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战争》读后感

《石油战争》读后感

《石油战争》这本书是研究总院去年发的,前段时间终于利用业余时间将其读完。

这本书是德国人恩道尔所著,通过讲述西方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争夺,再现了近一百五十年来的世界地缘政治,再现了不同时期的经济、金融及能源的内在关系,书中通过许多历史资料尽可能地揭示了不同时期英美对世界各国的石油政治。尤其是书中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一段话令人深思:即“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住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世界。”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能源,是否拥有足够的石油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读过本书,一个明显的体会就是石油和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石油能够改变政治的地位,而政治地位的提升又能够更多的获得石油这一宝贵的资源。例如美国和英国,在一段时期内,英国有着大英帝国的美称,它控制着欧洲、非洲和中东等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而在这段时期内它对着美国有着绝对强势的控制力量,但是在后期战争、生产力下降等因素的制约下,它逐渐失去了对这些石油资源的控制,渐渐的它的政治地位被美国一步步的超越,而在超越的同时,美国也进一步的控制了本应是英国的石油资源,两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完全的反了过来。在美国发展进步的路上,美国的石油集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影响着美国本国的政治,它还改变其他国家的政治轨迹。

除了石油与政治的关系外,石还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联。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是当今的埃及、叙利亚动乱,这些战争在标榜着自由、解放的口号下,石油却是其发生真正的因素之一。通过这些战争,那些资本主义强国不断的掠夺着本应不属于它们的石油资源,而这些所掠夺来的石油资源又不断为其扩张提供砝码。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说能够不需要石油作为资源,一旦获取了资源,也便有了强大的政治资本,而为了争夺有限的石油资源,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当前国内国际原油的价格还在不断的攀升,石油资源日趋紧张。作为一名共 产 党员、作为一名石油勘探工作者,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努力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为我们的国家找到更多的油气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二篇:石油战争观后感

《石油战争》观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名字叫《石油战争》的书,有了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石油战争》是由德国人威廉·恩道尔写的。他从抢夺石油控制权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以来英国和美国的国际战略,仔细剖析了英美两国利用世界大战,军事干预和金融霸权逐渐控制了世界石油制高点的过程,分析问题角度新颖,史料丰富,虽然论据运用不免有牵强之嫌,但总的来讲,是一本分析国际关系的十分优秀的书。

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内燃机的发明拉开了东西方的差距,19世纪70年代之前煤炭成了这种差距的推动力,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不错,是石油,彻彻底底改变了世界格局。

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只在煤油照明领域应用石油,那时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产量位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其他国家包括那时大英帝国都还没有给与石油足够的重视,现在的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和各个国家石油公司都还没有成立。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石油的巨大用途,石油可以让货轮以几倍于煤的速度达到最大马力,这用于战争中时,当一个煤动力军舰和一个油动力军舰相遇时,煤动力军舰都还没有准备好,油动力军舰已经把它击沉了。这种论断来之于英国的一个海军大臣。意识到这之后,英国开始重视石油。

而世界石油储油最丰富的地区莫过于中东,而当时中东地区在奥匈帝国的管辖之内,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根本的原因。那我们就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控制了世界上的三大支柱:金融货币,原材料,海上贸易。英国的先令是和今天的美元具有同等的影响力。由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海上贸易航线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随着德意志的统一和经济政策的刺激,德国开始

迅猛发展,钢铁,煤炭等产量逐渐的超越英国,并逐渐建立自己强大的海军舰队。英国的统治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如今天的美国感受到的来自于中国的压力一样,英国一直在找机会打压德国,但是英国的国内经济出现了问题,一些大银行家在控制下的英国已经很难控制住德国的发展了。

德国为了不受英帝国的控制,获得自己的石油供应,和奥匈帝国进行合作,准备修一条通往巴格达的铁路,英国人百般阻挠,甚至不惜降低身份和法国、俄罗斯合作,共同阻止这条铁路的修建。但是最后还是让德国人达成了目标,英国如果想继续保持其地位,必须遏制德国的发展,于是策划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大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一战后,英国真正控制中东的石油。战时,英国在中东屯兵百万,理由是为了保障俄国的后方给养。战后,顺理成章的控制了中东的大部分土地。在战后的分赃会(巴黎和会)上,各列强你争我夺,各有斩获。但大多没有像英国那样,目的明确地控制石油产区。早在19xx年11月,英国强迫卡塔尔接受奴役性的条约,把卡塔尔变为其“保护国”。 19xx年国际联盟的圣勒摩会议规定,英国获得对伊拉克外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法国则获得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 19xx年英国还宣布塞浦路斯为它的直辖殖民地。此时海湾地区的科威特和阿拉伯诸酋长国已先后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到19xx年,西亚和北非(埃及)的石油总产量为15655000吨,其中英国占76.9%,美国占13.1%,法国占6.2%,荷兰占3.8%。由此奠定了英美七大石油寡头(“七姊妹”)控制石油格局的基础。后来,因为美国在金融和军事上的霸权,逐渐扩大自己的石油版图,但英国两大石油公司(英荷壳牌,英国石油)始终在石油俱乐部的核心成员里。

纵观现代美国的战略,西亚和中东始终是其战略重点。但因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各产油国逐渐将油田收归国有,英美的石油控制权有所削弱,但他们的“七姊妹”始终控制着石油的销售。而且当局始终把石油放在重点战略位置,不惜动用武力干预石油产区的政治格局,以维持自己的控制权。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中国,法国和俄罗斯都和萨达姆政府签署了石油开采协议,但美英的军事入侵推翻了萨达姆政府,致使中法俄计划泡汤。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石油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控制了石油,谁就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领了制高点,中国从一个贫油国到自给自足,但随着改革开发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要求飞速增长,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石油进口大国,中国正在通过各个渠道获得能源供应,努力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但是,作为一个石油人,要具备更加深刻的认识,随着技术的提高,能源供应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页岩气、可燃冰等能源探明储量准年增加,谁掌握了新能源的开发技术,谁就是未来世界的主宰。以后的战争再不是单纯的石油战争了,应该是能源战争了。

陈 财 政

2014/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