侈谈,并没有好好去培养青年一代。美国的实利主义,是青年人认为,有了金钱就能占有一切。因此,《美国悲剧》就是对当时美国社会一个严厉地控诉。

在小说问世的那个年代,美国无数的青年,特别是出身低微,家境贫困的穷小子,无不梦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或妄想在一夜之间暴富,成为百万富翁。也有的痴心妄想,有朝一日能高攀上富家女,有钱有势,享尽荣华富贵。大肆渲染这类题材的文艺作品,充斥当时的美国文坛。作者德莱赛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大团圆的结局给颠倒了过来。显而易见,圆了这美国梦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大部分人都是遗恨终身。德莱赛的这篇巨作创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可到今天,仍然能够发人深省,可见其具有极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有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曾经这么评价这部小说:“小说在叙述中一次又一次严厉地抨击社会,深深地沉浸在人的痛苦里,并把人们在狂热时下意识的各种不定型欲望挖掘出来,这一切都使我深为感动和震惊〃〃〃〃〃〃《美国的悲剧》完全算一部杰作。”

当今世界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有那么多人对“美国梦”仍然心向神往,趋之若鹜。然而,不管怎么说,只要世界上人们对欲望的狂热追求没有停息,就能够从德莱赛的不朽之作中继续受益。

七年级七班 王澍

指导教师:成月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