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存在与时间》有感

读《存在与时间》有感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xx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存在问题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整部《存在与时间》只关心一个问题:存在的意义问题。但是海德格尔用“存在”这个词意指什么呢?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存在意指什么呢?无论是在书的开头还是后面的任何地方,海德格尔都没有清楚而简洁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他看来,甚至把我们带到能够以连贯而潜在的富有成效的方式提出这个问题的地方,就将少需要他的一整本书。海德格尔也认为在人们日常言行中就包含着对存在的某种初步的领会。因此,在这个刚刚开始的阶段,至少为我们的思考指出一个开始的方向,应当是可能的。

海德格尔也曾启用现代的武器,比如胡塞尔关于逻辑的有效性是超时间超主体的观点。在中世纪形而上学的哲学中他发现了这个观点的雏形。在这里他还发现了理性的唯名论式的自我怀疑:它确切认识的,理性不仅不能把握上帝,而且也无力把握 ,即在此的这个东西,唯一性的个体。

但是,关于历史性的观念才真正向他揭示了整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所在。尽管形而上学并不认为人是固定不变的,但却都坚持,最后的意义联系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对狄尔泰的学习,海德格尔认识到,真理本身也有它的历史。在他的大学教职论文接近完成之际,他的基本观点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他开始从较远的距离上观察同他如此亲近的中世纪思想,发现尽管它楚楚动人,但那是一个精神沉没的时代。按照狄尔泰的看法,「只有在人和他的历史中意义和意思才得以产生。狄尔泰的这个观点成了他的最高原则。对历史性观念的彻底把握摧毁了那种无所不包的普遍有效性的要求。在欧洲历史上这种观念在对人本身的自我把握中造成了可能最巨大的裂隙。它意味着海德格尔天主教哲学思考的结束...

历史性的生活成为哲学思考的基础。但在海德格尔看来,只要生存这个概念尚未得到澄清,那么这个看法就不会产生甚么具体成果。在现象学的学校里,他才渐渐意识到,这正是问题之所在。他以杰出的现象学方式提出了这个问题:采取甚么样的立场才可以使人的生存显示出它的特征性属性。这个问题的回答奠定了他自己哲学的基础:对对象化的批判。他告诫我们,当我们企图在对象化过程中从理论上对人的生存进行把握时,生存就会从我们面前滑过去。在我们尝试对简单的讲台经历加以有意识的把握时,我们就已经注意到这类情况。

在客观化的思考中,生存的世界性关联这种丰富内容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客观的立场会使生存经历失去生存 ,使与我们相遇的世界失去了世界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转向人们所经历的 瞬间的昏暗。但这里并不涉及甚么神秘的深刻,也不涉及下意识的地下世界,或者神灵的天界。这里涉及的是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生存实施过程中的自身的透明性。在海德格尔这里,哲学成为一种人生此在使自己觉悟的艺术 。转向日常生活还有一种挑战的味道:它是对那种总以为可以认识人生的规定性的哲学的挑战。海德格尔以重新开始为口号登上舞台。在他早期演讲录中,有明显的达达主义的狂热,要摧毁崇高的文化价值和传统的意义规定,揭发它们的一文不值的真相。他手握他的人生此在的现实性怒不可遏地关注着今天普遍的文化任务周围的那群小鬼 。开始十分吃力,但后来成功希

望越来越大,渐渐地海德格尔从人生此在的昏暗中升了上来。现在他依据其结构把人的生存称之为:在存在中 ,现身情态 、领悟、沉沦 、操心 。

这些就是《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生存性概念。他找到了关涉其本己本真的存在之可能性的人生此在的表达形式。

 

第二篇:《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

《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1) - 〃海德格尔〃爱智论坛

第四章 现象学运动 第三节 海德格尔 ?此在与时间?里面所画的表格(126页): 时间性此在的存在 之 存在状态

过去沉沦态

现在抛臵态

将来生存态

先行于……的存在――生存――将来Sorge:已经在……的存在――被抛――曾在寓于……中的存在――沉沦――当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很高兴不经意间找到了五维时空坐标系的发明者wdek先生.我对您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持续钻研的耐性表示钦佩,不过我不得不指出的是您在建立整个体系之前的假设的逻辑性错误.您关于光速的相对性的探索的起点恰恰是先假定光速不变---也就是说您其实是在与爱因斯坦所采用的理论建立的基础相同的对于光速不变的假定上开始推论光速的相对性的.如果推导的结果指向与实际结果(实验的可重复验证的结果)一致,那就与您的初衷相悖,反过来证明相对论的基础是牢固的.如果情况相反才能说,相对论错了----但是(我只粗略的翻了一遍您的著作,但是并不妨碍我理通其中的逻辑性证明过程)这却是您极力避免出现的情况.您的推导过程也许在数学上可以成立(在某些情况下),但是因为您的前提与结论是完全相反的,这里就不可避免的有逻辑错误.我读到您的著作也纯是偶然,我首先读到了关于五维时空坐标系的论述.对于您在五维时空坐标系加入的那个t坐标,我当时的感觉是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的物理应用.这是令我震惊的.因为这样做无疑是把海德格尔的纯粹个人体验式样的时间与物理学根植于的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理论体系中的时间臵入同一模型中(且不论这个模型的现实可能性)加以考察.这同样是一种逻辑混乱.因为海德格尔是不相信"流俗的"时间观念的,而这个流俗的时间观念却是自经典物理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所一直沿用的,尽管我们根据相对论来看这个经典的时间观念必定要受到怀疑.我认为您的错误就在于将海德格尔的本己概念移植入科学.有时间的话,我将继续说明这种做法之所以不能成立的根源所在.

时间与变易、变化或运动有关,人们所持的是一种空间化的时间观念。

注:空间化的时间观念: 外时间而已

------------------------------------

因此,借用现代宇宙论的说法,Dasein的时间是一种?有界无限?的时间。 注:?有界无限?:?无界限的有限?。首先是有限,在有限的基础下有一种无限。 ------------------------------------

Dasein的无限性指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可能之在,它存在着就保持其自身为可能之在。

注:即认识无限尔。

------------------------------------

一个在者总要?出离?自身变成他物――变易,但是在者不可能保持住?绽出?且总是在?绽出?。

?出离?:?必然性的出离?!

变易:?变易?!

------------------------------------

人的理想――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最高的理想――就是超越时间,超越有限性 。

注:超越时间,超越有限性:超越时间不等于超越有限性。这里首先要廓清,?超越时间?所指的乃是超越流俗的时间,即异化的外时间。现象学派的海德格尔谈?超越时间?,应当是超越到?内时间?中去。而当他在《时间与存在》里提出?四维时间?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得知,这里还有另外一种超越,因为四维时间不等于内时间。?维度?即是一种限度,因此四维时间首先是一种有限。?超越时间?,当它最终超越到四维时间中去的时候,它恰恰是超越到有限,而它所要超越的,则是无限(不论内时间还是外时间,都各自是无限。)。 ------------------------------------

这种时间是Dasein的时间,不过不要以为这种时间是主观的,恰恰相反,这种时间是真正源始的时间。

注:为什么说这种时间是真正源始的而非主观?我们说这里道出内时间的本质:作为?内?时间,它却赢获一种本体的地位,这就是现实!同时,当内时间异化为外时间,就是说本体异化,异化为虚无。另外,当内时间流于肤浅解释,即当它流于主观时,它似乎也成为一种异化。因此说,主观和客观各自是虚无。存在总是和无相对,当巴门尼德说?它是,它不可能不是?时,就传达出了永恒的真理:?它?——本体,必然性,变易;?是?——出离,出离为现实,获取内时间;?不可能?——非存在,无限,虚无,惟有限可能,无限则不可能;?不是?——非现实,经验,虚无之绽放。

现有一个问题请教:你在《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1)说:"此在与世界浑然天成、水乳交融,无分彼此,这是一个主客未分的源始境域。"

我的理解,你是不是说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不再区分主体客体,主客不分了?这个区分消失了、解决了?还是另有说法?请解释一下可以吗?

Dasein?此在?似应做?本是?理解为佳。?本是?是加冠词的?这一个是?,即亚里士多德to on hei on(作为是的这个是)中的to on。

能成为?本是?的必已有一个?我?在其中了,因能作为是者存在的都是一个?我?。但海德格尔不用?我?,而用Dasein,以去除唯我论的人称性。

因为是?我?才有时间性。当我们用?是?来谈论对象时,乃是在?是?的领会中,把对象就其本身看成了?我?,更确切地说,是在?我?的敞开中让对象?是?。黑格尔也说?实体即主体?,海德格尔比黑格尔有更进一层的意思。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归结于宾词,海德格尔的Dasein则真正落在主词上。

乾去坤来,就其生生而言,人在其中而有乾坤,乾坤之去来在人之生存,此生存乃唤上前来地唤回到心性之与天地参成己成物之缘起相生与共的如如而在。时中之及物及人展开的空间,即时中及物及人的感性之实际境遇的质量之间的空才呈现出来,但是这个空是通达在场者的天地神人之生成游戏被领会到的。因此,这个时中与感性境界的不二之体用,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本真的能在。人就其缘起相生之共在的生生而言天地宇宙之一,就人在其中流行之用谓之用之本性,这个本性的呈现在人之生,这个具体的生自死之际遇得到领会。因此,人的这个整体性建立在死亡之领会而能在上,本真之能在因为有死而获得自身的整体性,整体性的向死而生的本真性质在寓于之中得到解释,即被抛在……中之去和沉沦之路,即儒家之与天地参成己成物之相生与共之缘起而生的生生之大化流行及其滞留状态。这是一个纵之大化流行的天命以及横之绽放和展开。就后者而言前者之用而呈现其体的不二性质。万物以

此为性为心而生的感性,包括感应感知而为性。

人是因为已经在天地之中而不得不与天地参获得成己成物之将来,首先是这个乾知大始的势力运动在并已经促成了自身之先行,并为自己的生之操心之操心活动把最为本质的已经在着的朝向将来之去呈现出来,这就是朝向将来的曾在的生生之意。在这点上他获得缘起与共之相生而去的不得不的自由,或天命之性,由心意气堕入沉沦之凝聚的及物及人之来的当下绽放展开。但是感性经验至此而有领会认知的滞留,由此滞留的感性经验执转的话人就为感性经验把心意气之随缘起相生之性一起凝固在此而无彼之此。这是科学知识的根基,同时也是生之沉沦的历史之路的形态。只有在此根基上才谈得上后来黑格尔说的异化,但是其扬弃的力量仍在,只是被遮蔽了。这是中国思想中道家损之又损以及孟子之求放心或阳明之致良知或佛教的空无之性的追求根据,其遮蔽澄明的张力在此显示出现实常人的孔子之曰的意必固我,以及感性之滞留而起身的躯壳之念,甚至在此有康德之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和对立,以及世界之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之概念的审美共同感之领会通达到的实践理性之自由意志,执转为科学知识状态下的心物现象而归为心物之在其自身的区分期待的统一。所谓在我上者灿烂之星空,位我心者道德之律令以及第一批判中的辩证法之存在论上的根据导致的活动在思想上的演绎。

未知死,焉知生?对曾在的无法把握,对将在的不可把握而至的Sorge,海氏其实关注的是此在的现在——现在之生存。

《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1) - 〃海德格尔〃 - 西方哲学与文化 - 爱智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加入 登录

会员搜索※论坛聚合※※哲学在线※※人大哲学院※帮助爱智论坛» 西方哲学与文化 » 〃海德格尔〃 » 《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1)‹‹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40 ‹‹1234›› 发新话题发布投票发布商品发布悬赏发布活动发布辩论发布视频

打印 《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1)

lilaohai 初级会员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1 23:42 只看该作者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显然是以?将来?来统摄?当前?与?曾在?的,但在后期是不是更注重本真的?当下即是??

如果更多的从?将来?来理解时间性和存在的意义,那么,对于存在的意义,就只能去追问,去迎候。只能处于可能性之中,而难以把捉到手或者说进入其中。只有在本真的?当下即是?中,才真正进入存在本身,进入真理之中,进入Ereignis之中。

UID619 帖子59 精华0 积分181 威望0 点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2-12-30 最后登录2005-9-30

查看详细资料TOP

hydlily 贵宾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2 00:31 只看该作者 简析《存在与时间》之后海

德格尔的时间观

首先需要说明,海德格尔的思想在30年代出现了某种转向,此后,他始终通过各种方法尝试直接由存在本身出发思考存在,放弃了Dasein这一中介,对于时间的研究也力图从时间本身出发。

如果说SZ《在与时》中,海德格尔明确以?将来?为核心考察时间及时间性;那么ZS《时与在》中,他似乎是从作为在场状态的?当前?以及使当前敞开的?切近?出发,考察曾在和将来,而把切近作为本真时间的第四维。为什么有这样一种出发点的转换?这是否意味着海德格尔放弃了?将来?或?可能性?的优先地位?我们认为这种转换出于两个原因,一,两个时期所强调的重点不同:SZ中他强调Dasein的筹划、先行到死、良知、抉择等等,所以着眼于将来;而ZS中,他意图将时间与存在都还原为更源始的Es,强调在场状态和敞开领域,即二者共属一体的本源领域,因而突出作为?让在场?的?当前?。二,SZ中海德格尔以去存在的Dasein区别于现成的存在者,再三强调去存在的可能性,以求?反转?、?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ZS中,他要通过透视本真的时间,要不顾及存在者思考存在,从Ereignis处思考存在的本己境域,从而跨越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存在问题始终是海德格尔思想的主题,通过强调可能性的优先地位,达到克服形而上学始终是其主要目的,尽管运思的具体角度和途径发生了不断的变化。二者并不矛盾,海德格尔本人一再声称,他的工作?是道路,而非著作?,是不断尝试去思考,而非给出最终结论。

[此贴子已经被lily于2003-1-12 0:52:14编辑过]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UID92 帖子840 精华10 积分1586 威望23 点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02-4-13

最后登录2009-10-12 查看个人网站查看详细资料TOP

lilaohai 初级会员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2 00:52 只看该作者 刚才我的思路没有打开,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lily贴的这篇短文思路很开阔,给人更多的启发。不过读起来,感到不少地方没有把话说透。

UID619 帖子59 精华0 积分181 威望0 点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2-12-30 最后登录2005-9-30

查看详细资料TOP

wind 超级版主

宣教使者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2 02:08 只看该作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各

位的贴子中学到很多现象学的知识。,\'\',

\",╭⌒╮⌒╮.\',\'\'\',,\',.\'\',,\',\'\',.\' \' █◣ ╱◥██◣\" \'\'下雨了,收衣服啊\'\'

田︱ ︱田︱田田| \'\',,\',. \' \' ,, \', , ╬╬╬╬╬╬╬╬╬╬╬╬╬╬╬╬╬╬╬

UID21 帖子3913 精华23 积分5305 威望25 点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2-3-15

最后登录2008-11-20 查看详细资料TOP

wdek 中级会员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2 13:30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讲稿,赞同?同时logos先生能够公布自己的讲稿这个行为本身也很伟大,因为不少人经常以什么版权问题为理由,不想公布自己的讲稿。?--

光具有相对速度,相对论的前提是错误的,从新评价迈克尔逊实验,

《哲学中的推理法则》、《论存在与时间》、《续论存在与时间》是哲学部分,其中回答了几千年的哲学难题,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时间?。

UID46 帖子152 精华0 积分308 威望0 点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2-4-3 最后登录2008-11-15

查看详细资料TOP

wind 超级版主

宣教使者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2 17:10 只看该作者 建议版主将本贴固顶,\'\', \",╭⌒╮⌒╮.\',\'\'\',,\',.\'\',,\',\'\',.\' \' █◣ ╱◥██◣\" \'\'下雨了,收衣服啊\'\'

田︱ ︱田︱田田| \'\',,\',. \' \' ,, \', , ╬╬╬╬╬╬╬╬╬╬╬╬╬╬╬╬╬╬╬

UID21 帖子3913 精华23 积分5305 威望25 点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2-3-15

最后登录2008-11-20 查看详细资料TOP

wdek 中级会员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2 18:05 只看该作者

我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有独特的感情的,因为我的理论的直接切入点就是来源于此书。哪是20xx年五月,我到成都购书中心看书,不经意中看到《存在与时间》,在这之前我只是听说过这本书,当时仅仅是出于好奇只想随便翻一下,不想这一翻就成为我这生的转折点。看到存在不同于存在者时,我感到非常的吃惊!因为在我当时的记忆中,对物质的定义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里出现了矛盾。物质定义为存在,我们非物质的理论是什么、情感是什么?由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现在记忆中是当时好几

天没有睡好觉。我所想到的是宇宙中应该将存在者分为那几个部分更合理。也就是我的网页《存在与时间》的第一段。当时,我将宇宙分为五个部分:物质、能量、空间(虚空)动物的心理存在者、时间(这段文字用了好象是三个月)。当我定义了存在后,前后出现了矛盾,于是我就将时间从组成部分中去掉分析。同时因为时间是相对论中很重要的部分,于是就结合分析,完整的时间理论体系应该讨论这些问题。(当时应该是对相对时间论很赶兴趣,主要是想否定它,当时不知道难度有如此的大)!--

光具有相对速度,相对论的前提是错误的,从新评价迈克尔逊实验,

《哲学中的推理法则》、《论存在与时间》、《续论存在与时间》是哲学部分,其中回答了几千年的哲学难题,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时间?。

UID46 帖子152 精华0 积分308 威望0 点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2-4-3 最后登录2008-11-15

查看详细资料TOP

自在之物 注册会员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8#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2 20:09 只看该作者 首先表示万分的感谢。

存在与时间的上半部自信基本上还能看得懂,所以在我自己看来并不需要一些准备性的东西。本人只不过对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比较好奇而已。

存在与时间以前只看了半本,总感觉后半部的此在-存在-时间这种说法有些牵强。但是总是找不到人问这些问题。

文章我先存着,现在在看其他方面的书,以后有机会看的时候再向LOGIC请教。 不过本人感觉中后期的海德格尔放弃了存在=时间这种说法,在?当下?里面似乎没有时间这么一回事情

UID516 帖子27 精华0 积分51 威望0 点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2-12-1 最后登录2009-11-17

查看详细资料TOP

wdek 中级会员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1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4 11:43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logos

老师对海德格尔讲解是很透彻的。用了两个晚上学习(说实话,我以前看到存在不同于存在者后就没有仔细研究其他内容)。对于时间,正如老师所说,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海德格尔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存在问题他也是没有解决。我这里并不是否认海德格尔的伟大!我个人是非常敬重海德格尔的。

在《存在与时间》中,我认为海德格尔只是在表达他早期的时间观。后期是有所改变的。

对于事物的认识,我认为应该从现实出发,说明问题。理论是为了阐明客观现实。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可感知世界万物正是各学科的研究对象。

对于时间我是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正在求证过程中。我在这里讨论的目的在于求证,因为我比较喜欢讨论(我想这也是人大建立论坛的本意),可能会给人争强好胜、自以为是的感觉,这是性格问题以及对知识(智慧)的爱!请各位老师、朋友见谅!

我是这样认为的:

这是在其它论坛的讨论,

关于时间定义,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作为物理量理解;二是回答什么是时间的哲学问题,或者说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我的网页《五维时空坐标中》有比较全面的分析(当然不够详细),从原子钟到GPS,到年、月、天、秒。我是查了很多的书才作到如此全面的,不知能否作为你的参考。在我的理论中,时间T是有充分的理论与事实依据的,这是绝对时间。而时间t是时间段,这在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中肯定是这样的。二者不能替代是肯定的。二者的关系在我的网页中有充分的论述。

对于第二个问题,目前在哲学中除我之外没有完整的论述,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对时间空间有比较多的论述,但现在看来先验时间空间论是有很大缺陷的。不过爱因斯坦受这本书的影响很大,他是反对先验时空观的。在我的网页《五维时空坐标》中对此有所论述。有关比较好的哲学论述时间的书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不过与物理差别很大,霍金的《时间简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意义》。他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时间分为现在、过去、将来,这显然太简单了,根本没有把握问题的核心。

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认为时间是排成序列的事件,而不同空间位臵时间的同步就是通过光速作为转换中介的,他的四维时空坐标的变量是(x、y、z、L=ct),这里确实如同您所说,光速c在相对论的时间观中居于核心地位。他的时间与我们理解的时间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您可以直观的看出,光运动速度、方向的改变,计时就会改变。这也是霍金奇怪时间论的基础,因为他的时间论是基于广义相对论。

在相对论中,光速不变是很特殊的,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匀速直线运动,而是指在真空中,光没有相对速度。光速在相对论中有两个观点:一是光不具有相对速度,这是相对论的前提(下面将分析);二是光速c是运动速度的极限,这是相对论的结论(根据洛伦兹转换)。

这里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时间,时间是什么?理论的基础在于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在时间问题上我也是同样的观点,不知道您是否看了我的网页内容。爱因斯坦认为时间是排成序列的事件,我认为这一定义过于宽泛,如果将时间定义为事件过程的起止点与相对长短的特殊存在者就更准确,因为排成序列的事件有很多,比如声波、震动波等,而他们不是时间。我是这样认识时间的(这里首先要考虑哲学问题),时间的本质是存在者所经历过程的长短或起止点的规定性。

另外时间包括两种一是时间T,也就是日历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另外一个是时间段t,比如我是31岁,地球46亿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等,后者依存与前者。在物理学中的时间是时间段t,并且与T混同。这是大众的时间观。

另外时间是对两类现象描述的,一是生命的长短与起止点;二是运动过程的长短与起止点,对应的是速度。比如在过程长短为1小时内我的行走速度是5公里,而火车是100公里。这里要区分过程长短与距离长短的区别,这里可以看出同样的过程长度,距离不同。以前的物理学中就是这样的时间观。

以上两者是有共同的基础,就是时间T与时段t,虽然内涵不同,但却是刻度、基准等一致的。

我的理论的基础在《哲学中的推理法则》中,可感知世界万物是各学科的研究对象;一切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学,其目的都在于使我们的经验相互协调并将他们纳入逻辑体系。

我们所说的过去、现在、将来,是与时间刻度相联系的,总是相对于某一确定时刻,比如今天16点而言,昨天是过去,明天是将来;如果以20xx年-1-1为基准,则他们同属于将来。

所以我的时间观包括了以前的时间观,但更全面。

讨论时间时,很重要的是要分析相对论的相对时间论,如果不分析,时间理论就不完善,这方面我已经经过了一年的网上讨论,目前还没有发现原则性的错误。

在分析中还非常感谢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专家,在我的理论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如果您愿意,了解一下我的理论我觉得是有意义的。欢迎来信充分讨论。就我所知,目前最完整的时间理论是我的网上的论文(包含哲学、天文、物理等),在时间分析中,霍金的《时间简史》可以了解一下,他是基于相对论作为他的理论基础。

另外,对海德格尔的时间,我认为还应该从心理存在者角度分析,参见我的网页《续论存在与时间》,人类心理能超越物理时空的,我想这也与海德格尔?三维?立体有联系。比如,在头脑中,能有孔子、亚里士多德等人,有历史,将来也能在脑海中在现、预测。这是超越物理时空的。这里很重要的是他希望将以上二者区别,但没有能区别、说明。这里,还有的问题是?三维?,维度问题显然是引用了物理术语,在物理中是指一个变量,这里看不出变在那里,而只是一个变量的不同表现。如果不是引用的物理术语应该加以说明。

从心理角度分析,外界世界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是有一个主观世界的,这是客观实在的,每个人都有并且是变化的,但有差别,这一世界随着他的出生而来,死亡而去。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里已经没有物理时间了。这是动物对物质的超越,进而是人对动物的超越性,也是人之为人的骄傲与伟大。

我的观点还在求证过程中请logos 老师以及其他专家、朋友指正。谢谢!

对于存在,我是将存在者作为本体,分析有、无问题。我认为这里的关键是在海德格尔的理论中,其基础在于将存在看作有?纯粹?的脱离存在者的存在。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我的理论能摆脱以前困饶,走出新路的关键所在。我的网页昨天已经改做IE浏览的,更方便。

存在不同于存在者,存在是存在者存在,没有脱离存在者的?纯存在?

具体分析参见我的网页:《论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在分析中,我认为还将人的存在分析存在,这属于偷换论题。缩小了概念的内涵。这里还应该将他纳入整个存在主义的范畴讨论:烦、忧、畏,我认为他们共同特点是都比较悲观看待人世。

个人观点,请多指正。不同观点越辩,越近真理。我想这也是建立论坛的原因。--

时间就是此在在其存在论生存论中的存在,此在无论在生存的哪种状态中都无法逃避时间,因为时间性本身组建着此在的存在。

说穿了实际上海得格尔的存在论根源在于尼采生存哲学的现象学解释之中,而用一种机械论或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理解海德格尔是不通的。

只看该作者 看了很受用。有如下想法:

海得格尔的时间是作为时间整体出现的,但还是有结构,即三维结构尔不是线形的。时间是此在的存在方式,就是:只有面对未来,才凸现过去,并沉沦于当前。

我觉得Dasein的整体能在好象不是说的Sorge的结构,后者是非本真的整体。而前者应该是本真的整体。整体能在是通过死亡揭示的,但本真能在是通过决断凸显的,前者着重的是整体性,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后者是这种整体存在的分析,以证明整体存在?正如sorge是整体存在,其结构或者说体现在生存,实际性和沉沦上。

另外,一个概念老师是不是随意了。?去远?本身就是?切近?的意思,是去除距离的意思,所以不是相反。(按照陈译本,不知老师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自己想过一切的在人中最高,

那些肯听良言的人也算还好,

只有那些自己什么也不想,

对他人什么也不听的人才最糟糕。

——(古希腊)赫西俄德

这个论坛很多人都是学现象学的,所以我认真的把楼主的帖子读完了,当然我有很多疑问,这当然一是因为我对海德格尔不熟悉的缘故,另外也是因为讲稿省略了许多论证造成的。

我想对于我的提问,请求网上的达者提供一些证明给我。

1、此在的整体性能在,应当是,而且只能是死亡来提供。但此在的本真性能在一定需要死亡吗?一定需要先行到死才能达到吗?

我觉得?自由?、或者?独立?就可以解决问题。我这里的自由指的是:不受生存意志的束缚(生存)、不被在世者影响(实际)、直面本真的自我(沉沦)。

2、沉沦指的是:以常人的面目生存着,而不是以?自我?的面貌生存着,海德格尔似乎说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沉沦。那么超越沉沦究竟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3、楼主一直告诫我们不要以常俗的线性的时间观念来理解海德格尔。我想这是正确的。但是我同样要告诫的就是:看看那些学习自然科学的人,他们是最容易放弃时间线性观念的人群。物理学进展到现在,和牛顿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再不是那种均匀流淌的物理学概念了。没有歧视,一个更为宽广的天地,欢迎您的加入。

的确如此,如果从通常时间的意义上来说,存在论时间就是永远处于过程之中的,即在途中——这一旦停止,那就是存在之终结的来临。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时间观,这两种主要的时间观念,体现的都是一种关于时间的文化,但是,唯有存在论的时间体现的是一种关于时间的智慧——当然,前两种时间观念也是体现着智慧的,但是那不能和存在论时间观念相提并论,在此意义上,我们倒是应该把存在论时间观念和佛教中的时间观念相比较。前两种时间观念着眼于复数的人,但是存在论时间观念则着眼于单数的人。

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对时间的研究如果不是奠基于存在论的时间,那将是很可疑的,

虽然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理论具有其局限性。对于时间,我们在反思上来看,当时间从存在之中走出之后,就成为了工具性的时间。我们人类先有时间,即工具性的时间,之后开始反思时间,有了存在论的时间。逻辑上的发生史和自然的发生史是有差异的。目前人类是仅有的一种对时间具有意识和反思意识的生命存在者。在此转述福柯的一句话:人是那个如此幸运的交叉点,世界的一切的一切的都要经过人(参见《词与物》)。因此,如果不是在存在论的实践基础上,对时间的研究又有何意义呢?当我们问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地究竟地要寻获一个对时间的永远的定义呢?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这种定义是在什么意义上的呢?这应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在时间问题上的关系:自然科学在寻求一种对时间的工具性定义,而人文学科在寻求一种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的意义。所以,不论多么全面的时间理论,如果在工具性定义的意义上,将永远无法到达完美,尽管也许很全面。

logos兄,有个基本问题我还搞不明白:死亡作为界限的理由是什么?时间为何就不是循环不息的?生命就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就是生命!

时间是不是属人的?如果是,那么体现于个人之上的时间就是直线式的。但是对于复数的人而言,循环不息这个时间的性质并不与其直线的性质矛盾。对于个人而言,死亡,作为其生命的终结,和出生一起,构成个人的生命时间的两端。如此,死亡,就构成个人生命时间与他人生命时间的界限。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是《存在与时间》中最难理解的内容,我不揣冒昧,把我的《存在与时间》讲稿稍加修改,就教于诸位方家。由于是讲稿,因而大部分内容比较简略,需要在课堂上发挥讲解,这一点先向诸位说明。

《存在与时间》完成的部分包括两篇:第一篇?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和第二篇?此在与时间性?。

先让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第一篇的内容,看一看通过?准备性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些什么。

1、我们的课题是?存在的意义?。由于我们面临的是最源始的境域,因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只能是?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方法。

2、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故解决存在问题亦需从在者入手。不过不是任何在者都能够满足解决问题的条件,唯有此在是存在在此显现的可能途径。所以,我们根据此在与存在之间的关系而称之为?此在?(Dasein)。

3、此在的本性是zu sein(to

be)和Jemeinigkeit。它是一个非现成性的、未成定型的、永远处于开放性的、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存在者。此在正是由于其本性而成为有可能使存在在此存在出来从而得以显现的境域。此在的存在即生存――我们事先将?生存?规定为此在的本性。从形式上说,?生存这一名称等于说:此在作为为存在本身而存在的有所理解的能在来存在,这一在者就是以这种方式作为存在者的,而我自己向来就是这种存在者?(278)。

4、此在的存在即生存。因而我们以Dasein的生存为线索对此在进行了生存论存在论的分析。此在生存着开展自身总已?在世界之中?――在世。此在与世界浑然天成、水乳交融,无分彼此,这是一个主客未分的源始境域。此在生存着就是它的世界,因而任何存在论都不能忽视此在的日常生存活动,不幸的是,以往的形而上学恰恰如此,它们甚至对此不屑一顾。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将构成基础存在论,即一切存在论的基础。

5、此在在世烦忙于事,烦神于人。我们问:此在在世为谁?看起来问题很简单,此在是?我?,但实际上此在在世恰恰不是它自己。此在在世不是作为自己而是首先作为他人-常人而在世的,常人将此在的存在、筹划与责任等等统统拿走了,然而每当此在需要决断之时,常人便不见了。实际上常人并无此人,在世的归根结底是此在自己,只是它不是作为自己而是作为常人在世,这就是非本真的在世――沉沦。

6、此在作为存在存在出来的展开方式,可以规定为?现身情态?、?领会?和?言谈?,然而此在在世却向来不是本真地展开自己,而是以沉沦的方式在世的,其形式就是?闲谈?、?好奇?和?两可?。

7、我们需要对此在的整体能在进行透视,这就需要将此在自己的生存结构整体带到它自己的面前,唯有?畏?这种现身情态或情绪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此在之生存结构的整体性就被规定为?烦?。此在的展开状态――生存论机制、实际性和沉沦――都具有烦的特征。因而,?此在的存在包纳在烦之中?。

那么,什么叫做?烦?(Sorge)?简言之,此在作为可能之在,乃面对着存在可能性的存在,具有生存(筹划)、实际性(被抛)和沉沦,这三者都是对烦的规定:?先行于自身……?(未来的筹划)、?已经在……之中?(被抛)和?作为寓于……?(沉沦)。

因而Sorge体现的就是此在对于生存的承受与开展。Sorge=牵挂:本性上牵挂未来的可能之在,不得不承受着?我存在且不得不存在?乃至?我存在且不得不能在?的负担,逃避能在而沉沦于世。

现在,我们认识到此在的存在就是Sorge,这就使我们获得了一种?眼光?,得以洞见生存的具体状况:此在日常在世整体地就是沉沦,且总已沉沦,以及为何沉沦。

正是由于此在对自己存在的牵挂,它才会沉沦。

但是――但是,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我们的问题是存在问题,因而我们的探索还没有结束。

虽然我们将此在生存在世的结构整体的?整体性?规定为Sorge,但是我们是从现象入手摆出了一种无差别的(日常在世平均状态)或非本真的(沉沦)的生存活动。所以,前此的此在生存论分析还不能说已经具备了?源始性?――因为我们获得的只是?此在的非本真存在和作为不完整此在的存在?。

因此,?此在之存在的阐释,作为解答存在论基本问题的基础,若应成为源始的,就必须首要地把此在之存在所可能具有的本真性与整体性从生存论上带到明处?(281)。

按照海德格尔,存在论探索是?解释?的一种可能的方式,?解释?是对?理解?(领会)的展开,因而?解释?的前提基础是?先行具有?、?先行见到?和?先行掌握?组建起来的?理解?(领会)情境――这就是从整体上作为整体的?解释学处境?。现在,尽管我们达到了Dasein的存在即Sorge,但还需要把Dasein作为整体臵于?先有?之中――Sorge标画的是Dasein存在的整体结构,但我们只是摆明了非本真性,而其中的能在即本真性,还未带到明处,所以还不能说我们已获得了Dasein的生存的源始整体。换言之,Sorge所标画的是此在存在的整体结构,不过我们也只是摆明了此在的非本真性,其中的能在即本真性,还未被带到明处,因此还不能说我们已经获得了此在生存的源始整体。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此在作为整体带到明处?

此在作为能在始终处在去存在的过程之中,只要它存在一天就是未完成的或不完整的。因而如果要将此在这种?能在?的在者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此在因死亡而终结其能在而成为一个整体――死亡作为生存的界限,将生存限制为一个有限的整体。

所以,?只要此在存在,在此在中就有某种它所能是、所将是的东西悬欠着。而‘终结’本身就属于这一悬欠。在世的‘终结’就是死亡。这一属于能在也就是说属于生存的终结界定着、规定着此在的向来就可能的整体性。只有获得了一种在存在论上足够充分的死亡概念,也就是说,生存论的死亡概念,才可能把此在在死亡中的‘向终结存在’从而也就是这一存在者的整体存在收入对可能的整体存在的讨论?(281)。尽管我们展示了此在生存整体的?整体性?即此在的生存活动都具有Sorge的特征,但就此在是面对可能性的能在而言,还不能说把握了此在的?整体?。而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此在的?整体?,也就不能说我们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是充分和完全的。

不恰当地说,此前关于此在?日常在世?的生存论分析类似?横向的?分析――结构性分析,它所描述的是当下的现象,然而此在既为能在,它就一定是?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所以必须考虑生存论的死亡概念。

不仅如此,我们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表明,此在向来就已沉沦,因而我们还需面对的问题是,?此在也能本真地整体生存吗??由于只有当此在本真地能在时,它才能使存在得以显现,我们才能通过此在的生存活动来解答存在的意义问题。

所以,当我们对此在进行了生存论的分析之后,实际上面临着两个问题:其一是作为能在的此在如何能够整体能在?其二是此在如何能够本真地能在?而这两个问题的解答都落在了一个问题上,这就是?死亡?。

海德格尔的解决办法是,此在作为能在是指向未来的存在,如果把此在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么就非得由死亡入手不可,因为死亡将此在的生存限制为一个整体。不仅如此,也正是因为?面对死亡?,才能使此在摆脱沉沦状态而本真地在世。

所以,死亡就获得了生存论的意义,而时间性便与存在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此在的生存状态特征被标画为?烦?,而烦的结构乃是由?先行?(未来)、?已经??曾在?和?寓于?(当前)构成的。这也就是?过去?、?现在?与?将来?,亦即?时间?。?只有从时间性出发,Sorge这种此在之存在的区别勾连的结构整体才能从生存论上得到理解?(282)――?时间性构成了此在的源始的存在意义?。

所以,这一篇叫做?此在与时间性?,它包括:

①Dasein之可能的整体存在与向死亡存在;

②一种本真能在的Dasein式的见证,决断状态;

③Dasein的本真的能整体存在与作为Sorge的存在论意义的时间性;

④时间性与日常生活;

⑤时间性与历史性;

⑥时间性与流俗时间概念之源头的时间内状态。

关于死亡的思考是《存在与时间》中最富魅力、最富启发性的章节之一,而关于时间性的学说则是《存在与时间》中最难的章节。(待续)

《存在与时间》第二篇的问题有二:一是Dasein的整体能在,一是Dasein的本真能在。我们由生存论的死亡概念说明了Dasein在?向终结存在?中的整体能在,现在在?决断?中则说明了Dasein的本真能在。?虽然如此,从生存论上演绎出来的本真的向死存在作为本真的整体能在还仍然是一种缺少Dasein式见证的纯生存论筹划。唯当找到了这种见证,这部探索才能像这里的讨论工作所要求的那样满意地展示出在生存论上得到保障与澄清的Dasein本真整体能在。因为,只有当我们能从现象上通达这一存在者的本真性与整体性,这个存在者即唯有其生存包含有存在之领悟的这个存在者的存在意义问题才放到了百验不殆的地基之上?(358-359)。

海德格尔的意思是说,从良知说到决断,说出来的是Dasein的本真的向死而在,即本真的能在,至于Dasein本真的整体能在,即Dasein本真的整体性能在,仍然缺少见证。于是,海德格尔的问题就深入到了在一层次:Dasein的?本真整体能在?。而这一问题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即时间性。我曾经说过,海德格尔试图通过向死而在,一举解决整体性和本真性两个难题,现在这个问题的解决就落实在?时间性?之上了。

1、Dasein与时间性

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总让我想起康德。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分析理论理性时,不厌其烦地讨论感性与知性之间的沟通,例如通过先验想像力和时间图式。在这里,海德格尔的表现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关于Dasein的整体性和本真性,有时我们以为可以到此为止了,但海德格尔却仍然没有罢手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领教现象学方法的缜密、精细和面面俱到的分析功夫。

我之所以有此感慨,是因为海德格尔在讨论了Dasein之整体能在和本真能在之后,又提出了整体能在与本真能在之间如何统一起来的问题。海德格尔正是从这个问题出发,引出了《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问题。他的回答是,时间性是Dasein诸环节统一的统一性结构。具体的问题是?本真整体能在?的可能性,由于?本真整体能在?涉及的是?本真?和?整体?的统一性问题,而实际上Dasein之整体性即Sorge是由生存、实际性和沉沦构成的,所以问题也就是这三重结构如何能够统一起来的问题。从?在世界中存在?这一生存论整体现象出发,通过诸环节的分析考查,引出Sorge这一Dasein整体的整体性,最终落实在时间性结构上,这就是《存在与时间》已完成部分的成果。

按照《存在与时间》的顺序,时间问题是在?死亡?、?良知?、?罪责?、?决断?之后提出来的。而实际上,时间性的问题早就摆了出来。从生存论上说,Dasein生存的整体规定是Sorge,而Sorge的结构就是?先行于自身……的存在?、?已经在……中的存在?和?寓于……的存在?,而这三者正是Sorge之?将来?、?曾在?和?当前?的时间性结构:

生 存――先行于自身……的存在――将来

实际性――已经在……中的曾在――曾在

沉 沦――寓于……中的存在――当前

我们可以说,以将来、曾在(过去)和当前(现在)为其统一性的时间性,就是Sorge的时间性结构,以至于海德格尔有这样的说法:?时间性就是Sorge的源始意义?、?Dasein的存在即时间性?等等。

让我们接着前面告一段落的地方讲起,亦即?良知?与?决断?。海德格尔进一步将?向终结存在?解释为?先行到死?,从而将Dasein的本真整体能在解释为?先行的决断?: ?作为所有领会的向终结存在,亦即作为先行到死,决断本真地成为它所能是的东西,决断与先行还不仅是‘有’一种联系,好像与一种它本身之外的东西有联系似的;决断把本真的向死存在隐含在本身之中作为其本己本真性在生存状态上的可能法式?(363)。海德格尔强调,决断只有作为?先行的决断?才本真地整体地是它所能是的东西(367)。?决断?是本真的,而?先行的决断?作为?先行到死?则从?向终结存在?而赢得了本真的整体能在。不过从Sorge的三重结构――?先行于……?、?已经在……?和?寓于……?的存在――而论,?只有当Dasein被规定为时间性,它才为它本身使先行决断的已经标明的本真的能整体存在成为可能。时间性绽露为本真的Sorge的意义?(387)。

所谓?时间性?――?我们把如此这般作为曾在着的有所当前化的将来而统一起来的现象称作时间性?(387)。在这里,所谓?当前化?说的是?非本真的当前?,而本真的当前被称为?眼下?(Augenblick)

如前所述,Dasein的生存具有Sorge的统一结构(Dasein的存在整体性即Sorge)。现在我们发现,决断构成了本真的Sorge的样式,而Sorge本身则只有通过时间性才是可能的,所以决断也必定是时间性的一种样式(387)。

一般说来,在海德格尔前期哲学中,时间(Zeit)与时间性(Zeitlichkeit)之间的区别是,时间通常与自然科学有关,即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而时间性则与历史有关,根本上乃是生存论的时间。因而在海德格尔那里,时间本质上是Dasein的时间。当然,Zeit与Zeitlichkeit之间的区别,并不是说在Dasein的时间之外还有一个自然时间。应该说,Zeitlichkeit是真正源始的时间,因而是一切时间的基础。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念别具一格。

从古至今,时间与空间的一对概念,许多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黑格尔等都曾探索过时间的问题,然而总体上除了康德,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①自然科学的对象,即自然事物运动变化的量度或存在方式;②通常以?现在?为中心,从过去、现在到将来,均匀流逝不可逆转的绵延。因而传统的时间观是一种?线性的?时间观。

实际上,这种线性的时间观念乃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物。古老文明,包括希腊、中国、埃及等,大多采取的是一种循环论的观点:宇宙自然是周而复始,永恒地循环,所以时间通常不具有重要意义。表面看起来(我们自己也这样标榜),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例如我们有最完备的历史记载,但是中国人的历史观是循环论的:六十一甲子、周而复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代物理学以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为核心,形成了一种?如此类推,以致无穷?的无限伸展的时间观念。但是在这里,产生了一个严重的矛盾:

传统的时间观念以?现在?为核心,过去是?不再现在?,将来是?尚未现在?。这显

然与人们通常的经验密切相关:我们在场即为现在,抓住现在,抓紧现在,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劝戒。然而,时间的线性流逝却表明,一切都将不再存在,换言之,现在是永远也抓不住的,即使一时间抓住了也没有意义,因为它立刻就不再现在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看起来传统时间观的核心是现在,而实际上它的核心是过去。

传统时间观中的矛盾,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即在传统哲学乃至传统观念(哲学即基于这种观念之上)中,通常时间是通过空间表现出来的。时间与变易、变化或运动有关,人们所持的是一种空间化的时间观念。例如?时间?这个汉语语词。在汉语中原来并没有?时间?概念,这个概念像许多甚至是大多数哲学自然科学概念术语一样,来源于日语。汉语只有?时?,而没有?时间?。汉语中的?時?指一日之划分,即将一日划分为最小单位,以便计算其长度。将?时?与?间?放在一起,间是间隔的意思,可见在汉语里,时间也是通过空间来表示的。因为时间似乎是无法直观,无法直接思考和把握的,必须将其空间化: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太阳东升西落、时钟指针的循环运行、前因后果的相继……。于是,时间似乎就是一个个时间单位前后相继的均匀流逝。在近代自然科学中,例如牛顿物理学,干脆将时间物体化,看作是与空间是一对绝对的空的框架:空间是空盒子,时间是空架子,物体被摆放在其中。我们则称之为?物质的存在方式?。

只有康德与众不同。

康德把空间与时间内化为主体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时间是内直观的形式,一切表象、观念、思想……等意识形态,皆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它们都存在于时间之中,相应地时间也成了一切外部直观的间接形式。在康德,一切杂多表象因在时间中而被综合成为经验对象,因而时间被看作是主体的认识形式或结构。不仅如此,在康德哲学中,时间比空间更重要,因为他后来还需要通过时间来沟通感性与知性,解决经验对象的形成和认识的难题。

海德格尔非常看中康德的有关思想,这既是因为康德哲学本身的意义,也是因为现象学从新康德主义脱颖而出,更是因为海德格尔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存在与时间》除了现象学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来自康德。一九二七年《存在与时间》出版之后不久(一九二九年),海德格尔就出版了《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海德格尔将时间看作是Dasein的存在方式,所谓自然时间或客观时间,归根结底要以Dasein之生存论的时间为基础才能得到恰当的说明。

因而,传统的时间观念具有以下特点:

①时间是自然事物的存在方式,因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②时间是以?现在?为核心的、线性的、不可逆转的均匀流逝;

③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其自身没有意义。

这样的时间观念,在海德格尔看来,显然是?现成状态?上或?在者状态?上所理解的时间,而形而上学试图把握的?存在?,当然在时间之外。就此而论,形而上学实际上是排斥时间的。

海德格尔对于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创见就在于将存在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简言之,他的时间观念的特点是:

①时间根本上是Dasein的存在方式,唯Dasein?有?时间;

②时间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将来?为中心的,只是因为Dasein是能在,被抛入可能性的境域,它先行于自身指向将来,才有时间;

③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统一的三维结构,当然是Dasein之Sorge的结构;

④时间性体现的正是Dasein的zu sein,Existenz,ekstasis――站出来生存、绽出,因而是Sein的显现方式。

首先一般地说,时间乃是理解存在的境域。因为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必须从Dasein的生存入手,而Dasein的生存=Sorge,而Sorge则以时间性为其统一结构。因而时间性就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先验视域?。

海德格尔之所以要通过Dasein来解决存在问题,是因为Dasein的存在具有zu sein的非现成性的能在的本性,而Dasein之da就成了存在在此显现出来的境域。就Dasein先行于自身的的能在而言,Dasein总是指向未来的,先行着成为自身的。因而就Dasein的时间性而言,这个时间不可能以?现在?为核心,以后我们将看到,以?现在?为核心的传统时间观的核心其实不是现在而是过去。

现在,我们将涉及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最难懂的一部分:时间性。在某种意义上说,稍有不慎,就可能误解海德格尔,时间问题尤其如此。以前当我们讲到Dasein是存在在此显现出来的境域的时候,总是说Dasein是zu

sein=生存,因而存在可能在此存在出来。这实际上有可能使我们把海德格尔的时间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好像存在是在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的均匀流逝中显现出来的。海德格尔的确使存在?有限化?了,但是也不能从传统时间的意义上将存在理解为在时间中流逝着的存在,那是典型的赫拉克利特式的?变易?。简言之,海德格尔的时间不是?流变?,而是?来临?――存在在时间中显现,并不因时间而流逝不见,因为Dasein的时间其本真性就在于永远保持时间为?将来?。这些我们以后再讨论。(待续)

(续前)先让我们讨论Dasein与时间性的关系。

Dasein在众在者中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在者但却又是能在的在者,因而它总是zu

sein,总是展开着的,总是非现成性的,从而总是向一切可能性开放着的在者。既是在者又是开放性的在者,因而Dasein生存着有其实际性,它不断地实现自己同时又不断地超越自己,Dasein展开自身,而存在就在Dasein的展开状态中显现出来。作为有限的能在,Dasein的整体统一性是Sorge。Sorge就是?先行于……?、?已经在……?、?寓于……?的在者之在,它体现的是Dasein在被抛状态之中,沉沦于世却仍然先行于自身筹划自己的将来的本性。在Sorge的结构环节中,?先行于自身?是核心和基础,它体现的是Dasein生存、能在等的本性。

无论是被抛还是沉沦,都有?先行于自身?在。

但问题是,被抛在世且一向沉沦的Dasein,如何能在?如何能够不再将自己理解为现成的在者,而理解为可能之在?如何能够本真地在世?

海德格尔的回答是:死亡。

从生存论上说,死亡是Dasein?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超不过的可能性?,因而对Dasein来说,向死而在=向终结存在=向可能性存在,?提前到死中去?――?先行到死?,使Dasein意识到它自己的本真能在,使Dasein解脱了一切限制和依靠,纯粹地投入到可能性之中,面对死亡之虚无开展出自己的能在在来。

因此,死亡不是?存在到头?,而是?向终结存在?。如此说来,死亡亦意味着可能性,是否也意味着将来?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念的奇特之处在于,按照通常的观点,人之有死,因而人实际上没有将来。但是海德格尔却认为,正因为人(Dasein)有死,人才有将来。面对死亡,Dasein不是被消融在虚无之中,而是?向终结存在?,进入了可能性的境域。所以,传统的时间观即线性的时间观是没有将来的:过去不再现在,现在亦将过去,而将来未到之时现在不在,到时亦不再是将来。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却有所不同:Dasein是因为有了死亡而有了将来。要旨在于,死亡不是终结性的结束,而是先行到死的可能性。于是,Dasein生存的有限性(死)反倒成了无限的存在可能性的前提――无论死亡早晚,能在之为能在是无穷无尽的。

因此,不是因为使Dasein的存在具有了时间性的结构。万物都有生死,但唯有Dasein有死亡意识,尤其是能够?先行到死?,所以Dasein是可能之在。(待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只看该作者 《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3)

(续前)

2、时间三维--Sorge的时间性结构

无论什么样的时间观,都包含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者。但不同的是,在传统的时间观中三者是前后相继的线性结构,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则是三维的立体结构,关键就在于它是以将来为其核心的。

如前所述,Sorge的三重结构是?生存?、?被抛?和?沉沦?。与这三者对应的是时间性的?将来?(先行于)、??曾在(已经在)和?当前?(寓于)。海德格尔为了区别传统的时间观念,以?曾在?(Gewesenheit)对应?过去?(Vergengenheit),以?当前?(Gegenwart)对应?现在?(jetzt)。所以,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的三重结构就是:曾在、当前和将来。而在这个时间性结构中,将来(Zukunft)是核心。

将来是时间性结构的核心,不过这个?将来?并不是现在尚未的现实,只有将来才现实的现在(按照传统的时间观念,将来=尚未现在但一定要现在的存在)。

那么,?将来?究竟是什么?

当Dasein勇敢地先行到死中去,解脱了一切关联而立足自身在世,从而由沉沦?返回?本真的能在,Dasein也就把自己的存在理解为能在――存在可能性,而且是纯粹的可能性――?来到了自身?,?保持住别具一格的可能性而在这种可能性中让自身来到自身,这就是将来的原始现象?(385)。因而,将来不是?去远?,而是?切近?。

因此,只要死亡是Dasein最本己的可能性,那么?向死而在?就只有作为?将来的存在?才是可能的。这也就是说,?向死而在?=向可能性存在=向将来而在=向自己存在。 所以,?将来?不是线性的未来,?而是指Dasein借以在最本己的能在中来到自身的那个‘来’?(386)。Zu-kunft。

?将来?总已是?先行于自身?,但?先行于自身?是出离自身却又在自身之中。不恰当地讲,Dasein作为能在,它将来才是它自己。同时作为?先行?,它现在亦就是自己的将来(Dasein作为能在,越是指向将来就越是保持住自身,回到自身-本真的自身)。如果Dasein能够保持其自身为?可能性?,那么无论Dasein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将来

的自己,自己的将来。

①如果我们把死亡理解为?向终结存在?即纯粹的可能性,那么可以说唯有Dasein是有死的(有限的),Dasein才是可能之在。这不仅仅是因为唯有先行到死Dasein才成其为可能性,意识到自己的可能性,而且在于若没有死亡这个?界限?,Dasein可以穷尽一切可能性,也就没有可能性了。

②所以Dasein作为能在,从来就不是?是其所是?的在者(现成存在物),而永远是?成其所是?的能在,而这个?成其所是?并不是说直到将来我才是或就是我自己,那还是线性的时间观念。而是说,我保持住可能性,我作为可能之在,我才是或就是我自己。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时间三维之间的关系:

a、将来(Zukunft)(kunft-kommen)-先行(生存)

德语Zukunft有zu-kunft,即?来临?的意思,对海德格尔来说,?将来?并不是不在现在的遥远处,而始终就在我们的近旁。因为Dasein=可能之在,也可以说,Dasein就是?将来?:我?走?向将来,不是去实现尚未现在的?潜能?,相反,而是将一切存在可能性纳入或?收回?到我自身之中?来?。

所以,将来不是线性的的?走出去?,而是?收回来?成其为可能之在。通常人们说,将来是我自己实现的――从潜能到现实,这等于假定,我有某种现成所与的固定本质,然后去实现它,这是在者状态的观点。在海德格尔看来,我作为Dasein是没有?本质?的,我们是纯然开放的可能之在,因此Dasein也是?潜能?,但这?潜能?是能在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属性。Dasein无疑是要实际化的,它总要实现某些可能性,但这些都不足以规定Dasein,都不能被看作是Dasein的?本质?。

因此,如果?先行?=?可能?=?将来?,那么我面向我的将来,就不是走向尚未的现在,而正是回到了本真的我自己。

在Sorge的三重结构中,?先行于……?具有优先地位,因而在时间性结构中,?将来?是核心,它渗透于曾在和当前之中,而且是Dasein的源始的根本。

b、曾在(Gewesenheit)-被抛

值得注意的是,海德格尔说?曾在?而不说?过去?:?过去?过去了就不再存在,而?曾在?指的是我之被抛地生存,只要Dasein存在,它的曾在就为它所承负着。或者说,?曾在?不会过去,它过去了也仍然在而不是不在。

?曾在?(Gewesenheit):Sein-gewesen-Wesen。黑格尔从?存在?推演?本质?就是用的这个公式。海德格尔则主要是取其包含着存在的意思。

按照传统的观点,曾在已成过去,就不再存在,时间线性地流逝着,虽然我也可以说?曾在?(过去)推动着?当前?(现在),也推动着?将来?。海德格尔则认为,?只有当Dasein是将来的,它才能本真地是曾在。曾在以某种方式源自将来?(386)。

这句话十分费解,与通常观念完全颠倒。过去既成过去就是过去,怎么会因将来而成为过去,并且?源自?将来?

因为海德格尔所说的?曾在?源自Sorge之?已经在……中的存在?即?实际性?或

?被抛状态?。我们在情绪中现身,发现?我在且不得不在?乃至?我在且不得不能在?,这就是被抛状态――Dasein被抛入可能性的境域之中。因而无论Dasein如何能在如何自由,它都是被抛入可能性的在者,被抛入自由的境域之中。?被抛?=?曾在?=(传统观念的)过去。就此而言,Dasein只要存在着就是被抛,因而只要Dasein在,?曾在?就在,不可能成为过去。另一方面,曾在之被抛不是被抛入现成状态去,而是被抛入能在,被抛入自由,因而这曾在的被抛=被抛入了?将来?。或者更进一步讲,Dasein是因为被抛入了将来,才有曾在的。如果就Dasein之被抛(实际性)=曾在而论,被抛之曾在本来就是被抛入能在的将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海德格尔说,?曾在以某种方式源自将来?,因为Dasein的曾在――本真的曾在――源自Dasein的?先行?-?能在?-?将来?。反过来说,Dasein如果没有先行-能在-将来,就不可能本真地曾在。

因此,海德格尔说:?只要Dasein实际上生存着,它就从未过去,反倒总在‘是我的曾在’的意义上曾在。而只有当它存在着它才能是曾在的?(388)。在某种意义上说,道理很简单,虽然不一定好理解:对Dasein来说,对生存着存在着的Dasein来说,只要它存在着,它的存在就不可能?过去?。就Dasein之zu

sein的本性而言,它不仅存在着就不可能不存在,而且主导着它的存在的乃是它的?先行?亦即将来。因为Dasein的存在=生存=能在。

c、当前(Gegenwart)-沉沦

当前:gegen-wart(warten“wait”:①等,等待;②看护,照料):直面某种东西等着它出现――?与……相遇?。因此,当前同样源于将来。

?当前?相对于?作为寓于……的存在?即?沉沦?。Dasein?在世界中存在?总已寓于世界之中――寓于在者、寓于他人……。应该说,当且仅当Dasein是zu

sein是能在的时候,它才能?寓于……之中存在?,无论这种?寓于?是本真的还是非本真的,Dasein的存在都根源于它的能在-将来。

?从将来回到自身来,决断就有所当前化地把自身带入处境。曾在源自将来,其情况是:曾在的将来从自身释放出当前?(387)。

如前所述,Gegenwart=?直面某种东西等着它出现?。因而?寓于世内在者?就是让在者来?照面?,这只有在?当前?才是可能的。

因此,当前(现在)同样源于将来:被抛入能在的Dasein提前到死,投身于自己的将来,从而从自身释放出?现在?――?在世?=?能在世?。直白地说,Dasein的?现在?乃是其能在的将来?当前化?――对Dasein来说,没有将来,没有可能性,没有筹划,就没有现在。(待续)

(续前)于是,海德格尔给?时间性?下了一个定义:?我们把如此这般作为曾在着的有所当前化的将来而统一起来的现象称作时间性?,?时间性绽露为本真的烦的意义?(387)。由此可见,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概念的核心是?将来?――真正意义上的?将来?,而不是通常

观念中的?将去?。不是?去远?而是?切近?。不是远离自己,而是走向自身。

我们不要从通常观念的角度理解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概念,在没有仔细思考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之前,甚至在没有讲到时间性之前,我也经常从流俗的时间观思考存在,将存在是Dasein中的显现理解为:没有流逝着的时间,Sein就无从显现。或者是将zu

sein理解为时间上的持续显现。实际上,海德格尔讲存在与Dasein之间的关系不是这个意思,否则,Sein=在者了。对海德格尔来说,时间性不是从过去-现在-将来,诸片断的接续绵延。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不是线性的,不是一去不复返的流逝,而是?曾在着的将来释放出当前?。

理解海德格尔时间性概念的关键是?能在?。作为可能性的存在或存在可能性,这里所说的可能性并不是与现实性相对的可能性,如此说来,仍然是线性的时间观。在传统线性的时间观中,走向未来,出离自身,就无法回头,等于是踏上了?江湖不归路?,这种时间是不可逆转的,那等于说没有过去(过去已经不在了),没有现在(现在势必流逝而成为过去),也没有将来(将来不曾现在,也无从成为现在)。因此,传统的时间是毁灭的力量,什么都不可能保持住。Dasein的时间与此不同,它向死而在,在向终结存在中成为自身,保持其自身为可能性。因而?曾在?不曾过去,仍然保持着将来:?曾在着的将来?。同样,?当前?也不是?现在?而是?面对……的等待?-?照面?,同样保有?将来?。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Dasein不是像通常人们所理解的那样,由?过去?推动着走向?将来?,而是?曾在-当前-将来?一起推进的――立体的统一现象。

其实,就时间观而言,如果不算古代循环式的时间观,有三种典型,一是传统的线性时间观,以牛顿物理学为代表,一是辩证的时间观,以亚里士多德特别是黑格尔为代表;一是海德格尔的时间观。线性时间观我们不用说了。简单说一说黑格尔式的辩证时间观。

当我们说到黑格尔的时间观时,并不是要解释《自然哲学》中的观点,而是从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意义上说的,实际上关涉的是黑格尔的形而上学观。我在讲到西方哲学史,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历史的时候,总是将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看作是两座遥相呼应的里程碑,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是在黑格尔哲学那里从潜在成为现实的。黑格尔一方面为了扬弃形而上学的僵死性(实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扬弃线性的时间观念(因果观),将时间性因素或者说运动变化的因素融入了形而上学之中,将实体解说为自我运动自我完成的目的论体系。 不恰当地讲,不同于传统的线性的时间,海德格尔的时间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结构――源始的统一现象。

Dasein只要存在着,就是可能之在,而且只有作为可能之在才是存在的。既然如此,那么也就是说,只要Dasein生存着,它的存在就不会?少?,不但不会?少?,而且会越来越?多?――可能性=无限的可能性。死亡的确使Dasein不再存在,但是从存在论上说,Dasein走向死亡并不是存在越来越少,并不是越来越衰老,一句话,不是?存在到头?,而是?向终结存在?。所以从存在论上看,Dasein面向死亡,倒使它的存在越来越?多?了,因为Dasein向死而在,本真地在世,能在地成为能在,它就开启了可能性的境域,勇敢地投身于其中。不错,Dasein有死,因而是有限的。然而这个有限限制的不是Dasein的存在,而是可能之在的实现。因此,借用现代宇宙论的说法,Dasein的时间是一种?有界无限?的时间。这里所说的?无限?并不是说,Dasein原则上面对着无限多的存在可能性而人只能实现其中的一小部分,那还是现成性的线性的时间。Dasein的无限性指的是无论何

时何地它都是可能之在,它存在着就保持其自身为可能之在。总之,Dasein因其da而区别于万物,这个da就像是万物与存在之间的?通道?、?切点?一样,海德格尔称之为Lichtung:林中空地。

所以,Dasein的时间性,不是说Dasein存在着就在时间之中,而是说Dasein自己就是时间。

因此,?存在与时间?并不是说存在在时间之中。存在通过Dasein而展开,因而就此而论,存在就是时间。

那么,存在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对海德格尔来说,这是不能问的。作为使一切在者存在的存在不是在者,因而不能用?是什么?来问,也不能用?是什么?来回答,时间也是如此。如果非要问,那么只能说时间?到时?――?到时?可以说是理解海德格尔的时间的关键。(待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3、?绽出?(ekstasis)与?到时?(Zeitigung)

在?准备性的Dasein基础分析?中,海德格尔最终落足在Sorge上:Dasein生存在世之整体结构的整体性被规定为Sorge。现在,海德格尔进一步深化了Dasein的本性:Sorge之整体性统一于时间性――以将来为核心的时间性:?时间性绽露为本真的Sorge的意义?(387)。

为什么?

因为时间性真正体现了Dasein之zu sein(Seinkönnen)的本性。 那么,时间性是如何体现的?

因为时间性的三维结构将时间性公开为?绽出?(ekstasis)。

ekstsis与existance同义,有?站出来?、?出离?、?出离自身?、?出神?(新柏拉图主义)等义。当海德格尔说Dasein的存在就是时间性的时候,他所指的就是Dasein的存在就是zu

sein,即站出来生存,自我出离,?绽出?:?时间性是源始的、自在自为的‘出离自身’本身?,因而将来、曾在与当前等时间现象就被称为?时间性的绽出?(390)。

Dasein有da,因而Dasein?绽出?。而Dasein的绽出乃是存在的绽出。因而Dasein是时间性的存在。时间之为时间,就根源于这个?绽出?。有了时间性的绽出,Dasein才可能是zu

sein,所以海德格尔说,时间性是Sorge的源始意义。

我们不要从现成状态上来理解这个?绽出?,而应该从生存论存在论上来理解。一个在者总要?出离?自身变成他物――变易,但是在者不可能保持住?绽出?且总是在?绽出?。对Dasein来说,我做成了某件事,我变成了另一种?人?,?我?总在变化形成之中。然而,这都有可能从现成状态上来理解――线性的?出离?: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这都不是?绽出?。正如Dasein的可能性不是与现成性相对的可能性一样,Dasein?绽出?且始终?绽出?。

唯Dasein能够始终保持住?绽出?,所以Dasein的存在不是流逝的,不是存在性越

来越少,它只要存在着,它就存在,涌现、绽出其自身为?绽出?。所以,?绽出?不是指原来没有的东西现在有了,原来不是的东西现在是了,或原来是的东西现在不是了。 只有始终保持为?绽出?的在者,才能称得上?绽出?。

由ekstasis来理解zu sein,这个?绽出?不是Dasein的某种固定的现成的本质属性,而是属于存在的。

通常一个在者的生成变化总是需要能量而且耗费能量的,它成为什么总要失去什么。看起来它成长壮大了,变多了,变胖了,实际上它也在失去能量,越来越虚弱。但是,Dasein之为Dasein全在于它与存在之间的独特关系。所以它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个源泉就是存在。Dasein的存在无疑要耗费物,但却不会耗费存在,存在之为存在是不会不存在的,存在在此作为zu

sein,就是绽出。

因此,海德格尔说,将来、曾在与当前是时间性的三种绽出样式,这表明?绽出?与通常的线性流逝的时间无关。按照流俗的时间观念,过去的我绽出为现在,过去就不在了。现在的我绽出为将来,现在也就消失了……一旦绽出,绽出者就不再绽出了,因为绽出的是另外的绽出者(另一个我)。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则不同。曾在、当前与将来都是时间性的绽出,过去不是不再绽出,将来也不是尚未绽出,Dasein始终保持自己为?绽出?,它根源于存在。

所以,说Dasein的存在即时间性,并不是将时间主观化了,因为时间与存在一样是真正源始的。说唯有Dasein有时间,并不是说时间是Dasein这种在者的特殊属性,而是从存在上说的。如同我们不能说?存在存在?,而只能说存在es

gibt一样,我们不能说时间是什么,而只能说时间?到时?,当然,后期的海德格尔不讲?到时?,也讲es gibt时间。

因此,在Dasein的存在中,不是Dasein使时间绽出,而是时间性自己使自己绽出为时间。这就如同不是Dasein使存在存在,而是存在使自己存在一样(Dasein也是因存在而在的在者)。而且绽出乃是自己本身的绽出,因而在时间绽出?之前?并没有时间:时间通过绽出而公开自己为时间,时间因其绽出而成其为时间。

这就是说,?绽出?也意味着?时间开始?――是?出离?,却又是?出离?自身亦是其自身――自我出离。

Dasein是?有?但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无中展现自身为有,公开自身为有,Anwesenheit(在场),因而不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现在?,也不是?当前?。?在场?不是当前,因为当前总要过去而不在场,在场则乃是曾在、当前与将来的统一,在场=能在。 说?时间到时?,总有同语反复的因素。海德格尔偏爱这种表达方式,意在区别于在者。如Die Welt weltet,Die Sprache

spricht,Das Ereignis

ereignet……。说时间性?到时?,是为了避免说时间性?ist?,因为时间不是在者,而ist则属于在者。同时,?到时?也意指时间性是在动态中有其自身的,它只在绽出中有自身。

因此,?时间性在每一种绽出样式中都整体地到时;即:生存、实际性与沉沦的结构整体的整体性--也就是说,Sorge之结构的统一,奠基于时间性当下完整到时的绽出统一性

之中?,而?到时不意味着诸绽出样式的‘前后相随’。将来并不晚于曾在状态,而曾在状态并不早于当时。时间性作为曾在的当前化的将来到时?(414)。

然而,时间性的到时离不开Dasein的da,正是在da中,时间性到时而绽出,而da之为da,无论怎样强调它的zu

sein境域,总有其界限,因为存在在这个da中绽出,也似乎?具体化?了,虽然这个具体化不能理解为物化、在者化。这就是说,时间归根到底是?有终性?的,有限的。实际上也正是因为这个有限性,Dasein才能向死而在,向不可能性开展自己的可能性。实际上时间若是无限的,就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绽出?到时,存在就仍然隐而不显。故时间乃是理解存在的意义的源始境域。

这只是我所理解的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也是《存在与时间》中我感觉最没有把握的地方。或许并不是我们无法理解时间,而是因为海德格尔没有讲清楚,或者是没有想清楚。实际上在海德格尔那里,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19xx年海德格尔在一篇文章中说:?什么是时间?或许有人认为《存在与时间》的作者弄清楚了,但他还不清楚,所以还在追问?。(待续)

(续前)最后简单说一说时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

首先,形而上学思考存在,初看起来,存在与时间无关,甚至可以说存在是排斥时间的。因为形而上学要把握的是宇宙万物中永恒无限的存在,而永恒与无限都具有非时间性的意思。但是,最初的形而上学思考倾向于将存在与在者分开来思考,但后来比较成熟之后,形而上学更倾向于在在者中思考存在,即存在即在在者之中(如黑格尔)。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有限的在者与无限的存在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的问题。

其次,存在被理解为?在场?,而?在场?则只是选取了时间三维中的一环――当前。存在永远在?当前?。结果,存在成了失去了?曾在?和?将来?的凝固化的现成存在物,因而曾在?死?了,失去了?活性?。

存在总是在者的存在,但是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现身为在者,它自身不显,因而存在不?在?,但存在?zeigen?。如何能够思这个zeigen?

最后是人与时间的关系。

最直接的关系是人与万物一样也在?时间?之中,因而人也是有限的流逝着的在者。人的理想――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最高的理想――就是超越时间,超越有限性。于是,他在宗教中,在哲学中,寻找超越的办法,就哲学-形而上学而论,它以超验的存在的思考作为超时间的理想的实现。

海德格尔的思考因而别具一格。

存在的意义不是体现在?本质?、?概念?等等规定之中,而体现在?zeigen?之中。我们追问?在的意义?不是问存在?是什么?,而是问?在如何在?――zeigen。

那么,存在如何在?通过在者,什么样的在者可以体现存在的zeigen?Dasein。 存在便因此而与时间有关,时间性是理解存在的境域。

理解海德格尔的时间观重在与传统的时间观相区别。通常意义的时间是自然的时间,在者的时间,而不是存在的时间。作为理解存在意义的时间性是这样一种时间,它甚至把宗教保持为zeigen,保持为zu

sein,即是说,它zu

sein,但不会?过去?,它指向?将来?,不过在将来中依然是?当前的现在?。换言之,能够使存在zeigen的时间不是线性流逝的时间,因为存在不会不存在,不会流逝,但存在却可能不显现。存在zeigen当然要通过在者,而且的确是?先行?,具有?将来?,否则就不可能显现。因此,按照海德格尔,时间性乃是集曾在、当前与将来于一身的统一现象。这种时间是Dasein的时间,不过不要以为这种时间是主观的,恰恰相反,这种时间是真正源始的时间。通常的时间是将源始的三维立体的时间?拉平?为一维的结果。

问题是,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是否解决了问题?

《存在与时间》已完成的部分是以问题(或者说是一组问题)结束的:?如何对时间性的这一到时样式加以阐释?从源始时间到存在的意义,有路可循吗?时间是否公开自己即为存在的境域??(513)。这种以问题为结尾,引出新的问题的方式,虽然是《存在与时间》所特有的叙述方式,虽然海德格尔当初也可能是有答案的。但是无论如何海德格尔后来对这些问题没有按照《存在与时间》的方式回答,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原来所设想的答案是不合适的。

就此而论,《存在与时间》的终结之处,是另一条(或许多条)思考存在之路的开始。(续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自在兄希望我把海德格尔的时间观说一说,我也想供大家批判用:)不过有三点想说明一下:

1、因为时间关系(又是时间:),也是因为篇幅的问题,我只是把《存在与时间》中有关时间的内容贴了出来就教于各位,前面的准备性内容没有贴(找时间吧,又是时间:),所以估计大家看起来会很费力,对不起了:)

2、在讲稿中我说过,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是《存在与时间》中最难,也是我最没有把握的。我想,对读海德格尔的人也会是这样的。我的经验:时时刻刻注意抛开日常的时间观念,即使这样自觉地?要求?,也不容易理解海德格尔,因为我们太容易或者说不可避免地是从通常的时间观出发来理解海德格尔的时间观的。这是理解海德格尔时间观的最大障碍。

3、我把讲稿贴出来,但这么长这么晦涩的东西会不会有人看,我不报幻想。网络就是网络,快速、迅捷、感性……被称之为?快餐文化?。另外,因为对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没有把握,并不是谦虚,的确是供大家批判用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还是快速地把logos先生的?时间?粗粗地看了一遍,对于需要慢慢地去思的时间问题,以如此快的速度去阅读,肯定是成问题的,但已经养成了在网络上不会慢速阅读的习惯,也就没有办法了,只能希望能够不断有时间来品味品味。

尽管速度很快,但是还是感觉很有收获,同时logos先生能够公布自己的讲稿这个行为本身也很伟大,因为不少人经常以什么版权问题为理由,不想公布自己的讲稿。 另外有一个疑问:

?如前所述,Sorge的三重结构是?生存?、?被抛?和?沉沦?。与这三者对应的是时间性的?将来?(先行于)、?当前?(已经在)和?曾在?(寓于)。?讲稿中的这一句话,是不是搞错了??当前?应当对应于?寓于?,?曾在?应当对应于?已经在?。

谢谢lilaohai兄,这是讲稿出的错。改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