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雨巷》有感----随笔

《雨巷》有感

天色昏暗,云层压得越来越低。冷风吹在身上凉嗖嗖的,头发脸上不知不觉就被这天空飘落下来的零星小雨给浸湿了。

他的瞳孔胀大,急促的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忘记掉了什么重要事情。

哦,是心跳漏掉了一拍。

天色昏暗,细雨濛濛。白墙灰瓦,古朴幽深。青苔爬上地角墙面,爬山虎从院子里爬出来探头探脑地打量着外面新奇的世界。木门陈旧脱漆,但是那铜锁却因为时间久远的原因被磨擦的锃锃发亮。

在这偏僻狭长的的巷子里,平时很少有人从这儿经过。也只有一些老住民出出进进,偶尔有眼光独特的摄影师带着穿着白裙子的姑娘过来拍艺术照。

他拨了拨头发,让他显得更加凌乱一些。

然后把黑框眼镜架在鼻梁上。

砰!

手里倒提着的油纸伞撑开,然后抬起来遮住头顶。

他撑伞走到巷子中间,朝着远处张望了一番,轻声吟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咯!咯!咯!一个身穿白底碎花旗袍的姑娘缓缓走来,长发盘在头顶,脚上的红色高跟鞋一声又一声地叩击着石板小路,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巷子里安静下来,只能听到风声雨声以及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

撑着油纸伞的她越走越近,她那素雅的逼人美艳的脸也越发清新。

他第一次见到她穿旗袍的时候,就感觉到心脏漏跳了一拍。

他充满期待和深情的朗诵道: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烟色朦胧中,她风情款款走来仿若女神。

不,她就是女神。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面无表情,只是小清新地撑着小雨伞走着。

但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她确实是忧愁的,是孤独的。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她走向他,两人面对面前进。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她和他擦肩而过,两人没有言语,没有点头致意,没有眼神交流。

茫茫人海中的两个陌生人,有缘相见,相识无份。

高跟鞋渐行渐远,他忍不住转身张望。表情迷茫,眼神忧伤。

像是经历了一场悲伤的爱情故事。

仿佛世界都被这一幕给深深地感动着,他们记下了这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雨巷,他们记下了他和她的迎面走来又擦肩而过,记下了他回头张望时眼神里的落莫哀伤。 这个世界上最忧伤的爱情,就是你对她一见钟情,她一个转身就杳无音讯。

在公车上、机场里、书店、旅游景区、陌生的城市和街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人?你有没有这种遗憾的感情?

你修道五百年的虔诚,才换回一次擦肩而过的爱情。

这样的事情,是不是过于残忍?

有很多女学生读雨巷读哭了,她们完全沉寂在诗歌里一次离别永不再见的愁绪里难以自拔。

她们青春活泼,也感情脆弱。她们渴望完美,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还坚信不移。

作为老师,他知道,一年二年三四年、五年六年十几年,可能当他们白发苍苍吃饭只能喝汤的时候,脑海里仍然会有眼前这一幕的场景呈现。

人生短暂,我们又能够坐多少趟车出多少次门爱过多少个人经历多少美好的风景?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它记住呢?

 

第二篇:《雨巷》有感

读《雨巷》有感

09广播电视新闻学 廖雯昕 090105002 今天我诵读了《雨巷》一诗,这首诗在高中时期也曾读过,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首诗也有常读常新之感。《雨巷》是现代派大师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雨巷》的背景是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作者象征性的表达了在现实与理想冲撞下的苦闷与忧郁的心境。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雨巷》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在朗读中我可以想象出灰墙黛瓦的青石小巷,神秘忧愁的江南姑娘,连绵不断的雨丝,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这本是江南小镇梅雨时节司空见惯的景色,可是诗中出现的“撑着油纸伞”的“我”和“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只是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这些虚幻的形象既清晰又朦胧,让我也能在读诗的过程中深切领悟到诗人飘忽不定的愁闷和沉重迷茫的空虚。 我先欣赏了《雨巷》的配乐诗朗诵作品。在低沉缓慢的音乐里,诗人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一个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主人公,他孤独的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这个姑娘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在诗的最后,她默默的“像梦一般地”从诗人身边飘过去了,消失在了这寂寥的雨巷。“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帐。” 我认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就像是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诗人在这样的现实中徘徊着,他渴望着希望。而“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希想的象征。但姑娘却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这应该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这首诗常读常新的原因是你可以把它看作爱情诗,“丁香姑娘”可以是“恋人”的象征。它也是现实斗争诗,“丁香姑娘”是“革命”的象征。或者这首诗只是对“丁香姑娘”这样“美”与“理想”的象征。在高中读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是一首含蓄的爱情诗,现在加入了相关的背景,我更觉得是对现实抗争的诗。在雨巷那令人压抑的黑暗社会里,诗人没有完全绝望,仍然渴求新的希望的出现。 《雨巷》的语言很有特色,全诗重叠复沓,结构首尾相应,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错落;“ang”一韵到底,形成舒缓流畅的节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