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有感

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有感

和平里四小四(5)中队 王紫澄

龙年元宵节这天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一进展览厅大门,我简直被展道两边摆放的工艺美术品惊呆了。只见两边的工艺美术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陶瓷艺术品,大小不一的民族乐器,还有各民族的针织品及刺绣,竹编木雕等等,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一边仔细地观看,一边认真地记录,还不时用照相机拍摄这美妙的非遗展品。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非遗艺术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美妙极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津泥人浙江仙居花灯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说说泥人张吧,展台里面,一位泥塑艺人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塑着一个半尺高的泥人工艺品——钟馗,只见那钟馗仙风道骨,惟妙惟肖;展台的玻璃橱窗里面摆放着一排排已经雕塑好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泥人雕塑,似乎每一个泥人都有了生命一样,真假难辨。我最喜欢的是姚明和马三立的泥塑像。姚明的塑像生动逼真,只见他左手托着篮球,右手叉着腰,衣服前胸上还写着“CHINA 13”的队员号呢,有趣极了!姚明左边站着身材矮小的马三立老先生的泥塑像,他穿着一身蓝色中山装,两鬓斑白,右手捂着左嘴角,仿佛在悄悄地对大家说着“逗你玩儿”的单口相声,太形象了!

再说花灯非遗工艺品,正赶上元宵节闹花灯,全国各地的花灯展品,象春天花园五彩缤纷的花儿一样,争奇斗艳,美丽极了!这些花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浙江仙居花灯了,这些展灯小巧玲珑,个个都点亮着,你争我抢,发出了黄色、绿色、红色和粉红色不同的光芒,十分耀眼,仿佛在告诉参观的人们:“我是最好看的!”“不对,我才是最好看的!”好不热闹啊!

非遗展上,我还看到了其他许许多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收获丰硕,感想很多。我想,我们伟大祖国的各族人民真是勤劳、聪明,创造出了这么多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世界人民感到各种美的享受,我梦想着融入到这非遗艺术美的世界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也去为大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评语:紫澄,本文观察细致入微,语言朴实流畅!不错! 指导老师:孙志忠

 

第二篇: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 1

蒙古族长调民歌 ........................................................................................ 3

昆曲 ............................................................................................................. 3

古琴艺术 ..................................................................................................... 4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时间:2005

国别:中国

地区:亚 太

类别:传统音乐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 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心,多种宗教并存传播,东西方文化撞击交融,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疆维吾尔木卡姆有着漫长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歌曲体裁既有叙咏歌,又有叙事歌;演唱方式既有合唱,又有齐唱、独唱;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复杂多样。

载歌载舞,是维吾尔木卡姆最重要的特色。舞蹈技巧丰富多彩,集体舞的队形组合和步伐步态富于变化。

除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十二木卡姆》外,还流传着《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

20世纪40年代,能够完整演唱的艺人已屈指可数。50年代,政府抢录下吐尔地阿洪等维吾尔木卡姆大师演唱的《十二木卡姆》。19xx年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及其它社会组织,重新开始大规模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的工作。近年来,与城市化、工业化一同兴盛的各类流行文化,风靡各维吾尔社区,使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等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长调民歌

时间:2005

国别:蒙古、中国

地区:亚 太

类别:口头传统,传统音乐

蒙古歌曲分为两个主要品种,其一

是乌日汀道或称“长调”,其二是“短

调”(bogino duu)。作为与盛大庆典、

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

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婚礼、

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的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包含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它的特点是: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悠长持续的流动性旋律包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极为宽广的音域和即兴创作形式。上行旋律节奏缓慢稳定,下行旋律常常插入活泼的三音重复句式,这来自对草原生活步调的模仿。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xx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直至今日,长调仍保留着丰富的不同地域的风格。蒙古国和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牧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在表演和当代音乐创作中,长调都扮演着主要角色。

昆曲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01

地区:亚 太

国别:中国

类别:表演艺术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

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

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

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

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

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

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

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

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

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

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中国网专题:昆曲大雅1

古琴艺术

时间:

2003

地区:亚

1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cn/chinese/zhuanti/152721.htm

国别:中国

类别:传统音乐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中国网专题:中国古琴

(来源:中国网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