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工作不言老

活到老学到老,工作不言老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接到去学习的消息,我着实高兴了一阵子。特别是听说有支玉恒老师的课,我更是高兴。因为支老师是我崇拜的老师之

一。了解他是在几年前的《人民教育》里。他在文章里说:他是体育老师,快四十岁时,因为身体的原因教不动体育,所以改教语文。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他虚心地向低年级教师求教。练习写字就练了三年,朗读水平不好,就找磁带听录音机,听完了练习,然后再录音,听着不满意再练,就这么“折腾”,直到自己的朗读水平同磁带里的一样才满意。一位四十岁才开始教语文的教师能把语文教的那样精彩,不得不让我们倍加尊重。就要听到他讲课了,那种心情也是非常激动的。

再次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为什么要感谢这次发言的机会呢?因为如果领导不给我这个任务,我就不会去写。当时的“心动”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时间久了就再也寻它不着。接到这个任务,就得逼着自己理一理头绪,把当时的想法写一写。先说一说总的感觉:这次的学习是与以往的语文学习截然不同的。老师们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在教语文,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是用教材中的课文教会孩子学语文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听每一位教师的课及讲座,都忘记了时间,希望这节课继续下去。下面我谈两方面的感受。(由于写作水平的限制,写这样的体会,有“茶壶里煮饺子”的感觉,可能耽误大家的时间,敬请谅解。)

一、语文课要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张敬义老师在讲座时谈到,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天天喊,但是没做到。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孩子二十天没上上学,等他上学把生字学会以后,考试分数依然不低。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教与不教没什么差别。听完这话,细想想,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听了五位老师的课,觉得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注重词语积累、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1、注重词语积累。

无论是中段还是高段,都有集中读词语的过程。老师们把词语进行了巧妙的分类出示,引导学生通过读,学习词语的格式(一闪一闪、一撅一撅是ABAB) 、体会表达的内容(读“郁郁葱葱”你感觉到了什么?“七嘴八舌、异口同声”这一行词语是写什么的,大家来表演这两个词语)、领会用词的简洁生动(威尼斯的小艇)。这样的教法,不只是让学生记住几个词语,是让学生在记住的同时体会用法,将来在说和写中会运用词语。我教学词语时就是让学生读熟,能理解词义,会听写,这是真正的为了考试而学的。

2、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读、说、写的能力。这正是我们的读写结合教学实验所要的达到的目标。教师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读好语速、读出层次、读出情景。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指导朗读。如学生读灰椋鸟的外形特点时,教师启发:不在速度快,不在声音高,不在语音重。学生读得还不到位,教师范读。这样反复练习,直到读好为止。支老师教学《晏子使楚》指导读“不得不”;指导读好人物对话,让学生通过读走近人物。

教师注重学生说的能力培养。这一点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们的实验课题就是锻炼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例如张敬义老师的《放飞蜻蜓》,学完课文后,出示了一只蜻蜓图,让学生以“三兄弟争功”为题练习说话,因为是三年级,他不是出来题目就让学生说,而是先提供三个句式:(1)我姓嘴,名字叫嘴巴,我的本领可大了!??(2)我姓尾,??(3)我姓眼,??。这样由扶到放的设计,学生不但会说,而且能说得有条理。说完再写,写着就容易。支老师的《晏子使楚》结束后,让学生演话剧,这都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教师们注重分析体会作者表达的方式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写作的能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如《灰椋鸟》一课,在学第一段时,教师介绍:这就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学习灰椋鸟回巢一段时,教师问,鸟们归林的场景是杂乱无章的,但我们读起文章来却井然有序,请找出井然有序的词语。学生找出后,教师介绍这就是“先后有序”的写法;在学习鸟的外形美时,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外形美的四个元素,然后提示学生,写人的外形就用这四个元素,在分析鸟的活动时,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的句子和想象的句子,然后介绍作家的特点就是三分看七分想 ,我们写作时也要用这种方法;《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学生详写略写,典型人物要详写,学习最后一段先热闹后静寂的威尼斯是“对比”的写法。还让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如支老师《晏子使楚》一课,体会“不得不”“只好”等词语的恰当;《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让学生找出好段,再找出好段中的好句,好句中的好词好字进行分析,从而学习作者由字到词到句到段的写作方法。

3、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本次学习的最大看点就是阅读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还有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是以往的语文学习看不到的风景,让人耳目一新。支老师的《晏子使楚》教孩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开始他问学生,这篇文章是说谁代表哪个国家去访问会见了谁?板书“晏子(齐)——楚王(楚)”。学生看着板书说完后,支老师说,刚才说这句话是你们在不经意间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简单不简单?然后学习第一二和最后一段,板书“面对侮辱”、“巧妙反驳”、“完全战胜”、“不敢不尊重”,支老师看着这次的板书在刚才的基础上再加上这几个词语用一句话概括了主要内容后,让学生重复教师的话,学生回答完后,支老师说,刚才你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与刚才不一样,这叫比较具体地概括主要内容。接着分析课文中间写了几个故事,把这几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入城、会王、赴宴,支老师让学生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再次概括主要内容,但是要把这几个小标题加上,并且练习加在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支老师说,这叫更具体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学生哪能学不会。再就是引导学生概括“面对侮辱、巧妙反驳、完全战胜、不得不尊重”这四个词语以及给三个小故事加的标题,也不是随便写上去的,支老师都要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反复推敲才写上的,这样的过程就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孩子阅读的方法。还有张敬义老师的《灰椋鸟》,教学生标注的方法,陈延军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让孩子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重点字的方法,都是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的指导,让学生获得阅读方法,让孩子在课内习得的方法用于课外阅读。听完课后我在想,我班的孩子阅读兴趣有了,阅读量也没问题,今后应该在阅读质量上下功夫。

二、学无止境,每个人都应该有好学上进的精神。

1、外出培训学习要积极参加

参加学习培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是非常愿意外出学习,抛开对学习内容的收获不说,只说对我的情绪影响,每一次的外出学习,都会触动一定要好好工作那根弦,让我快要懒惰的心情一下子又有了激情。在座的都是年轻教师,应该积极地参加学习培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整天重复着昨天的生活,就会产生职业倦怠,久而久之,就没了工作激情。现在条件好了,组委会不限制名额,学校名额有限的话,可以自费。虽然自掏腰包但是这个钱花得值。因为钱可以再来,学习机会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不像从前,想去学习,自费都不可能,因为名额有限制,人去多了,会场坐不下。你们太幸福了。

3、要让学习有收获。

外出学习,一般情况人员都很多,要想听得明白,看得清楚,必须有个好的座位。要想拥有最佳位置,必须抢。每一次的学习,我都能有幸抢到好的座位。奥秘只有一个:提前到会场门口等。这次学习,那个把门的是个大四学生,第二天中午,他笑着说:“你比年轻教师还早。”我的想法是,提前一小时,可以免受四小时的煎熬。一小时换四小时值!为什么是煎熬呢?第一,在后面听不清,更看不好,着急;第二,坐在后面的人爱开小会,声音还很大,不但影响你学习,还会破坏你的心情。既然来了,就要来得值,要让时间变知识。

3、活到老学到老,工作没理由说老

在我的心里,始终担心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害怕误人子弟,因此始终坚持学习。我们的职业没有理由说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工作水平本来就不高,如果再有松懈,就像窦桂梅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是在“一心一意误人子弟”;同时我们也没有资格说老,没有理由止步不前。支玉恒老师接近四十岁时才教授语文,却能闻名大江南北,要是他没有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至今已经75岁高龄,还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忙碌。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教师责任心应该是更强的,更不应该在年轻教师面前说出消极的话,做出得过且过的行为,如果因为我们的言行而使身边的年轻教师讨厌自己的工作,让他们失去自信,那我们就罪加一等。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让自己的言行感染身边的年轻人,让年轻教师觉得,因为有你,我有了工作激情,因为有你,我有了读书学习的欲望,因为同你的交流让我受益,这样的老教师才是令人尊重的教师。

4、要坚持读书。

成功的人生离不开读书学习,语文教师更应该多读书。记得20xx年窦桂梅老师在锦山讲座时说“尊严来自于实力,实力从书中来”,为了有尊严、有实力,我们就得读书。无论年老年少,只要读,就不怕晚。最后,把我摘抄的一首诗与大家分享。

书是书,输是输,

有书不会输,输的不会是书;

输了不认输,不要怪书,

看书不会输,不看书就会输;

怕输的人看见人家看书他也看书,

看书的人喜欢别人看书;

无书不怕输也会输;

无书又怕输肯定输了又输。

2014.5.20

 

第二篇:活到老学到老

关于“活到老学到老”的资料

一、这句话的来源

说法一:“活到老学到老”一语,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直译为“我愈老愈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梭伦早年就赢得“雅典第一诗人”的桂冠;在实行摧毁氏族制度的“梭伦改革”前后,四处游历考察;晚年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经常吟咏“活到老学到老”以自勉。著名传记 作家普鲁塔克在《梭伦生平》中引用了这句名言。18世纪法国启蒙家卢梭在晚年的著作《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又加以引用和发挥,从此,梭伦的这一名言得以流传至今。

说法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1 9 5 7 年5 月2 6 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 6 0 页

二、从古至今“活到老学到老”的例子

⑴ “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平,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晋平公

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眼睛看不见,但心里亮堂着呢。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岁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很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否太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一听,乐了,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

么明亮,可是只要获得了这点烛光,尽管有限,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诚然,不爱学习,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习,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

“与时俱进”跟上步伐,女儿都要向她讨教几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红花地社区方树霞老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

通过4年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

有人说,退休了要文凭干啥?60岁的她说,她只是想学习。就连当会计的

女儿,还经常向她讨教呢。

高数考了两次 如今已能指导别人

一杯冷开水,一台电风扇,一堆会计专业书籍,两支不同颜色的水笔??虽然已经拿到了会计专业的本科文凭,可记者见到方奶奶时,她还在认真看书呢。“我学习,并不完全是为了拿文凭。”方奶奶说,从小母亲就教育她,人要活到

老学到老。

“财会学60分,应用文写作79分,基础会计学87分??”拿起成绩合格单,方奶奶逐张念着通过的科目及成绩,不时向记者描述当年考试的情形。当被

问起哪门功课最难时,她想都没想,冲口而出:“高等数学。”

方奶奶说,她以前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只得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一切重头开始。她还报了一个培训班。老伴孙长兴说,无论刮风下雨,方奶奶都会准时去学校听课。可是,一学期只有28节课,每次都讲述大量知识,方奶奶基础比较薄弱,根本接受不了。但她并没有气馁,她把女儿高中课本翻出来,每天晚上在家自学。一遍看不会,她就再看一遍。习题做了一道又一道,一年下来做了厚厚5

本。

“第一次没有考及格!” 老伴孙长兴说这话时,声音有些颤抖,因为他很心疼老伴。方奶奶可有恒心、毅力了,她继续学习。去年,她以66分的成绩,

成功闯关!

孙长兴为老伴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他说大女儿也是做会计的,如今还不时向母亲讨教呢。社区主任王照怡说,社区里有人高等数学不懂,也托她请方奶奶教。

4年不懈努力 终于圆了一个梦

退休前,方奶奶是舜天集团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主任,资历算是深厚。可是,方奶奶一直对自己不够满意。她说自己只有高中文凭,干会计全靠在实践中摸索,她很希望增强理论知识。那时,她的一双女儿都在上大学,她要上班,

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她们,根本抽不出时间。

20xx年,方奶奶正式退休,时间空闲了很多,她便果断地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她说,上大学是她心中的一个梦。方奶奶的父母很重视教育,在衣食紧缺的年代里,还是勒紧了裤腰带,给6个孩子上学了。“一天只能吃几两饭,饿得头昏眼花的。”方奶奶说,她多次在课堂上晕倒。营养缺乏影响了学习,加上那个年代录取率很低,高考时方奶奶不幸名落孙山。后来,方奶奶一直想弥补这个

缺憾,可惜当时的时代不允许,再后来她结婚生子,心愿就更难完成了。 报了自学考试,方奶奶格外珍惜这个学习机会。每天处理完家务,她就认真看书。“年龄大了,记忆力衰退了。”方奶奶说,她经常背了两个小时书,然而一转身能忘得干干净净。她的办法是,多看几遍。这次考试通过,方奶奶还领悟出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说,年轻人也应该这样,做事要有

恒心、毅力。

活到老学到老 夫妇结伴一起学

方奶奶家十分简陋。房子没有装修,屋内更没有豪华的陈设。炎炎夏日,他

们把窗户打开通风,很少用空调。不过,他们舍得在学习上作投资。

方奶奶除了参加自学考试,每个月都到书店,买一些未读过的书回来看。“我现在看的就是老子。”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老伴孙长兴天天读书、看报,练习

书法。书房内的一张凉床上,堆满了他的书法草稿。

“我以前学的是俄语,现在想学英语,就是底子太差了。”方奶奶说,老伴

说的是英语,她很想学会了,天天跟老伴交流。

在别人的眼里,方奶奶夫妇的物质生活真的太贫乏,可记者发现他们的精神很富有。方奶奶自我陶醉在书中,她说以前自己是凭经验在办事,现在学了理论

知识,可以把以前的工作作个总结,收获非常大。

一位老先生去报名参加日语班课程,初习班小姐以为老先生是帮别人报名,没想到是老先生自己要学,于是好奇地问:“伯伯,您多大年纪了?

老先生回答说:“六十八岁。”小姐告诉老先生说:“要学会,需要两年的时间,到时候您都已经七十岁了。”老先生笑着对她说:“如果我现在不学,两年后会是六十六岁吗?”

上进是不分年龄的,一旦订立了目标及方向,就必须实施行动,勉励自己时时努力。学问大多都是经由日积月累的学习、努力、成长而堆砌出来的,只要有心永不嫌晚,有什么比“起而行”更为重要的呢?

在绍兴县柯岩街道埠头村73岁毛兴久老人的家里,200多本故事集垒成高高一叠,近300则小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一番乡土气息。这些故事都是毛大爷用毛笔亲手写成的,每则故事都讲述了一个做人的道理,总字数已在10万字以上了。

据毛久兴大爷介绍,他小时候才读过四年书,喜欢上写毛笔字也只是7年前的事情。他告诉记者,60多岁时,他从业务员的岗位上退下来,回到厂里的食堂工作,闲暇之时,他发现厂里的很多废纸都被当垃圾扔掉了,觉得怪可惜的,于是就开始利用废纸练起了毛笔字。一支毛笔、一瓶墨汁、一只搪瓷碗,靠着这3样家伙,老人把毛笔字从工厂废纸上练到日历本上,最后连一张香烟纸都不放过。

“我不喜欢去茶店,也不喜欢搓麻将,就喜欢写毛笔字。”几年下来,毛大爷练毛笔字,越练越有劲头,用他的话说,“一天不练字就难受。”一次写字的时候,电视里正在唱莲花落,毛大爷一边听一边把莲花落内容记录下来。后来,他逐渐发现,用毛笔记录故事很有意思,于是,越剧里唱的、村民们讲的,都被他的毛笔“记录在案”。听得多了,写得多了,毛大爷也学会了自己编故事。他说,“只要有一个名字,一拿起毛笔,我就能写出一个故事。”

随着故事写得越来越多,家里书法集越叠越高,老人也有了读者。一本名为《四个儿子》的故事集讲述了年轻人要求上进的道理,他儿子的一个朋友看了后十分喜欢,拿走以后都忘了还给毛大爷。字写得好,故事也编得精彩,毛久兴成了村里一个知名的文人。

“这些故事读起来都很有意思,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果能有更多的朋友看到,那就更好了。”毛大爷说,他有个心愿,希望能把这300多则小故事出版出来,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晚年的心血。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活到老学到老

今年91岁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活到老、学到老,86岁开始使用电脑,86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现在又打算当“博客”。不想落后于时代的于光远,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治学为文、安度晚年。

据《北京晚报》报道,头顶“著名经济学家”桂冠的于光远,晚年又开始攀登文学高峰,散文出手不凡,自诩“21世纪文坛新秀”。90岁之前,于老出版了75部著作,其中包括散文集《古稀手迹》《墙外的石榴花》《我眼中的他们》《周扬和我》《我的编年故事》等。去年是于老的丰收年,有5部作品问世。

晚年的于光远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脑前,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都在电脑上写着、学着、玩着、快活着。他表示,不过百岁生日,要出百部著作。

活到老学到老 德国79岁老太太成博士

新华网 (2003-04-25 10:52:35) 来源:光明日报

在离德国科隆不远的西比希城,约翰娜·玛克司夫人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在9年前的19xx年,当时70高龄的她,经过长达6年的刻苦攻读完成了学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科隆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文凭。9年之后的今天,玛克司夫人又在年近八旬的79岁时,完成了长达200页的博士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如何度过晚年——学习使老人永远充满活力”,最后被科隆大学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小城的市民们,无不对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赞叹不已,由此她还当选为该城“最伟大女性”。而前不久,玛克司夫人作为嘉宾,参加了德国著名电视主持人迪沃累克主持的一次脱口秀节目。于是全国范围的观众都认识了这名戴着大框架眼镜、说话有条不紊又颇富幽默感的老人。

玛克司夫人退休之前长期在一家公司任职,是个活跃、开朗的女士。退休之后,不甘寂寞的她先是上了一个法语班。后来在报上看到科隆大学招收老年大学生的广告,便勇敢地报名成为正式大学生,当时她已满65岁。她披露,第一学期的学习让她最难以适应。因为小时候上中学时,课程和课表都是由学校或教师制定的,而这回,一切都得自己安排。在度过最初的难关之后,她越学干劲越大,而且凭借着年轻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打下的良好的学习基础,成绩居然在班上经常遥遥领先。平时她和年青人一样身穿运动装或牛仔服,还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游戏或体育运动。她坚持每周参加一次。她在入学的第三年就学会了电脑操作,还积满了所需要的足够学分。不过她并不忘记时不时忙里偷闲回家操持家务,并尽量抽空陪伴夫君进餐。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在她念书期间,竟然做到了学习、家庭两不误!

玛克司夫人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老年妇女如何才能安度晚年。玛克司夫人曾深入多个养老院和普通家庭,采访了34名终身学习的老年妇女。由于她是她们的同龄人,她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向她倾诉了二战遗留在自己心灵深处的创伤,以及进入老龄之后感觉到的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而正是老年时代孜孜不倦的学习,她们的晚年生活异常充实和快乐,有的还因此而克服了酗酒、吸毒或依赖药物。她认为,进入老年后大脑的“锻炼”尤为重要,如背诵歌词和外语单词就是很好的锻炼大脑的方式。在论文中她强调,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如何度过晚年却可以由自己决定。除了坚持学习外,另一关键是坚持运动。她建议所有老人都选择至少一种力所能及的运动,并力图避免只说不做。她的口号是:天天锻炼,使自己年轻10岁!

时下,玛克司夫人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来信,其中也不乏来自年轻人的。一名30多岁的少妇在信中写道:听了您老人家的故事,我们再也不怕变老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