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辈出的领导梯队--读《领导梯队》一书有感

打造人才辈出的领导梯队 --读《领导梯队》有感

一、对《领导梯队》一书的认识

《领导梯队》一书重点阐述如何构建领导力体系架构,使领导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奏、可预见的进行, 为企业打造从一线经理人到公司CEO的人才梯队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领导梯队》一书定义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典型的领导层级, 即:从个人贡献者到一线经理人, 从一线经理人到部门总监, 从部门总监到事业部副总, 从事业部副总到事业部总经理, 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 从集团高管到公司CEO这六个领导层级, 以及各个层级间, 从工作理念到领导技能以及时间管理方面的逐级变化和相应的具体内容。 读《领导梯队》之后, 从公司层面到个人层面有这样三个体会。 从在公司层面: 1. 领导梯队的核心内涵不是培训、辅导、教练, 而是公司各层级人才建设及领导适岗要求、评定、改善的一个完整体系。 它要求从公司的人员提拔、培训、教练辅导、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都应该在这样一个体系的指导下运行。 比如, 在领导梯队的理念下选择各级领导人才和继任人才; 在领导人才上岗前, 就要尽可能的为他本领导阶段所需的各项技能安排相应的任务,提供练习的机会, 这在事业部副总经理以上的领导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在领导人才上岗后, 要明确提出新任领导在工作理念、领导技能、时间管理方面的转变; 同时, 在上级领导的监督、教练和辅导的的配合下, 人力资源部门和直接上级还要注意观察新任领导的转型情况, 并及时给与反馈和纠正, 使新任领导迅速完成转型, 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2. 在公司内部建立领导梯队体系, 一样可以自行打造公司人才辈出的领导队伍。 当今社会, 优秀的管理人才总是稀缺资源, 从外部寻找合适的领导干部只可偶尔为之, 不可以成为公司的人才战略。在公司内部建立领导梯队体系, 可以帮助公司培养越来越多的各层级人才, 及时发现领导力转型困难的领导, 排除领导梯队内部流动性的阻滞。 同时, 如果各级领导都能够拥有与领导层级相适应的工作理念和领导技能, 这本身对于下级领导人

才的成长和选拔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而在各个层级上为公司提供下一领导层级的继任候选人。 在个人层面: 就我个人的具体岗位来说, 领导梯队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各领导层级在工作理念、领导技能、时间管理方面的不同, 并详细的列出了其中的具体内容和关键点, 非常具有启发性。 举例来讲, 个人贡献者往往由于出众的业务能力而被提升为一线经理人, 此时, 一线经理人往往难以放弃为他带来个人升迁的职责和工作方式, 在这样的工作理念下, 他就往往会忽略作为一线经理人所须拥有的工作理念转变和工作技能培养, 在制定计划、工作设计、授权以及绩效监督方面投入不够, 忽略通过他人完成任务, 忽略下属的培养和下属的成功, 从而出现转型困难和阻滞。

二、个人的职业SWOT 分析 (略)

2.1 内部环境分析

2.2 外部环境分析

三、 达到下一发展目标所需提升的素养、技能、方法等

3.1 现阶段的问题

通过对《领导梯队》一书的学习, 让我对公司各个层级的工作技能、时间分配管理、工作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对我当前担任一线经理人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具体来讲: 在员工阶段(个人贡献者), 应注重个人专业能力、团队协作、遵守公司的纪律、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而在部门部长阶段(一线经理人阶段 ), 需要在工作理念、领导技能、时间分配管理方面做出较大的调整。 比如在工作理念方面要从个人完成任务、追求个人成功的理念转变到通过他人完成任务、注重下属的成功和部门的成功、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显然, 这两个级别之间有着巨大的工作理念差异。 在领导技能方面, 要从个人贡献者注重业务能力转变到注重工作设计、人员选拔、授权、计划、监督、绩效评估、教练与辅导等新的领导技

能。 当一线经理人充分的认识到工作理念和工作技能的变化, 时间管理的变换也就自然形成, 比如: 从个人贡献者的按时完成任务, 转变为合理的安排下属的工作和进度监督, 并将大量时间投入绩效考核, 与下属沟通工作、辅导, 与上级汇报申请资源, 与其他部门、供应商沟通、监督考核、绩效评估等工作。

3.2 下一发展目标

克服SWOT分析中个人劣势并完成向一线经理人的转型, 下一阶段的职业目标将向更高级别迈进, 即: 管理经理人员。

部门总监的工作理念、领导技能和时间安排与一线经理人又有所不同, 在工作理念方面, 部门总监要将公司的理念和目标传达给下属, 同时把下属的反馈传达给公司上级, 发挥团队力量、授权给一线经理、注重一线经理人的成功与培养, 部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领导技能方面: 部门总监要能够从个人贡献者中选拔并培养一线经理人、 对一线经理进行监督、考核、在各部门配置资源等, 而在时间管理方面, 部门总监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观察下属经理如何管理部门。

个人感觉, 对一线经理人所要求的工作技能在部门总监级别依然适用, 比如对下属的监督、考核, 授权、任务分配、沟通等, 但同样由于层级、对象的不同, 其所要求的技能水平、视野高度也有所不同, 需要进一步提升。 个人下阶段的职业发展中, 要更进一步的提升个人与上下级包括一线员工的沟通能力, 以及与其它支持性部门的沟通能力, 从而将公司的理念和目标传递给下属、了解一线真实的情况、给予一线经理人正确的指导, 得到辅助部门的支持, 并为部门争取资源。

3.3 具体行动计划

从2.1 现阶段的问题 来看, 作为一线经理人, 个人在上述的工作理念、工作技能、

和时间管理方面还需要根据本书的学习而进行调整, 努力在本年度, 完全摒弃个人贡献者的工作理念, 从而完成向一线经理人阶段的转型。

此外, 还要努力成为全面、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 对市场营销各个环节都有相当的认识与实践,这样, 自己需要在3年内逐步完成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自学, 并不断的在工作中实践; 同时, 对于SWOT分析中的个人劣势, 不断进行提升和修炼。

四、 自己培养下属的具体方法、心得等 (略)

五、公司层面的人才梯队架构建设

如前所述, 《领导梯队》一书为公司打造人才辈出的领导团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并为一个公司的领导层级及其岗位职责内涵的变化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和要求,不仅有助于我们公司建立人才辈出的领导团队, 而且使各领导层级认识到自己的瓶颈及阻滞, 有利于这些领导层级重新审视其岗位上现存的问题, 并作出纠正, 因此, 对任何公司及各层级的领导队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另外, 个人认为,当任何公司各层级领导在领导梯队的架构下重新审视目前的工作理念、工作技能以及时间分配并改正时,也会对该公司各层级的管理产生明显的改善, 所以, 我认为《领导梯队》一书也提供了一种管理方法, 值得在公司内部推行。

 

第二篇:领导梯队 第1章

《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 第1章 概述:领导力发展的六个阶段

在大公司,从员工成长为首席执行官,需要经历六个领导力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不可能通过读一本书或者参加几天的培训课程就可以学会。本书旨在帮助领导者了解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同时,帮助他们熟悉领导工作的特点,一旦掌握了每个阶段的要求和面临的挑战,领导者就能更好地适应领导力发展的要求,加速自己的成长。随着领导职务的晋升,面对着日益复杂化和规模化的业务,领导者可以通过了解六个领导力发展阶段的要求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增强自己的信心。本书前六章将提供胜任各领导力阶段所需的知识和工具。

在阅读每一章节时,你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公司,也许会问自己,我们的公司如何定义和区分每一个领导力阶段呢?可能的情况是:你会立刻联想到一个(或者多个)适用于你公司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却没有在我们的领导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到,当然,肯定还存在其他转变阶段,但它们太小或者还不具备可视为主要阶段的条件。比如,在许多全球性的跨国公司,有同时负责几个国家业务的总经理和高管人员,这些地区高管人员直接向全球消费产品负责人汇报。虽然这些全球消费产品负责人管理业务群组负责人,但是他不是公司的负责人,因为他需要向首席执行官或者总裁汇报,他们没有真正的实权,我们的目的是把他们划分到业务群组负责人行列,即使这样他也可能管理几个业务群组负责人。

同样,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从团队成员到团队领导者不是一个转折阶段。第一,这通常是第一阶段(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的一个部分。第二,团队领导者常常在人员选择和奖励上不像一线经理那样有决定权。第三,团队领导者的工作重点通常是技术或专业问题(例如,完成一个项目),而不包括其他管理职能。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性,可能至少有一个领导力阶段与众不同。但是在领导梯队模型的六个阶段中,你可能会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阶段。当你与每一个阶段协调合拍时,我们相信你会明白,领导梯队模型如何适用于你自身和你公司的情况。如果你的工作中有一个阶段不符合我们的模型,不妨创建你自己对这一转变阶段的定义、解释,然后告诉我们。

第一阶段: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

新员工工作的最初几年是个人贡献者。无论他们从事的是销售、会计、工程或是市场工作,对他们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专业化和职业化。他们通过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任务来做出贡献,通过不断拓展和提升个人技能,在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从而获得组织的提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他们学习的内容包括工作计划、进度管理、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和工作的可靠性,需要提高的工作价值观包括公司文化和职业标准。当他们成为业绩出色、技术熟练的个人贡献者时,特别是当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时,公司往往会增加他们的职责。如果他们能够熟练地胜任这些工作,并遵循公司的价值观,那么他们就将被提升为一线经理。

担任一线经理,表面上看是一个非常容易而又自然的领导力阶段,但领导工作的历程通常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工作出色的人通常不愿意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他们喜欢从事原有的业务工作。结果,这些人虽然从个人贡献者提升到经理岗位,但工作方式却没有实现相应的转变。事实上,岗位是经理,思维却是业务员。例如,许多咨询顾问的升迁跳过了这一转变阶段,在暂时性地担任团队领导者之后,直接晋升为事业部总经理,导致工作经常出现失误。

在领导力发展的第一阶段,应该学习的技能包括工作计划、知人善任、分配工作、激励员工、教练辅导和绩效评

估。一线经理需要学会如何管理他们的时间,使得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能够帮助其他人完成工作。一线经理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救火”、捕捉机会或者只顾自己,他们必须从自己做事转变为带队伍做事。

对于新任经理来说,转变时间管理方式是一件困难的事。部分原因是许多经理仍然热爱原有的工作方式,甚至他们担任公司高管时仍然沿用工作初期的工作方式。但是随着领导层级的不断提升,要求经理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管理,而不是事必躬亲。如果经理们从开始担任管理职务时就没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那么随着职务的提升,必定会对公司造成不利。这就是领导梯队建设不通畅以及各级领导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

实际上,在这个阶段,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工作理念的转变。具体而言,他们必须学会如何管理而不是仅仅担任这个职务而已。他们必须坚信,把时间用于帮助他人、制定计划、教练辅导和类似的工作,是他们的职责,而且他们必须把通过他人完成任务作为自己取得成功的关键。例如,在金融服务业,一线经理发现这种转型非常困难,他们不但要成为出色的业务专家,而且要学会帮助他人高效工作。这些理念与他们作为个人贡献者时获得的成功毫无关系,所以当他们担任经理时,很难顺利实现这种转变。领导技能和时间管理能力容易测评,然而工作理念的评估却要困难得多。有些人表现出好像正在按新岗位要求做出调整,但实际上仍然固守着其作为个人贡献者时的工作理念。只有当上级领导强烈要求他们转变工作理念,或者当他们意识到转变工作理念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时,他们才会主动地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

第二阶段: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

相对第一阶段而言,领导力发展的第二阶段经常被忽视。尽管它是构成一个公司管理基础的重要基石,选拔和培养了公司未来所有的领导者,但很少有公司在领导梯队培养体系中做好这个环节。

与第一阶段工作最大的不同是,第二阶段是纯粹的管理工作。在第一阶段,经理人员仍然要承担一部分个人贡献。但在第二阶段,他们不再需要直接做出个人贡献。他们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包括选拔人才担任一线经理,分配管理工作,评估下属经理以及教练辅导。同时,他们必须学会超越部门利益考虑全局性战略问题,并积极地给予支持。

在第二阶段,经理人员如果只重视个人贡献和部门工作,而忽视对其他部门和公司整体的贡献,那么他们的角色转变将非常困难。通常的情况是,一线经理还没有实现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的转型就被提升为部门总监。结果,虽然他们坐在部门总监的岗位上,却干着一线经理的工作,从而导致上下级管理不通畅。由于没有经过一线经理岗位的足够历练,他们仍然认为个人贡献大于管理工作,结果阻碍了管理流程。他们不仅长期持有这种错误观念,而且还将这种观念灌输给下属经理人员。他们总是提拔专业能力出色的员工,而不是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人才。他们不能有效区分哪些人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哪些人能够有效领导团队。

部门总监必须能够识别一线经理中普遍存在的阻碍管理工作的错误观念。他们必须清楚,一位软件项目经理如果更愿意设计软件而不是管理他人,就不能提升他担任项目经理。他如果不能从管理和领导他人的工作中获得满足感,无论他在软件设计工作方面多么出色,作为项目经理他只会失职。实际上,部门总监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是把那些不能胜任管理工作的一线经理重新送回原有的岗位。

由于一线经理难以获得足够的管理培训,故而教练辅导对他们非常重要。他们依赖上级领导对他们的切身指导,但有些部门总监却不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来做教练辅导工作。在大多数公司,教练辅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很少有总监把它视为一项重要工作。

第三阶段: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

这个阶段的转变比想象的要困难。从表面看,管理经理人员和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非常相似,但实际上却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前者是部门总监,后者是事业部副总经理,同时主管几个相关部门,他们需要跨越两个层级与员工沟通,因此需要培养新的沟通技巧。此外,他们还必须管理自身专业以外的其他工作,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懂得专业以外的工作,而且还必须学会评估它的价值。

事业部副总经理需要向事业部总经理汇报工作,因此,他们必须有全局意识,能够兼顾多个部门的需求和利益。他们需要具备两项新的技能:一方面是与其他部门团结协作,另一方面是基于工作的需要与其他部门争夺资源。与此同时,他们还必须擅长制定战略,不仅为自己的部门,而且统筹整个业务部门的战略规划。他们需要经常参加业务工作会议,与其他部门主管并肩作战。这些工作都需要占用他们的时间,因此,他们必须学会适当授权给下属经理。

领导力发展的第三阶段要求管理者更加成熟。一方面,成熟意味着他们的思考和行动像事业部副总经理,而不是部门总监。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有开阔的、长期的战略眼光,对于他们所主管的部门有前瞻性的、准确的长远考虑,这常常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在这个管理层级,他们的领导能力主要体现在制定职能战略,以确保业务领先于竞争对手。他们必须通过促进开发更具创新性的产品,或者开拓新的渠道来实现部门最大价值。他们必须推动主管部门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取得短暂的辉煌。

汤姆的经历诠释了这个层级领导者面对的挑战。6个月前,汤姆被任命为工厂厂长。他有五位下属经理:四位管理工厂,一位负责原材料采购。尽管汤姆的经历使他在销售、财务和其他职能领域得心应手,但他不擅长制定工作计划,这与他以前熟悉的管理工作和与一线员工打交道有很大不同。汤姆不仅感到全面管理生产运作的各个环节,使之融为一个高效运作的工厂非常困难,而且渐渐与许多员工变得疏远起来。在很多公司,像汤姆这样的管理者勉强能够蒙混过关,他们的长处往往能够掩盖他们的短处。但如果进一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汤姆并没有在他的领导岗位上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汤姆应该培养跨层级沟通的技能,这对他很重要;他必须知道,在不影响下属管理人员权威的情况下,如何了解员工们在做什么,他们工作的怎么样。如果汤姆缺乏这种管理技能,那么他要么会干预过度,导致下属经理人员与他疏远,要么会疏于管理,导致管理失控。

幸运的是,汤姆的公司有一个合适的评估项目,认识到汤姆面临的困难,为他提供了教练辅导和最恰当的培训课程,帮助他建立起了这个领导层级所要求的能力。

第四阶段: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

这个领导力阶段通常带给管理者最大的满足感,同时也最具挑战性,这项工作对公司至关重要。事业部总经理通常获得很大的授权,具有领导天赋的领导者常常感到如鱼得水。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管理工作与市场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是一个职业的巨大跨越,主要体现在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和工作理念的不同。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战略性、跨部门思考的问题(尽管继续提升这些在前一个岗位中培养的技能非常重要)。现在,他们全权负责一个业务单元,而不是只需理解并和其他职能主管一起工作就行了。从事业部副总经理到事业部总经理的变化在于,事业部总经理不是从部门的角度评估计划和建议方案,而是从赢利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估。为了获得成功,事业部总经理必须改变他们先前的思考方式。

在新的岗位上,可能有更多新的、不熟悉的工作等着他。对于那些只在一个部门工作过的人来说,事业部总经理岗位意味着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因为突然之间他们将面对许多不熟悉的工作,承担前所未有的责任。他们不仅要学会管理不同的部门,而且需要熟练地与各方面的人员协同工作,敏锐地意识到各部门的利益点,并清楚、有效地与各方面人员沟通。更具挑战性的是,如何兼顾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取得恰当的平衡。事业部总经理必

须完成季度利润、市场目标、产品计划和人员管理目标,同时兼顾未来3~5年目标的实现。这种平衡持续困扰、考验着事业部总经理,要求他们投入更多时间思考,并成为善于思考的领导者。他们不需要每天去做具体的工作,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分析和反思。

当事业部总经理不能实现这种转变时,公司的领导流程就受到阻滞。例如,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事业部总经理对支持性部门重视不够。指导和激励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法务部和其他支持性部门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当事业部总经理不理解或者不重视支持部门的贡献时,这些部门的员工就不会尽职尽责。如果领导们轻视或者忽略了他们的作用,他们在工作中会三心二意,甚至玩起公司政治,导致公司内部矛盾重重。即使事业部总经理并不了解某些部门的工作,他们也必须学会获得各部门经理的信任、建议和反馈。

第五阶段: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

这个领导力阶段看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人们总是认为,如果你能够成功地管理好一项业务,那么你也能够管理多项业务。这种认识的错误源于他们不了解这二者的区别。事业部总经理关注自己亲自管理的业务的成功,而同时主管多个业务的集团副总裁,关注事业部总经理的成功。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别,因为有些领导者只有当成功大部分都归功于他们时,才会获得满足。可以想见,一位集团副总裁如果不能关注他人的成功,就不能够激励和支持下属管理人员获得成功。或许他的工作会让他有挫折感,因为他确信自己比下属任何一位经理干得都出色,但却不能够亲自去做。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公司的领导流程都会受到阻滞,副总裁对主管部门要么支持不够,要么干预过多。

这个阶段要求领导者在四项关键技能方面进一步提升。第一项技能是,集团高管必须擅长评估资金调拨和人员配置的战略规划。这是一项复杂的商业技能,包括学会正确的提问,有效地分析数据,以及从公司的角度去理解哪些战略规划最有可能成功,最应该得到支持。

第二项技能是培养事业部总经理。他需要清楚哪些事业部副总经理的能力最适合担任事业部总经理,并提升自己的教练辅导能力。

第三项技能是评估业务的投资组合策略。这与事业部的战略有很大不同。他第一次需要问以下几个问题:我们有合适的业务群吗?为确保当前和未来的赢利,需要增加什么业务?削减哪项业务?调整哪项业务?

第四项技能是集团高管必须精于评估自己的核心能力,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评估手中的资源,基于分析和经验做出判断,而不是盲目乐观。

在这个阶段,领导者能力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领导者可能掌握了必要的管理技能,但如果他们没有开放、善于学习的思维,他们的领导才能就不能够完全发挥出来。集团高管需要处理多项业务带来的复杂性,考虑社区、行业、政府和各种礼仪活动。他们必须为做出重大决策承担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要做好准备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很长时间。他们也要清楚华尔街对公司赢利的期望。在这个工作范围很大的岗位上,集团高管不能再用专家的心态去工作,他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各项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小公司没有这个发展阶段,首席执行官通常承担了公司的全部管理职责。

第六阶段: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

当公司高层领导力出现问题时就会影响全公司。一位首席执行官,如果没有完整地经历所有发展阶段,他的工作

可能不仅影响其直接下属的工作绩效,而且会影响公司全体员工的业绩表现。他不仅不能有效地培养其他管理者,而且也不能胜任首席执行官的岗位。

领导力发展的第六阶段,其转变更多地集中在经营理念而不是管理技能方面。首席执行官必须确认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作为一位组织的最高领导,他必须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思想者,同时善于建立公司的运行机制,推动公司实现每个季度的业绩目标,并确保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权衡取舍是首席执行官日常的功课,他们必须学会适应和掌握这门艺术。此外,敏锐地觉察并熟练地处理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重大的外部变化以及积极主动地加以应对,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席执行官必须具备重视外部关系的视角。

首席执行官需要清楚,他们的年度业绩通常取决于三四个关键的决策,他们必须把这些决策放在优先位置,并持续以它们为中心开展工作。从战略到公司愿景的思考,从公司运作到全球业务发展,这些视角的转变看起来差异不大,实际上却大相径庭。首席执行官必须学会“抓大放小”,聚焦于公司全局性事物,例如,如何更好地构思、开发、生产和销售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具体的产品开发细节。

最后,首席执行官必须团结一批业绩出众、雄心勃勃的领导人才,虽然知道他们中的某些人觊觎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却仍然重用提拔他们。通过各种沟通方式激励公司全体员工,是首席执行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也只有首席执行官才能做到。

首席执行官领导力出现问题,通常有两方面原因:

◆ 首席执行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转变工作理念的重要阶段。

◆ 公司没有意识到,培养一个能够成功实现角色转型的首席执行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第二个原因,首席执行官的领导力需要通过一系列多元化的岗位长期锻炼来培养。最好的培养方法是,为他们的成长设计量身定制的培养路径,在不同岗位锻炼和提升他们各方面的领导才能。虽然教练辅导有助于高管加速成长为首席执行官,但通常还需要足够的时间、经历和岗位锻炼。

首先是意识和意愿的问题。我们观察到许多首席执行官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型的必要性,或者转型不到位。他们仍然沿袭担任集团高管时的工作理念、时间管理和工作方法,没有能够适应首席执行官岗位的新要求。他们仍然在管理业务部门,而不是整个公司。

领导梯队模型在小公司的应用

领导梯队模型主要应用在大的集团公司,但我们也把它成功地应用到中小公司(一些公司甚至只有20名员工)。从本质上来看,这个模型反映了任何一个公司的管理层级。小公司逐渐成长时也会产生不同的管理层级。在此,我们简要介绍领导梯队模型在中小公司的应用。

在人数少于20人的公司,通常只有一个管理层级:从管理自我到公司老板,公司的创始人通常从个人贡献者转变为管理者。在成功地设计一款产品或者开创一项服务之后,他必须雇用更多员工,这就开始了他的第一个领导力发展阶段。如果公司生存下来,他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运用一些管理技能,包括教练辅导、制定计划和奖励员工。如果他不擅长这些管理技能,员工就会辞职走人,更糟糕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工不出力。这是一个小公司成功转型为大公司的关键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的寿命只能延续一两代管理者。在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中,创始人经常被在大公司获得丰富经验的管理者取代。如上所述,小公司的领导者经常受制于公司

规模和外部环境。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人员的增加,创始人必须经历第二个领导力发展阶段。由于不能再凡事亲力亲为,他必须任命中层管理人员负责相关管理工作。他要做的是,弄清楚整个公司的工作是否相互协调,资源是否有效利用,客户是否真正满意。从本质上讲,创始人将经历第二个领导力发展阶段: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他必须确保全公司的努力能够创造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项职责是,基于客户需求和竞争形势,设定公司的发展目标。

当增加一个新的管理层级时,小公司往往失败。我们曾与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密切合作,该公司向小公司提供兼并收购的贷款。在发放贷款前,公司要求我们帮助其评估贷款公司是否有能力管理并购后变大的公司。在研究了大约50家贷款公司后,我们发现失败的公司都是源于它们的领导者没有改变原来的工作习惯,他们很难放弃事必躬亲,也很难信任一个新的管理层级。换句话说,他们不能够或者不愿意实现关键性的领导力转型。

随着公司的成长,理解公司成长中的领导力转型至关重要。我们曾与一些小公司共事,它们成功地采用图11所示的模型实现了转型。

图11小公司领导力发展模型

大集团与小公司不同。在小公司,首席执行官与大公司的事业部总经理类似(对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负责,并协调政府关系、客户关系等方方面面),部门总监常常被归类到公司团队成员。

了解了以上异同,小公司也可以和大集团一样应用这种领导力发展模型。

领导梯队的各个阶段

充分了解每个阶段,有助于揭示隐藏在每一个层级中的领导力问题,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办法。公司常常意识不到,各级领导者之所以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领导才能,是因为公司没有知人善任。公司往往注重管理岗位的财务考核指标,而不是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其结果是,事业部总经理花大量的时间去争取客户,而不是制定有效的业务发展战略。或者,事业部总经理的上司——集团高管,从不关心下属的工作理念是什么,以及这些理念与他的工作是否匹配,当这位事业部总经理的战略出现失误或者未能达成目标时,也不会唯他是问。

如果公司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领导力发展阶段,领导力发展问题就能很快被发现,领导者的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培养。当一位新任事业部总经理仍然固守先前的工作方式,把面对面销售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培养出新岗位要求的关键领导技能时,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被发现。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制定出一个有效地培养计划。与此同时,他的直接上司——集团高管,也被要求承担培养职责,指导他学会如何制定战略计划并有效地分配时间。

通过建立六个领导层级的合适的领导力标准,公司能够加速领导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继任工作。领导者可以清楚地知道现任岗位和下一个层级之间的任职资格差距,清楚下一步需要接受的培训和岗位锻炼,以及现任岗位领导力发展不足带来的危害。领导力发展阶段还有助于人力资源部门制定领导人才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升领导人才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而不是依赖普及式的培训项目。此外,领导者为晋升到下一个领导层级所做的准备能够得到清晰的识别,而不是笼统地与现任岗位的业绩表现混为一谈。这种模式为公司提拔领导人才提供了客观的标准。无须完全考虑现任岗位的业绩表现、人际关系和个人偏好,领导人才就能够获得晋升。当一位领导者在现任岗位上驾轻就熟并表现出更高层级的某些领导潜质时,公司就可以提拔他。领导梯队模型为组

织提供了一种测评领导者能力与岗位匹配度的工具,让不合适者走开。

领导梯队模型还创造了三方面的价值:一是减少领导者的精神压力。当一位领导者被破格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时,由于缺乏相应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导致工作压力巨大。如果采用领导梯队模型,就不会出现跨越式的晋升。二是领导者的晋升速度比较合理,频繁调动不利于培养必要的领导能力;反之,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不走出“舒适区”,也不能培养出新的领导才能。领导梯队模型提供了一套测量标准,评估领导者是否为晋升做好了准备。三是领导梯队模型缩短了通常的领导人才成长为集团高管的时间跨度。这种模型清楚地定义了从一个层级晋升到更高层级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一旦完成在某个岗位的历练,立即擢升到新的岗位,绝不虚度光阴,浪费他们卓越的领导才华。

单从人才管理的角度来看,领导梯队模型最大的贡献在于公司不需要从外部引进人才来支持公司的发展。公司完全可以从员工开始各级领导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起自己“人才辈出”的领导梯队。

问:领导梯队模型能够覆盖公司中的每位员工吗?

答:在我们合作过的公司中,这个模型大概覆盖到80%~85%的职位。因为领导梯队模型最初是为业务部门管理人员晋升设计的,公司中的很多职位,典型的是一些高级别专家或许并不适用这个模型,包括战略分析师、税收律师、福利设计师、保险专家和财务专家等,当然,这个模型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问:我是一位专家型人才,如果想要进入业务部门的领导岗位,我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有机会进入领导梯队?

答:专家型人才通常负责全公司某方面的具体专业性工作。如果对商业运营缺乏深刻的理解,他们就需要努力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学会领导一个技能和背景多元化的大团队。你如果真想进入业务部门,最好在职业生涯早期就从事业务工作。必要的话,你还应该接受由于岗位调整带来的降薪,以及放弃专家岗位带来的自豪感,从零做起,这对于你从专家型人才转型为业务型领导至关重要。

问:如果我们公司或者业务层级与这个模型不吻合,我们可以采用它吗?

答:能够与领导梯队模型完全吻合的公司很少。我们建议贵公司不必生搬

硬套这个模型,而是合理运用其核心原则和思路。例如,很多公司的市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没有所有的阶段。营销副总可能不得不同时兼任市场部总监。在这种情况下,无须为了套用这个模型而去“削足适履”。

问:建立一个人才辈出的领导梯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以下是我们观察到的三项最大的挑战。

(1)公司未能及时地觉察到,领导者在错误的工作理念驱使下,努力地做本应下属做的工作。虽然他们比下属做得又快又好,但这会导致他和下属的领导能力都得不到发展。

(2)公司并不要求各级领导者培养下属,尽管每位领导者都希望能……

所以对培养下属感兴趣。

(3)公司高管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今天的产出上面,而没有着眼未来,这将导致公司无法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问:如果我没有经历过某一个领导力发展阶段,要如何补救?

答:很多在财务或者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领导者没有机会经历完整的领导力发展流程,他们同样获得了成功。你需要首先评估自己在现有岗位是否完全胜任。如果不胜任,就需要仔细分析自己缺乏哪方面的能力。如果是由于在前一个层级的锻炼不够充分,那么就请求你的上司或者人力资源部帮助你弥补这个缺陷。(如果不是的话,你就要对本书中涉及你错过的那个阶段格外认真了。)

问:领导梯队模型与公司的胜任能力模型相关性如何?

答:胜任能力模型被广泛应用,我们需要有效地解释它。不幸的是,胜任能力模型没有体现出层级差别,“一刀切”的模型带来了严重的弊病。我们建议贵公司把胜任能力模型与各层级的工作要求结合起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这将提高贵公司胜任能力模型的实用价值。如果胜任能力模型与实际工作缺乏联系,那他们的价值何在?我们注意到,在大多数公司,业务主管们经常忽略胜任能力模型,因为这与他们的实际工作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领导梯队的规模取决于公司的规模。每个公司都有“一揽子”领导工作,大公司的大,小公司的小。基于我们与不同规模公司

的合作,我们发现在大公司中新旧职位之间的“突破点”更多,所以领导梯队模型需要进一步展开,从而和公司的规模相吻合。

领导梯队模型不分国界,对于发达国家快节奏、极度成功的公司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司都有帮助。领导梯队中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需求,都是通用的。

阶段的个数因公司而异。有些公司有六个阶段,有的有七个阶段,也有的是四个阶段,但领导梯队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列出了六个阶段,人们容易把六个阶段当做公司的普适状况,但事实并非如此。领导梯队模型应该得到适当的分化,并均匀调整各个层级的间距。

公司经常存在领导职位过多,但领导力不足的状况。我们发现领导梯队模型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人突出意识到“多领导综合征”的存在。它指出公司应当怎样以提升至领导角色的方式奖励优秀的个人贡献者。技术能力强的人应当获得一个头衔,领导几个人

并获得加薪,但他们仍然应该把大多数时间用在技术性工作上。

界定一个技术人才的发展轨迹,也是个很好的想法。考虑到前边提到的几点,我们发现技术能力强的人也应当有自己的晋升轨迹,并同时获得加薪。定义一个技术人才的发展轨迹,并不是什

么难事。实际上,这个发展轨迹早已存在,只是使用得不够广泛。这个发展轨迹为那些没有领导能力或者不想做领导,同时又想接受更大挑战取得更多报酬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它

确实对领导梯队建设的畅通很有帮助。

职能部门主管以及更高级别的领导更应该着眼于未来。正如我们前文已经提到的,着眼未来的工作很难,但却是保证长远成功的必然要求。一味囿于解决当下的问题,将耗尽领导者的时间。职能部门主管以及更高级别的领导者应该把这些问题交给下属,以腾出自己的时间去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