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读后感

《大自然的文字》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大自然的文字》。

这本书的作者是伊林,是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伊林,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极富生命力的品牌,即取自伊林的著作。他堪称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任何复杂生硬的科普原理在他笔下都变得津津有味。“十万个为什么”惠泽几代人,历史,是不会忘记伊林的!

伊林曾今说过:“每一门科学仿佛都在向我们召唤,邀请我们去专门写它,到处都闪耀着文学还没有接触过的一堆堆最宝贵的新材料。到处标明着文学家们的笔尖还没有走过的道路。”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秋闻蝉叫,晚秋迎雨场。麻雀囤食要落雪。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啊!听,她在说话。白云,蚂蚁,蝌蚪,大雁,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秋闻蝉叫,晚秋迎雨场。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是啊,如果你已经非常仔细地去观察一切看到的东西。那么,将来等你做了一个建筑工人,或者飞行员,或者海员,或者田地上的工程师的时候,你阅读大自然的书来,一定会像那些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明了。

 

第二篇:24.大自然的文字

24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2课时)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

物有文字呢?

揭示课题。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质疑,以疑促读。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3.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借此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叙述脉落。

4.学生交流讨论。

5.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第二课时 (总第93课时)

一、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

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

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

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

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

的文字呢?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2)指名说一说。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在学生读好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来对话:

A:飞行员和机长的对话;

B:地质考察实习生与科学家;

C:孩子和博士。

让学生在与课文充分对话之后,把课文的文字转化为情节性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团结协作能力。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1)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2)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六、课后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

主题的小报。

七、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附:板书设计 辨别方向

大自然的文字观察气向

了解沧桑

诗歌链接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戴巴棣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24大自然的文字

24大自然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