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读后感

品味教育的幸福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济源六中 彭丽

高二时我们学习了新绛中学的自主展教学模式,只是感慨人家教学模式的先进和课堂上学生精神面貌的变化。在自己的实践中,也发现这种模式真是好,解放了老师,成就了学生。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真的明白了新绛的模式其实就是生本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找到了理论的制高点,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生本教育之路的决心。

书里有段话是这样表述生本教育的: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

记得刚实行自主展课堂时,我的一篇教学日志里记载的一段内容:“今天部分学生的变化真的是让我大吃一惊!先上台展示的是第五组的张永锋同学,他能上台讲解尚属首次,刚开始讲话声音小,后来在同伴们的提醒下,提高声音,讲解过去分词一题分析完全正确,十分perfect,讲解完毕,我带头给他鼓掌!接下来上台展示的是刘梦珂同学,她是第三次上台展示了。我十分深刻的记得她第一次上台展示的样子,那时她只是站在前面,拿书盖着脸,不敢面对大家,声音很小,就像一只羞涩的小猫一样。而现在她能够直视大家,在黑板上边书写边讲解,声音洪亮,讲解完毕还问大家有问题吗,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摸样。让我最吃惊的是接下来登场的杜龙飞同学了,这位龙飞同学在高一时就在我班,原来他在我的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看课外书,而今天他居然“破天荒”地登台展示了,句子翻译非常到位,我和学生一起为他报以热烈的掌声。从过去的教师主讲到现在的学生展示,完全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看来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能力,而是他们物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郭思乐在书中提到感悟的重要性,“感悟的东西是难以遗忘的,感悟的程度越高,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学习的把握就越大。”

在高三后半年的教学中我偶尔也走回了老师讲的老路上,比如一周两次考

试,能处理卷子的时间只有两节课,有时为了赶进度,我就开讲了。可结果怎样呢?几天后学生对所将的内容仍然是一头雾水。索性还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吧! 学生通过感悟,才能举一反三,才能透彻地理解一道题的来龙去脉。为何学生不懂感悟,因为我们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学生当做产品,以为由外而内的琢磨几下就行了,却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终还是由内而外变化的。所以每个老师多点耐心,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让他们在活动,做中,去感悟,总结,最后学会运用,把知识成为他自己的部分。

生本教育就是让我们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与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品味教育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第二篇:郭思乐与他的生本教育读后感

郭思乐与他的生本教育读后感

郭华丽

通过阅读郭思乐与他的生本教育之后感触很深。我不禁心头一震。回顾从教数年的教书生涯,酸甜苦辣一时难以述说。我曾经有过理想,有过追求,有汹涌澎湃的满腔热情,有沁入心脾的职业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是对教育教学上师生位置的迷惘,以及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阵阵痛楚。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我们都知道时代走到了今天,人的价值和人的潜力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尊重个性,关注人性,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与此相适应,“以学生为本”也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生本教育的理念,可以通俗地总结,“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说也说不完!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远比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非常赞同郭教授这种说法。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一个基点,也是“生本教育”实践的一个出发点。 生本教育,具体体现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过去的“学生中心论”,以学生为主,就是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承认学生发展中存在着差异性,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在教学中不搞平均发展,不搞取平补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其次,在生本教育中最重要的仍是观念的转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教材观和学生观,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而且把学生作为具有发展权利的主体。使他们能够充满自信、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发展。 就像郭思乐所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 1

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个性差异,全面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及交往方面的变化,这就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他应该是一只最合脚的鞋子。”郭思乐教授说,“他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

郭思乐对于德育的另一个基本观点,是“学生美好德行的建立、人格的建树,不能依靠外在的说教,而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去实现。”而生本教育的学生自主的课堂和与之相连的生活实践,就成为学生获得真善美、涵养德性的经常性的,最自然、有效的方式。:“事实上,学习生活作为学生生活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学生形成美好德行的摇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德行的未来走向。社会对学生道德成长的要求,要借此才能实现。” 感谢郭思乐与他的生本教育这篇文章,它让我懂得了如何走好我的教育人生路,我想:当我再继续深入地学习生本教育时,它所带给我的将会是更大的收获。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