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傅雷家书》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被视为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仿。作为傅氏后裔,我们倍感亲切之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两封家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从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通过书信往来,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线,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读完两封家书,感受最深的有三点:第一,“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地位多高,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而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通讯、网络、媒体高度发达,但是众多的为人子、为人女者,却不愿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听不进父母意见。喜欢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形成逆反心理,其实,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条件,更何况是与自己的父母呢?

第二,“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做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唐朝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物质生活贫乏,书信作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被视为至宝。今天书信的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减弱,有了更为方便的联系媒介——电话、网络。可是有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其中不乏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平时很少给家长报平安、交流思想;唯一使用电话的时候,就是囊中羞涩、伸手向父母要钱之时,真让人不可思议!

第三,“众多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能做到“胜不骄”,面对鲜花和掌声,而保持清醒的头脑,这需要高度的智慧。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人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取得过骄人业绩,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拥抱和赞美,而功败垂成,让世人感叹!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自立为王,只顾享受、不思进取而遭遇失败,即是明证。在现代化建设时期,许多为国家、为人民,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高级干部,醉心于灯红酒绿的环境中,忘乎所以,最终走向反面、悔恨终生!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传统:孟母三迁,成就儒学大家;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造就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今天,我们作为“为人父母”者,更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快乐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二篇:1读后感名著

一个伟大的父亲,一次心灵的洗礼

——《傅雷家书》读后感

兴华镇中 杨丽丽 辅导教师 张毓敏

老师向我们极力推荐《傅雷家书》,说它是关于孩子教育和父子深情的经典著作。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了它,果然名不虚传。一下子就被那拳拳的舐犊之情给感染了。书中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傅雷也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我觉得傅雷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他把自己对祖国的爱融入在对孩子的爱里,每一次教导,每一个嘱咐。在孩子事业取得成功时,他说“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着音乐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你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他为孩子骄傲傲,也为国家自豪。他还说“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想遍世界,想遍每个人的心!跟你一块儿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扬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河的气势还要大呢!”这种大爱尤其让人震撼,怀着对祖国的爱,他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艺术家,这么优秀的儿子 !可以这么说,他花费所有的心血和精力,把自己的原则和做人经验教给孩子,让国家引以为豪,让孩子引以为豪。这也是我们的父辈们应该学习的地方,虽然你不能像他那样博学多识,但可以从中借鉴很多。傅雷还给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在这本书里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父子之间的那份朋友般的真诚,他是一个严父,更是一个益友。除了教导孩子如何追求艺术的高峰之外,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处事。当孩子成功时,他劝他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孩子失意时,他又安慰他不要气馁。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里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说得多好,多好的比喻,如春风般娓娓道来,如细雨般悄悄滋润。在另一封书信里他提到艺术家要真诚,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说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韧。这些岂止是艺术家,我们每个人不都应该这样吗?这看似教导孩子,其实也是教育我们每一个人,听着他对孩子的谆谆教导,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陷入深思 ,反省自己,完善自己。他和孩子谈艺术还谈生活中的小事,说他写信封老是不干净,日常琐事要做的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他说:“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因为无论如何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和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是啊,我们生活中的小习惯平时注意修改了吗?我们的意识和性情是不是也要在这些小习惯中去改进,去提高,去净化。读到这里,我想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这也可以说是我塑造自己人格的要求啊。赶紧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不良习惯吧,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人,再去做其它的追求。这是基础,这是前提,否则你什么都做不好。

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交换生活生活中的认识。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

的。一个有名气的父亲,能够俯下身子和孩子做推心置腹的交谈,真的让人羡慕。在与傅聪意见不合激烈争吵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 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父亲是威严的代表,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我想我们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庆幸他有这样一个好父亲,傅聪是幸运的,傅雷也是幸运的,他们让我感受了一场心灵的爱的洗礼,原来父子之间还可以如此默契和美好。那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健康快乐的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只是我们的父母太含蓄了,他们把心里的爱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要学会体会和懂得,我们一样幸运和幸福,因为天下的父母是一样的!爱孩子胜过爱自己!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总之,这是一本好书,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还是字里行间的真情,都让我深深怀念,爱不释手。每一次阅读都有每一次的收获 ,每一次捧起就有新的触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我会收获更多,收获做人的原则,收获人情的温暖,汲取爱的力量,成就完美人生。

教师评析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特别是书中的教育方式很能打动孩子的心,因为语言循循善诱,推心置腹,我觉得很适合学生读 ,就借助于学习《傅雷家书》两则时,向学生推荐了这本书。

我先向学生们做了内容介绍,又通过课内两篇短文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本书的语言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课内反复的揣摩语言和情感,课下留时间讨论,通过多媒体手段赏析名著中的其它内容,加深拓宽他们的认识和视野 。然后又在班上举行“我的好父亲”心灵放歌朗诵会。让学生把名人和自己作对比,从而实现名著阅读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和学习,孩子们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和自己对它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虽然语言不那么精辟,思维不那么严密,但他们读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些和自己生活学习做人有关的认识,这就是可贵的,这也是我们的目的。读一本好书,能够找到心灵的共鸣,生发出自己可以思考的问题,然后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帮助自己做人处事,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体现了,这也是我们名著阅读的目标所在。

我很欣慰,孩子们能用他们稚嫩的心感受那博大的父子深情,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傅聪一起成长,一起领略人世间最真挚的爱。笔者不但在老师的指引下了解到整本书的内容,而且还把书信中的精彩段落拿来和别人分享,可见她是如何的用心,动情。感悟中主要把握了两点,那就是傅雷的爱国之情和对孩子朋友般的谆谆教导。国家的爱融汇在对孩子的小爱之中,让人震撼,让人触摸到作为一个父亲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而觉得充满温情。这就是

本文中不时闪现的情感基调和内在灵魂的有力支撑。

这篇文章中的另一个亮点是学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的参照和思考。她从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中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在羡慕别人祝福别人的同时理解了自己的父亲 。“虽然我的父亲不完美,他没有傅雷的博学多识,他不会给我写信,他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但那些唠叨,那些愤怒后的原谅,失望后的包容也是爱。父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多么深切的感悟,那是发自肺腑的赞美和体会。以前没感觉到,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在这些书信的牵引下,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拉近了和父亲的距离,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这便是名著阅读的魅力,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学文是为了做人,做一个社会的人,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总之,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读后感,它体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名著推荐和阅读这方面要适时引导,让名著阅读和语文教学同步进行,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