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谈谈辩证法的问题》有感

读《谈谈辩证法的问题》有感(张怡航原创)

近日读了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有几处疑问。谈谈读后的感想,就让我先从列宁当时的写作背景说起。

1914年前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化,无产阶级正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临许多新问题。第二国际大多数党背叛《巴尔塞宣言》,堕落成为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沙文主义的党。一些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为了替自己政治的堕落辩解,用诡辩冒充唯物辩证法,抹煞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欺骗工人参加战争为帝国主义卖命。

列宁为了从理论上评判和揭露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的诡辩论及其思维方法,阅读了大量有关辩证法的著作,并且做了大量笔记。这些笔记整理汇编后以《哲学笔记》为书名出版。《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列宁在瑞士侨居期间写作的一篇笔记式的短文,完成于1915年。篇幅不大,但内容比较丰富、思想比较深刻,是带有提纲性的文章。它言简意赅地表述了列宁对于辩证法的实质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成果。列宁在这一时期致力于辩证法的研究,不仅是为了解决当时革命斗争所面临的迫切的理论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为了深化和发展唯物主义辩证法这门科学。

本文主要阐释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辩证法的实质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文中原话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辩证法之所以成为辩证法,其最主要的特征或实质实在对立同一中把握对立面,即发现矛盾、研究矛盾、把握矛盾。列宁所提到的关于客观事物对立统一的特性,毛泽东在后来的《矛盾论》中也多次引用过。

第二,阐释了发展的两种观点,并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做出评价。第一种,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这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也叫庸俗进化论。第一种观点的动因、泉源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是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平滑的进化过程,这是对发展的窒息。因此列宁认为这是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发展观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第二种观点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发展观。列宁认为这种观点是活生生的,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也就是说,事物的对立面的渗透、贯穿、转化、统一等都是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刻不停、永不止境地变化的,事物也因此而时时刻刻地变化着、发展着,因此说第二种关于发展的观点是动态的,“活生生”的。

第三,也是全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即辩证法就是认识论。文中原句为:“可见,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很像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胚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明(这又是要用任何极简单的实例来揭明)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揭明个别向一般的转变,偶然向必然的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化、相互联系。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至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在这里,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必须要弄清楚:为什么说认识必然是对立统一的?为什么又说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我想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两个问题。

第四,阐释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把僧侣主义,即唯心主义,更确切的说是哲学唯心主义,比作一朵无实花,即不能结出果实、不能认识真理的花,但却生长在人类历史这棵活树上,说明它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的某一成分、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无限夸大而产生的,原文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独立的完整的直线”。更形象地说,是由于把认识曲线上的某一片断单独拿出来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产生的。因此,唯心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扭曲,但不能否认,它确实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

文章第一部分谈到辩证法实质中的“矛盾着的部分”,就是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部分。由此可见,文章也集中阐述了矛盾的地位。以本文以及我曾经阅读过的一些这方面的有关书籍为依据,在自己的理解上,我在这里把事物的内在矛盾谈得更详尽一些。

首先,矛盾揭示了事物之间最本质的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具有自己的内部的矛盾。其次,矛盾是一切发展的内在动因。一方面,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这叫做矛盾的斗争性;另一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转化,这叫做矛盾的同一性。此为辨证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通过自己内部对立方面,也就是内部矛盾的冲突和斗争。发展的过程,就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暴露和解决的过程。不能解决矛盾,事物的发展就停滞不前,或者出现暂时的后退。再者,揭露矛盾,就有可能解决矛盾。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形而上学的方法不揭露矛盾,而要掩盖矛盾。最后,矛盾观点提供了理解辩证法的范畴和基本规律的钥匙,矛盾分析法则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普遍适用的方法。

在这里,我们需要结合文章开头介绍的社会背景对此加以理解。在当时的阶级社会里,将现实世界加以扭曲的唯心主义却恰恰适应了反动统治阶级的需要。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是相违背的,所以,他们歪曲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用唯心主义的理论为其利益和地位作辩护,为其政权和社会制度作论证。因此,反动统治阶级总是竭力地宣扬、推崇唯心主义,把它法定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阶级根源。

另外,我认为文中的比喻用的非常形象。 “认识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 一串圆圈、螺旋曲线等都形象地将认识的多方面、多角度的特性表现出来了。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则代表了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等不完整的,残缺的一部分。将片段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则对应“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这条完整的直线就是唯心主义,或者按原文的话说“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唯心主义确实是有认识论根源的。

除此之外,我依然有一些疑问没能弄明白,为什么“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说”?在查阅一些资料之后,我可以知道“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在于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但是我并没有理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哲学唯心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矛盾,希望老师能给予提示和指点,谢谢!

10经济系国贸二班

20##年5月1日

 

第二篇:《辩证法随谈》读后感

《辩证法随谈》读后感

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靠实践解决问题,用经验推动工作。
(摘自20##年3月1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李瑞环《辩证法随谈》之“经验”

最近我拜读了李瑞环的《辩证法随谈》,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对于自身的修养也有很大提高。

李瑞环的讲话和著作人们喜欢听喜欢看,因为他贴近实际贴近人民,代表了人民的心声,有问题,有思考,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给人以帮助,他说的话是真正出于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强烈的爱和责任感,而不是出于对自己利益患得患失的考虑,这一点我们要向李瑞环学习,要无私无畏,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宁可不要官。

李瑞环在谈到“经验”精辟地概括了: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靠实践解决问题,用经验推动工作。这也是邓小平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具体化。我们的企业以化工生产为基础,因此要谋求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作经验,而获得这些大多来自于生产实践。对于我们刚刚离开校园不久的大学生来讲,理论知识是有的,可是生产实践经验就不及老师傅了,所以,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端正自己的态度,从小学生做起,虚心向老师傅学习,通过实践掌握工作经验,反过来再运用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指导生产和工作。完成这样的一个循环,需要大量的生产实践,从实践中归纳总结,找出问题和规律,这个是不能光靠空想,空说就能做到的。

李瑞环在谈“经验“这一话题时,也指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务实精神,没有务实的精神就不能脚踏实地地工作,就不能掌握丰富的工作经验,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了。

通过学习李瑞环的《辩证法随谈》,我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素质,就像给思想境界打开了一扇门,他为我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指给我正确的行为准则。我会全心全意努力工作,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和工作经验,为企业的再次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