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读后感

《长生殿》是清人洪升所著,取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句意定名,讲述了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曲折凄美、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整部剧共五十出,大致可分作三段:李杨厮守—死别伤情—觅魂重圆;两条叙事线索——李杨爱情(主线)和安禄山反叛(辅线)。

说来惭愧,我没能把这部“学子才人一齐俯首”的“绝好文章”读完,只读到第二十九出《闻铃》,后面的草草看了看。为感动,更为愤慨。随着年龄渐长,读书渐多,心中早没了中学时向往浪漫、憧憬爱情的少女情怀,取而代之的是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沉甸甸的责任感。而今对社会、对现实了解得越深,越觉得所谓的浪漫、生死不渝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不是说爱情不好,也不反对浪漫,但前提是要先尽了肩上的责任。男人爱女人无可非议,更何况男才女貌,又是音律知音,“三千宠爱在一身”也无可厚非。但,他是她的丈夫之前,他还是一个君王,他一句话便可让人荣、让人辱,可让人生、让人死,可福泽天下,也可颠覆苍生。他和她不是平常人家的夫妻,寻常人家的宠爱尚且有度,何况天家,更应如此。却“姊妹弟兄皆列土”,国舅专权,一时杨家权势滔天,直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千里单骑送荔枝,可知这一篮荔枝坏了多少麦苗、累死多少马?他和她自是情切切、意浓浓,哪曾想到供给他们奢华的百姓是如何的呕心沥血?他们的爱情,以天下作交换,代价太大,他们付不起,所以注定要分离。试想,若李隆基再勤政爱民一点,少些偏听偏信,也不至于如此。不

是红颜祸水,怪只怪,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样的爱情,再凄美我也不会同情。

回到剧本,我很喜欢这种传统的曲文。它继承了诗词的传统,糅合了散文、白话元素,读起来朗朗上口、余韵悠长。语言生动、直白,节奏感强。人物形象基本上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如第二十一出《窥浴》

【字字双】“自小生来貌天然,花面;宫娥队里我为先,扫殿。忽逢小监在阶前,胡缠;伸手摸他裤儿边,不见”,活脱脱一个面貌丑陋、地位低微、胡搅蛮缠不懂事的宫女。

《长生殿》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闲暇时可细细品读,必可得满口余香。

 

第二篇:读《长生殿》有感

读《长生殿》有感

——浅析《长恨歌》和《长生殿》中李杨爱情故事的渊源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产生以来,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文学作品都对其有很多的反映,其中以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奠基,白朴《梧桐雨》继承,而洪昇的《长生殿》则是继它们之后又一部成功的作品。

《长恨歌》是《长生殿》最早的写作依据。《长恨歌》的内容来看,是以爱情为主线的诗歌。它是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其中《长恨歌》内容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在事件冲突和感情冲突两个方面。其中事件冲突表现为,“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土,千乘万骑西南行。”唐明皇的太平盛世和夜以继日的欢爱被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给沉重地打破。无奈君主只能离开皇宫,幸临西川。而白居易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的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认为是唐明皇沉溺于杨贵妃的姿色,荒废政务。在情节冲突方面,“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马嵬坡下将士们哗变,在将士们的逼迫下赐死了杨贵妃。从此,唐明皇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茫茫的无奈之中。“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对杨贵妃的无限思念常常让他痛苦万分,面对曾经携手走过的地方,不禁黯然伤神,他感到无比的孤寂。

1

白居易的《长恨歌》塑造这样一场爱情悲剧,把爱情的永恒、美好瞬间的定格幻化成比天地还要长久的情感憾恨。正如诗中最后一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同情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长恨歌》笔下的李隆基和杨玉环是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的形象,他把他们当作爱情悲剧的男女主人公加以同情,极力渲染了他们的爱情,同情他们生离死别的悲剧。而忽略了政治上的一些因素,只要是作为帝王和妃子之间的爱情都不可能是单纯地以两个人的意识为转移,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无可奈何。造成李杨爱情悲剧的不是爱情的本身,而是政治的原因。

洪昇的《长生殿》则是以爱情加政治的主线,把白居易所回避的政治问题加以着力描写。洪昇本人也明确地说《长生殿》是“专写钗盒情缘”,即以表现李杨的爱情为主,一方面通过总结爱情悲剧劝诫统治者,昭明穷奢极欲必祸败随之,反对纵欲主义倾向;另一方面通过总结爱情悲剧表现兴亡之叹,寄寓了深层的爱国情感。它的主题可概括为: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叙写了李杨的“钗盒情缘”,体现着作者对人生、爱情的思索;通过再现天宝年间统治阶级任人唯亲、穷奢极欲、沉溺声色,致使生民涂炭、国破家亡的历史事实,寄寓着作者“垂诫来世”的意图,表达了作者对乱臣贼子、变节乞怜者的痛恨和对忠臣良将的赞许,全剧寄托着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和历史兴亡之感。

2

这里谈谈其中的爱情方面,总结李杨间的爱情大致可以分为性爱、情爱、挚爱三个阶段。他们的爱情由浅入深,由不专一逐渐地专一和成熟达到痴情的程度。杨玉环本为一宫女,因为她美貌无比而且擅长优美的舞姿,就把唐明皇深深地吸引住了,而且唐明皇与杨玉环都有喜爱乐曲的共同点。因此,他们互相倾情,彼此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定情》一出则写出了唐玄宗见到她的第一印象,即为:“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姿容艳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于是唐明皇便草草决定册封她为贵妃,此时他们的情感是肤浅的,唐明皇只是沉迷于她的美色,唐玄宗较多的迷恋于她的美丽的脸蛋和妙曼的身材,着眼于外表。同时白居易《长恨歌》中用诗描绘了这个情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见此时他们的是一般帝妃间所常有的权势与美色的交换,是浅层次的情感交融。

后来随着李杨相处时间的增多,彼此加深了对共同爱好的了解。唐明皇的爱情从不专到专一,杨贵妃也力争唐玄宗对自己的专一。在《禊游》这一出里面,在唐明皇让虢国夫人侍宴,见到这个素面佳人的唐明皇又开始心动不已。但杨玉环她不愿去迎合唐玄宗的心思,假做欢颜留自己的姐姐虢国夫人在宫中,她不希望玄宗的朝三暮四。因此惹恼了唐明皇与他大闹了一场,结果她被唐玄宗放逐出宫,遣送回家。杨玉环在家中对唐明皇日夜思念、茶饭不思,整日以泪洗面,她认为触怒龙颜,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再睹圣颜,而此时宫中的唐明皇面对没有贵妃的皇宫,他总是感到“对景总是生憎,触目无非惹恨?? 3

若不召她回来,教朕怎生消遣”。他意识到自己对杨贵妃已用情至深。可是出于帝王的尊严、皇宫的规矩,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高力士参透了唐明皇的心思,便帮唐玄宗出了一妙招,高力士去杨府向杨贵妃诉说皇上的矛盾心理,于是有贵妃《献发》一出:“只为欲表我忠肠”,“全仗你寄我殷勤??止鬓鬓发数根,这便是我残思断魂。”唐明皇见后心生怜爱,又将杨贵妃复召入宫 ,两人再续情缘。但是“真情”种子成长过程中不免要经历些许风风雨雨,正如一句歌词所写“阳光总在风雨后”。唐明皇虽钟情于杨贵妃,但他仍不忘后宫佳丽三千。他背着杨贵妃,以自己身体不适在别殿就寝为由,但皇帝之尊驾幸梅妃。杨贵妃发现后非常恼怒,因此就有精彩的《夜怨》和《絮阁》,虽然她过去曾表示:“愿承鱼贯,敢妒蛾眉”,但此时的她只坚持“钗不单分盒永圆”的理想爱情。她希望得到玄宗专一的爱,便当面揭穿和谴责李隆基的变心和不专,并以缴还钗盒相威胁。这时杨贵妃被自己的感性认识冲昏了头脑,她真挚的感情压过了理智,她无暇顾及后果,只把心中的一腔怒火宣泄出来。唐明皇对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式的宣泄只是软言应付,并没有拿出皇帝的权威呵斥她,而是内心悔恨,通过这件事他感受到了杨玉环的真情。至此,两人的爱情达到了情爱的阶段。白居易《长恨歌》也有诗为证:“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密誓》一出是李杨爱情的高潮。李杨爱情发展到了挚爱阶段,二人“七月七夕感牛郎织女之事,私誓生生世世愿为夫妇,则君王臣妾未曾有者”。这完全是痴情男女的海誓山盟了,说明他们的情感进 4

入到了一个更深的阶段。《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现出李杨爱情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境界,原来肤浅的爱情开始让位于两颗真心的结合。《埋玉》一出,而人的感情更到了愿意为对方牺牲自己的程度。马嵬坡之变是对盟誓后李杨爱情的严峻考验,面对军队的哗变,杨贵妃虽也十分留恋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不让唐明皇为难,她自愿请死,表现出她对情爱的忠贞不渝及责任意识。无力自救的唐明皇面对军队的威逼,只好牺牲杨玉环来保全自己。杨贵妃死后,唐明皇触景伤情日夜思念杨贵妃,真挚的不可抑制的爱情更加强烈地从他的内心流露出来。《闻铃》、《哭像》、《雨梦》等出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唐明皇对贵妃的思念。《冥追》等出则表现出死后杨贵妃仍然对唐明皇深爱,始终想要陪伴在他的身边。但最后,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大团圆的结局。给这一对生死离别遗恨绵绵又痴情苦恋刻苦相思的情人以神话式的结局:双方在牵牛织女星的撮合下,最终在月宫团圆,成为神仙眷侣。

作者洪昇以李杨情缘作为一个最佳视点,以帝妃之恋来展现整个社会的全貌,写出了当时背景下爱情必然受到政治的牵绊。而作为帝妃这段特殊的爱情,更加会对政治产生影响,第一出《传概》中写到必然是“占了情场,驰了朝纲”。洪昇在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同时也写出了历史的真貌。生活在清初的洪昇对唐明皇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荒淫、腐化的揭露,对安史之乱所作的分析,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长生殿》是在描写一个“精诚不散,终成连理” 5

的爱情故事,主题是歌颂和赞美生死不渝的爱情,但也寄寓“垂诫来世”的意义。作者围绕爱情的主要线索,在《赂权》《契游》《进果》《骂贼》等出中,深刻地描写了宫廷的荒淫腐朽,奸臣的专权误国,外戚的奢侈淫靡,朝廷的倾轧内斗,表现了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人民生活的痛苦,真实地反映出天宝之乱的历史背景,暴露批判了统治集团的罪恶,显示出作者的政治态度,增加了作品的现实意义。但这部反不占整个戏的四分之一,而且都是为爱情服务的,表现了爱情的曲折变化,由浅到深直至死别再到重圆。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他们的爱情是多少现在年轻人所渴望追求的。当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由于自己的忙碌常常用一句古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化解。但我还是特别喜欢里面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姚丹 201101064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