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热带》读后感(部分)

第二部 行脚小注

六、 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

P49—50:罗德里克,S.F.I.O.=人工国际法国支部,伯格森主义和新康德主义。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天真的信念和这么贫乏的知识能力结合在一起,蔚为奇观。他的课堂上我第一次学到,任何问题,不论多么微不足道或严肃重大的问题,都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解决。这种方法就是把对那个问题的两种传统看法对立起来。第一种看法利用常识作为支持的证据;然后再用第二种看法来否定第一种看法。之后,将以上两种看法都证明未不够完整,而用第三种看法说明前两种看法的不足之处。最后,经由名词的搬弄,把两种看法变成是同一个现实的两个互补面:形式与内容;容器与容物;存有与外表;延续与断裂;本质与存在,等等。 P57:可以同时在岩石上面发现两个菊石的遗痕,看到它们微妙的不对称的回纹,这些回纹以它们自己的方式证明两个化石之间存在着长达几万年的时间距离,在这种时候,时间与空间合而为一……思想和情感进入一种新的层次,在那当中,每一滴汗,每一片肌肉的移动,每一息呼吸,全都成为过去的历史的象征,其发展的历史在我身体重现……不同的世纪,间隔遥远的地方在相互问候,最后终于用相同而唯一的声音说话。

P59:我反对现象学的理由是它企图假设经验与现实之间存在的某种延续性。我同意现实但不包括经验在内,而且可以解释经验,但是我从前述三个灵感源泉学到:现实与经验之间的过渡过程是一种非延续性的、断裂处处的过程;我也学到,为了掌握事实,得先将经验排除在外,然后再把经验重新整合进一个不带任何感性情绪的客观综合里。至于后来汇集成为存在主义的那些知识运动,我不觉得它们可以算是一种正当的思考活动,原因是存在主义对主体性的种种幻想过分纵容。把私人的焦虑提升为庄严的哲学问题,太容易导致一种女店员式的形而上学……存在主义容许人们对哲学的任务采取随随便便的态度的危险。哲学的任务是:了解存在于它自身的关系,而不是了解存在于我自己的关系。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不但没有取消形而上学,反而给形而上学提供了两种辩解的方法。

p62:我在这里所称赞的不是一个知识传统,而是一种历史情境。

七、 日落

P64:对一个城镇、一个地区或一个文化这么匆匆一瞥是很得力的训练观察力的方法,因为停留的时间很短暂便不得不尽力集中注意力。

P66:回忆往事是人类的大快乐之一,但是如果记忆真正照本宣科什么都不重新来过的话,很少有人愿意去再经历一次他们津津乐道的疲倦与痛苦。记忆是生命本身,但是另外一种性质的生命

 

第二篇:忧郁的热带读后感

现代美学概论结课论文 指导老师:白路

姓名:尹苗子

班级:设计艺术2011 学号:1130056025

作为文学家的人类学家

——与列维-斯特劳斯对话

摘 要: 《忧郁的热带》是列维-斯特劳斯亲赴美洲森林实地调查的结晶, 书中独特、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精练雅致的抒情语言表达, 发自内心的对发现的激情都无疑给人类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指明了独特的方法。 关键字: 人类学; 人类学家; 研究;细致的感受;锐利的笔触 “??西边的天空上,细小水平状的金黄线条仍然闪闪发光一两分钟,但北方则夜晚已经降临:那些小丘状的堡垒变成石灰抹过的天空底下一些白色的突起而已。白天消逝夜晚来临,所经历的这样一系列几乎完全相同,但又无法预测的过程,是最神秘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任何一个特别的夜晚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降临??”

---------列维-斯特劳斯

英国哲学家、 思想家以赛亚?伯林说过,生活大致可两分,一个是表面的、易于明述的层次,社会科学家从这个层次抽象出一些相似性,概括出若干规律;在这层次下面则是意识形态的根基,“它通向那些越来越晦暗、越来越隐秘但又四处弥漫着的特征,它们同各种感情和行为密不可分地纠缠在一起,难以辨认。我们靠巨大的耐心、勤奋和刻苦,方可穿透表层——小说家做这样的事要比训练有素的‘社会科学家’更出色。”伯林所言甚是,但有一点他没意识到,在对人的思考和感受上,一个伟大的人类学家有时和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样出色。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便是如此。

列维-斯特劳斯,这位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类学家,出身艺术世家。他的外曾祖父是一个乐团的小提琴手,父亲是位画家,母亲的家族也和画家渊源颇深。孩提时代的列维-斯特劳斯常被父母带着去听歌剧,还一度梦想过当作曲家。一九九三年出版的绘画、音乐和文学评论集《看?听?读》,是对作为艺术鉴赏家的列维-斯特劳斯最好的注解。而且,列维-斯特劳斯学术著作中的艺术性因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有人说,他著作中的索引读起来象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详细目录。他的巨著《神话学》,各个章节的标题设置和结构安排俨然是一首乐曲,而不是一部学术著作,其间夹杂有“序曲”、“终曲”、“奏鸣曲”、“赋格”、“合唱”、“交响乐”和“变奏曲”。他的修辞也十分独特,喜欢用举隅法,譬如用葫芦来指涉“容器”,用饮料来指“内容”,甚至把骨骼说成是“食物的反面”,把印第安人穿的一种软帮鞋说成是对“土地的对抗”。可以说,朦胧的诗意、思维的特质和写作的风格,使列维-斯特劳斯在二十世纪的人类学家中独树一帜。 他长于社会与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亲族关系、宗教及神话尤有独到见解。代表作众多,有《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5)、《结构人类学》(上卷1958,下卷1973)、《图腾制度》(1962)、《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学导论》四卷(包括《生与熟》、《从蜂蜜道灰烬》、《辽阔的视野》)。

但是,说列维-斯特劳斯是文学家,并不是就其单纯的表达形式而言的,而是基于对人类学作为一种志业的深刻理解和微妙实践。正如苏珊?桑塔格在《作为英雄的人类学家》一文中所评价的那样:“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发明了一种全职的人类学家的职业,其精神寄托如同创造性艺术家、冒险家或心理分析家的精神寄托。”要明白这种别有幽怀的“精神寄托”,就不能不谈到被喻为列维-斯特劳斯“哲学自传”的《忧郁的热带》。这部短短六个月写就的自传,是了解列维-斯特劳斯的初级读本。

通过白路老师的课,我了解到了列维-斯特劳斯,也阅读了他的人类学著作——《忧郁的热带》。这部书出版于一九五五年,是以列维-斯特劳斯以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在巴西逗留期间对印第安人社会旅行调查的经历为核心,加上以前的知识积累和读书心得的回忆写成的半生回忆录。他为寻找印第安人的足迹,从法国远渡重洋来到巴西。没有瑰丽的异国风情,只有凄苦的土著人与浮躁而机械的圣保罗与里约热内卢。古老悠久的文明被渐渐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殖民者强制植入的西方文化中心论。即使坐着魔毯逃离南美这片抑郁的土地,去到亚洲的印度、去到人口稠密的欧洲,每一处的人类似乎都没有停下来反思,而是不约而同地陷入一种不可挽回的漩涡之中。一个人类学家的职责是什么,是为了了

解他人,从而了解自己,而不是以自己的文化逻辑统治全人类也不是隐退到早已消逝的“黄金时代”。 桑塔格对它赞誉有加:“《忧郁的热带》是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生动,细腻,思想大胆。它写得美。此外,正如一切伟大著作一样,它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迹;它以人的声音说话。给我印象极深的是书中出现的一篇以日记引用形式引用的在船上看日落的“日落记”,热忱描述了光和色、天和地,充满杰出的文学魅力, 这篇风景写真寄托了列维-斯特劳斯试图用语言手段来达到现场再现的野心:“如果我能找到一种语言来重现那些现象,那些如此不稳定又如此难以描述的现象的话,如果我有能力向别人说明一个永远不会以同样方式再出现的独特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和次序的话,??我就一口气发现到我本行的最深刻的秘密:不论我从事人类学研究的时候会遇到何种奇怪独特的经验,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我还是可以向每一个人说个明明白白。”这里隐约已经显露了列维-斯特劳斯拯救时间之流的想法了。在一九五二年出版的《种族和历史》中,列维-斯特劳斯呼吁:“世界受到单调和均一性的威胁,必须保留文化的多样性。??应当听麦子生长,应当鼓励秘密的潜能,唤醒所有人在历史留给我们的空间内共同生存的意识。”在法兰西学院的就职演讲中,他又声称“原始社会”对“文明社会”永具启示意义:“那些保存得最好的原始社会告诉我们,这些结构与人性无相悖逆。??这些形式将对应于人的一种永恒可能性,社会人类学负有监督这种可能性的使命,尤其是在人的最黑暗的时代。”正是在这里,尊重并致力于维护人类精神文化的丰富性和永恒性方面,列维-斯特劳斯令人尊敬地步入了人类伟大文学家的行列。

一般能称得上大师的人,都有些共同的奥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对细节的关注,他们能捕捉各种被泛泛之辈忽略的琐碎现象。且看列维所认为的奇迹——是“在一个隐蔽的缝隙的两边,并生出两种不同种属的绿色植物,靠得非常近,而它们各自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土壤”,“在岩石上发现两个菊石的遗迹,看到它们微妙的不对称的纹理,这些纹理证明了这两块菊石之间存在几万年的时间差距,在这个时刻,时间与空间合为一体”。这是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最本真的关注。正是这些真实纯粹的细节,显示出写作者内心深处对世界的希望。

列维-斯特劳斯的叙述始终不紧不慢气定神闲,“用一种无所畏惧的语调,用一种遇到任何情况、哪怕天塌下来也不改变的冷静态度”。即使经历了战乱、反犹、19xx年欧洲学潮等大灾难,大变故,他仍对世界保持孩童般的惊奇感,而叙述时的冷静,恰恰是以此为依托的:只有习惯于细微处发现世界的人,才不会对所谓反常与大事件,显露出一惊一乍的夸张。

我们不妨看看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记录和分析的几例关于热带土著居民的考察与发现的重要性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吧:

在卡都卫欧族,作者得到了关于绘图原创性的启示:图案的原创性或许根本不在于原始主题上面,而在于这些原始主题的结合 。卡都卫欧艺术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 。每个耶伊瓜贵人都把自己看成阿特拉斯(ATLS,土著信奉的神),不仅仅用肩膀和手,而且用整个身体支撑整个宇宙的一个拙劣模糊表象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每个人对于宇宙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即使再渺小也将对这无界弗广的宇宙产生影响 这种认识大概已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本主义相当接近了波洛洛村落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例子,足以给任何一个人性研究者一个很好

的训诫这个土著社会,借助于村落的布局的设计以及氏族通婚,还有两个半族的划分方式以及男人在宗教上的唯一权,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而且规定只有相同等级之间的人才能够通婚 这样一来,整个土著村落便被划分成三个相互隔离的孤零零的部分,整个社会被划分成三个孤立的亚社会即使他们的智者采取了一系列掩盖这体系邪恶的实质的措施,包括建立了一种貌似兄弟社会的假象来不断地整合重组社会的矛盾,来使这个体系苟延残喘,文化上的最终缺陷最终还是导致了整个族群在生物学上的衰落这一末日的审判。

对南比克拉瓦拉氏族的考察中,作者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惊喜 。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作者亲眼目睹了这个土著民族书写文字的产生。 也许这偶然的个案本身不足够说明什么,甚至是一种异化的产物,但对于考察书写文字的研究者来说则应该是最可靠最值得依赖最接近本原的证据 正如斯特劳斯自己指出的那样:书写文字的发明也许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知识与文明的作用,相反是为了一种政治目的,奴役人所用的 ,而把书写文字用作不关切经典重读身利益的工具,用作智识及美学上快感的来源,是次要的结果 。通常这些次要的功能被用作强化, 合理化和掩盖进行奴役的那项主要功能 ,这正是人类文化与适应手段的诸多匪夷所思之处土著的酋长制度,则又让我们看到了权力的本源:酋长并不具有任何确定好的权力,也不享有任何被大众所承认的权威 。权力来自同意 ,权力依靠同意来维持合法性。 任何不满的意见及可鄙的行为都足以破坏酋长的计划而酋长只能够一一去说服他们,有时还得倚赖自己的慷慨来解决问题 。一遇什么苦难,也都是酋长带着他的妻子们出去解决,而其他人则呆在原地休息 ,酋长获得的唯一补偿便是享有多个妻子的在这里,卢梭—— 社会契约论里面屡次提到的公意 ,注定要丧失市场, 在这个原始的部落里,同意是权力的来源及心理基础,而在日常生活中,同意具体表现于酋长和他同伴之间的供给与接受的过程里面,这使得相互 (RECIPROCITY)这个概念成为权力的另一种基本性质 。从个体的人到社会的人,文化为人类设计的选择之路其实是相当多样的,最终总是脱离不了模式与结构的束缚。

人类学家在一个社区中所要观察的往往是那些甚至被当地人所忽略的现象,而恰恰是这些现象,呈现了一个地方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而那些看来不同寻常的事,虽然很容易引起注意,但未必是当地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要把握无甚特别的细节,没有极度真诚谦卑的态度,没有冷静犀利的眼光,是做不到的。急功近利从来不可能孕育真正的知识,因此没有甘于清贫,宁静致远的淡泊之心,亦不会成大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争一年得失,但看十年功过。这,只有真学者,真知识分子才能做到。而一个真学者,必须相信他所做的工作。那些为争功名,把知识当权力而去著书立说的人是做不到的。那些贫瘠到说着自己也不相信的话却还骄傲地以为拥有着什么的人,则更不必去考虑了。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为,或许在某一天才能突然跟这位老人隔着时空进行交谈。

列维—斯特劳斯在此既要研究他人,更要审视自身社会的道德。他的文学素养赋予他细致的感受和锐利的笔触;同时,书中的观念剖析和历史叙述也颇具冲击力。这部书当年在法国面世时曾引起巨大回响,普通读者也对这本易读且动人的书报以好感;现在看来,《忧郁的热带》已在人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可称得上是“经典著作”了。在一片干涩的学术作品中,在文化迥异的东方世界,与列维—斯特劳斯进行对话,我想不得不说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漫漫长路,

才刚启程。

参考文献:

[ 1] A.R.拉德克里夫—布朗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9.

[ 2] 埃德蒙利奇. 王庆仁译.列维斯特劳斯[M] . 北京:三联出版社, 1985.

[ 3] 列维—斯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M] . 1991: 269-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