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刘备和曹操的性格差异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主要记录从东汉末到西晋初的历史。东汉末年,宦官弄权,政治腐败不堪。在剥削与压迫之下,以张角为首的农民揭竿而起,国家动荡不安。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涌现出许多能人将士,其中的三方势力——魏、蜀、吴逐渐强大,引发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书中是这样描写刘备的出场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十分仁德,施行仁政,亲民爱民。当刘备迫于曹军追击,从新野、樊城撤退的时候,不顾自己安危也要携百姓一起,“差孙乾往河边调拨船只,救济百姓;差麋竺护送各官家眷到樊城”。而民众对刘备也是十分爱戴。在陶谦三让徐州时,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更有猎人刘安杀妻献肉。刘备十分忠心耿耿。汉献帝在位时,他看到“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心中悲愤不已,并决心要伸张大义,重整汉王朝。中正、仁慈爱民的刘备就是《三国演义》中所推崇的理想的君主。

枭雄曹操是书中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他总是与刘备站在对立面。曹操的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具有损人利己的特点。为了引诱吕布他曾掳来无辜的群众。他生性多疑,出于猜忌恐惧,他无故杀了吕伯奢一家。他为人又十分残暴,在攻打徐州时,他为了给父亲报仇,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献帝的名号发号施令;曹操曾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者一律斩首,可曹操的战马踏了麦田却只是割发代。他虽然凶残奸诈,但却十分有谋略。他精通兵法,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在官渡之战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他佩服关羽的忠义,收留了关羽及刘备的家眷,并与关羽约法三章,饶他一命。而他对关羽的尊重也换来了关羽的华容让道。

但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最终都没有称霸天下,两人的性格里都有着阻碍他们一统天下的因素,如果将刘备的仁德与曹操的谋略结合在一起,也许会成为一位完美的君主。

《三国演义》叙述了百年的历史,用形象的细节描写,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用生动的战争描写,展现了多场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可谓是长篇历史小说中的开山巨作。

 

第二篇: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

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看重人才,无贵贱之分,打破了当时书香门第、贵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规矩。

与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刘备,在现在的社会上,人们都打趣的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刘备胆小,当年他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备讲仁义,爱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关羽、张飞、赵云都在他帐下听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今......”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战火纷飞,也为三国鼎立定下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曹操也差点在赤壁之战中丢了

性命。

一个国君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帝国需要一个辅佐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大臣,这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事实也证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记、草船借箭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识”可不行,还需要有“胆”,就像赵云,几乎百战百胜,无战不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时也为曹操效过力,但后来归了刘。虽说一代天骄是成吉思汗,但子龙也可以做了。

我们世纪少年应该具有诸葛亮的“识”,赵子龙的“胆”,这就是胆识。《三国演义》有三绝:义绝、奸绝、智绝。恰恰,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了这本,《三国演义》,我获益匪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