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馆观后感

科普馆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和同学相约一起去参观科普馆。吃完午饭,我们俩便兴致勃勃地向科普馆出发了。

今天来参观的人可真多!买票的人都排到了电梯门口。一进参观处,人更是数不胜数。科普馆内各类科普作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古典优雅的书画作品,长相奇特的恐龙,小巧玲珑的化石,现代气息浓厚的科普制作,应有尽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沙摆。

沙摆好像一个倒扣的漏斗。它上宽下窄,一根长绳牵着悬挂空中,用手轻轻一摇,它就晃晃悠悠转了起来,好一副悠闲的样子。沙摆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而设计研制的。为了验证这个科学道理,我特地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

我抓了一把黑沙,捻着放在“漏斗”里,一只手捂着下面的出口,为了放满,又抓了两把,手一松,轻轻一推,它便转了起来,一边转,细沙一边洒在下面的圆盘里,很均匀地。不一会儿,细沙洒完了,圆盘里出现了一副远古时代的画面,叫不上什么名字。

接着,我又去参观了恐龙,化石三叶虫,件件展品令人惊叹。尤其是三叶虫,居然用自己小小的身躯为古代读书人作砚台之用,它那凹凸不平的脊椎骨上,悬刻着多少书生的名字啊! 离开科普馆,我与同学都眉飞色舞,一起谈论着,夏天也要制作一些蝴蝶标本,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第二篇:航天科普图片观后感

航天科普图片观后感

——小哥白尼科技活动

箭领路小学 六(一)班 胡珂

今天,我们班参观了“小哥白尼科技活动”,看完后,我为祖国自豪和骄傲!

古往今来,茫茫宇宙一直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类的注意力。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古代人们只能将飞天的梦想变成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的梦想即将成真。

从削竹制鸟到发明风筝;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人类直上九天的想象和对浩瀚苍弯的向往自古就有,但这一梦想真正得以实现,却跨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

中国自19xx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 神舟一号

19xx年11月20日,地面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神舟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凌晨6点发射。同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飞船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

神舟二号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神舟三号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xx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东方红一号:举世瞩目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于19xx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当时各国发射卫星的时间先后排列,中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卫星上的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和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0天后,电池耗尽,“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卫星的轨道寿命没有结束,根据轨道计算,大约能在太空运行数百年。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xx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伟大祖国的60年华诞即将到来。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每一个中华儿女无不感到光荣与自豪。让我们一道,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向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