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0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 占英春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1876年9月-1878年6月写的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义者杜林的著作。这部著作通过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科学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系统地论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受的体会是:第一点人在做学问或做事情时要独立思考,思维要活跃或是逆向思维,不要人云亦云,毫无创新。第二点,要认清事情或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违反规律去努力,不然最后反而会南辕北辙,离真理越来越远,不过任何事情或是理论都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一个理论或是学科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的,都是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书中的内容理解如下:

它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先验主义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不同,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 、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价值在于提供科学地认识世界的一般观点和方法,

它在书中阐明了包括意识 的相对独立 性和能动性在内的认识辩证法,坚持了在认识论基本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路线。简明地业务水平了意识 的起源和本质,批判了杜林“原则在先”、“世界统一于存在”等关于物质和意识上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思想。

书中系统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矛盾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

书中批判了杜林在道德、真理、平等和自由等方面及思维方式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由和必然之间关系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关于道德原则是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世界包括人类及“人以外的一切生物”的终极真理的唯心史观,明确地指出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历史性、阶级性以及社会存在的关系。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上,针对杜林关于离开客观规律的绝对自由的谬论、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虽然从初中就接触到哲学的知识,到现在读大家的作品时,仍觉得吃力,所以理解上可能会有出入,请老师指正。

 

第二篇: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一)剖析了杜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1、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阐明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论述了思维、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部分,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通过对杜林谬论的批判,恩格斯简明地论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阐明了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在内的认识辩证法,论证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从而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捍卫了在认识论基本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路线。 2、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论述了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唯物主义原理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只有这个科学命题,才真正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世界上的现象无论多么千差万别,都是根源于物质的统一性,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批判了杜林在时间、物质、运动问题上的谬论,论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像的”,阐释了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客观的,它没有起点和终点。 4、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由和必然的基本观点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最后的终极真理和个人思维至上等谬论,指出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领域,这种对立就是相对的,“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夸大了的真理,就会导致谬误。

恩格斯指出,道德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发展变化的,不是永恒的。任何道德,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状况的发展而发展。道德不可能是超阶级的,只有在消灭了阶级之后,才可能有超阶级的道德。

恩格斯指出,暴力不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不平等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产生意识上的从属观念,而不一定通过暴力。无产阶级要求的不是少数人的平等,而是要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只有消灭了阶级才会出现人人平等,而到了那时,也就没有平等不平等的问题了。

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上,恩格斯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并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在行动上取得自由;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得到自由,反而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自由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获得的自由是不相同的。自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得到真正的自由。”

5、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系统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关于矛盾统一规律。矛盾统一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恩格斯列举大量事实,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的、普遍规律,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矛盾客观地存在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本身之中,矛盾是运动的本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关于质量互变规律。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质量互变规律的歪曲,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是从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进而达到根本质变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变化。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成是简单的抛弃,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地对立起来,并把否定看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唯物辩证法的否定则是“扬弃”,即把肯定和否定看成对立的统一,是既克服又保留,肯定当中包含着否定,否定当中也包含着肯定,把否定看成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这些论述,大大地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二)驳斥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全面地论证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

恩格斯在这部著作的政治经济学编中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透彻的批判,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经济与政治暴力的关系

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对经济和政治暴力关系的歪曲,指出: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不是暴力,而恰恰是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是为了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1)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即在于经济领域,而不在于暴力。 (2)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也不是暴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3)暴力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

(4)必须全面分析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对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应作全面分析,不能一概否定,应当看暴力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暴力违背经济规律时,当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但是当暴力适应经济规律时,对社会发展就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大小,取决于商品生产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大小,而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关于简单劳动是计量价值的标准。恩格斯指出,劳动决定价值,但劳动还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它只能是价值的尺度。

关于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批判,论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学说。他指出,货币与资本是有本质区别的,货币作为资本和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流通的形式是不同的。货币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但货币作为资本时,它的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据此,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从根本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找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并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三)揭露了杜林假社会主义的实质,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从生产、分配和社会组织等方面批判了杜林的“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1、消灭旧的分工,消灭城乡差别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恩格斯阐述了消灭旧式分工和城乡分离的必要性。恩格斯指出,消灭旧的分工和城乡对立的物质条件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只有在改变了大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大工业才能合理地分布。 2、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商品生产

杜林认为,资本主义方式很好,可以继续存在,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很坏,一定得消灭。他把生产和分配看成是毫无联系的,认为分配不是由生产决定,而是由纯粹意志行为决定的。

恩格斯指出,商品生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当“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家庭观和教育观

恩格斯在本编第五章中,着重批判了杜林在国家、宗教、家庭、教育、婚姻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杜林认为,“个人主义”将构成未来国家的基础。在未来的国家中仍有旧的分工,而且有军队、警察、宪兵和律师等,即普鲁士国家仍然存在着。这就完全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范畴和历史范畴。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最终也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杜林把国家永恒化,只能是为资产阶级国家辩护。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资产阶级家庭观,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观。杜林认为,未来社会的家庭不仅是儿童教养单位,而且是继承的单位。他企图把资产阶级的家庭搬进未来社会,并宣扬资产阶级家庭是永远不可改变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的性质和职能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它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