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反思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反思

“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在全班满含激情的齐读中,结束了《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学习。学习完这一课,我相信这朵执着坚韧的百合花,已经开在每一位学生的心底。

这是台湾散文家林清玄写的一篇寓言体散文,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阐释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

成功之处:

1、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授课之前,我反复研读教材,查找资料,最终确定三个板块:倾听花开、品读花语和感悟花魂。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一次次亲密的接触,圈点批注他们喜欢的语句。小组同学之间积极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踊跃发言,并且感悟深刻,表达富有文彩,无不让教师感到意外。教师点拨深化学生的认识,在师生互动中,百合的形象逐渐丰满。

2、立足文本,与作者对话。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研读文本,通过品赏词句、感情朗读来感受百合的形象,品味作者富有哲理美的语言,走进百合花的心田。另一方面,又不只是孤立的研究教材,而是追溯其源。在“感悟花魂”的环节中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是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投影出示林清玄的自身经历,让学生了解林清玄是靠着自己的执着从一名年轻的记者,成功转型为个性鲜明的作者的,从而明白那朵洁白的百合早已开放在了作者林清玄的心田上。通过渗透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崇高思想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品质的升华。

3、读出浓浓的语文味。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读”是贯穿始终的。“倾听花开”中让学生投入的倾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形象。“品读花语”时,让学生感受百合花的形象,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我要求学生把语句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学生读完之后,教师给予及时的点评与指导,让学生不仅在朗读方面有所提升,同时为进一步理解,探究、赏析、批判乃至语感养成创造了条件。在整个课堂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读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文本,把握精髓。

不足之处:

1、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亟待提高。课前虽然进行了积极全面的准备,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出乎于教学预期的情况,教师处理仓促。教学时间安排平均用力,本来应该出彩之处,学生表现平平,对百合的形象的理解只仅仅停留在执着、坚韧、自信、坚强上,缺少个性化的解读,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却不知从何入手。由此,再一次反映了,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亟待提高,从而也充分证实了自己自身素质亟待完善、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在合作交流时,有的组只有两个同学在讨论,而其他同学则默默无闻,那学习任务的完成也可想而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对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的必要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我以后应努力的方向。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不断的求索中,力求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欣喜。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落花生》教学反思

一节好课,从“研究”学生开始

——《落花生》教学反思

时间已经过半,我的学生跟我的默契大部分已经找回来了,我很高兴他们这么快又接受了我这种既严厉又滑稽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也很欣慰他们能吸收我所传授的知识。看到他们一点一点进步,我每天上课都充满动力与激情。

今天,是开始第四单元的第三课——《落花生》。在开始第四单元之前,我都会跟学生一起解读单元首页的单元标语,让他们理解整个单元的主要主题,然后每次进入新课我都会带领他们回忆单元主题,然后根据主题一起学习课文。今天这节课也不例外。第四单元的主题主要是“生活启示”,而《落花生》这篇文章就是取材于生活,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之前在第二单元的《梅花魂》中,学生已经对“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在讲解问题和主要内容的时候,不会很困难。《落花生》这课的重难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和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以及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

这节课,从开始就很容易地进入了我备课的路线,我也讲得很“吐沫横飞”“口水四溅”,突然我看见一个平时爱捣乱的学生在与同桌窃窃私语,我就立刻停止了我那抑扬顿挫的讲解,厉声责骂那学生。那学生也被我制止开小差的行为,看到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讲课的激情又回来了。谁知道,这下又有几位学生在交头接耳

地说小话,有些还是我的“得意门生”呢。一度又被迫停止讲课,我心情立刻有点不好,就点了那位得意门生,问她在讨论什么“国家大事”。部分学生被我的话逗笑了,但碍于我“黑黑”的脸,都在捂嘴、咬唇偷笑。那位学生也被逗笑,但还是有点畏惧我的眼神,于是小声地说:“老师,我们在谈论什么是落花生?”我一听,我脑子一轰,更生气了。他们都五年级了,怎么连落花生是什么都不知道呢?难道他们的常识这么跟不上时代?越想我就越生气,但碍于我是一位老师,于是我就板着一张黑脸跟他们解释落花生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花生的别称,一边解释一边责怪他们应该要多看看课外书,以增加课外知识,拓展视野。由于刚刚的小插曲,我又浪费时间“教训”那班小家伙。就这样,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只讲完生字词和熟悉课文,还剩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只完成三分之二,下课铃声就响了。理想中的一节好的语文课就被这样毁了,我愤愤地回到办公室。回到办公室之后,跟同事说起这事,语气中还不免责骂那班孩子连这个知识点都不知道。但是还没等我说完,一同事就插嘴进来说她其实也不知道花生还叫落花生,说着说着很多同事都附和说不知道。听完后,我脑子便一片空白。脑子一片空白之后似乎也想起自己之前也是不知道的,也是学了这篇课文之后,老师告诉自己的。

原来,这节语文课错不在学生,而是在我自己,或许很多节不成功的课堂都是错在自己。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带有一种想法:这么简单的知识点,这么常见的东西,学生应该知道的,学生应该懂的。然而学生一旦不懂时,老师都直接责怪学生之前没有好好听课,或责

怪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不及时进行复习,接着就埋怨这些很难教,很笨,又懒······之前的我,也是被这种想法充斥着,所以当学生听不懂我讲的新知识的时候我就很着急,又是责怪又是埋怨。但是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道理:有时候,并不是学生难教,而是我们老师都带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总觉得这个知识点学生应该以前学过,那个知识点这么简单应该不用详细讲解。所以,最后学生都学到不多,尤其是那些经常被忽略的中层生。因此,上课前了解学生的学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老师要备好课是最基本的,但最好也不要忽略用心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能力这个环节,它会影响着你这节课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你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信任度。至少我在这节课之后是这么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很少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总觉得我们需要的就是他们需要,所以经常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概念道理强加于孩子身上,让他们感到厌倦、无趣,就这样课堂就开始沉闷,开始乱。所以,在下一节课,我在我班学生面前做了深深的检讨,并要求学生原谅我这粗鲁的行为,学生也被我幽默滑稽的语言感染了,很好地“配合”我完成那节课的内容,那节课,教学目标超标完成,学生也掌握得很好。

那节课后,我便开始“研究”他们。“研究”他们的字,“研究”他们的声音,“研究”他们的动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