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读后感

铜矿峪学校 赵敏

( 20xx年10月26日)

《读懂孩子》这本书,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去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教师也应卸下自我。享受生活的。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

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我由此想到了我自己,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我确实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也很恐惧,然而,怯懦和回避解决不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种爱要让学生感受得到,才能在与学生对立的立场转化为同一立场,我们的语言,行为一定要以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为准绳,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认可你,接受你,同时尊重你,师生良好的关系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吗?

作为教师,孩子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爱,读懂是基础,让我们每位教师为此努力吧!

 

第二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后感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后感

安庆沟中学 赵玉梅

读完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饱蘸着母爱深情的文章, 身为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啊!回忆小时候妈妈含泪责打我的情景,看看现在我打完孩子后的偷偷哭泣,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便是母亲痛,并忍受着的过程。 是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母亲付出了多少辛劳与汗水啊!

与孔子齐名的大儒“孟子”,早年丧父,孟母“以荻画地”教他学问。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曾三迁家园,终于造就了一代“亚圣”。当我们犯了错误,母亲善诱劝告却毫无作用,看着那高高举起,尔后又停在半空中的母亲的手,是“爱之深,恨之切”的表现啊!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为的是让你懂得做人处事的准则,为的是让你拥有披荆斩棘的气魄,为的是让你无愧于这份母爱。当一个慈祥的母亲挥掌一击时,更多的痛感在她的心上,几乎每个母亲责罚孩子都要流泪,泪水中全是心疼,满是责备。正如毕淑敏所说“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一棵小树,不修剪枝杈,便无法茁壮成长,甚至无法成才,一只雏鹰,不经历挫折,便无法独自飞翔。母亲的每一次责打都是一种磨炼,她,独自承受着痛苦的考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的成才,她宁愿惩罚自己,“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母爱是精心呵护的温存,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是亘古不变的挚爱,是血脉中流淌着的情感。在你幼稚的泪花中,在你跌跌撞撞的脚步中,你可体味到母亲的辛劳?当你每一次失败,每一次迷惘时,你可感受到了母亲的焦虑?你的成长快乐中,又伴随着多少母亲的痛楚? 伟大的母爱,给了每个人生的权力,生的力量和生的希望。是的,母爱是最平凡的,母爱也是最伟大的! 对于母亲的爱,我有切身的体会。

然而读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文章后,我对之则有了更深的见解。 母爱犹如冬日温暖的阳光,它使我们的内心永远都享受着那一缕暖阳。然而,这种爱包含着一种无奈的举动——打。 也许慈母不该与打孩子这一词语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孩子眼里,母亲就是心中的女神,她怎能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呢?我们会为此提出质疑。文中的小男孩就这样站出来指责母亲,可他不知道这是何原因。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每一位母亲都尽力克制打或骂,因为她们知道,自己

哪怕一定点儿过激的举动,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治愈的创伤。故而,她时刻控制自己的言行,她不愿给孩子造成哪怕一点点的伤害。但是,面对我们的淘气,当她们无法用说服教育挽回孩子出轨的思想或举动时,只能让疼痛来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切肤的疼痛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无疑使之对母亲产生一种误会与一丝责怪,甚至怨恨。可是孩子又怎能懂得,在自己承受表皮的疼、暂时的痛时,母亲所要承受的,是长久的自责,是内心的痛楚。孩子不会理解。爱可以超越界限,爱能挽救很多东西。然而母亲赐予我们的,是不可抗拒的力量。 打不能代表母亲的心,她何尝不想永远不出用这个武器,永远在其心中保留自己完美的形象?可是,爱需要一丝这样的陪衬。

孩子应该理解母亲啊!

我永远相信,母爱可以让我们享用一生,并且犹如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