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观后感

《人工智能》用科幻演绎童话

老师在放着关于电影简介的PPT,有些看过的,有些听过的——“《A.I.》人工智能,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下,很不错的电影。”听到老师做这番评价,放学回到寝室,便下载了下来。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机器小孩为了回家而一心要变成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就有着极强的童话色彩,与木偶奇遇记是十分类似的,机器孩子大卫也正是因为偶然间听到了木偶奇遇记而动了变成真人的心思。这样的题材让斯皮尔伯格来拍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人工智能》是斯皮尔伯格为了纪念好友库布里克所拍摄的一部科幻电影。斯皮尔伯格与库布里克虽然说是多年的好友,但是在艺术创作方面,库布里克的电影是从来不让斯皮尔伯格参与的,但《人工智能》却是一个例外,库布里克曾经有个设想就是力邀斯皮尔伯格担任其导演,自己担任制片,因为他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属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但是很遗憾,这个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启动库布里克就离开了人世,《人工智能》也被一度搁浅,于是多年后斯皮尔伯格为纪念老友而拍摄的这部电影就显得异常宝贵。

在影片的开头,人类就被置于一个极度严峻的生存环境下,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部分城市已经被海水所淹没,人类的科技却极度发达,无疑这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讽刺。拟真电子公司的老板并不满足于已经开发出来的智慧型机器人,而要进一步开发出一个会爱的机器人,一个有心智和情感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前所未有的潜意识,充满暗喻、直觉和自发性推理力的内心世界。当这个提议被提出的时候就遭来了同事的疑问,社会充满着仇视机器人的气氛,当前

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是让机器人去爱人。但是真理总是难以被众人所接受的,这个观点并没有受到重视。的确,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这就是影片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斯皮尔伯格开门见山的点出了这个问题。

长达2小时25分钟的影片从情节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以机器孩子大卫在人类世界的经历为主,主要表达了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各种矛盾;后半部分则是机器人的血泪史,表达了一种无奈,同时也是大卫的童话历险。两部分以机器舞男的出现作为过渡,乍看很突然,细想却十分合理。

《人工智能》的节奏感很好,第一个部分就有三个高潮,首先是马丁激大卫吃菠菜而导致起线路损坏,然后是大卫和马丁落入游泳池的镜头,再一个就是大卫遭抛弃的镜头。这样在观看的时候才不至于显得沉闷。同时这三个高潮都是影片最出色的地方,感情表达力度相当得大。

这对夫妇因为自己的孩子将要死去而选择了用机器孩子大卫进行替代,起初莫尼卡是坚决反对的,那时候大卫的人工智能系统还没有被激活,他的行动以及大笑时的声音都是十分僵硬的,直到莫尼卡决定接受他并且说出了那7个激活码的一刹那,大卫喊出了“妈妈”这个让人心碎的单词。莫尼卡接受了这个人工智能的产物。有大卫的日子里,这个家庭是幸福的,生活十分融洽,莫尼卡只是偶尔会想起自己奄奄一息的儿子,略有忧愁,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予了大卫充分的母爱。然而一个电话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莫尼卡的儿子马丁因为医学奇迹而恢复了过来,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马丁回归,大卫失宠,他沦为一个玩具,仅是比起泰迪熊要高级的玩具而已。

马丁与大卫之间有着鲜明的对比,大卫代表的是初生的孩子的纯朴,而马丁 2

则代表着被社会腐蚀所形成的那种邪恶。马丁时刻压迫着大卫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那份权利,而大卫总是默默地忍受,没有任何地反抗。斯皮尔伯格在前部分中用了大量的细节镜头来表现这种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不平等性,这些细节让人看了都是颇有感触的。

在游泳池边上,一群邪恶的孩子用刀在大卫身上做疼痛试验,大卫躲到马丁的身后,两人意外地落入游泳池中,人们跳下水中将马丁拉了上来,留下了大卫一人在水中张开着双臂。他同样渴望着人类的帮助,但是那一刻没有人在乎他,大卫在水下看到的模糊晃动的视线与他在水中的安静形成了鲜明对比,爆发出了巨大的戏剧张力,机器人只是人类的物品。

我相信当莫尼卡决定把大卫送去拟真公司销毁时所做的抉择是艰难的,一个机器人对她付出了无休止的爱,当大卫因为菠菜事件躺在手术台上被人修理的时候,他可以安慰莫尼卡“妈妈,这不痛,没事”。大卫与真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机器做的,然而他的心却是完全和人类一样的。所以莫尼卡最终没有忍心把他送进机器屠宰场,而选择了森林里放他走。

大卫:“妈妈,不要!妈妈,要是皮诺曹变得真诚了,我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我可以回家吗?” 莫尼卡:“那只是一个故事。”大卫:“但是故事却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莫尼卡:“故事不是真实的!你也不是真实的!现在,瞧。拿着这个,好吗?不要让任何人看见它有多少。瞧。不要那么走。很多人。和所有的人都保持距离。除了一个像你的人。” 大卫:“你为什么希望我离开?为什么?我很抱歉我不是真诚的。如果你允许,我将永远对你保持真诚!”莫尼卡:“让我走,大卫!让我走!我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关于这个世界。”

莫尼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她抛弃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仅仅因为马丁这 3

个真实的母爱发泄对象回来了。

影片的第二部分也便拉开了帷幕,机器舞男的出现,他和大卫一起踏上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大卫坚信蓝仙女可以让他变成一个真的孩子。

机器人屠宰场,类似古罗马的角斗场,机器人被送进去,一个个地走向毁灭,而看台上欢呼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类,一种鲜明的等级制在这里被展示了出来。人类创造出了他们,同时又是人类对他们进行着肆意的虐杀,并以此为乐,虽然虐杀的对象不是真实的人,却比虐杀真实的人显得更加血腥。

但是人类终究是有人性的,当大卫被送上屠宰场的那一刻,在大卫的求饶声下,看台上的人群心软了,大卫逃脱了。

也许是前半部分的戏剧张力过于强烈,我总是觉得影片的结尾略显朴素:大卫最终找到了他诞生的地方,但那里并没有童话中的兰花仙女,在那阴森的大楼里,他看到了上百个与他一样的电子产品,绝望的他跳入了冰冷地海水。

大卫在水下见到了兰花仙女的塑像,倒下的摩天轮却压住了潜水器,大卫被困两千年,他在漆黑中充满渴望的望着蓝仙女,直到两前年后更先进的机器人将他救出,那时已经没有了人类,大卫这个曾经最先进的机器人成了最原始的。 高等机器人告诉大卫,只要有莫尼卡的头发就可以让她活过来,但是她只能活一天,当她睡下的时候,就永远不会再苏醒。这个时候整个世界颠倒了过来,人是机器人造出来的,根据前面的理论,被造出来的人应该成为机器人的奴隶,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两千年后的莫尼卡身边没有了亨利,没有了马丁,那一天只属于她和大卫。

大卫流泪了,他变成了一个真的孩子。

伦理与科幻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这部完美的《人工智能》。于是我们又回到 4

了最初的那个问题了——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

《人工智能》融入了斯皮尔伯格所有的电影才华,除了最强项的科幻元素外,还体现了他细腻的情感与对道德观的思考,如果要说哪部电影把伦理与科幻完美结合的话,绝非《人工智能》莫属不可——这一用科幻演绎的童话故事。

5

 

第二篇:《鹰眼》观后感

《鹰眼》观后感

上周四班级团日活动,班级同学一起看了《鹰眼》这部电影,其中的场面及高科技让我深深震撼,但是也让我对这部电影的剧情感到深深困惑。

所谓“鹰眼”,Eagle eye,也就是一台人工智能电脑,它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世界各个角落无处不在的各种信号,进而分析美国可能遇到的各种威胁,在威胁出现在萌芽阶段的时候消除他。 刚开始的时候,美国总统就下达了一个命令,清除了一个恐怖分子头目(类似于定点清除),但是鹰眼分析出这次行动的目标只有51%匹配--果然最后由于定点清除的目标是错误的,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导致大量美国公民在国外丧生。

由于鹰眼的逻辑系统在最根本上是根据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来思考的。所以它认为美国总统及其全体内阁其实是在危害整个美国公民的安全,因此鹰眼制定了清除现任所有内阁成员的计划。 男主角的双胞胎哥哥,发现了鹰眼的清除计划,所以他用自己的优先权锁定了鹰眼,使得鹰眼无法继续进行他的计划。但因此也遭到了谋杀。最后鹰眼找到了男主角,因为他们是双胞胎,在大体上的特征相同,包括语音,包括面部特征,因此让他来解除哥哥锁定的计算机。 于是就发生了男主角被冤枉成恐怖分子抓进监狱,以及逃离警察围堵,最后和女主角到了鹰眼的中心,男主角解开了锁定,最后又阻止了鹰眼想通过声波炸弹炸死总统和内阁的计划,被授勋。

但是这部电影中的确存在多种矛盾,本国的国家安全与恐怖分子之间的矛盾,鹰眼的维护国家安全与总统及内阁成员生命的矛盾,男女主角为获得生命以及保护孩子与鹰眼的命令的矛盾,等等。

鹰眼的本意是想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人民不被侵害,但是鹰眼在实施计划的同时,却伤害了许多人的生命,如男主角的双胞胎哥哥,多个警察与警官,最后竟然想用声波炸弹炸死总统和所有内阁成员。我想这是极其可笑的,因为如果炸弹爆炸了,绝对死亡人数达到几百甚至几千,而仅仅只是由于海外死了十几个美国公民,这是多么矛盾的计划。

我想鹰眼的设计系统与程序不够系统与全面,它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计划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没有核算它进行这次计划的损失,不仅伤害了更多人生命,而且严重破坏了交通治安以及人民自由,这些都是极其不对的,根本没有考虑到人性以及国家的综合利益,这也给我们警醒,不管多么强大的机器,也终会有它的局限,所以不要盲目相信科技,在重视理性的同时,也要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