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上学去》案例与反思

《大卫上学去》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活动设计

设计者:范黎 陈金玲

【本篇特点】: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刚开学就安排了《入学教育》一课,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图画内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体会共同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等各种好习惯。

【推荐篇目】:

(美)大卫·香农 《大卫上学去》 河北教育出版社

【结合点】: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学阶段,有入学教育的准备阶段,对教师而言,在课堂上使用遮眼法的图画书可以很自然地进行,与课内教材也是同一主题同一目标,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增加学校对孩子的吸引力,引导孩子遵守教学秩序,促进师生间的合作。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了解绘本的构成

2、引导孩子认识集体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矩

3、观察图片,并能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片的内容及猜测。

【活动重点】:

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了解绘本的构成

2、引导孩子认识集体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矩

【活动难点】:

观察图片,并能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片的内容及猜测。

【活动准备】:

准备绘本《大卫上学去》,争取做到人手一本。

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读前交流

小朋友们现在都是小学生了,都希望高高兴兴地上学,高高兴兴地放学。在集体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纪律,才能成为人人喜欢的好孩子。还记

得语文书《入学教育》,哥哥姐姐们是怎么做得吗?

学生交流

小结:有礼貌、守纪律,我相信你们都能做得到。

二、认识绘本

1、有一个小朋友,他跟你们一样刚上小学一年级,上学的第一天,就发生了很多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书。

出示绘本封面。

请学生观察书的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书名、主人公、作者??) 师小结:是呀,在阅读一本绘本前,认真地看看它的封面,我们会收获许多信息。除了封面会说话,能告诉我们这本书的秘密。还有这些地方,也不能忽视。

认识绘本的几个组成部分:封面,封底,前环衬,后环衬,扉页,前勒口,后勒口,书套。

三、读前猜想

1、现在我们马上要去大卫的学校,看看大卫的表现了。看书之前,我们先猜猜大卫第一天去上学,表现得好不好呢?他会发生哪些事?

2、学生交流。

3、现在,我们带着自己的猜想去读读这本书,边读边想,大卫的表现跟你想得一样吗?他做了什么事?

四、阅读绘本

1、出示扉页。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可以模仿一下老师的动作和所的话吗?

2、学生表演。

3、小结:在学校中,我们的老师总是会告诉我们不可以做什么,那是因为他们想让我们变得更好。

4、出示绘本第一页。你们看,大卫来上学了。这可是他第一次来学校哦!你们认真地看看图片,从图的上面一直看到下面,不要忘了再读读这可爱的文字。想想这是什么时候?大卫怎么了?

(引导孩子看图,从图上的细节和人物的表情猜测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人物的心情。)

A、学生交流。

B、师:唉!早晨,我赖床了。妈妈已经叫了我好几遍了,我就是不起床。所以,当我推开教室门的时候,发现小朋友们都坐的那么端正。老师就生气的瞪了我一眼,说??

C、生接:大卫!你迟到了!

5、出示第二页。看看这又是什么时候?大卫在干什么?

A、学生交流。

B、请学生试着猜猜事情发生的原因,试着把情节讲清楚。

数学课上,老师请我上去做习题??

C、这样做行吗?老师提醒他??

生读:大卫,回去坐好!

6、出示第三页。你们想告诉大卫不可以做什么?

7、书看到这儿,你们觉得大卫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

8、这个调皮可爱的大卫,在学校里,还做了很多事情呢!现在请你们自己往后看,看看大卫还做了哪些事、这些事做对了吗?有想法可以跟旁边的同学轻声的交流。

9、大卫在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事情?你能用完整的话讲给我们听吗?

五、读后分享

1、再次阅读整本书。交流:读完了整本书,你觉得大卫还是个怎样的孩子?

2、作为小学生,大卫和你们在学校应该要遵守哪些规矩?

孩子们讨论过后,把大家共同认可的规矩写下来,做成海报贴在墙上。

3、玩游戏—“不可以”,“你真棒”

学习了语文课本里的《入学教育》,今天我们又一起阅读了绘本《大卫上学去》,相信,你们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肯定会表现的特别好,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不可以”,“你真棒”。看老师的动作,如果你觉得不可以,就说‘老师,不可以’,如果你觉得我做得对,就说‘老师,你真棒’。

4、总结,推荐阅读《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

教后反思:

对绘本是一种从小根植于心的喜爱,同时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所以,我首次选择了绘本进行阅读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情况,我以《大卫上学去》进行全班分享阅读。

《大卫上学去》中的主人公大卫,是美国作家大卫?香浓以自己小时候制作的图画书为蓝本,刻画出的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形象,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捣蛋鬼。第一天的学校生活,大卫就犯了许多错,这也是一年级小朋友最经常出现的行为。这样贴合学生实际的绘本,学生兴趣高涨。每一个小朋友在大卫身上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绘本即使教师不指导阅读,小朋友们也一定会读下去。

反思这节课,首次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我,有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收获:

一、引领孩子爱上阅读

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之高,出乎我的意料。绘本带给学生的吸引力,是任何教材中的文本无法比拟。一年级的学生注意集中时间非常短暂,但是这节课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大卫身上。当大卫犯错时,他们急得直叫!当大卫犯错被留下时,有人皱起了眉头。当大卫改正错误背着书包回家时,学生们露出欣喜的笑容,与大卫一起开心着!小朋友们在阅读中,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书本中,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呀。上完课后,我还推荐了《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两本书,小朋友争着问哪里可以买到?“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不正是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吗?

二、课堂是自由交流、思考的场所

平常的课堂中,教师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而在这节课上,课堂不再是课堂,小朋友的心里的想法不用教师引导,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脱口而出,不用教师点名,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这样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是我平时一直想营造的,一本《大卫上学去》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自由交流、积极发言,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各项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我相信这也正是所有老师热爱绘本教学的原因之一。

第一次总会有欣喜,同时也会有许多不足,激励我不断进步。比如,教学内容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引导学生说的方面,引导的还不够到位等。在

绘本阅读教学上,我希望自己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教学实录:

一、读前交流

1、师:小朋友们现在都是小学生了,都希望高高兴兴地上学,高高兴兴地放学。在集体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纪律,才能成为人人喜欢的好孩子。在学校中,我们应该遵守哪些纪律?

2、学生交流

生:见到老师要问好。师:对呀,待人有礼,是非常重要的。

生:上课要举手发言。师:这样课堂才能有秩序,你的发言才能让别人听见。 生:坐姿、握姿要正确。师: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3、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在学校中要遵守的规矩。我相信你们都能做得到,做得好。

二、认识绘本

1、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小朋友,他跟你们一样刚上小学一年级。在他上学的第一天,就发生了很多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绘本。你们看 出示绘本封面。

2、请学生观察书的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书名、主人公、作者??)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是这本绘本的封面。请你们仔细地看看它,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把你的发现跟你的,轻轻地告诉你同桌,不要影响到其他的同学,能做的到吗?

生:我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叫《大卫上学去》

师:你看到书名了。

生:这本书是美国的大卫·香农写的。

师:真厉害,可见,平时你也阅读了不少书,知道怎么看书的作者。这本绘本不仅文字是他写的,连最重要的图画也是他画的。

生:我看到一个小孩子。

师:这个小孩叫什么?为什么?

师:他就是这本绘本的主角。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就是这样仔仔细细地看图,就把图里秘密一点一点地找出来了。你们已经学会了读懂绘本的第一个方法

板书:会看

师小结:一个小小的封面,就藏着这么多秘密。读绘本前,认认真真地读封面,多重要啊!

3、认识绘本的环衬。

师:同学们,这绘本就像充满魔力的小精灵,他能带给看书的人许多欢乐。记住啦,读绘本时一定要轻轻地翻,不要伤害到他。现在老师要把它轻轻地打开了。现在你们看到的是绘本的环衬。环衬上画着什么?看谁能把图里秘密找出来? 生:三条线

师:这是半张英文作业哦!你们觉得是谁的?生:大卫。

师:是啊,环衬的图画一般与内容息息相关。

4、认识绘本的扉页。

师:现在你们看到的是这本书的扉页。你们发现扉页与封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书名,作者、翻译都一样。

师:扉页上的这个人是谁呀?

生:大卫的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呀?

生:有办公桌,还有书??

师:你真厉害,连这么小的细节都看到了。图画上每一个地方都藏着秘密,细心看图的小朋友都能发现。你们看到了大卫老师的动作了吗?

生模仿

师:大卫的老师,你做这个动作,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

生:生气

师:看图画时,仔细地看人物的动作很重要,因为从人物的动作中,我们就知道他们的心情。

谁惹大卫生气呀?

生:大卫\同学们。

师:真的是这样吗?往后看!

师:大卫的老师总是说:

生接。

师:读了大卫老师说的话,你觉得大卫在学校里的表现怎么样?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这上面写着大卫乱跑??

师:你们看,通过读读这些字,你们又有了许多的发现。不知不觉,读绘本的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法宝又被你们找到了。

板书:会读

除了图画了藏着许多秘密,认真地读一读文字,千万不能忘哦!

三、读前猜想

1、师:看了绘本封面、环衬、扉页这些精彩的画片,这新朋友大卫,让我感觉有些调皮。你们猜猜调皮的大卫第一天去上学,可能会做些什么事?

2、学生交流。

生:

3、师:现在,我们带着自己的猜想去读读这本书最核心的部分——正文,边读边想,大卫的表现跟你想得一样吗?

四、阅读绘本

1、出示绘本第一页。

师:你们看,大卫来上学了。这可是他第一天来学校哦!把我们刚才的法宝用上,仔细地看图,最重要的是看看大卫在干什么,再读读文字。可以把你最新奇的发现跟你同桌分享,但别忘了,声音要小!

学生仔细地看图。

师:我请一对同桌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大卫躲在门口)

师:你真厉害,用上第一个法宝看清楚了大卫的动作。他为什么躲在门口不敢进来呀?

生:他迟到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老师说:“大卫你迟到了。

师:你们知道他这么厉害能知道原因,是用了哪一个法宝吗?

生:会读

师:是呀,会看、会读,这两件法宝多有用呀!

师:还有那对同桌有不一样的发现?

生:

师:你们看到大卫的表情了吗?从他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卫的心情?? 生:有些不好意思

师:看图时,除了看人物的动作,更要看他们的表情哦!

师:刚才,你们经过看、经过读,把这一幅图都看懂了。现在,老师要把刚才说的这些全部合起来,完整地说说这个故事。你们听,这调皮的大卫啊,唉,昨天晚上都十一点还不肯去睡,结果今天早上起不来,他妈妈对着他的耳边大叫:“大卫,起床啦!太阳都晒到屁股啦!”叫了八遍,他才起来。到了学校,他推开门,把头伸进去一看,哇,教室里的同学坐的端端正正地上课。他不好意思地脸红了。老师看见了,大声叫

生:大卫,你迟到了。

师:耳朵厉害的同学,有没有听出,老师刚才说的那个故事中有一些内容图画上没有?

生:叫了八遍,大卫才起床。

师:这些是老师自己猜的。加上自己的猜想,能让故事变得更好玩儿了! 板书:会猜

2、出示绘本第二页。

师:对呀,开学第一天一早,大卫做了一件错事——没有按时到校。我们再往后看,大卫又会发生什么事?记得用上法宝哦!有发现,可以轻轻地跟同桌说哦!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大卫做鬼脸。

师:你们看清他的动作了,很好!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能用上第三个法宝,来猜一猜他干嘛做鬼脸呀?

生:他很得意!

师:你会做吗?生做鬼脸。

师:你能再说一次,然后带上动作吗?

生说,做鬼脸。

师:能把你们刚才看到、读到的、猜到的用上这个句式说完整吗?

出示句式:数学课上,老师请大卫上去做习题。大卫??老师大声叫??

师:你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用上这三个法宝把故事读懂了。更了不起地是,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把自己看到、读到、猜到连起来把大卫做的事说完整。知道吗,这就是读绘本第四个法宝

板书:会说

师:我相信,你们班厉害的小朋友,肯定不只只有这一对同桌。现在,全班的小朋友赶紧用上这四个法宝跟你的同桌也来说说。如果你的同桌说的好,别忘了表扬一下他哦!

同桌练说。

请一对同桌交流

3、依次出示绘本第三、四、五、六页

师:大卫上学迟到、课上做鬼脸,除了这些,他还做了什么事?我们接着往后看。带上四大法宝,睁大你们的眼睛,把图看清楚,特别是人物的动作、表情。你的发现别忘了与同学分享。

依次出示绘本第三、四、五、六页

师:我有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请每对同桌在这四幅画中,选一幅你们最感兴趣的,用上四大法宝,把大卫做的事完整、生动地说给大家听。 出示句式:什么时候,大卫??。老师大声叫:“??”

同桌交流。

请一对同桌展示,教师相机指导他们说清动作、表情,引导他们猜想人物的想法、语言等。

再请一对同桌。提醒他们像刚才同学一样,说得再具体,生动些。

4、依次出示绘本第七、八、九、十页

师:你看这大卫又做了这么多不好的事。其实,他做的还不止这些事,不信,你瞧

依次出示绘本第七、八、九、十页

师:还敢继续接受挑战吗?我要加大难度咯!我不把句式给你们,你们能说的清楚吗?

同桌交流、展示。

师:太棒了,用上这四大法宝,每一个人都能读懂绘本,都能成为故事大王。

5、出示第十一页

师:看大卫这样子,你们肯定猜到大卫想去??

生:上厕所。

师:可是,他已经上过两次。第三次,老师就生气了,说“又要去”

6、出示第十二页

师:不仅如此,更过分的是??

生:大卫在桌上乱画。

师:于是,老师就皱着眉头说:“这样吧,大卫同学!放学以后,你留下!” 师:完了,大卫要被老师留在班上了,老师到底会让大卫干什么呢? 生交流

师:这么调皮的大卫,能做的好吗?

生:做不好。

师:总之,我们看到大卫的表情那么无辜、那么惊讶,都为他担心呐!

9、出示第十三页

师:哇!这是怎么回事?

生交流。

师:现在,你们认为大卫做得好吗?

师:你们是大卫的老师,看到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交流。

10、出示第十四、十五页。

师:大卫的老师来了。

生说。

师:还记得吗?当大卫犯错时,老师的动作?总是大声说?

师:可是,当大卫做得很好时,老师就变得?

师:她轻轻地告诉大卫:“好吧,大卫,现在你可以回家了。”

11、书读到这儿,读完了吗?不,还没完呢?请你们接着往后看。后面的这一页发现了与前面的环衬是一样的,我们叫它后环衬。这第一面,是封面,最后一面,就是封底。

师:这封底上画的是大卫的作业。所以,这封底的内容跟故事也是紧密联系的。我们不能忽略它。只有当我们把封底都看仔细,看明白时,一本绘本才算是真正的读完了。

五、读后分享

1、交流:读完了整本书,你对大卫的想法有了改变吗?之前的你们觉得他是个调皮鬼呢!

学生交流。

师:在学校中,每一个小朋友可能都会犯错。犯了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知错就改。就像大卫一样。这样的小朋友,谁都喜欢!

2、总结,推荐阅读《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绘本《大卫上学去》,了解了绘本基本的组成部分,知道了读绘本的四个法宝。最高兴的是,我们又认识一位非常可爱的朋友——大卫。在学校中,他是如此调皮却又很可爱。那在其他地方,他的表现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还想知道他的故事,有空去看这两本绘本《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我相信你会跟世界上其他的人一样深深地喜欢上他!

 

第二篇:反思与案例

教学反思;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从原来的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得到重视。

一、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感悟估算的意义

(一)结合具体情境,选择计算策略。

在教学估算时,要把它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为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觉的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

(二)提供信息数据的不确定性,使学生体会估算思想

在初次教学估算时,可以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使学生无法进行精算,从而体会估算的思想。

二、倡导估算方法多样化,形成估算技能

(一)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1 凑整估算。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再计算。

2 依据生活经验计算。

3 根据运算性质估算。例如:715+265-282=7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798错误。

4 根据位数估算。例如:4992÷24=2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49比除数2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判断28是错误的。

5 根据尾数计算。例如:1235-485-208=558,只需要算一下个位:5-5=0,10-8=2,可以判断得数558是错的。

(二)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结实估算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三)采取有效合理的估算评价策略。

在估算的评价中要注意三点。一是正确评价估算结果。二是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三是对“四舍五入”法的思考。

三、将估算浸润于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内化为算法策略

(一)把估算目标融入计算教学。

(二)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

(三)精心设计估算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策略。

估算能力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特点,因而估算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除了以上教学策略,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知识,有较好的心理基础(扩大视觉广度、建立整体运算的表象等等)。我们期望“基于估算的计算策略”能成为学生自觉而明智的一种选择。

我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经验不足,不过,我会通过这次培训,不断的充实自己。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

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课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

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案例针对数与代数的教学难点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乘法的初步认识

反思与案例

(1)展示了游乐园一角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相同加数相加的例子:大转盘每个吊厢里坐4人,过山车每个车斗里坐2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坐3人,每个桌子旁有3把椅子。使学生知道相同数相加在生活中到处存在,为引入乘法做准备。

(2)情景图既可以作为乘法的引入,在学生会列乘法算式后,也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用乘法算一算主题图的人数或椅子数。这样,就能充分利用主题图。

反思与案例

与以前引入乘法不同:义务教材中区分被乘数、乘法的不同含义,对于每个加法算式,只能改写成一个乘法算式;修订以后,利用方阵排列用两个加法算式同时引出两个乘法算式。本册教学的思想与修订教材一致,但不再出现方阵排列的例子,乘法的意义并没有改变,仍然是指若干个相同数相加的一种简便算法,但不同的是一个加法算式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表示,一个乘法算式可以用两个加法算式表示。

? 例1(引出乘法算式)

(1)由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情景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2)让学生把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单独列在黑板上,并重点看其中一个算式。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然后让学生观察有几个3,实现从加法到乘法的转换(因为做加法时,对有几个相同加数并不关心,而列乘法算式时,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然后直接给出两种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通过看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知道乘号两边的数在加法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

(3)最后让学生模仿着列出其他两个乘法算式,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乘法算式中的得数都是由加法得来。(例2、3同样)

由上,引入乘法的过程:一般加法算式——特殊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 例2

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对照出现,帮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进一步理解两个因数在加法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体会乘法的意义。

? 例3

通过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用乘法计算的简便。

在这儿只出现一个乘法算式,使学生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时,可以任意使用其中的一个。

案例;针对数与代数的教学难点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6的乘法口诀

变化:把5的乘法口诀放到最前面,因为学生对五个五个数更熟悉。

反思与案例

? 例1

(1)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并问学生是怎么数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突出五个五个数的方法,由于学生有一五一十数的经验,容易理解乘法口诀的归纳规律。

(2)结合数小棒,出现连续加5,进一步抽象化。通过乘法的含义,为下面乘法算式的积提供答案。

(3)从一开始就把两个可用同一口诀计算的乘法口诀与乘法口诀并列排放,不用专门安排例题教学这一知识点。(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有专门的例题教学“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

(4)前两个乘法口诀教材直接给出,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两个口诀与前两个乘法算式的关系,总结归纳乘法口诀的规律,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探索出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并编出剩下的口诀。

反思与案例

? 例2、例3(2、3的乘法口诀)

(1)由于2、3的乘法口诀比较简单,教材没有让学生进行操作,也没有把连续加和乘法对照出现,而是通过观察形象的情景图,直接写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2)在设计情境时,两题的情境是连续的,使学生感受到在一个连续的故事情境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

? 例4(4的乘法口诀)

编排方式与5的口诀一致。学生已经有了编口诀的经验,在这儿可以更放手地让学生自己编。

? “一一得一”

让学生通过“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来类推。

? 例5(乘加、乘减)

(1)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想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二是增加一些练习的形式,以免学生觉得枯燥。

(2)通过狗熊掰棒子这样一个富有童话气息的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学生会觉得有兴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故事的情景。

(3)计算时,教材重点体现算法多样化:连加、乘加、乘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计算顺序在这儿不用提到,只要让学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可。 ? 例6(用乘法解决问题)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寻找信息,再根据乘法的含义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 P59“做一做”

(1)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小猴、小鹿、天鹅、小花、树)。

(2)重点是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3)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解决的方式有多种,要让学生形成交流各自算法的习惯。如计算“一共有多少只猴?”有的同学可能想“一共有4堆猴,每堆2只”,列式是4×2,有的同学可能想“3棵树,每棵上有2只猴,地上有2只”,列式是3×2+2。

反思与案例

? 例7

(1)编排方式与前面基本一致,情景图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也可以用学具把鱼一条一条摆出来。摆一条,完成一个口诀。

(2)用列表的方式代替连加的形式,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直接看到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关系(在此之前,相同加数的个数是需要数出来的,不能直接看到),便于编制口诀。

(3)所有算式的积和口诀都要学生填出来。教学时,可以完全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完成任务。

反思与案例

第3题,开放性很大,使学生通过从身边的事发现、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从数学化的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五、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乘法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经历从相同数相加到乘法的转变过程,体会到出现乘法的必要性,尤其是当相同加数个数很多时,体会到用乘法计算的简便。

2.要让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口诀。

3.保证一定的训练量,完成熟记2~6乘法口诀的教学目标。

20以内的加减口算以及表内乘法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脱口而出。根据一般规律,绝大多数应达到每分钟做8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要充分挖掘教科书上练习形式蕴含的丰富内容,灵活使用,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案例;针对实践活动的教学难点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实践活动:看一看 摆一摆⊙

一、活动内容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2.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1)不同的图形有多少个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制作活动角,体会角的大小。

(3)用直尺画角

(4)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3.用小棒拼摆图形

(1)常见的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2)基本图形的组合(3个小三角形摆在一起,多了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形,等等)

(3)发挥想像,任意拼摆(摆五角星、房子)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活动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如角的认识,乘法的计算(摆3个这样的长方形要多少根小棒)。

案例;针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难点展开研讨,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以1当1的条形统计图,本单元主要教学统计表和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什么

玩具,调查同学们的家庭人口数、早餐吃什么主食等。

2.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动物卡片、什么玩具、喜欢吃什么主食、喜欢什么体育比赛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特长是什么,知道一些生活常识等等,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生活中确实是很有用的。

四、具体编排

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在这儿是一个过渡,使学生先理解这种思想。

? 例1

(1)是在前面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2)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用圆圈、划勾、写正字等方式来记录数据,在平时生活中,使用画“正”字是一种快捷又方便的记录方法,所以,教材突出了这种记录方法,黑板上给出了同学们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进行统计,使学生体验这种记录方式的好处,也为以后学习以1当5的统计图做准备。

(3)给出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横轴上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纵轴上标明了数据和单位名称等,各种动物卡片数量的关系一目了然。

(4)统计图左边的统计表是空白的,要求学生通过数方格或直接看统计图中每一条所对的数据来确定每种动物卡片的数量,如果学生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教师要提醒学生看清每一格代表几。

(5)下方是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学生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在比较喜欢两种小动物人数的多少时,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来进行比较,如要求喜欢小白兔和比喜欢小乌龟的多多少人,可以先数出统计图中两种小动物相差5格,再乘2,所以是10人,也可以用统计表中的数据16-6,得10人。

反思与案例

第3~5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这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体现。

五、教学建议

1.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在本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统计。但也要注意避免学生出现科学性错误,例如,对一个统计样

本重复进行统计,比如例1中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种小动物,如果一个学生选择了两种以上,就会出问题。

2.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针对下册小学数学课程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的反思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以及精讲多练等,构成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

存在的问题:

(1)强于基础,弱于创造。 “苦读+应试”,讲究打基础,以解题教学为核心,提倡熟能生巧,忽视学生的探索、创造,学生学习乐趣不高。(每年251天,每周307分钟)

(2)强于计算和推理,弱于动手操作。数学教育界普遍认为:数学试“思维的体操”;数学的价值在于严密的逻辑推理;数学能力的核心试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对逻辑思维和一般解题训练十分重视,比较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3)强于数学、弱于科学。

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存在的具体问题表现为:

课程体系上——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数学课程体系,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体系,缺乏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数学教育的育人性,忽视了学生包括态度=情感、人格等在内的全面的发展,忽视了社会和数学自身进步的需要,忽视了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和个性差异等。数学课程与儿童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甚至对立。

课程内容上——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贪大求全,偏深偏难。陈述方式基本上是演绎型的,是对符号的直接操作或是重新再操作,缺乏 趣味性和可读性,不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上——以“统”、“独”、“死”、“费”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忽视创新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本身缺乏热忱向往。

学习状态上——从情感上讲是被动的、缺乏自信的,不是主动探索的,也谈不上合作学习;从知识形态上讲更多是结论性的知识,更多是技能技巧,应用价值不够。

教学平价上——由于采取无休止的单一考试、竞赛和排序等外部的压力来推动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外部促进。长此以往,有意无意地泯灭了儿童的好奇心,压抑甚至扼杀儿童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导致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逐渐丧失。

二年级期末测试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21分)

1、6×5得( ),读作( )。

2、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算式是( )。

3、24里面有( )个6,有( )个8。

4、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五( )四十 ( )十二 ( )二十四 5、测量时间可以用( )、( )作单位。

6、24÷6=4读作( ),表示( )是( )的( )倍。 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 )<25 ( )×6<32 20>( )×8 8、100秒=( )分秒 25分+8分=( )分

二、判断题。(5分)

1、一个图钉大约长1米。 ( ) 2、求8的2倍是多少?列式是8÷2。 ( ) 3、9是3的几倍?列式是9÷3。 ( ) 4、5个6相加是多少?列式是5+6。 ( ) 5、每一句乘法口诀都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24个同学平均分成4个小组做游戏,每个小组多少人?( ) ①、24+4 ②、24÷4 ③、24-4

2、有2排小树,一排有6棵,一排有7棵,一共有多少棵?( ) ①、2×6 ②、2×7 ③、6+7

3、停车场有8辆小车,大卡车的辆数是小车的5倍, ?( ) ①、小车有多少辆 ②、大卡车的辆数是小车的几倍 少辆

五、计算题。(41分)

1、口算题。(15分)

64÷8= 9×6= 7×1= 8×6= 48÷8= 24÷6= 28÷4= 20÷5= 63÷9= 5×3= 36÷6= 9×2= 36+12-8= 4×9÷6= 72÷8-6=

2、竖式计算。(18分)

9×8= 42÷7= 32÷4=

32+48+16= 58-(36-17)= 60-(37+6)=

③、大卡车有多

3、文字题。(4分)

(1)、56是8的几倍? (2)、4的9倍是多少?

六、应用题。(27分)

1、食堂吃掉24棵白菜,还剩47棵,原来有多少棵白菜?

2、王师傅每天加工9个零件,工作5天,一共加工多少个零件?

3、奶奶养了4只公鸡,20只母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多少倍?

4、学校图书室新买来6种图书,每种9本。一共有多少本?借出20本后, 还剩多少本?

5、水果店有48箱苹果,6箱梨,苹果的箱数是梨的几倍?一共有多少箱 水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