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感想

荆轲刺秦王感想

陈冠霖

我不看好荆轲。我向来不看好荆轲。

尽管他天性即为一狂士,可我不明白他为何因拯救大燕而使樊於期断送了性命。男儿当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还故乡。而你,荆轲,你就这样毫不见血地残害了一代英豪,让身经百战的骁勇上将落得个身首异处、魂散他乡的悲惨结局。单凭此,我说,荆轲是个罪人。

令秦舞阳为副,确为大燕的悲哀。这等黄口小儿只配在市井上杀人以逞匹夫之勇,怎敢令他登上强秦的殿堂?荆轲,没想到你竟吃醋到秦舞阳头上,就凭燕丹一句“先遣秦舞阳”,你竟如此轻易地放弃了等待那位可助你一臂之力的朋友,怒斥太子,草草上路。这是何等草率鲁莽?你可知你还欠着大将军的一条命,你可知你此行还背负着燕国江山百姓的兴衰存亡?我不相信你不知此行之沉重,可你只是一意孤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瑟瑟风中,白衣飘飘,筑声渺渺。你知你此行必死,只是不知秦王是否有幸死在你前头。你在离开燕国的土地时狠赚了一把燕人的涕泪,最终只是留下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人回味,回味。

你以行贿的办法顺利登上大秦殿堂。秦舞阳色变振恐,你处之泰然。是,年轻气盛的人到底不如老谋深算的人稳重,或者说,更善于欺骗。当匕首露出的那一刻,你离秦王咫尺;他“以手共搏之”,而你竟笨到环柱而刺也伤不及他毫毛。荆轲啊荆轲,你行刺之前不曾习武么?连最后一次还击掷“飞镖”也不能得逞,“被八创”,你说这怨谁呢?

气息将近,最后的骂词或许是想为你所效忠的燕国挣回最后一点面子吧。可为何我总感觉那是一种借口,推卸掉你“杀人”之过和加速燕亡的过错。只是你终究逃不过历史的追查,在历史的长河中浮起,终沉下。

荆轲,我仍是不看好你。即使是顶着那太多对你的咏赞艰难前行,我仍是要冠你以轻视生命的骂名。

 

第二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人不敢与忤视

(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六.“以”的用法(部分)。

(1)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等。

(2)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3)表目的,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来”“用来”“以便”。

(4)同“已”,相当于“已经”。

(5)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3.丹不忍以己之私( )

4.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5.使工以药淬之( )

6.日以尽矣( )

7.皆白衣冠以送之( )

8.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9.使使以闻大王( )

10.以次进( )

11.以故荆轲逐秦王( )

1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13.而乃以手共搏之( )

14.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15.遂拔以击荆轲( )

16.箕踞以骂( )

17.乃欲以生劫之( )

18.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19.以其无礼于晋( )

20.敢以烦执事( )

21.越国以鄙远( )

22.焉用亡郑以陪邻( )

23.阙秦以利晋( )

24.以乱易整( )

七.填空。

①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为变徵之声,士皆

________________。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________________,士皆瞋目,________________。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战国策》是西汉末年_________根据_________时期的材料编订的。全书共_________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

_____________的策略和言论。写人叙事十分生动,语言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八.翻译下文。

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皆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战国策?燕策三》)

九.推荐书籍:

①《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或 清?蔡元放) ②《史记?刺客列传二十六》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答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反通返,回来。

2.还通环,环绕。

3.说通悦,高兴。

4.振通震,恐惧。

5.卒通猝,突然。

二.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略)

三. 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参考课后习题二)

(1)偏袒

(2)郎中

(3)穷困

(4)涕

(5)币

(6)提

(7)股

(8)左右既前,斩荆轲(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

①函(用匣子)名当状

②前(上前)名当动

③朝服(穿起上朝的衣服)名当动

④迟(认为??迟缓)意动用法

⑤闻(使??听到)使动

⑦亲(亲近)形当动

⑧衣冠(穿衣戴帽)名当动 ⑨北(向北)名当状

补:其人居远(远方)群臣怪之(认为??奇怪)

五. 翻译下列句子。

(1)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2)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3)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4)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六.“以”的用法(部分)。

1.(有办法,有机会)

2.(因为)

3.(因为)

4.(而,来)

5.(用)

6.(已)

7.(而,来)

8.(而,来)

9.(而,来)

10.(按)

11.(因为)

12.(没有用来??的)

13.(用)

14.(用)

15.(而,来 )

16.(而,表修饰)

17.(用)

18.(而,来)

19.(因为)

20.(用)

21.(而,来)

22.(而,来)

23.(而,来)

24.(用)

七.填空。

①略

②(西汉末年)(刘向)(战国时期)(三十三篇)(策士谋臣)

八.翻译。

在这时,秦王更恨燕国,他增派兵力开往赵国,下令王翦部队进攻燕国。十月,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都率领精兵往东退过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燕王急迫,便采用赵国代王嘉的计策,杀了太子丹,准备把头献给秦王。秦兵还是继续攻打燕国。五年以后,终于灭了燕国,并俘虏了燕王喜,于是秦国统一了天下。后来,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借击筑的机会见到秦始皇,又用筑去打秦始皇,想为燕国报仇,没有击中,被秦始皇杀了。(《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今日往而不反者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4、秦王还柱而走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古今异义

1、秦王购之金千斤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7、愿大王少假借之

8、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9、持千金之资币物

10、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三、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

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3、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4、箕踞以骂曰

5、樊於期乃前曰

6、皆白衣冠以送之

7、其人居远未来

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9、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0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四、特殊句式

1、见燕使者咸阳宫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五、一词多义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2、引

秦王惊,自引而起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君子引而不发

3、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盖当蓼洲洲公之被逮 将军身被坚执锐

4、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今其室十无一焉

5、图

图穷而匕首见 乃骇而图之 不图子自归

6、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7、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还柱而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一樽还酹江月

8、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土崩瓦解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2、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

2.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

4.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

3.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

3.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

2.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 (既然这样,那么)

3. 有??的)

4.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