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小张娟第一类陶行知教育读后感

从倦怠走向幸福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驿道镇中心小学 张娟

自从学校组织教师读书活动,我的头脑中几乎是不加思索地出现了这个题目我来回品味文字中的味道,这句话非常准确地将我15年的从教生涯的心理状态表达了出来。到我这个年龄,再用成长两字来形容自己似乎不太好意思,但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的每一天。在成长中,从倦怠的体育教师生活中渐行渐远直至走进数学的海洋,幸福渐走渐近充盈我的整个心灵。陶行知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的责任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我接手的一年级中有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哥哥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妹妹则像个天生的乐天派。在哥哥在4岁那年因在平房上玩耍,不小心从上面摔落下来而住院,妈妈又常年有病,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去年过年的时候,爸爸给哥哥的买了一辆崭新的小自行车,没有给妹妹买。哥哥竟然哭了起来:“你们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正当父母手忙脚乱地希望哄他高兴的时候,妹妹说:“哥哥,不要紧,我扶着车和你一起去学着骑。”

我觉得以前的我性格就象故事中的哥哥,现在的我性格就象妹妹。我20xx年参加工作,我常常把自己15年的从教生涯,一分为二,前12年,我如老黄牛一般埋头干活,节节课和学生驰骋在操场

1

上,但是苦过累过之后,结下的果酸酸又涩涩,我倦容满面心力交悴地工作;后3年,我“憣然醒悟”,从课本中抬起头来上网看看风景,把教参挪开,留出位置放几本杂书,这样的“不务正业”却喜获丰收,果实硕大且甜蜜。

20xx年5月23日,我用生命记下这个日子,这一天,我拿着在《烟台教育》上发表的一篇读书感想。接着在烟台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我又获得一等奖。我相信又苦又累的“教育生活”是可以用来“享受”的!那几年,正好是我最苦最累得“回报”最少的几年,为了把书教好把班带好,天天守着学生,真正是“以校为家”了。但是,每天带着郁闷和委屈的情绪工作,理智告诉我这就是“奉献”,这就是“蜡烛精神”;但情感却告诉我:“这种奉献让我不快乐”。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我怎么会相信“教育”可以“享受”呢?我带着这样的情绪走进这本书,结果一读就停不下来,反复读了好几遍!它,真正的让我心潮涌动,触动了我灵魂深处最柔弱的地方。

以“享受”的心情品味每一轮新的朝阳,就会发现每一天都是新

的;以“享受”的心情欣赏日落,就会发现每一次夕阳西下都如此美丽。在上课下课的单调重复中,我们过的是平凡的生活,但我们享受到了几十颗心灵的交流,我们享受到了几十种思想的碰撞。如果一颗心就是一座花园的话,那我们拥用的是几十座花园;如果一颗心就是一片天空的话,那我们拥有的是整个宇宙。是的,还有谁比我们更富有?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霞光普照大地的时候,你睁开惺松的睡眼,想到的是学生,考虑的是课程,你在享受教育!

2

来吧,和我一起享受教育!当你踏着铃声走进教室,面对着几十双信任的眼睛,互相真诚地问候的时候,你在享受教育!

来吧,和我一起享受教育!当你走在校园的任何一条小径,迎面而来的孩子们微笑着叫你“老师好”的时候,你在享受教育!

来吧,和我一起享受教育!当你踏着溶溶夜色回到家里,洗尽了一天的风尘之后,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清点着一天收获的时候,你在享受教育!

面对如此真诚的邀请我心怎不动容。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加入享受教育的行列。”从此,为了教得精彩,我大量读书,努力捕捉备课时的灵感,反思课堂中的失败之处;为了把班带得精彩,我努力寻找教育生活的亮点,眼睛不再盯住学生的“缺点”了,而是专瞧他们的“长处”,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

今年我接的班中有一个小男孩,特别调皮、好动,又缺乏自理能力。每天清晨我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他,教他整理好自己的课桌,告诉他上什么课拿什么书,各科的书、基础训练、作业本要放在一起,笔用完要放在铅笔盒里,等等。即使这样简单的事情,一学期的时间才把他教会。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他的课桌上整洁干净,我自己就有一种成就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我在班级举行的发现优点主题班会活动中,故意安排几个学生写他的优点。有的学生说,他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一定会学有所成。有的说他在数学课上提出的问题让老师赞叹不已。有的还说他的体育很好。现在经常跑第一。当学生们谈

3

到这些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睛里闪现出从未有过的澄澈。

的确,回过头看着自己歪歪斜斜的脚印,我感慨万千:自我成长之路只有一条——改变心态,享受教育;享受教育,读书、思考、治学、治班!

这些年,为了提高自己台上40分钟的质量,我读了大量的教育和班级管理专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魏书生与民主教育》《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 、《花开的声音——我班的故事》《享受与教育》《呵护生命》《细数阳光》……后来,我还觉得读书还不够,人家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0xx年在烟台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我撰写的《让快乐永驻心田》被评为一等奖。

4

 

第二篇:《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许冲林

利用短暂的寒假,我品读了《陶行知教育箴言》的部分内容,感受颇多。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话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虽然陶先生已经逝去半个多世纪了,但他对教育的批判,在今天读来,仍然振聋发聩;他对教育的探索,也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深深体会到“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内容,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下面我就以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这是陶先生首先提出的“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继而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陶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这“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其实就是“教学做合一”,所以“教学做合一”,不仅是教育法,也是生活法。

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假使再来一个秦始皇,把一切教科书烧掉,世界上会失去什么?大书呆子没有书教,

小书呆子没有书读,书呆头子出个条子:‘本校找不到教科书,暂时停课。’”陶先生的这个笑话很形象地讽刺了我们当前“迷信书本”,“以书为本”的教育现象。要知道,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如何教学生学,“一方面要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这才是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永远视陶先生为我的榜样,不仅做到修身养性,爱学习,爱学生,更要像陶先生那样,也做一名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