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彗星般划过星空读后感

如彗星划过星空

——近距离看美国之四

从19xx年开始,林达陆续出版“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和《如彗星划过夜空》。《如彗星划过夜空》延续着以往的书信体形式,以给卢兄写信的口吻和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不仅使读者容易理解更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开篇以台湾的大选风波引出关于民主政府的一系列问题和有关自由的话题,将这本书大体分为两个部分。本书第一部分讲述了的由于政府软弱效果甚微,各州各行其是,内外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各州决定尝试建立一个有力的联邦政府组织,于是就诞生了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而作者通过讲述了其前后的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作者描述出美国建国初期,以华盛顿、杰斐逊等美国早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时的个人思考。林达在这里用大量笔墨描述了华盛顿的个人人格,他为自由而战,赢得了无人能及的地位,胜利后却解散军队,重做回农场主,等到美国宪法在多方讨论、妥协,最后形成后,才重返政治舞台。他也试图通过杰斐逊来展现,在美国立国初期阶段所面临的精英政治与民主之间的冲突。受到洛克思想深刻影响的杰佛逊,不仅强调

个人自然权利的神圣性,而且也认为,美国这一套共和制度,就是要通过限权来保障个人的权利。那位同样也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则对民主所蕴涵的动员人民的力量,感到相当的警惕,因为对他而言,人性改善之路相当艰难,不可轻易信之。再到后来的南北战争,林肯所面临的则是美国的一次重大选择。在南北战争初期,林肯是反对解放奴隶的。然而,到1862年下半年,林肯竟然改变初衷,放弃了原来维护南方奴隶制度的作法,而走上解放奴隶的道路。我们熟知的林肯是美国内战的英雄,不过林达却将美国史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平实的语言,指出当时林肯在废奴方面,并不是国内公众所习惯的“废奴主义者”的形象,而是多种历史合力的共同结果,这对于公众而言,应是颇有新意的部分。林达在描写这些美国早期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等做了分析。

书的第二部分的内容讲述的是,通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美国行政机构和新闻界的纷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事件中。这一事件的起因来自于反战者艾尔斯伯格偷印美国国防部对于越战的调查报告,将这份报告交给《纽约时报》发表,相继有《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跟进,最终演变成美国政府与新闻界的一次公开诉讼对抗。《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凭借宪法权利,与当时的美国尼克松政府行政当局抗衡并取得最后的胜利的故事,这一事件给予我们认识美国政治制度,却是一次生动的教育,凸显了美国式民主的运作机制,也涉及了制度在新的危机中的困境。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制度之所以能成功与其本土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是美国独特的地理和人文历史造就了美国的制度,成就了现今的美国。美国的强大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同时也拥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弱点。林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与大多数人们所熟知的美国不同的新的美国历史发展过程。

 

第二篇:《星空》读后感

《星空》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小说,小说的名字叫《星空》,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统治者的一生。

这位统治者是少校出身,凭着过人的才干和谋略,一步步推翻了原来的政权,自己做了首领。后来,他开始兼并各个割剧势力,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他不断清除自己眼前的障碍,向着统一的崇高目标一步步靠近,最后,他只剩下了一个对手,而这个对手是他的强敌。这两个强大的政权之间战斗了近十多年,最后,这位对手迷上了毒品,慢慢地死了,所以主人公很快就实现了一统天下的愿望。

当他的目标实现之后,他很快就迷芒了,他的以上人在战争中被炸死了,他又娶了一个冷漠的人作妻子;他的对手死后,他感觉他到达了人生的顶峰,天下太平了,他还能做些什么呢?终于,有一天,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所以,一个人有了目标,生活才能有动力。一个聪明的人会给自己定一个人生的目标,这一时期的目标,这一学期的目标和每一天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让每一天都充实地度过,能达到最高点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安心做好眼前的、该做的事,是尤为重要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