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教育有感(张建兵)

读《新教育》有感

张建兵

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真正的看一本书,但是当我拿到《新教育》这本书,看了序言后,一种震撼、一种敬佩油然而生。瞬间领略了朱永新教授作为教育者的执着、博爱、坚韧、谦虚、智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生命的强大力量---使命。也正是因为使命的感召,才有了“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这样响亮的口号。也正是因为使命,朱永新教授播下了爱的种子,并在很多地方收获了美丽的花朵。我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许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为如今我在感觉上有点职业疲倦的迷茫时刻,指明了方向。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是我从朱教授的字里行间捕捉到了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详解:

一、 彰显大语文教学观、让阅读成为悦读。

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这还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一理念,首先可以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醒,最后以活动促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小小图书推荐会,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通过这三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

二、 学理想课堂,创优质教学

我认真学习新教育所阐明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联系的、延展度)使理想课堂达到三重境界即(第一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种境界,体会师生

生命的深刻共鸣。)同时,新教育还研究出《有效课堂的教学框架表》都给了深刻的启发。使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以前新课改送倡导的三个维度整合,也深刻领悟了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优质教学”,即,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的周围,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争取像新教育所讲的创造自己的理想课堂。让师生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人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

三、 做“科研”型教师,促“专家成就”型名师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一种行动的研究。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能够放下心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每日记录教育随笔、教育随思、随想的教师。朱永新教授称这些教师都是一本大的巨作,每一部巨作都有真切的可行的理论。书中告诉我们成为一名名师的途径,那就是从现在起,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10年后,你抱着自己积累的教学日记时,你就成为了一位名师。这让我深深感受到 “认真教学”的深刻含义(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名就是每天在重复着自己的生活,创新的太少。在认真方面下的功夫太少。)

总之,读完朱永新教授的这部著作,我更加坚定的认为:“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实现梦想。谁不懈追求梦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梦想。

 

第二篇:读《走向新教育》一书有感

读《走向新教育》一书有感

现今我们教师都涌身于课改的浪潮中,大家都在挖空心思的启发学生的原动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教学主体的角色,使他们能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绩效。《走向新教育》一书中提到两个关键词“正螺旋状态”和“负螺旋状态”。正螺旋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及同伴的表扬,从而体验了成功,当这种成功感一次次强化,逐渐自信心也随之强化了,这样,这个学生就进入了一个学习的“正螺旋状态”。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上升的状态,就是步入成功的轨道。反之,一次次打击和批评,就必然造成厌学,必然没有自信,就步入了一个“负螺旋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下降的状态,它会使学生彻底放弃。那么对待处于“负螺旋状态”的学生,我们应从哪几方面做起呢?

一.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是很难通过高高在上的表扬使孩子获得。如果孩子处干“负螺旋状态”,就好比掉在一个坑里,他已经非常困难了,你站在坑上表扬他是没有用的。你也要跳到坑里去,就是说要去学会换位理解他的困难和痛苦,要找到和他的“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才可能找到帮助他的有效办法,否则他就很难爬上来,更谈不上成功了。有一次,我去教一年级学生跳短绳,有个学生,他的协调性很是欠缺,连握绳的姿势都要教很长时间,更别提跳绳了。每当学生们展示各自的跳绳技巧的时候,他要么低头不语,要么用绳子或身体干扰别人,看到别人失败后,他的情绪得以发泄,心理得以平衡。课后我找他交谈,他也曾努力练习,但是就是跳不起来,所以他选择放弃。对待他的这种状况,我曾试着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夸张式的表扬,但一回到跳绳,又引起了他的痛苦回忆,情绪再次落到底谷。于是我思量了很久,决定还是要让他勇敢的面对困难,针对自己的弱点想对策。我给他制定了个人记录卡,让全班的同学与我一起来关心他,每刷新一个记录,由教师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表扬,同时我在课余时间与他一起交流,商讨,共同寻找好的方法,不断的给他打气,树立他的自信心,终于他的记录有了突破“2”、“5”、“8”、“10”??“45”,当他连续跳到“45”的时候,全班都为他而欢呼,相互奔走转告,连他自己都不感相信这是真的,我在班级的黑板上将他的名字写的大大的,让全班同

学为他鼓掌。从他那热泪盈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激动,看到了他的自信心的恢复??这个孩子就这样学会了跳绳、爱上了跳绳。

二.体验成功感

“成功感”是孩子自身的体验,没人能代替他体验,作为处干“负螺旋状态”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的体验。不要总拿着高于他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他,他达不到就没有成功感可言。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让他能够达得到,成功的体验就会在他身心产生。千万不要认为低难度没用,新西兰某校五年级的一堂课上教师提问 “你们想想,每个篮子里有24块蛋糕,6个篮子里共有多少块蛋糕?”新西兰五年级的学生用各种方式踊跃回答,很有成功感!由此可见,新西兰五年级的那个“蛋糕题”同我们五年级孩子承受的学习难度,已是多么强烈的对照。但有一点已经不必怀疑,就是他们小学五年级那个“蛋糕题”,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生。我们在体育教学上,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的组运动水平强些,在游戏中表现的很亢奋,成绩突出,而有的组相对运动能力弱些,总处于失败的结局,不能体会成功的他们渐渐泄气,不再积极投入,甚至于放弃游戏。我便根据他们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将强的同学分组进行比赛,较弱的学生也分组进行比赛,将学生放入势力相当的环境中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同学去感受成功。况且成功的体验不一定只在运动技能上,我们也可在思想品德、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创新思维中为学生创设条件去感受成功。深刻的成功感,即使在孩子遭遇失败时也会对孩子以持续的支持,这比你的表扬更可靠。所以“成功感”是“自信心”的基础。

三.挖掘求知欲

在“自信心”和“成功感”下面更深一层,还有一个要素叫“求知欲”。每个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失去自信心和成功感,就会损害到“求知欲”,这就损害到深层。“求知欲”受损的表现就是“厌学”。我们说“基础教育”,如何维护每个孩子都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确保孩子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由此建立自信,是他将来会随着年龄增长去不断探索无穷知识的蓬勃动力,这是真正的基础。换句话说,真正的基础是人本身的求知欲望,以及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获取成功的不可阻挡的自信心,而不是客观的知识。人生的求知欲是本,知识为末。伤害了学习的欲望,造成厌学,便是舍本逐末,以末害本。挖掘学生

的求知欲,探究性学习是一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设置一个问题、一种情境的方式去进入问题(设置也是假设),通过假设性思考去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又称为“试误性学习”。错误是人人都会犯的,出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出错谁不会呢?而明白了错误才是不可缺少的财富,就可以打破“探究”的神秘感。正确只能通过尝试和体验错误才能达到,这是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教师首先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此假设,才有去探究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探究行为。在从问题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不论走到“正”还是走到“负”,那都是学生的思维在积极探索。

所以,关注孩子处于哪种状态比盯“成绩”更重要。假如孩子已处在“负螺旋状态”,请立刻停止对孩子的批评、挖苦和苛责,否则无异于迫害!否则,不论你多么爱孩子,都换不来孩子的“觉悟’,因为你自己就在误区。因为此时继续给孩子加压,就是往“负螺旋”方向使劲,把孩子往向下的方向推,那就是在制造失败。这时需要立刻着手寻找往“正螺旋”方向推助的用力点。时刻注意保护和培养孩子成长中的求知欲、成功感和自信心,是教育至高无上的任务。当孩子厌学就是处于负螺旋状态,那就不只是成绩处于下降趋势,而是日子虽在延伸,人生却困在岁月中没有成长。若不发生逆转,就会真正“没戏”。作为一个好教师就是要全力以赴帮助他们走出“负螺旋”,进入正螺旋状态,那才是上升的趋势,成长的状态。他才会自己向着天空、向着阳光枝繁叶茂地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