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裁梦刀读后感

《童年的裁梦刀》读后感

姓名:李睿凝

学校:德兴街小学

年级:六年级 通讯地址:槐荫区段店路49号 联系方式:150xxxxxxxx 指导老师:王老师

《童年的裁梦刀》读后感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是美好的,就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只要将它播种在你心灵的沃土上,用快乐来滋润、浇灌它,它就会在你心灵的沃土上开花、结果。

《童年的裁梦刀》精选了举世公认的名著名篇中的百多个经典片段。这百多个片段,就像世界文学坐标上的百多个闪光点;这百多个片段,就像百多条疯狂的连接,他们串联和并联着世界文学的各个角角落落;这百多个片段,就像世界文学的标本,鲜明的体现着作家和大师们不同风格和艺术追求;这百多个片段,就像百多双温暖的大手,热情地将我们牵进世界文学的丛林之中。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吸引我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会飞的小鹿》。这个故事一开篇,就让人体会到了亲情的无私,生命的热烈。刚开始读这一篇故事时,我还有一个疑问:这头小鹿真的会飞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迫不及待的一口气读完完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它的“飞”都是为了救长颈鹿妈妈,瞬间,我感受到了震撼和感动。

短短几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比喻、拟人、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极具渲染力。细细读来,我的心也随之翻飞。

小鹿很可爱,是因为美丽的长颈鹿妈妈:小鹿跑得很快,是因为善良的羚羊妈妈。大地鼓掌,花儿点头,称赞正在飞

奔的小鹿。 读着读着,我仿佛也来到了那个世界,跟着小鹿一起奔跑。 《童年的裁梦刀》是一本有乐趣,又有教育意义的书。它就像我的一位朋友,让我学会了善良、勇敢、坚强,陪伴我成长。

 

第二篇:童年读后感8

珍惜现在 持之以恒 ———《童年》读后感

洛阳市汝阳县城关一中

珍惜现在 持之以恒

———《童年》读后感

洛阳市汝阳县城关一中 李倩怡

放寒假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读高尔基“人间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回到家,我捧起《童年》,认真地读起来 。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令人感叹、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

几天后,我终于读完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许多许多。我为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高尔基原型)的命运深深牵挂,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可以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难忘和启迪的好书,不愧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 在沉痛的氛围中外祖母出现了,虽然阿廖沙(即高尔基)的父亲死了,但她的到来却使他重见光明,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带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在与外祖母接触的这一小段时间里,阿廖沙就下此断言,可见她的人格魅力之高。 但是,幸福相处的日子并不是很多,“一种浓厚的,色彩班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奔流了。”那是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在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中,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也真正拉开了帷幕。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热衷于参加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地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她可以说是为自己而活,也可以说是为别人而活。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之中,她让我觉得是在为和平争取点什么,也许是宁静,也许是快乐,总让人捉摸不透。这大概就是因为她的善良,在为别人付出时,她已忘怀了自己。

导读中说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同时也是最富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那献身科学事业的进步分子“好事情”就是最理性,但永远被人讨厌,熬到孤独尽头,直到人们心中醒悟,才能得到关爱的极富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在喜欢外

祖母这个人物的同时我也喜欢“好事情”。虽然他叫“好事情”,但他一点也不好,为了他热衷的科学事业,他把房东的地板烧坏了,墙纸弄脏了,撕破了。 他一个人孤独得可怕。连快乐女房客的那只可爱的猫也不往他的膝盖上爬。原因就是他身上有股酸味(我想可能是他在研究某化学物发出的酸味留在了身上)。最可悲的是“最有人性”的外祖母也不去接近他,还叫阿廖沙不要老在他身边转。 是的,“好事情”他真的是可怜极了。由于贫穷,他只穿一些破衣服;为了事业,他几乎没有朋友。他知道没有人会喜欢他,还故意不让阿廖沙接近自己,他明知道阿廖沙可能会是他在这儿的好朋友,但为了阿廖沙的家人不骂他,“好事情”也只能自己承受孤独的折磨。因为他是外地人,一个亲人也没有。他总是憋着、憋着,“哪怕对一块石头,对一棵树,也想谈谈心”,这是常人所无法想像的。

不禁让我想到一心扑到事业上的人们,由于繁忙,他们放弃了其它的一切,也失去了其它的一切。可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当有些人在追求生活美,欣赏日出日落,享受丝丝凉风,品味月下美酒时,而有些人却一心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梦。对于“好事情”更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与心灵共同追求的梦。物质生活只是人生的小小点缀,而因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更被他所喜爱。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中的光明。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没有烦恼的,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很多的孩子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在他们看来,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地把某个无辜的人无故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们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轻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实在是太天真了。

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有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珍惜现在我们身边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高尔基的成就不正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争取到的吗?

总结主人公的一句话: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指导与评价: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我指导学生阅读《童年》时,先让学生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看看阿廖沙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经历了这些痛苦和磨难后,他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体把握小说的结构提纲。

学生读完这本小说后,让学生谈谈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交流,同学们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

最后,让同学们思考: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通过阅读和讨论,同学们体会到: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使他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另外,还有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李倩怡同学在谈感想时,能够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谈到“好事情”时,她想到了生活中一些追求事业的人们,为了事业,放弃了其它一切,也失去了其它一切,但他们毫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多么令人敬佩呀。

和阿廖沙比童年,她体会到了自己童年的幸福,衣食无忧,生活安逸舒适,但同龄人还不知足。悔过自己曾经的浪费,懂得了应该学会珍惜,珍惜现在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高尔基的成就不正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争取到的吗?”作者在这里还体会到要学会坚强、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生活。

最后,作者以“总结主人公的一句话: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作为结束语,写出了对待以后的生活应有的态度。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他给人们启迪、激励。让我们的学生们多结交些良师益友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