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 泗阳县进修附小 朱丽

寒假,我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之后感触颇深,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平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集中体现他独特的教育思想。在这些年的教育文章阅读中,还从没有一本书这样打动我。陶先生宛如一个慈祥的长者,与我对面而坐,侃侃而谈,没有架子,没有官腔,说的都是最质朴,最掏心窝子的话。但这话语中蕴含着的却全都是朴素的真理,是陶先生一生从教的经验之谈,是站在中国教育整体的立场看问题而又以最具体的例子和最通俗的语言向你讲解的过程。读后,感觉如沐春风,胜于自己苦思数载所得,现就管中窥豹的一点认识,谈谈自己阅读后的几

点肤浅感受。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首先体现在热爱学生上,

这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的情感基础。每个教师都必须懂得:今天的学生对于国家来说是未来,对于家庭来说是希望,对于学校来说是财富。每个教师都必须知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教的老师。每个教师都应意识到:“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须的,也是他的学生所获得的”“爱”也是一种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人和成才,对学生的身心的发展,品

德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爱学生,不仅要关心了解

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而且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

现代教育思想,真正成为学生严师益友。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地热爱和从事教育工作岗位,全身心的扑

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不计个人得失,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精

力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教师要领悟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有些教师在工作几年之后,会产生职业倦怠,认为教育工作

年复一年地重复,渐渐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但陶行知告诉我们,教师虽只教一二十个学生,或一二百个学生,但这学校小而言之

“关系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教师的手

里”。并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

去”。读到此处,我不禁精神一振,检查起自己的思想深处有无

倦怠。我感到这些话语足以唤起我们的工作热情。那就是把自己

教育的几十个或几百个孩子扩展成几十个或几百个家庭的希望,这些家庭的未来及这些孩子的一生都操纵在你的手中,看你如何

去引导他们成材,那么这工作不重要吗?不需要你殚智竭力地去

教学吗?

三 、 教师要坚持学习

教师在具备了一片真心教学之后,还要有继续学习的意识和

行动,方能在教的过程产生新鲜感,不至于产生倦意,也才能满

足学生日渐增长的求知欲望。所以陶先生说:“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他认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确如此,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模仿目标,待到学生上学后,教师则成为学生的第二任模仿目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映在学生眼中,刻于学生心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好学的教师会在无

形中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 、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陶先生认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的确,自古中国就有士农工商所谓四民之分。《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农民往往不识字,读书人又手无缚鸡之力。因此陶先生提出“手脑并用”的观点,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提出著名的“五大解放”即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的解放,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也正是在往这个方向进行,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天性,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在课堂和大自然中锻练自己的头脑和体魄,从而令学生的创造能力得

到了释放和发挥。

五.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面对调皮的学生往往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

有所不同.”这句话让我真正知道如何去对待调皮的学生。

我在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时候,感到处处真理洋溢,处处值得细思细品,如人行于百花园中,所过之处皆是芳草蛱蝶、鲜花争艳。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感到精神十分愉悦。我想这

也是读书、读好书给人带来的好处吧!

古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我以陶行知先生为镜,意在以此自律,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把爱的清泉灌输到学生心田,用

爱唤醒学生,教育学生。做一名最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让我们的教育快乐起来——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让我们快乐起来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学校:李家台学校 姓名:赵小花 学科:英语 职称:中二

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如同在浩瀚大海上畅游了一番,却不知其止境,让我掩卷遐想不已。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到陶先生对教育本质、治学态度、为师原则、教学理念、平民教育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见地。虽然琐细,却让我在脑海更为清晰地了解了陶行知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陶先生为教育付出毕生心血,他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关注幼童教育;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倡导科普教育;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开展小先生运动,实践贝尔一兰喀斯特制;创办难童教育的育才学校,开展国难教育;创办社会大学,推进民主教育。他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影响深远,在21世纪中国教育的今天依然具有灯塔效应。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对于中国教育,陶先生功勋卓著,陶先生把教育当成大事来干,当成事业来做,所以以此为“乐”、乐此不疲,以至于宋庆龄同志称之为“万世师表”。

可以说“乐于教育”才能让人“喜于受教”、“乐于授教”,“乐”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智慧大厦的坚强根基。由此,审视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教育真的让人“乐”之所乐了吗?

学生应当快乐成长

学校是以育人为全部使命的场所,在提升人本教育的今天,我们一直提倡让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都性,以期实现其自主全面并可持续发展。

但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是我们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让学生代表做类似“监督员”一类的“职位”,进行行规监察自主管理,此风刮遍现今各个学校,于是不少学生为使黑板擦在课间擦好黑板后仍保持清洁,在黑板擦上包上一层纸;一些学生为赢得班级行规评比细微的分数优势,和监察学生拉关系、讲情面;更有甚者,“监督员”之间出现了“你扣我班分,我便扣你班分”的暗斗。

但同时学校管理者却往往忽视这些,因为由于此风大涨,学校得到了表面的好处,干净整洁了许多,并且学生行为也谨小慎微起来,有些学校的学生甚至在厕所里都要多次问候老师。

其实,引导学生自治,进行自主管理绝对不是教学生弄权,绝对不是对学生进行“人斗人”似的管理,不是教学生怎样当政客,不是教学生如何看脸色。这样的自治管理只能使学生越发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意志当成公众意志,这是绝难成为将来社会上合格的公民的。《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陶先生说得明白,学生自治是为了今后他们成为学习的参与奠定基础,有公民自治方能有共和国的共治。

那么,自主发展教育为什么变成了为自我中心教育呢?究其根源还在学校管理者身上。如果学校管理者能更多的去关注教育的过程,而不是去关注结果;如果学校管理者能不断将对教师、对班主任、对

中层干部的数据量化式结果考核转化为对他们工作的过程考核;如果学校管理者能能脱下管理者的外衣,引导教师民主共治学校、共研教学、共进发展,那么学生自主管理必将在学校民主管理氛围下真正开展起来,学生在这样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才能真正的体现天性,张扬个性,快乐成长,并在此基础上成为自我发展、终身发展、与人合作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

教师应当成为快乐的教师

让学生快乐成长必先要有一支快乐的教师队伍。而现如今,很多教师把教育的快乐理解为毕业生回到母校向他们表达问候,理解为教师节收到到一张张贺卡,他们的“乐”是建立“苦”教的基础上,不少教师在年终述职时常写到自己如何如何苦干,写到自己如何如何舍小家为大家。这诚然是真实的,但让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悲哀——这种真实反而显示了一些教师不会教。

为何不会教呢?为什么教得苦呢?这实际是对真正的治学、治教认识还不够深刻啊!虽然今天,不少学校管理者大力提倡教师要不断学习,要有源泉活水,但实际现今初级中学的教师还是把学习当成了资料的收集,把备课当成了资料的整合并提取所需的过程,好像不断的搜集资料就能拥有源泉活水。一些教师也非常注重与学生互动,以求教学相长,但这种互动无非是学生搜集掌握的旧知识对教师搜集掌握的旧知识的补充。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查字典”式的学习。由此来看,我们不能发现一个问题:总是面对“陈旧”,一味的去“捡”知识,怎么可能会快乐呢?“教”得很苦,“学”会

很“乐”吗?如此这般,教学只能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了”,这与新课改理念难道不相悖吗?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清晰地阐释:“教育界无限枯寂的生活,那是因为当事的人,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所致。”“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这不但是教诲丰富,学生能多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是做先生的一件畅快事体。”

由此看来,陶先生所谓的畅快事体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从而探索新知,求得新理,并进行知识创新的备课过程以及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创新学习,以实现教学相长、快乐的教学的过程。

引导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引导全体教师成为快乐的学者教师,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使命。但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管理者一直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把“苦干型”教师当成“骨干型”教师、把培养青年教师当成经验型教师养成,把课题研究当成舞文弄墨的学校门面装点,把校本培训当成思想动员??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真的要“苦海无涯”了。

一个学校要有一支以治学为乐、以研究为乐、以教学相长为乐的教师队伍,就必先有一个研究型的校长,他既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又是一位研究型的管理者,既是一位严谨的实干家,又是一位乐于学术的教育家,他把学校管理当成学术团队建设,即师生学术团队的建设,他在校园内倡导求知为乐,研究为乐、创新为乐的风气,而本人又乐在其中。

当然,我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只读了一遍,对陶先生的教育智慧只是窥豹一斑,但其中的点滴却已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会将此书常置案头,以便及时翻阅汲取养分,也希望通过此文,能让更多的同行走进陶行知先生的世界,点亮自己的教育智慧明灯,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