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私的巨人》后有感

读《自私的巨人》后有感

四(2)班 孟红

读了王尔德的这本童话书后,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篇《自私的巨人》了。

《自私的巨人》讲述了一群孩子们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去巨人的花园里面去开心的玩耍,花园宽大而典雅,到处绿草葱葱。可是,七年后的一天,巨人非常自私,他不许孩子们来花园里开心的玩耍,把他们拒之门外。这样,可怜的孩子们便没有地方玩耍了。他们曾经试过在马路上玩耍,可是那里尘土飞扬,又有很多硬石头,所以那里不是理想的场所。下课以后,他们经常围在花园的高墙外徘徊,谈论着里面的美景。

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春是温暖的,夏是炎热的,秋是凉爽的,冬是冰冷的,然而巨人的花园只有冬天。后来,巨人听到了一阵动人的音乐,原来是一只小红雀在唱歌,花园里的景象让巨人不可思议,到处鸟语花香,花园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小男孩在哭,他爬不上去树。巨人便用他那宽大的手掌把这个小男孩拖到了树上,那个小男孩告诉巨人要有爱心。巨人终于认清了自私使自己的花园错过了美好的春天,他决定让孩子们快乐地在花园里玩耍。之后,奇迹出现了,巨人的花园春暖花开,绿树成荫,巨人的花园再次迎来了春天,……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我想在平时生活中对别人不能自私,要做个心胸宽广的人,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才能徜徉在生活的春天里。

 

第二篇:《巨人的花园》有感

听《巨人的花园》有感

蓟县第一小学 刘艳梅

9月24日,在“教改大课堂”上,听了郭敬娅老师《巨人的花园》,深有感触。《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郭老师的这节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学思路很清晰,课堂节奏也比较紧凑。在教学本课时,郭老师从美丽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园入手,让学生从中感受花园的美丽,在引导学生找出主线“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后进入课文的主导部分,引导学生找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诗化的语言、诗化的情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花园有孩子和没有孩子的变化原因,补充讲了课本中没有的故事,学生很自然地被带入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中。接着学生通过对比,反复的

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园冬天时的寒冷与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独,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孩子加入花园后的春景。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为。通过想象巨人发火时的神态、动作引导学生从“生气、训斥、叱责”的意思中感受巨人这三次发火是一浪高过一浪,指导读出语气,加深理解。再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最后通过小男孩的神态、动作让花园起了巨大变化,揭示巨人终于明白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本课的重点就是紧扣“花园的变化”这一主线,抓住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美丽。并通过通话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课堂中,教师应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提出引领全文的主要问题,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总是提一些琐碎的小问题,要重视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味指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话的美。这也是我再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