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后感

今天一鼓作气把池莉的小说《来吧孩子》读完,阅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池莉最成功的作品是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女儿很小的时候,她便让她在亲近大自然,疯狂的嬉戏玩耍中寻找快乐和幸福,她甚至不让女儿写作业,不参加培优班、提高班,这让中国许多家庭的父母们感到匪夷所思。然而作者认为,“快乐是所有生命的本能需要,它与学习知识并不冲突——这是我抚养教育孩子几年来最深刻的体会。也被我自己经历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所证实。正是少小岁月的自在玩耍和对自己兴趣的热烈追求,我获得了一辈子用之不竭的知识营养。我不知道学校老师和家长们为什么就是不肯深入地想想这个道理?其实孩子的玩耍是有益的,不是在浪费时间,不会把心玩得野掉。孩子的心就是要长大,就是要野掉,就是要尽可能地认识与接纳整个世界!生活本身就像书籍一样,同样是开卷有益,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仅凭课堂与课本,生活何以崭新?”“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池莉的育女经不知道对中国的家长们有何启示,也许每个孩子的天赋、兴趣、爱好以及所受环境不同,不可能按同一模式复制,但从她的育女过程中,有几点我是赞同的,第一,要让孩子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心境和情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情商很重要。第二,母女之间亲如朋友的关系令人羡慕。池莉把孩子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为了女儿,她可以不参加任何活动,可以放弃所有的外出,只是在家专心陪伴女儿,她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女儿身上,女儿在她的陪伴下安心、自由、快乐、幸福。第三,她勇敢地向中国的教育机制体制发出质疑和抵抗,独辟蹊径,大胆地尝试适合自己的求学方式,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无疑,出国求学并不适合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现状。但她敢于向现实挑战,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呀。是呀,为了孩子我们是要付出相当大的心血和精力来慢慢把他哺育成人,把他塑造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有用的人。

因为这一本书是借的,池莉的很多做法又令我非常欣赏,所以总想留住些什么。因此就花了很多时间记下她的观点和我的感悟。

池莉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十年前她那本旧作《怎么爱你也不够》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就感觉这是一位跟我们同时代的非常真实的母亲。

没想到十年之后,她这棵母亲树上结出了硕果。她的女儿亦池已然成长为一个心地仁厚、多才多艺、智商情商都出众的天才美少女。

读这本书让我思考:什么才是成功的父母?

因为读这本书的同时,我还翻看了朋友借给我一本《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那是一个华裔加拿大女孩在加拿大成长的记录。联想到的还有曾经红极一时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同样是妈妈笔下的女孩子的成长经历,同样是从出生到上大学的阶段(只有《从》写到了孩子就业)。读了她们的育儿记录,我就想:孩子顺利考上名校算不算母亲的成功?孩子才艺出众能力出众算不算母亲的成功?孩子找到金饭碗能够自立算不算母亲的成功?这些好像都算,又好像不完全算。刘亦婷考上哈佛大学,亦池考上牛津大学,土一族的女儿进入道明银行,这些都是令人喜悦的孩子们人生中的重要经历和资历,也是让家长们能够长出一口气可以骄傲回眸的里程碑,但仔细想来却又不能够涵盖我们对孩子的全部期望。在刘亦婷妈妈的笔下和加拿大土一族的笔下,我更多看到了这二位精明过人的女性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她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着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好像也确实做到了。但是求学毕竟是人生中的过程,求学的成功并不就代表人生的成功,阶段性的胜利并不意味着终极的胜利,况且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从书中无从求证孩子真实的感觉。当然也许这二位在自己的书里着重叙述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淡化了其他。

在这一点上,我更倾向于池莉,她不愧为一位作家,以她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了解,发展出了自己根植于生活的教育理念。虽然十几年来她的理念并不被主流所接纳,如她的孩子放学不做作业就在外面疯玩儿,经常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任何课外班等,但是,她成功地培养了孩子对自然对知识的热爱,她还极善于抓住“教机”,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在我心中,这才是真正成功的妈妈,我也相信她的亦池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只是考大学,不只是找工作,而应该是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孩子要获得幸福的前提是他是一个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心智健全的独立的人。能够帮孩子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父母吧?

跟从自己的心,努力做一个好妈妈

这是我读了这本书后受到的又一个教育。

池莉在书中写到:只有一点,我希望我的女儿明白,这就是我深深感谢她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我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如果她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

真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哪个初为人母的女人对自己的孩子不曾有过这样强烈的母爱之情呢?但是,这母爱最终却千差万别,有人因爱而成就,有人因爱而毁灭。这爱中被掺入了杂质,自私、无知、懒惰、虚荣、贪婪、专制、冷酷、甚至仇恨......

池莉她能勇敢地担当起养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不依赖、不辞辛苦,身为作家,而且是出名的高产作家,她的工作量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但是她为女儿做哪怕最细小的事情,从喂奶、做衣服、做饭、到为女儿聘请教师,帮助她咨询出国留学事宜,这让我看到她是个普通、真实的,肯老老实实为孩子付出的母亲。更重要的是她不随波逐流,她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荣不得流俗对孩子天性的侵扰,这就需要定力,需要对人生和人性深刻的解读能力了。

佩服她,学习她!

收藏池莉育儿三原则

一个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跟这个人的价值观有必然的联系。我喜欢池莉的育儿理念,即不媚俗又不偏激。她让孩子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尽量自然的成长,这是高难度的动作,这个过程很辛苦,比单纯在家教育或者完全依赖学校要难得多,但是孩子却收获了较为完整的人格。真是大投入大产出,当然也是高风险的。

留下她的育儿基本原则:

一、让小亦池尽情与他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

二、跟从育孩子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喜欢最开放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

“以我自己幼年的记忆和对先哲圣贤们传记与著作的阅读,我相信,一个小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这样的学习,获得知识的丰厚难以估计,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对一个人具有更加持久的影响力。对于孩子来说,智慧的重要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拥有智慧的孩子,课本知识的学习会变得非常容易。”

三、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

有关孩子的性格

非常反感这个标题:面对孩子天生的性格弱点

池莉写道:“我很快就发现了小亦池的一个性格弱点:她胆小,怕人,隐忍,死活都憋屈自己...... 当我目睹这一幕,心如刀绞。我就是自小怕人的。我吃惊的看到了自己儿时的翻版。难道这是遗传使然?娘胎带给了孩子这样的弱点真真灵我心如刀绞。现在的社会,依然普遍存在原始的从林规则,弱肉强食随处可见,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在那一刻,我想我也许应该训练小亦池的泼辣与强悍。”

难道孩子的天性就有高下优劣之分?我觉得池莉这一段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一种成年人本位的思想。当然,她的思想代表了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父母的想法。

当然我太理解一位母亲的心情,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已开始就处于劣势,池莉这样如实地写出来,就使得这本书有一种真实的力量。

好在池莉以她母亲的本性很快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不过,当时只是一闪念而已。我还是更欣赏我孩子表现出来的风度,这风度里有一种高贵庄严的气质。我坚信,人类更高阶段的文明正在中国发展状大:这一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多少会把中国从低级的小农社会带向更高级的工业社会,这是历史大趋势。然而无论社会型态,无论古往今来,人的高贵,都拥有更加强大的个人魅力,这种个人魅力就是力量。任何时代,做一个漂亮人物,那必是要有气节和风骨的。我应该高兴我孩子的本质如此白璧无瑕。我的小亦池需要拥有的,只是胆量与自信。”

这一段读来让我拍案叫好!能够成就亦池的就是这个了吧?——池莉凭着她母爱的本能和自己的学识,在力所能及的最大范围内对自己孩子在本质上给与的理解与接纳。

前几天在李网读到这样的一句话: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池莉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解。读这本《来吧孩子》,其实读到这一章(四)就可以了,有了这样的妈妈这样的童年,无论亦池有没有机会出国念书,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她总会是一个出色的好孩子了。

亦池的成长也告诉我,不要再诚惶诚恐,担心自己给与孩子的爱不够好不够科学,在学习各家之长的同时一定不要迷失了自己作为母亲的本心,还要让这母爱之心更纯粹更坚定,一切都不会走偏的。

生活多艰,爱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派克

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池莉身上。

池莉说:“平心而论,我并不认为我的孩子特别聪明,或者特别有天赋。常常,在一群年龄相仿的小家伙中间,亦池的反应不是最敏捷的,脑筋也不是最灵活的,语言表达更是讷讷不出于口,胆怯使得她更多的时候是腼腆和羞涩的。”而亦池这个孩子的优点是:“天生的宅心仁厚,一贯都是安静的,温顺的,醇厚的,谦让的,她既不争强话头,也不争抢风头,平时无论从语言上还是行为上,她从来不会刺激、侮辱、欺负和攻击其他小朋友。”

这样的一个孩子,写在书里很美,但到实际生活中,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不知做父母的要多承受多少心理压力。因为在今人眼中外向、争强好胜、甚至会“人来疯”的才是有前途的孩子。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的儿子也是这样的性格,更巧的是他跟亦池的生日在同一个月(看来星相学是有道理的哈)。

——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位实习的小老师无比惋惜的告诉我:你的孩子太内向了!

——儿子上小学时,深深喜欢他的班主任老师也提醒过我们:孩子要泼辣一些。

——我们曾经与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出游,朋友的孩子也是男孩,跟儿子同龄,那个小家伙一路上欢声笑语,开朗活泼;反观我的宝贝,常常沉默无语,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神情。整个出游的过程中,朋友的骄傲之情越来越明显,而我内心的嘀咕声也越来越大。(好在当时只是心里在嘀咕 )

——儿子在班里从不参加竞选班长,即使全班同学都推举他,他也不上去,论定力,我自愧不如。

——儿子从不爱抛头露面。考了好分数回家也不提,问急了才说,说的时候就像是犯了错误一样。

......

这其中的滋味啊,真是没法形容。有一段时期,我和他爸一遍又一遍的反省自己的教育,我们以为是自己把个好孩子给弄坏了。因为全社会都认为这样的孩子没前途啊。

池莉却说:“正是由于她的这些性格特点,我才处心积虑的为她营造适合她的生活环境。” 多

么智慧的多么有勇气的好妈妈,多么伟大的母爱!亦池要请客,池莉就做大师傅,这样的宴请据说一直持续到亦池出国留学,其间不管池莉有多忙,都会推开所有的事情坚持自己操办来款待孩子的朋友们。这样的妈妈啊......

所幸,我也做对了。虽然内心里有过动摇,有过困惑。但是我始终站在了自己孩子这一边。无数次的反省之后,我确认自己虽然有时缺乏耐心,但没有从根本上压抑过孩子强迫过孩子。甚至在0——4岁的阶段,还给了他更多的自由。我的儿子也以他的善良、大度、平和、好人缘等等向我证明他是正常的快乐的。

看了池莉这本书,我的心完全放下来了。不是说我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怎样怎样,而是,我知道了这一类孩子的潜力所在,以及我所推崇的那种教育方式有了一个光明的可能性。

谢谢池莉!

池莉说:“孩子的每一天与未来,都是从你的怀里开始。漫长岁月里漫长的坚持何其不易!你坚持要她好,你的一举一动,都要顾虑她呵护她,都期望带给她营养、快乐和出息。可是,整个教育体制不支持你,学校不支持你,社会不支持你,社会不给你环境,人们不理解你,你有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只能自己精心地精细地去做,一路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是的,母爱又是多么累人啊!”

在“生活多艰,爱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之后,派克医生不是还说过吗?——“她是千回百转谨而慎之地勇气和决定啊!”

学习深处——不能不记下来的重点

“请快乐带领孩子到学习深处去”——这是不能不记下来的重点内容。更是“池家教育模式”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

池莉写到:“苦和累,到底,都比不上爱的分量,只要真的爱,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了。外界的压力以及我自己偶然的摇摆和怀疑,最后都还是被我战胜。

到底人们看到的,只是我们家生活的外貌,只是更多注意到了亦池的贪玩。而我们自家里的真实生活,那是亲朋好友、邻居同事和校长老师,无法看到的。我想我的底气,正是来源于此。我觉得我的教育,影响力之强大,覆盖面之广泛,是学校的课本所不能达到的。”

首先感怀于这个词:“底气”。底气支撑着自信,支撑着不走寻常路的勇气。

池莉的底气是:教育孩子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她能够仔细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营造气氛,引领孩子高高兴兴进入“学习的深处”。这样的学习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亲子之情的沟通交融。不知道是爱给了池莉智慧,还是池莉的智慧成全了爱。

这又是让我佩服的一点,让我兴奋,又让我惆怅和紧张,我不知道自己要学习多少东西才能足够智慧,才配得上指导我的孩子,而不至于误导了他。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池莉的纪实性作品《来吧孩子》留在扉页的签语。

池莉认为,人生根本就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赛,人生更没有什么整齐划一的起跑线,一切都是过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认真地经历、感受和体会。为此,池莉创建了自己的育儿“三项

基本原则”:第一条“让女儿尽情与小朋友相处和玩耍”。因为一个人最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就是与人相处。快乐来自于人群的活动与竞争,她需要从伙伴那里争取快乐,也需要与伙伴分享快乐;第二条“跟从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喜欢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因为一个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智慧的重要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拥有智慧的孩子,课本知识的学习会变得非常容易;第三条“一个古老的做法: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三条做法,都是来自于孩子天然的兴趣,都是首先都会让孩子感觉得到快乐。正是因为把女儿的快乐放在了第一位,池莉承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的压力。但最后,女儿各方面的出色表现让她放下心来,坚持走到最后。

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生活气息浓郁,充溢着深厚的母爱和亲情。 “精心寻找孩子独特的敏感点”“甩开小学的沉重”“请快乐带领孩子到学习深处去”“母女同心背水一战”“战胜恐怖的中考”“初识人心的险恶”“上下求索的路总是这么曲折”“仗剑而行:剑是教养与博爱”“她的高考她做主”“在考试中炼成美女”??这一章接一章字里行间,有着中国式母亲的艰辛、焦虑与幸福:“孩子的每一天与未来,都是从你的怀里开始。漫长岁月里漫长的坚持何其不易!你坚持要她好,你的一举一动,都要顾虑地呵护她,都期望带给他营养、快乐和出息。可是,这个教育体制不支持你,学校不支持你,社会不给你环境,人们不理解你,你又没有先例可循,只能自己精心地精细地去做,一路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是的,母爱又是多么累人啊!”“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非常明白:孩子在我们眼里,永远是一座冰山;我们永远只能看见浮在水面的一部分,尖尖的小部分;他们更大的部分更多的内容都藏在水面之下;孩子越是长大越是这样,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我告诫自己:做一个该放手时就放手的母亲吧!??我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如果她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

我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常常为如此伟大的母爱,感到心潮澎湃,为如此优秀的孩子而叹服。她在六年级确定要报考外校,于是只用半年时间的冲刺,便达到了连母亲都还感到忐忑不安的目标;中考她顺利考取外校高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高中时,她自己与英国的优质高中校长联系,沟通,并获得报考名额,一举考上了英国的C.C高中。在办理出国签证手续的过程中,几乎是她一人完成各种事物,并攻克了许多难关。做这一切都是用全英文的,她还只

是一个不满17岁的高中小女生啊。优秀,太优秀了。至于她后来考上英国名牌大学,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的美女也就顺理成章了。

读完此书,我下意识地,不知天高地厚地要与作家比较。我有作家的教育理念吗?我有她的耐心吗?我有她的那种对孩子持之以恒的殷切关注吗?我知道,还有能力,条件等都是不可比的。那么,我们就只有认真学习了,努力学着做点什么,总是可以的吧。

池莉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十年前她那本旧作《怎么爱你也不够》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十年之后,她的女儿亦池已然成长为一个心地仁厚、多才多艺、智商情商都出众的天才美少女。

她向我们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她认为不只是考大学,不只是找工作,而应该是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孩子要获得幸福的前提是他是一个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心智健全的独立的人。能够帮孩子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父母吧?跟从自己的心,努力做一个好妈妈——这是我读了这本书后受到的又一个教育。

同样是从出生到上大学的阶段,我就想:孩子顺利考上名校算不算母亲的成功?孩子才艺出众能力出众算不算母亲的成功?孩子找到金饭碗能够自立算不算母亲的成功?这些好像都算,又好像不完全算。但是求学毕竟是人生中的过程,求学的成功并不就代表人生的成功,阶段性的胜利并不意味着终极的胜利,况且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池莉在书中写到:只有一点,我希望我的女儿明白,这就是我深深感谢她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我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如果她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池莉她能勇敢地担当起养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不依赖、不辞辛苦,身为作家,而且是出名的高产作家,她的工作量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但是她为女儿做哪怕最细小的事情,从喂奶、做衣服、做饭、到为女儿聘请教师,帮助她咨询出国留学事宜,生活多艰辛,爱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派克,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池莉身上。

池莉说:“平心而论,我并不认为我的孩子特别聪明,或者特别有天赋。常常,在一群年龄相仿的小家伙中间,亦池的反应不是最敏捷的,脑筋也不是最灵活的,语言表达更是讷讷不出于口,胆怯使得她更多的时候是腼腆和羞涩的。”这样的一个孩子,写在书里很美,但到实际生活中,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不知做父母的要多承受多少心理压力。

看了池莉这本书,我的心完全放下来了。不是说我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怎样怎样,而是,我知道了孩子的潜力所在,知道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目标。让他在快乐中学习。“请快乐带领孩子到学习深处去”——这是不能不记下来的重点内容。更是“池家教育模式”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

花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池莉写的《来吧,孩子》。

看完之后,让我对孩子的教育又有了新的改观。本以为只有健全完整的家庭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康、阳光的孩子。可是,池莉,这位有名的作家,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却教育出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女儿,简直堪称“完美”:有教养、善解人意、学业优秀、性格独立的女孩。而且,在妈妈为了不让女儿学习分心而善意隐瞒了自己婚姻已经破裂的事实,殊不知,懂事的女儿却早已了解了父母的情况,不但没有影响到学习,还反过来假装不知情,成全了妈妈的一番苦心与爱心。这个多么通情达理的女儿啊!

感觉整篇文章,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差不多,但更让我喜爱,更得我心。书中娓娓道出的多是细腻的母亲在抚育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更注重的是母亲与孩子的平等:从不以自己是大人的强势来暴力的对待孩子、平等的交流母女两人之间的事情,譬如妈妈的烦恼也常常请孩子提意见。注重分享:分享美味的食物、分享感人的故事、分享美丽、分享美景,任何事物都一起分享,也包括知识。注重鼓励与赞扬:文中因女儿多次被赞叹有教养而让妈妈深深自豪,多次妈妈毫不吝啬的表示出对女儿的欣赏,很多很多的鼓励与赞扬,从而让女儿充满自信。而妈妈也是严格教育的,譬如当女儿表示出喜爱钢琴,想学时,妈妈表示,学琴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且钢琴的价格不菲,学费也不薄,不能因一时喜好而冲动去学,然后再半途而废,在她们家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妈妈请女儿想清楚后在再做决定,女儿的肯定回答和以后的表现,让妈妈欣慰不已。

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们家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让孩子接触孩子,与众人在一起,从小培养富于合作、体贴他人的精神;第二、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这块肥沃的

土地才能让孩子这颗智慧的种子发芽、长苗,所有课本以外的知识往往能让孩子受用一生;第

三、充分阅读书籍,知书达理、有教养的孩子是大量书籍熏陶出来的!

看完之后,最大的渴望是,真希望自己就是一位如此的母亲,女儿也是一位如此的女儿,那该多好啊!当然,我深深知道,做这样一位母亲,有这样一位女儿,是付出了多少的辛劳和智慧以后的结果啊!

《来吧孩子》是池莉作为一位普通母亲的角度完成的一本纪实性的书。文章给我最大的震撼是: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能培养出这样有主见的孩子。我内心很激动,我想了很多,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也向小亦池一样,快乐并且能学好知识;别人上补习班,她却在玩,一直到初二她到在玩,但成绩却那么优秀:也想像池莉一样培养自己的孩子。

《来吧孩子》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呢?”每读此话我都心潮澎湃,无论我们做家长还是教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理想中的教育什么样呢?池莉的这段话给了我们答案,我们要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摸索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其中有两点,无论我们作为奖章还是教育工作者,都有借鉴的必要。

一 让孩子快乐起来。

池莉的育儿三项基本原则第一条,首先要让孩子感到快乐。如何能让孩子快乐起来呢?首先,不要伤害他们,不要让孩子长大之后还回忆说:“至今,那一天还寒气逼人的凸现在我的记忆里??”其次,心理学家威廉 杰姆士说:“人类所有的情结中最强烈的莫过于被人重

视。”“关注每一个学生”这点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中也有,说明了孩子在被关注和重视中会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与生活中来,受到关注,孩子就会更快乐。小亦池撇下中国教育,投考英国高中,“她就是要捍卫快乐的学习和快乐的生活。”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我也希望我们能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希望我们能在他们的童年里留下快乐的印记,并陪伴他们走向快乐的人生之路。

二 让孩子自信起来

书中提到:小亦池很“豪迈”地请“幼儿园的朋友”“那一帮哥们儿”吃饭,“小亦池说这些话的时候,那表情之开心之顽皮之快活之骄傲,让我心头一震!”“我当即一口答应”。池莉尊重孩子的决定,并没有因为是家长,没因为所谓家长的繁忙而推诿更甚至是职责孩子,这也许就是小亦池自信来源的第一步吧!孩子一点点长大,池莉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努力考上合意的外校初中,放眼四海投考英国高中,直到“她的高考她做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池莉无处不带领,鼓励,尊重孩子,让孩子逐步有自信,有能力做自己的决定。

池莉成功了,她在书中最后说:“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太骄傲了。”孩子也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自尊,有人格,我们对孩子就应该“放心,放手,放得开”(《为女儿擎起一片蓝天》)

读过此书,我还有一些感悟,就是池莉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之外,不仅关注孩子知识的获取,更关注孩子的修养,她认为小亦池在国外能如鱼得水的根本原因在于,小亦池的教养与博爱。关于知识与修养,用句谚语来形容最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孩子品德的修养,爱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并且学会“愉悦,敬畏,喜爱,同情,怜悯,赞赏与爱。”这也是我们做父母和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幸福和快乐降临他们的身心。用于丹的话说:这是一种信仰,这是一种情怀,这是一种社会担当。我愿意用我的教育生涯演绎和诠释这一理念。

那天,在走廊上遇到新水,她手中拿着池莉的《来吧,孩子》。这本书,听常小伟老师无数次地提起过,对书中的内容大加赞赏。好奇心驱使,便借来这本书,回家一睹其中的风采。看完池莉的新作,合上书页,我仿佛一下子还楞在那里,硬是在怎样教育孩子的圈子里转不出来。

在这本书中,池莉以一个普通母亲的身份,讲述了自己伴女儿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她的“苦心”教育下,他的女儿成长为一个快乐、自信、独立、坚毅、有责任感、有勇气、敢想敢做的女孩。

放下书本,一阵自责,自己常常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对自己呢?与池莉相比,自己离一个母亲的要求又有多远呢?书中池莉对待小亦池学钢琴的事,我记忆犹新。我们身边,包括我在内,常常是不断地对孩子提出要求,要他们学这个学那个,也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惹来一片抱怨声。而池莉正好相反,在小亦池提出想学钢琴的时候,她没有像我们一样表现出

欣喜若狂的样子来,而是让小亦池再考虑一段时间,也许她会产生视觉疲劳,并告诉小亦池买一架钢琴对他们家来说意味着什么,而学钢琴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让她想清楚再做决定。在小亦池下定决心学钢琴后,她立刻尽母亲的职责,选钢琴,找老师。在这件事上,小亦池是主动的,所以她在小小年纪就通过了钢琴九级考试。这其中,却没有家长的打骂与督促。一个人主动做事与被动做事,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反思自己,以尽家长的责任为借口,盲目做事,却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接受,还忿忿难平。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所以池莉坦诚“母亲的爱孩子,唯一就是要孩子自己找到好感觉。要她懂得遇事冷静,反复斟酌,学会辨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学会对待实物的慎重与认真。”

池莉在教育孩子上宽严适度,慈爱却又是非鲜明并坚定不移,鼓励个人爱好而又绝不放纵,在帮助她、爱护她、安抚她和支持她的同时,又注意锻炼她、纠正她、约束她,不让她养成称王称霸的习惯,要求女儿温良、清纯、厚道、安稳,少言寡语,绝不显摆招摇,对他人充满善意,富有合作精神,充分尊重女儿的选择,理解女儿的心境,支持女儿的创意,做一个该放手时就放手的母亲!

读完这本书,我由衷地感觉到,池莉最成功的“作品”,是她培养出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儿。作为母亲,池莉是成功的,作为女儿,女儿是出色的。在当今中国严酷的教育环境中,池莉的育女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学习和借鉴。 《来吧孩子》读后感

因为女儿的好朋友苏耘禾妈妈的推荐,看了池莉的这本书。此书不是小说,而是作者对自己女儿成长的记录与感悟,语言是平易的,情绪是护犊的。池莉成功地培养了一个快乐、独立、成绩优秀的女儿,个中的经验与见解自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比较有感想的是以下几点:

一、要不要上课外学习班?

众所周知,现在几个孩子周六、周日没上点这个那个班,少则一两个,多则两天排满满,有才艺的、有拓展的,有文的有武的,孩子们或被激发得才华横溢,或学得一两项特长,最差也得以浸染一番,可谓有付出就有收获,而付出的是金钱、家长和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大家是在所不惜。孩子们快乐吗?孩子们累吗?孩子们的游戏呢?孩子们与大自然的亲近呢?诚然,有些孩子是精力充沛而快乐的,但一定也有些满心不乐意的、有些疲于应付的……自己的孩子,怎么选择呢?池莉的说法是:不去!她认为孩子在课余时间尽可以玩耍、阅读、与人交往、锻炼身体,慢慢地,孩子的接触面大、知识面广、见识多,学起课本知识来自然会触类旁通、事

半功倍。而她的孩子学钢琴,是内心喜爱的驱使,主动要求学习的,因此学得轻松而快乐。对于这个观点我是踌躇地赞同的。我的孩子没要求学什么,我也没给她报什么班——也许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吧,其实心里并非全无忐忑。只有看到周围的孩子们学了一身本领我还能淡定自若、胸有成竹,那才算对了吧!

二、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池莉觉得,只要她的孩子处于快乐的状态,学习效率总是特别高、教育效果总是特别好。所以,她平时总是尽量为孩子创造快乐的氛围,尤其是每逢重大考试,她都要为孩子作一个情绪的“铺垫”,孩子开心了,一切总是会特别顺利。想想这也是十分有道理的:人在快乐的时候,心胸总是比较松弛和开放的,这种状态下对信息的接受度总是比较高,对事物的理解也比较主动、全面。我的孩子性格是比较内向和敏感的,我本人也不是精力充沛活力无限型的,所以,我就时常提醒自己多创造一些比较提升精神气的氛围,比如跟孩子说些“儿话”,笑闹一番,甚至跟孩子一起创造了一个击掌口号以鼓舞士气——我们面对面互相击掌,同声高喊:“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耶!”我这个笨妈妈没多少高明办法,但对于“快乐”还是有着高度认同和渴求。

三、有效的鼓励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在的父母都会这招,每个孩子都是爸妈的心肝宝贝,都是“最棒的”、“最好的”、“最聪明的”,听多了,孩子也会没了感觉,鼓励的作用就减弱了。池莉在书里讲了一事:有一次,她发现一向比较内向的女儿竟然在小区里给大人们表演唱歌,而且圆满地唱了一首很长的歌,她马上好好地表扬了女儿,还让她当小老师教妈妈唱这首歌,女儿高兴极了,认真地教,笑容里也填上了漫漫的自信。看完这个章节,我灵机一动,立马对眼下的一个难题“对症下药”:女儿一直不爱做“看图说话”的练习,说说还行,让她写下来尤其畏难。这天,我先哄她做了一题,告诉她可以写一点点就好。结果她写了几句,我抓住其中不错的一句,赞扬了她,还夸她说:“哦,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妈妈都没想到可以这样描述!”于是女儿很开心

地告诉我,她是怎么怎么想的,当即还主动要求再加一题!这件事我想了想,觉得表扬还是要的,但关键看怎么表扬,泛泛的表扬作用不大,犹如挠痒痒;若表扬到点子上、鼓励到心坎上,孩子没准像坐了气垫船,一下子飞到云端,哈!

《来吧 孩子》读后感续 2010-06-03

读后感

当不执着于这本书某些不错的语句亮点后,我发现自己有了新的想法。

我羡慕,并真心为作者高兴。女儿的培养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她拥有快乐的能力。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告诉我们的,就是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本身,学会享受生命,学会欣赏美,幸福快乐的生活,是贯穿女儿的各个阶段,而不是期望毕业后的出息。不仅如此,女儿处事淡然,但是一旦确定了目标,却是那么的百折不挠。丰富的生活内涵给了她很多切入点,在很多求学的关键时候,都如同神助。我想起一个出版人说的话,每个人都有磁场,你思考些什么,你就发射什么信号;当然如果信号持续且稳定,那么自然有人接收,那些人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还是作者的那句话“仗剑而行-剑是教养和博爱”。 具体来说,大自然给了很好的切入点,四季的变化,养花插花,作为母亲,做了生活的领引者。喜欢动物,养狗信任狗,在一起生活中培养了和动物的友谊。欣赏美,包括了大自然的种种,通过绘画,摄影,丝绸,在大街上看美女,母女的生活里处处都是美。音乐,阅读和影碟给了母女默契,卡通,漫画,幽默,足球也给了生活一些润滑剂。做母亲丰厚

的内涵,对于养育孩子,穿针引线,适时的提点孩子,有着很大的帮助。

不仅如此,比如中西餐的礼仪,比如待人接物,比如喝茶品酒,做母亲的都和女儿交流。

这就是教养。

生活不仅仅是这些精神上的东西。烹饪,种菜,勤俭,尊重,团队合作,这些优良品质女

儿也都兼备。似乎是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但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大自然,欣赏美,艺术的熏陶,阅读的乐趣,生活中的榜

样。

我也有女儿,我该如何教养我的女儿呢?我和作者相比,一穷二白。穷的是社会地位,白的是生活内涵。不要自卑,我有我的热情和真情。寻找适合我自己的教育方式。首先是作为母亲的提升。我回忆起我的童年。应该也是无忧无虑,但是没有艺术,没有欣赏美,逗嘴和懵懂是主旋律。现在初为人母,依然是一脸懵懂。艺术似乎离我很远,理论和逻辑一直在我身边,而我又是那么感性。想起了英国教育提倡的:诗歌,历史,哲学,雄辩术。多看看诗歌和历史,读读哲学和辩论赛,也很美好。欣赏漫画,散文,音乐碟,应该没有

问题。生活中处处都是美好。

《来吧孩子》摘录2 2010-06-03

读后感

P93

1511年,英国出版了《论学习顺序》,该书具体到探讨如何建立圣保罗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1531年《论教育》出版,这是对于孩子们教育目标和方法的思考。同年,一个名叫托马斯埃利奥特爵士出版了《统治者之书》,这本书成为了划时代的指导著作,影响了整个16世纪英国的孩子教育。伊丽莎白女王的私人教师阿沙姆,在1548到1550年之间,教授未来的一代英豪女王伊丽莎白,后来出版了《教师》一书。他认为:诗歌、历史、哲学和雄辩术,是孩子们必须学习的“素材”类著作。英国要凭借这种教育“挽救和保存古代智慧形成”,而“古代智慧形式比任何现代世界所能够渴望得到的东西更为深厚”,他说:“如果通向智慧的小道被严重堵塞,孩子们就无法获得智慧和庄重。”英国的儿童教育思想一直在修正与进步,数不胜数的教育家在深入地研究、写作和出版他们的著作。1588年,威廉校长写了《学龄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增加了新的意识和观念,这就是:“尊严”、“实用”与“方法”,这一下子,教育又大大进了一步,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价值观。

实用的社会价值观!当社会需要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实用目的的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的就

是“方法”!

英国的教育家们的共识是:要“把人文主义教育理论的普遍原则应用到普通文法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去”,以便“使孩子们成为智慧、庄重、德才兼备、勇敢顽强的文雅之士。”这就是说:让孩子们成为怎样的人是教育的第一位!怎样的人才有怎样的智慧和庄重他才能有怎样的出息!人的因素第一!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英国的教育极其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和楷模,就是在后来登上王位的伊丽莎白女王。这个女子,不仅被教育成为淑女,还同时被教育成为智者。正是她,带领英国一崛而起,并在她执政的几十年里,让英国逐步变

成了世界强国。P104

权力,金钱,乃至名气及至所有身外之物,荣耀时都有凄凉的一面,因它们都不是万能的,都不是永久的,唯有世事风水的万变与流转是客观真实,不变的只有自己的本事。P140 “世界上除了人,所有的动物都知道生命真谛就是享受生命。”——巴特勒《生命之路》

“生活的最终目的是生活本身。”——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懂得敬重生命是世间最大的物事。懂得专业知识的学

习其实就包括在敬重生命之中,它们其实与享受生命并行不悖。——池莉

一个人的自尊首先来自于自重!即便你做到了自重还是万一遭遇歧视怎么办?你要超过他们!你的学习要超过他们!你的品德高贵要超过他们!你的文化气质要超过他们!你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出去的孩子,你应该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养与风度。

诗歌、历史、哲学和雄辩术,是使孩子们必须学习的“素材”类著作。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教师阿沙姆

许多家长们认为孩子的快乐和幸福只能是在将来,在考上重点大学以后,在重点大学毕业再完成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之后,在获得了高薪的工作以后。而我的孩子呢,快乐和

幸福就是她的现在,就是她的每时每刻每一天----这是我的母爱的根本意义所在。

早恋在我这里根本不是问题,恋爱是人的正常的感情活动,拥有爱的能力不是一件坏事。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有小男孩向我的一池献殷勤,我一直都满怀喜悦,并且把这种喜悦感传达给我的孩子,让她为拥有男性的青睐而肯定和喜欢自己的性别,为自己的性别感到自

豪和自尊。

少男和少女从纯洁的感动和友爱开始,笨拙地摸索和学习人类的相爱。这种最初的情感如果没有被外界的道德谴责和恶性羞辱,多半是可是促进和刺激学习激情的,一般被爱慕的孩子,自我感觉会很棒,学习会更加用功,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在爱慕者面前丢脸,而爱

慕他人的孩子学习会更用功,以引起他爱慕的对象的注意和重视。

世上最难学难懂的学问,就是如何享受生命。在我们所有缺点中,最严重的就是轻视生命。

-----法国作家蒙田

筛选国外中学的依据:

一该校历年的高考升学率,奔英国的顶尖大学而去

二不要太贵族气

三要混校,便于孩子对男女两性的认识与交往急促健康发展

四首选国际学校,各种族学生多,文化融合广,学校才会更注重种族平等和各种族伙食的

特点

从老远的动物园回家,车船辗转,拥挤不堪,孩子很快就在爸爸怀里睡着了,我的胳膊酸痛的再无力抬起,就算这样,也不能愁眉苦脸,要坚持住好心情坚持住好脸色,以便孩子

醒来就看见我们家满室的光辉明媚,使得她这一天的愉快善始善终。

本来属于自己女儿的东西却被给了别的孩子。

在许多时候,许多事情上,被人夺走自己的拥有,使很痛苦的。但是,只要我们及时地转过脑筋来,不去钻“失去”这个牛角尖,而是放开眼量,换个角度考虑,看看我们的“失去”究竟是什么?比如这罐椰奶,失去的好啊,因为小孩子喝多这种饮料会发胖的。也许

正因为失去它,你的身材才苗条呢。

孩子参加中考。我知道自己其实不必那么紧张,更不能让孩子感觉到紧张,我应该外松内

紧,应该为孩子保持她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快乐情绪,抓住每一个恰当的时机激励孩子,提高她的学习敏感性。只有孩子需要某些辅导不的时候,我们再让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让孩子从小熏染美的东西。观赏四季美景,观画展,看摄影,逛丝绸工艺品商店。提高孩

子的欣赏境界。

一个人的尊严和体面皆来自于个人的奋斗,来自于个人的本事。会有许多人生关口,你不

能计较它是否有道理,你没有时间去抱怨,总之你必须过关。

《千与千寻》《豆豆龙》《萤火虫》

一个孩子在集体中,她懂得关爱别人,能够乐呵呵地吃亏,这就是美德。

我和我的孩子在一起,永远都不是我呼喝她去做什么,而是她告诉我她要去做什么。我的

责任,就是润滑她、疏通她、调解她,为她创造想做什么的心理条件。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丰富的功课。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这样的学习,获得知识的丰厚难以估计,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对一个人具有更加持久的影响力,更容易让人产生智慧。对孩子来说,智慧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认几个字,学习一些简单

的加减法。拥有智慧的孩子,课本知识的学习会变得更加容易。

我从内心中感到轻松的,不仅仅是孩子因果高考的过程,更是她驾驭考试的良好心态。 我的孩子在不断地进步。这些进步不是学习上的小聪明,而是人生的智慧,是越来越多的

幽默感。

请一定保佑我的孩子安全健康顺利。自言自语的祈祷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真心实意地希

望上帝和所有的神能听见我这个母亲的心声。

高考期间,时间不够,她就在宿舍坚持练瑜伽,显然她的体形的塑造与她坚持这种运动密

切相关。

日常生活远远重要于课堂。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

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她还有什么功课拿不到A呢?

C。C。学校老师对于高中阶段孩子的建议:

你们正在经历人生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高考过程。不过时间很快,也就一年以后见分晓。因此我建议你们,有朋友的不要失恋,没有朋友的不要恋爱,首先解决好高考比较合算。

如果你们有男友或女友,你的行为必须是有责任感并且成熟的,你们要尽量避免在公开场

合表现得过于亲密。

C.C.中学的校训:

我们中学时一个追求高水平,鼓励勤奋学习、成熟对待事物以及相互尊重的团体;学校教育并期望学生能够学会善解人意和懂得和谐;每个学生的目标应该是------在任何时候都成

就他们最好的一面。

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非常明白:孩子在我们眼里,永远是一座冰山;我们永远只能看见浮在水面的一部分,尖尖的小部分;他们更大的部分更多的内容都藏在水面之下;孩子越是长大越是这样,因为她是一个独立的人。我告诫自己:做一个该放手时就放手的母亲吧!仅仅从那冰山尖峰的纹路和肌理上,我就能够知道自己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

怎样的人,她就会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诱惑和问题——我相信我的孩子!

我认为幼小孩子的每时每刻都非常重要,她就像所有新生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飞快成长和辨识这个世界,并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他的性格和品质将决定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幸福的或者不幸的。我并不认为一个人的幸福会简单地体现在金钱物质和地位上。我认为正如我们通常说的那样:性格即命运。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首先我知道应该让她拥有一个好的品质和性格。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还来不及建立良好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道德价值观,父母就等于是孩子的全社会。孩子的理想主义、爱与善的力量、从文化艺术中获取美并创造美、善于理解并体贴他人、富于合作精神这些品质和性格,是我们的老人和乡下小保姆很难给予孩子的。最合适的人选和最应该负起这个责任来的人选,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到底要我们的孩子怎样?不错。父母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要孩子有出息,要让这种出息给孩子带来幸福。我并不例外。甚至可以这么说,我的要求比人们更高。因为我希望

我的孩子不仅将来有出息,将来有幸福;而且眼前也有,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获得她应有的幸福。

快乐是所有生命的本能需要,它与学习知识并不冲突——这是我抚养教育孩子几年来最深刻的体会。也被我自己经历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所证实。正是少小岁月的自在玩耍和对自己兴趣的热烈追求,使我获得了一辈子用之不竭的知识营养。我不知道学校老师和家长们为什么就是不肯深入地想想这个道理?其实孩子的玩耍是有益的,不是在浪费时间,不会把心玩得野掉。孩子的心就是要长大,就是要野掉,就是要尽可能的认识与接纳整个世界!生活本身就像书籍一样,同样是开卷有益,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仅凭课堂与课本,生活何以崭新? 只是当孩子还处于有心无心之间的阶段,你自己首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者,你必须引领自己的孩子。这也就是说,其实

引领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是更累的事情,是更艰巨的事情,是连自己都要重新学习和时刻思考的功课。

周末两天抽空把池莉写的《来吧孩子》读完了, 真是本好书, 同样是母亲, 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首先,我做不到对孩子不动一根手指头,尽管我的孩子也是属于比较内向比较乖的一类,但孩子总有调皮的时候,总有不听话的时候,而我也总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小儿的屁股上已经不知道挨了多少次打了;我是用手打几下,而他的爸爸却是用硬硬的东西打,打的我心疼;每当爸爸要打他时,孩子都会哭着跑向我要求保护。男人手力大,打起来通常没有分寸;我觉得自己有时做的不对时常对孩子解释自己当时为何会失控发火,并为妈妈的不当言行向小儿道歉,请求小儿的原谅。小儿每一次都会平静的原谅妈妈。 真是惭愧啊,一个成人的胸怀还不如一个三岁孩子的。

其次,我的厨艺不太好,每天忙碌的心乱,没心情提高自己的厨艺。还有一个原因,小儿总是粘着妈妈,无论做什么都要妈妈陪,只有拉臭臭的时候一定要爸爸来擦屁股(为什么这样我还没想明白),见不得妈妈有空闲时间。所以花时间做的菜我一般不做,水平也就难提高了。

最后,我觉得还是自己的素质比不上池莉的,努力吧。

一直有个想法,想让孩子长大后有机会去国外读书,接受一下西式教育,我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围着高考在转,可人的一生内容实在太多,人需要的能力也不是高考就能衡量的,看看池莉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这才是全面培养孩子。为了这个目标,我要努力工作,先做好经济基础,到时如果孩子有这个愿望时我也好帮他实现。

孩子,我该如何来爱你呢!

.那就是父母应该多给孩子精神上的观注爱护,而不是仅仅给他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享受!

读过这篇论文,我不禁感的自愧不如。平时我娇生惯养,没有自立的性格,更没有关爱他人的美德,这以后我可要多学学她呀!

小亦池一直把妈妈看作是没有尾巴的金鱼神仙,妈妈则是无微不至的关爱着小亦池,用一颗充满母爱的心感化着小亦池,小亦池在快乐中成长了一辈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一句千古名句,小亦池的妈妈便突出的表现了母爱的特点。

原来做妈妈这么辛苦,我以后也一定要多多谅解、关爱我的好妈妈

我和儿子一起看了池莉的《来吧,孩子》一书感慨万分!深刻体会到:把一个婴儿喂养成白白胖胖能说会走的小家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是如果真能做到作家池莉说的那样:“我对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如果她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宁愿腐朽在她的根下。”我想这是作为母亲的最高境界。我对孩子应该最起码还是有要求的,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也许作家的生活自由度较高,她可以自主的安排她和孩子的时间。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池莉就已经教会她女儿背诵《英语900句》。我想这样的早期教育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只有羡慕的份。但是她对孩子注入全部的心血甚至把自己的血肉化作营养全部灌输给孩子都还觉得不够,这样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那就是也“把孩子当做上帝送给你的礼物”,你就不会轻易因为孩子生气,就会多一点耐心,好好珍惜。至少我要警惕这一点,这是我的心得!

昨天一口气读完了池莉的《来吧孩子》,合上书的时候已近拂晓了吧。中间曾两次提醒自己不要熬夜,明天再看,然而两度躺下之后还是不能成寐,只有读完了它才甘心睡去。

一直喜欢池莉的文字,细腻而深刻,处处见着一个女人的柔韧和智慧。在这本书里也不例外,她流畅的文字让我欲罢不能,独特的教育观念时时让我惊呼英雄所见略同,然而最令我赞赏的并非这些,而是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的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细密心思。从怀胎,到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每一步都看得到母亲的牵肠挂肚,每一次困境都被这一对母女用智慧和勇气化解掉。真的是这位母亲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方法吗?还是有幸养育了一个聪明绝顶乖巧伶俐的女儿?我所看到的并非如此,看完全书,只有两个字在脑海盘旋良久:自然。

是的,母亲始终在想尽一切办法让顺着孩子的天性让她自然的成长,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苛刻的训斥,更没有体罚,没有诉苦,而是始终保持与孩子平等对话的姿态。她细心观察孩子的天生气质,接纳孩子的长处和弱点,包容孩子的娇憨和幼稚,这些都并不因为她是作家,是知识分子,只因为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全心全意并且智慧的爱着自己孩子的母亲。哦,看到这样一对母女,我都迫不及待想自己赶紧做一回母亲了。“孩子,我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如果她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我不想用伟大的母爱来形容这样一份既无私又温存的情感,因为做一个母亲无需伟大,只要让自己的孩子顺遂天性,快乐健康的成长就足矣了。然而,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遇到的每一道难题,每一次考验,每一个挫折,都可能会对她造成伤害,或者扭曲她与生俱来的纯良天性,而母亲既要保护孩子的身心不受侵害,还要保护孩子对世界的美好期望不被摧毁,让她在苦中有乐,在困难中有希望,在黑暗中有光明的指引,做母亲真实一项不简单的工程啊!

一觉醒来,便把这本书推荐给弟妹,因为我确实需要一个人来分享这样一本好书。并且因为想起她临产时候对孩子的期待,对教育这个孩子的迷茫和不够自信,想起我们聊天的主要内容——孩子的成长。现在,家有小女初长成,九岁的娇娇聪明伶俐,淳厚善良,但是有的时候也让身为教师的母亲头疼。那就看看这本书吧,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池莉的做法,因为我们的孩子和

亦池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发现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其实我们仍然在跟着孩子学习,学习如何做父母。所以,让我们对孩子说一声:谢谢!

给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天——读池莉《来吧,孩子》有感

读后感

“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的生活中懂得生命的意义。”池莉这么说。 而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无论在何时,在何地,都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幸福这个词,太过飘渺,什么是幸福?池莉认为“性格即命运,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首先我知道应该让她拥有一个好的品质和性格。”。

我非常认同这一点,但我们的社会和好象还不是或者说还不完全是。

我们社会认同的是——学历、金钱以及地位。我们教育体制认同的还是——高考。一切为高考服务!(鉴于这一点,有时候我回家叫苦叫累的时候,我们家那位高中老师就嗤之以鼻,我们还算幸运!)

我们屈服于这种共识,因为我们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从懂事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习各种各样将来可能用以在高考中加分的技能,幼儿园要学数学、学英语、学唐诗三百首,上学后更有一大堆辅导班等着她,小小年纪就为了考卷上相差的几分发愁,变得老气横秋甚至不再单纯,学大人挤眉弄眼,学大人讨好对她有用的人。再大一点,更要忍受法西斯(我想是高中阶段和初中的后阶段)的教育制度,面对并不公平的考试竞争,变得怨天尤人或是愤世嫉俗,变得平庸。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她变得平庸么?

前几天上网,一方面是因为下班回家,嗓子哑了,身体累了,论文不想写,除了上网找本小说来看也没有别的想法。另一方面是想看看有没有读后感可以借鉴。 说起小说,我比较喜欢几位女作家的,如:张抗抗、池莉的。于是就点了《来吧,孩子》。池莉这个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方式,为我们演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成功的育儿的范本,她告诉我们,不用消极,更不能偏激,在我们这个宗教信仰、文化艺术、道德价值观尚缺失的社会中,“父母就等于是孩子的全社会了”,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保护她的童年不受侵犯。她的育儿观点与我们有点“格格不入”,且与同事分享。

池莉是这样做的。

在孩子一周岁的时候,她遇到了社会流行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她对之惊愕与反感。

她批判“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缺乏逻辑的混帐话。“望子成龙原本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心意,应该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用自己爱的举动和行为,用自己的品格和德行,去启蒙、引导和树立的一种标准和理想,同时还需要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并慢慢转化成为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怎么眼下就变成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社会现状呢?”

“普天之下,所有的幼小生灵,无不有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天真快乐地吃睡玩乐逗耍,这是幼小生命的本能启动,它们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知识,远不是什么英语录音磁带和识字课本可以替代的。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是从儿时过来的,只要善于扪心自问,就不难发现一个人童年以及少年时代的精力,其实是最宝贵的,是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认识。理解和感情基础,使我们一生的记忆源泉和个人性格的决定因素。”

何况,人生根本就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赛!

何况,人生更没有什么整齐划一的起跑线!

何况一个人小时候成绩的好坏与若干年之后的成就、富有与幸福,往往不成正比!

何况世界是如此复杂,一切都是变数。

课本教育知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单纯知识的教学。读、写、算永远都是工具??一个人若要稳稳地立足于世界,能够应对世道的各种变化,取得稳固的成功和成就,他需要的是与他自己个性相得益彰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因为社会是人组成的!”

池莉希望她的孩子“成为一个善于体贴他人和富于合作精神的人;一个具有理想并善于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理想的人。”“我并不以为自己一周岁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多地学会了读写算,就更加接近了将来的理想。更重要更广博的知识几乎都是非课本知识。得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生活,从游泳中学习游泳。得让孩子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自然地获得这个阶段应该有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包括教训。任何阶段的拔苗助长都是一种残害,尤其是人为的、根本就不可能助长的那种拔苗,简直就是在摧毁一个新生命!”

基于对现实的认识和自信,池莉制定出了育儿三项基本原则:一、让小亦池尽情与她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二、跟从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欢喜最开放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

三、是一个古老的做法,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

以上三条,都是“首先来自于孩子天然的兴趣。都是首先都会让孩子感觉得到快乐。”“快乐”就是池莉育儿原则最重要的核心,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和学习,孩子会迸发出出人意料的智能潜力。

然而这种育儿法看似轻松,不就是陪孩子玩儿嘛,其实更为艰巨。

首先父母得自己带孩子。因为池莉认为“幼小孩子的每时每刻都非常重要,她就像所有新生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飞快成长和辨识这个世界,并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她的性格和品质将决定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幸福的或者不幸的。

其次,玩耍对孩子有益,只是当孩子还处于有心无心之间的阶段,父母自己必须处处做有心人,引领自己的孩子在玩耍中学习,这是一个“重新学习和时刻思考的功课”。

我敢说,能够做到,如池莉这样的母亲,都是真正伟大的母亲,因为恐怕很多家长都是不愿意真的这么做的,因为这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亦池每天放学后都可以在小区里疯玩,和大孩子玩,和小孩子玩也和小狗玩,成了小区里著名的“野丫头”,整个小区孩子羡慕的对象。

亦池每天九点半睡觉,做不完的作业,池莉就帮她写假条给老师。因为妈妈坚持,孩子的睡眠更为重要。

亦池不上任何补习班、培优班,她只喜欢玩,和妈妈一起养蚕宝宝、烧菜、观察蝴蝶蜕变、养皮皮狗。

在池莉的保护下,小亦池很快展现出她独特的个性和天赋。

她宅心人厚,一贯安静温顺淳厚谦让,既不争抢话头,也不争抢风头,无论从语言上还是行为上,从来都不会刺激、侮辱、欺负和攻击其他小朋友,因此赢得了小朋友们的爱戴,身旁总跟着一群“哥儿们”。

她简朴节约,一个铅笔盒可以用小学五年,平时买衣服都先看标价,稍微贵一点就扯着妈妈走。对于朋友却大度大气,不斤斤计较,很能“吃亏”。

她为了保护不会游泳的妈妈,自己勇敢无畏地跳进了幼儿园的游泳池,并且很快学会了游泳。

她在五岁自己提出要学钢琴,并且在妈妈的要求下,正儿八经地考虑了一段时间,再次确认她真的想学钢琴。四年后考取九级,十几年过去,一直坚持弹琴。

她两岁开始自学画画,八岁获得文化部优秀奖,热爱摄影和写作,在英国高中选修美术,并在levelA(英国高考)中获得A。

她课内知识水平中上,课外知识涉猎广泛,自理能力强,吃相高雅,对事对人极有自己的想法,性格坚强不娇气,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同学们的崇拜的对象,老师评价她几乎是完美的孩子。

我相信这不是偶然,是一位相信直觉的母亲和一位遵从天性的孩子共同创造的成绩。 然而在经历了黑暗的中考,进入了武汉最好的高中后,亦池无法适应不人道不文明的高中生活。(中国的高中就没有人道的!)她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高一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亦池名列第十三名,全班总共五十七的学生。亦池自己分析,这个分数和排名,很可能是她整个高中的状况,她再努力也不会进入前三名,因为她不愿意像前三名那样“傻里傻气地过日子”;更不愿意像某个数学高分者,一受同学欺负他就只会跑去找数学老师哭诉。

按照这样的成绩,三年后亦池考大学没问题,考全国重点却很难。然而亦池对池莉说“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学生,应该有资格进入中国最好的大学,获得最好的大学教育。”多么难能可贵的自尊和自信!

这个时候,池莉又以非凡的信任,鼓励亦池在世界范围内求学。就像以往的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考试一样,池莉希望亦池通过这一次次的奋斗,获得体会:“一个人的尊严和体面皆来自于个人的奋斗,皆来自于个人的本事。会有许多人生关口,你不能计较它是否有道理,你没有时间去抱怨它,总之你就是必须过关!”

最终亦池选择投考英国的C.C.高中,并且在两年后,以五课全A的成绩,被第一志愿的UCL录取。

这当然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是一个被中国家长艳羡的结局,和中国式教育斗争了16年的池莉母女,最终和大多数中国家长的理想殊途同归,并且更为辉煌。

池莉告诉我“孩子在我们眼里,永远是一座冰山;我们永远只能看见浮在水面的一部分,尖尖的小部分;他们更大的部分更多的内容都藏在水面之下;孩子越是长大越是这样,因为她是一个独立的人。”做一个该放手时就放手的母亲吧!

由此推断:做一个该放手就放手的老师和班主任吧,谢谢大家!我的读后感谈完了。

相关推荐