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 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 读后感

轻轻抚摸着这本《悲剧的诞生》,这个书名使我的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十分的郑重之情。这本书是尼采这位大哲学家的处女之作。即将走进这位哲学家的心灵世界,探寻最本质最伟大的哲学思想,怎能不使我产生敬意之情?

慢慢咀嚼着这本书深奥的文字,尽管吃力但是乐在其中。首先,尼采开门见山地解释了希腊悲剧产生的内在机制。指出是阿波罗(日神)精神和狄俄尼索斯(酒神)精神。为此,我还专门查询了一下希腊神话,了解一下这两种精神的本质之所在。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阿波罗身上找不到黑暗,他从不说谎,光明磊落,所以他也称真理之神。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日神给我的感觉中规中矩,有很多法律的条条框框。他好像是用魅力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然后去追寻生命中的快乐。酒神,也是欢乐之神。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忘掉了一切清规戒律,通过发泄、狂欢和纵情来解脱自己。酒神精神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所以,他给我的感觉倒是真实了许多。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这倒是有些许“放浪形骸之外”的姿态。他好像揭开了人们的面纱,直视人生悲剧,不回避痛苦而是从悲剧中寻找审美快感。从尼采的语言当中,我感觉到他本人好像更欣赏酒神,倒也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自比太阳。也只有他这种欣赏酒神的人,才会有这种放荡不羁、超然洒脱的灵魂。

而后,尼采又表达了一下他自己对艺术的见解,又表示歌队是最早的悲剧产生的原因。因为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尼采认为:人生真正的悲剧来源于意志的悲剧性,而意志的悲剧性正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种本能永无休止的斗争。这主要通过酒神的要求过度原则和日神精神的适度原则表现出来的。

读到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尼采的思想受到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重大影响。我还因此特地查了一下有关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知识。这本书不光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他的哲学主旨是宇宙唯一的真正的本体是意志,那些可见的、可触摸的现象只是真实存在的意志的表象。他的体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悲观主义。叔本华认为:外在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但在表象世界的背后,还存在一个意志世界。意志是万物的基础。整个世界就是意志,意志是唯一的,不可分的实体,人的认识和理性就是意志客观化发展到一定级别后的产物。而尼采与他的思想不同之处在于叔本华认为世界的精神内核是生存意识,而尼采则偏向于权利意识。这让我不禁有所想象,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都是相通的,或许是我们看来都很复杂的东西,他们却是能互相理解。这也正是哲学家们从不寂寞的原因吧。

总结全书,其内容是通过对古希腊悲剧艺术的起源、本质、发展、没落的研究,解释出尼采对艺术、文化、历史、社会、人行、道德等许多方面的基本观点。纵观尼采的一生,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结局是悲惨的。他是一个失败者:他的思想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可怕的孤寂始终包围着他;最后,病魔缓缓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他的患病与疾病的折磨,他的

生平与著作都是无法想象的。

说来还得是怪我才学短浅,初读此书却是不能确切地感受到书的本质,但是,我确实从书中得到了一些启发。我也同这本书的作者一样,对酒神精神欣赏有加。世上的法律、规则尽是人为,真正能困住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若想做一个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我们首先不要被世间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不要被名利所趋;其次,要展现真实的自我,不要对自己的本相加以掩盖和伪装;另外,对于痛苦不要躲避,我们要正视悲剧,从悲剧中寻求梦一般的审美快感。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姿态中多一些潇洒,在行为中多一些美感,在思想中多一些深刻。 这便是我读罢此书的一些体会,文笔不佳,见识浅陋,还请多多见谅。

 

第二篇:有关《悲剧的诞生》

有关《悲剧的诞生》

每个人的心中对于悲剧、喜剧的认定都是不同的。只是对于不幸与幸福的理解,都是基本一致的。《悲剧的诞生》这本书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尼采1872年发表的第一部专著,关于艺术的著作,里面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说它是一部幼稚的哲学作品,其中满是逆潮流气息。

事实上,在看这本书以前,我就对古希腊的神话很感兴趣。只是当我开始关注这本书的背景和内容的时候,我才发现一个事实—原来阿波罗是太阳神的说法并不准确。对于这一点,其实我有点受打击的。

有人对我说,你看一本书的前提是你必须要了解这个作者。以前,我基本上不会这么做。但是,在看这本书以前,我确实是去翻看了很多关于尼采的介绍。因为对于哲学的东西,我一直仅仅是抱着一种喜欢但不去深究的态度。我有点害怕自己会看不懂尼采所想要表达的想法。所以,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先知道尼采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在我看了他的生平资料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了贝多芬。同样不幸的遭遇,虽然他们都没有享受过本该照耀在孩童身上的阳光,虽然他们都过早的学会了成熟,然而他要比贝多芬幸运很多。在他的身边,依然有人在关心着他,帮助着他;而贝多芬的身边却少有这样的人存在。

关于他的哲学思想,我并不能很快的领悟到什么,只是看到有人说尼采的哲学在当时被曾被当作是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哲学。不过,从他一系列的著作中,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他的哲学拥有那种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对尼采而言,哲学思索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形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仅仅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在他的这部学术著作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化的批判。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在本书中以美神阿波罗的属性代表造型艺术的静美,以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属性代表音乐艺术的兴奋,他使用“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这两个名词甚多,其实“阿波罗”就相当于是“梦境”,而“狄奥尼索斯”则等同于“醉境”。也就是尼采在书中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悲剧是不断地走向日神形象世界的酒神歌队。在悲剧中,一方面是酒神的合唱抒情,一方面是日神的舞台梦境。但酒神是悲剧的根据和基础。当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试图将悲剧安放在日神的基础上时,悲剧就走向了灭亡。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精神,就是梦神和酒神精神,两者由希腊意志结合成为阿提刻悲剧艺术。梦境在造型艺术(包括史诗)上起作用,它直接呈现现象的乐趣。梦境由“生存的底层”转化而来,其固存于人的性质就由于此,也因此,其愉悦必然性在于画景的反映。但是即使在幻景达到极致,也可以感受其若明若灭,正如最明澈之人会觉得生活若明若灭(估计因为醉境在召唤吧)。梦境于阿波罗的掌管下,是完满的,但是它存在界限,即个性原则:苦海中人所寄身的一叶慈舟,在苦难中赖此独处的静观而活。个性原则与静观是梦境的最高境界,是至美至乐的,也是梦不可逾越的边界。个性原则崩溃时(毕竟它不是真相,是幻),人在惶恐之外却产生心灵深处的狂喜,这就是酒神性的显露,随个性原则的摧毁和狂喜醉态产生,“万物与我

为一”。这是从一些资料上查到的。

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是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的悲剧世界观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尼采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它们是一种浅簿的乐观主义。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对于,尼采的哲学思想,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会觉得这种思想会有让人产生一种类似于错觉的想法,有些东西一旦太过偏激了,它的意义也就有所改变了。尼采对于瓦格纳的情感中在我看来其实就有参杂一些绝对的考虑。而事实上,我们都不能够要求别人怎样,因为我们能够改变的从来都只有我们自己而已。尼采的哲学思想,从我的个人角度来说,我是虽然喜欢,但是却害怕去认同的,或者说不是不敢认同,只是在他抨击苏格拉底的人生观的时候,我的潜意识会有一种抵触心理,就像是别人在对我说尼采的思想有些许的傲慢一样。我无法接受别人对我一直以来所坚持、所相信的事物去加以否定,即便是我自己也有同样的认知。

在我的眼里,尼采的哲学思想和苏格拉底的其实是有共同点的,虽然会有跟多人不能理解我这样的想法。但是,我认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所强调的只是在阴暗面寻求的一种光明,而苏格拉底的观点追根究底其实也是如此的,只不过给人的感觉似乎更加明亮一些而已。我不清楚别人对于他们这一方面的理解是如何的,但是我是这样去思考的,这也正是我喜欢尼采,而同时又喜欢他曾猛烈批判过的苏格拉底的原因。喜欢苏格拉底的时间早在尼采之前,我曾经也因为尼采对苏格拉底的批判,对苏格拉底的思想有过一些不好的看法。但是,当我从这两者中寻找相通之处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哲学思想只不过是来自不同的视野角度,而最终都是可以给予人一种慰藉。所存在的差异不过是,苏格拉底的是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而尼采的则是处于一种醉态。其实,尼采的思想,或者说《悲剧的诞生》想要带给人们的并不是让人对于发生的悲剧去采取那种醉态的做法,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在悲剧中再生,去面对,去挑战。

我所了解到的尼采,我所认识到的《悲剧的诞生》事实上是在变向的鼓励人们向前进,而不是停留在原地。我想,这也正是尼采会去抨击西方文化的一个原因,从他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西方文化的话,可能那是让人停滞不前的产物。只是人都得要学会积极向前。而向前的动力,可以来自与不同的方向,可以是正面的,

就犹如西方的乐观态度;也可以是反面的,就好比是他的悲剧世界观。毕竟对于每个人而言,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他的能量来源也会有所差别。如果任何事情都是消极的去想,那么这整个人也会变得灰暗;同样的,如果凡是都乐观的去看待,那么终有一天会品尝到坏掉的果实。同一个人,也应该要学会从阴暗面和光明角度去考虑问题,去面对社会,这样才是真正的人生。这也是我从这两位哲学大师身上综合得来的,所有的东西都要学会从正确的一面去对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