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读后感

物种起源读后感

因为我高中选修生物,所以我选择了《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一书要想真正读懂、读通、读透,那真要反复读,还要阅读更多的书籍来解释里面的内容。我也只是读了壹遍,里面的好多内容我也是略知一二,甚至是浑水摸鱼,一窍不通。我愿把我浅薄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物种起源》全书分为十五章,前有引言和绪论。十五编的次为:第一,家养状态下的变异;第二,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第三,生存斗争;第四,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第五,变异的法则;第六,学说之疑难;第七,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第八,本能;第九,杂种性质;第十,地质记录的不完整;第十一,古生物的演替;第十二,生物的地理分布;第十三,生物的地理分布续篇;第十四,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形表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第十五,综述和结论。

太多的概述无所谓什么意义,我主要谈我印象深刻的一些细节。例如,作者写到,

"Therefore I should infer from analogy that probably all the organic beings which have ever lived on this earth have

descended from some one primordial form, into which life was first breathed."

意思是,他在经过类比以后得出结论,所有在地球上的有机生物都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原始生命,而这个原始生命则是"被吹了一口气"(breathed)而来的(我读的是中英对照版)。

这与圣经里创世记里讲到人是因上帝吹了一口气而得到生命的写法有点相似。似乎达尔文还未完全摆脱神造万物论。而且,该书的最后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大结局,同样的主题再次地出现,"There is grandeur in this view of life, with its several powers, having been originally breathed into a few forms or into one; and that, whilst this planet has gone cycling 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law of gravity, from so simple a beginning 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 and most wonderful have been, and are being, evolved."

大致的意思是, 该书所持的生命观是十分宏伟的,在巨大的能力之下,最初的生命被创造(breathed)成一个或几个种类,然后就在自然规律的管辖之下, 美丽的生物世界就在循环往复的无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种进化仍在进行着。

这里描述最初生命的来源的时候用了同样的一个字,根据前面注释说明了他相信有那么一位创造者,是所有生命的起源。

基于这一结论,我们可以知道,达尔文所倡导的是所谓的"创造进化论",这也是为部分基督徒所接受的理论。其实,达尔文所观察到生物物种的出现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最后有了人这样的一个次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现,早于他三千多年前写成的创世记在描写上帝创造生物物种的时候,就已经列出了同样的次序。

所以,进化论否定了圣经和上帝吗? 我相信至少达尔文不是这样认为的。

而且,生命真的由猿进化而来吗?这一论断现在已经遭到许多人的怀疑。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和当代考古成果, 赫.乔.韦尔斯大致地列出一份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时间表:

有两段化石空白期:古猿与南方古猿之间空缺400万年,南方古猿与猿人之间空缺20万年19xx年英国的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的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里。

哈代指出:地质史表明,400万至8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迫使部分古猿下海求生,从而进化成了海猿。几百万年之后,海水退却,已经适应了水中生活的海猿又重返陆地。它们才是人类的真正祖先。

这就是震世骇俗的“海猿说”。

“海猿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但当它们重返陆地后,为了适应陆地生活,也应该丢掉这些只适应于海洋生活而不适应于陆地生活的特征;重返陆地已经几百万年了,为什么这些特征还没有丢失?

2.对于400万年的化石缺环,“海猿说”也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释。 3.分子人类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人和猿开始分化的时间是距今400万至500万年前。这一点,也不支持“海猿说”。

于是,有一些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了“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即人类可能有两个祖先,一个是古猿,一个是海洋生物。

他们认为,对这段400万年化石空白的较合理的解释是,古猿与海洋生物发生了基因重组,在400万年前产生了南方古猿。因为重组产生新种所需的时间很短,也许只用了几代或者十几代人的时间,这对于地质年代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过渡阶段的化石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很难发现的。

这一假说,既解答了化石空白的原因,也解答了人类为什么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特征的原因,至于参与重组的是哪一种海洋生物,却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

 

第二篇:读物种起源有感

读《物种起源》有感

《物种起源》这部经典著作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物种起源》这部著作的作者达尔文,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他那个时候的欧洲,关于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物种不变化。当时成为特创论,也就是说,万物都是由上帝按照特定的旧的创造的。达尔文青年时也相信这种荒谬的观点,后来经反复的考察认识到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进化论。

我们在探讨信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对进化论的争论,而我又对进化论的经典著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太熟知,所以我就尝试读这本书,那些有意无意的争论,我能从这里明白很多。

首先:什么是生命的起源?是这部书最基本的一个问题。达尔文用其仔细的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该书中描写了生物物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多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这不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了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进化论解除了人们思想上的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愚昧无知的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让人们了解科学,了解生物,知道他们并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上帝创造猫来吃老鼠,也不是创造老鼠来给猫吃,这一切的“上帝创造论”都将被达尔文的进化论完全推翻,永远的推翻了。进化论从此取代了神创论,并且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谈到进化论,就一定不能少了“自然选择”。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达尔文子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变异和遗传、生存竞争和选择等。变异是选择的原材料,在生存竞争中不具有有利变异个体趋于灭绝,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选择宝泽保留下来。有利变异在种内经过一代代选择的长期积累形成新的物种,生物就是这样通过自然选择逐渐进化的。

虽然达尔文在完成物种起源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并没有影响他要完成该书的决心。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对科学的态度认真,还有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想正是这些困难的阻碍,才使得达尔文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著作。而纵观达尔文的一生,却发现他虽然出身豪门,却不能主宰命运;虽然他儿孙满堂,

却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虽然他功成名就,却依然可以从他的晚年随笔录中发现他内心的挣扎与彷徨… …

《物种起源》具有很多的重大意义:它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当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不仅仅是生物进化论值得我们学习,其中还有更多的观点,如自然选择学说,遗传变异,过度繁殖,适者生存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总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